第一卷 凝氣篇之初見江湖 第一卷 第七章 江湖路遠
作者:腎內科醫生      更新:2020-03-02 19:59      字數:3736
  洛天青想了一晚上,還是決定跟隨清淨禪師一起前往浮屠寺。他生活在小慈山下的慈山村,六歲那年遇到清淨禪師,被收為徒弟,經常聽到大師兄說起江湖上的奇人異事,心向往之。隻是想到要離開父母和姐姐,不免又有點不舍和不安。

  第二天早上,他去給師父請安,便表明心跡,清淨禪師容他回家與家人告別,收拾好行裝後回寺同行。

  唐耀祖聽說他們師徒要走,哪裏肯放。他當年也是仰慕仙道,見清淨禪師法力高深,守護一方平安,被附近居民奉若神明,便上山拜師,清淨禪師不願收他為徒,他便死纏爛打,天天跑來伺候。清淨禪師拗不過他,並傳了他一些粗淺的道法,偶爾指點幾句。但始終不肯正式收他為徒。唐耀祖吃不得苦,每每不耐久坐,光凝氣境第一層的引氣期,就花了五年時間才堪堪練就。今夜誤打誤撞,機緣巧合之下,一下子從第二層練氣初期跳到了練氣大圓滿,馬上就要進入築基期。他喜不自勝,心道自己福緣深厚,好運連連,於是更不肯鬆開清淨禪師這樣的大腿了,死活也要跟去。

  清淨禪師雖不喜他生性憊懶,但見他福緣深厚,便打算也帶他上路,並允諾給他找個好門派方便修行。唐耀祖自是感激不盡,和洛天青一同下山與家人道別。

  待二人下山,天已大亮。唐耀祖家住鎮上,離這裏還有七八裏路,辭別洛天青後獨自回鎮上去了。他乃是屠戶之子,家中尚有兄弟姐妹數人,打從記事起,就愛東奔西跑,常常不見蹤影,久而久之,他父母也就見怪不怪了,後來聽他說拜清淨禪師為師,修習道法,一家人喜不自禁,對他更是不再約束。

  一日之計在於晨,農家更是如此,大清早就去田地裏幹活了。洛天青從田埂間抄小路回家,一路但見村裏已有人在田裏勞作。

  “張伯好,這麽早就出來幹活啦?”洛天青遇到隔壁鄰居,打了個招呼。

  “哎喲,這不是天青嘛?從清淨禪師那回來啊?小夥子真是走運啊,被上師看上了,好好學,將來啊也要像上師一樣保一方平安。”張伯帶這個破草帽,笑嗬嗬地道。

  洛天青哈哈點頭,也不停留,快步向回走,行不出數十米,耳邊傳來張伯的嘀咕聲“這小子真是走了狗屎運啊,被大師看中了,咋我們家小虎頭就沒這個福氣呢?哎,還是洛老頭有福,撿了這麽個寶貝兒子。”昨夜他修為大漲,五感更加敏銳,隔著數十米居然聽到這番話。洛天青不自覺微微頓了下腳步,自他記事起,就常常聽到有人說他是撿來的野種,為此他沒少和村子裏的小夥伴打架,每次他回家問爹媽,他們都說自己是上天賜給他們的親生兒子,對他寵愛有加。再後來,他開始上山修行,偶爾回家住一住,和村裏的同齡人來往就少了。雖然他自己不想承認,但隨著年歲增長,懂得漸多,他也發覺自己長相頗不似父母,尤其一頭泛著藍光的頭發,實在是與常人大相徑庭,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隱隱覺得流言恐怕多半是真的。

  他深知父母和姐姐愛自己甚厚,但每每思及此處,心中總有些不甘,總想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更加渴望走出去,親自去解開這個謎團。

  洛天青回到家中,父母和姐姐已經吃過早膳,正詫異他為何大清早從外歸來,不想洛天青納頭就跪,聲音哽咽道:“孩兒恐怕不能在身邊服侍爹娘了!”

  洛氏夫婦大驚,不知發生何事,待聽他細說,方知是要和清淨禪師一同遠行。洛氏夫婦一向視清淨禪師為世外高人,有如神仙般人物,聽說洛天青要隨他而去,自是歡喜不已,隻是想到兒子以後不能常常見到,略有幾分傷感。二人反安慰了洛天青一番,令他無需掛念家中,洛政如今正值壯年,夫婦二人身體健康,種田養家自是無虞。

  洛天青又與姐姐洛瓊依依惜別。駱瓊今年年方二八,已是待字閨中,目前正在尋人做媒,尋找良人。洛天青許諾必定趕回來參加姐姐的婚禮。洛瓊為洛天青收拾好行裝,也不過是幾件粗布衣服,和一雙姐姐新製的布鞋,二老硬塞給洛天青二十文錢,就送他上山了。一家人依依不舍,暗暗垂淚,待得洛天青身影消失於叢林之中,方才回轉。

  洛天青趕回清淨寺時,唐耀祖已經到了。三人隨便吃了點午飯,整理好行裝便出發了。

  行至日暮時分,走了將近三四十裏路,隨意尋了處荒山古廟,鋪上幹草,就水吃了點幹糧便休息。洛天青與清淨禪師開始打坐修行,每天早課晚課,早已成為二人的習慣。苦了唐耀祖,畢竟修為最淺,一日走下來兩腿酸痛,倒頭便睡,他原以為三人會雇幾匹馬或者一輛馬車,否則浮屠寺千裏迢迢,豈不是要活活累死。無奈三人身上金錢有限,再加上清淨禪師一向提倡勤修苦練,他認為修行本是逆天之舉,修行之人當磨練心智,不可受外物影響,蹉跎歲月,行走也是一種鍛煉,也是一種修行方式。佛教中更有一類人勵行此法,名為苦行僧。

  唐耀祖呼呼大睡,鼾聲如雷,吵得洛天青實在睡不著,心中煩躁,後來索性不睡了,坐起來繼續打坐,靜心凝神,當做是在磨練自己了。

  洛天青初入江湖,雖有幾分激動,亦不免有些不安,便向師父谘詢修行境界。

  “修行的第一個大境界叫做凝氣篇,凝氣篇又分為五層,分別是引氣、練氣、築基、淬體、通靈。引氣境就是吸引天地靈氣入體,分為小周天和大周天,並打通全身四肢百骸,奇經八脈;練氣期顧名思義就是練氣入竅,打通全身365個竅穴,其中以眉心祖竅最為重要;築基期就是在丹田埋下元丹的種子,此為修行的第一個小難關,不過你因為水靈珠的造化,輕鬆越過了。而後便是淬體期,普通人肉體凡胎是無法禦器的,隻有經過淬體之後,才算是真正脫離了肉體凡胎,身體輕盈,遠盛凡人,兵器才能承載,而且人的壽命可達到150歲;通靈期,就是感應外物,找到屬於你的兵器,達到身劍合一,這樣才能禦器飛行,不過這一關對你而言也很簡單,你月師叔將他的神兵明月刀封在了你的識海內,你隻需要日夜溫養,自然就可使用它。接下來就是修行的第一個大難關——元丹期,元丹境分為三層,也有人分為初期、中期、後期,元丹期是修士的一次質變,修成元丹後不僅修為靈力大增,壽命更是突破至250歲,不過欲修成元丹,必須經曆一道天劫,無數修士為此慘死於天劫之下,凶險異常,所以必須做好十足準備方可衝擊元丹境界。”

  “那師父,元丹境後麵還有更高的境界嘛?”

  “當然有,凝氣境的修士與凡俗武林中人差距不大,元丹境才是正事踏入修行的門檻,但也不過修行是起步而已,後麵還有第三大境界——元嬰期,第四大境界——元神期,這兩個大境界又細分為三個小境界,其中元嬰期可得壽50

  0載,元神期可得壽1000載,而元神境巔峰一般又叫做渡劫期,不過你離這尚遠,為師就不細說了。”

  “這麽說,元神期就是修行的巔峰嘍?”

  “非也非也,世人都道元神期乃是修行頂部,遙遙不可攀,其實在這之後還有一個傳說中的聖人境,也有人叫做真仙境。隻是千百年來,無人成功渡過九次天劫得正大道,故而很多人懷疑是否真有此境界罷了。”

  “徒兒冒昧,不知師父你如今是何境界了?”

  “為師目前是元嬰期第三層大圓滿狀態,離元神境隻有一步之遙,體內元嬰已經部分轉化為元神,故而又叫半步元神之境,為師目前正是元嬰六轉,待七轉後就可渡劫晉升元神境了。不過你別小看這一步之遙,沒有足夠的領悟,常人根本無法越過這一道難關,可以說100個元嬰修士中也不過能有一個能躋身元神境。”

  清淨禪師說罷微微歎息,“若非體內幽冥鬼火作祟,為師如今恐怕已經可以衝擊躋身元神境了,隻是這幽冥鬼火雖然惟餘一絲,卻實難根除。幸好有你師祖賜下的菩提舍利相助,不出數十年,為師便可徹底拔出體內的幽冥鬼火,達到元嬰七轉,嚐試去衝擊元神境。不過這元神劫乃是六道天劫,凶險無比,若無萬全準備,卻是萬萬不敢嚐試的。”談到元神境,清淨禪師麵露向往之色。

  洛天青早知師父修為高深,此刻聽聞隻差一步就到凡人心中最高的元神境,心中甚是歡喜,又見師父提到菩提舍利,心中甚是好奇道:“師父,你多次提到舍利子,不知此為何物?”

  “舍利子乃是佛門高僧圓寂火化後留下的寶物。”清淨禪師正色道。

  “那我月師叔可有留下?”他心中覺得月浮屠必定是佛門高僧了。

  “你月師叔修為不夠。隻有達到元神期第二重的洞虛境的高僧,初步掌握了天地規則,才有可能死後產生舍利子。因為舍利子乃是高僧所領悟的規則所化,擁有規則之力,因而異常珍貴。我身上這枚菩提舍利,乃是你祖師爺,也就是我師父的師父,人稱菩提老祖,死後留下來的。祖師爺雖不是佛門中人,但他道佛兼修,佛法精深,修為更是達到元神期第三重的渡劫期,隻可惜最終還是死在了天劫之下。”清淨禪師心中微歎,他入門較晚,那時祖師爺剛剛過世,未能一睹風采。

  洛天青也是默然不語。

  “天青,你過來,為師傳你完整的凝氣篇心法。”

  洛天青趕緊坐到清淨禪師麵前,努力平定心神,隻見清淨禪師也如昨夜月浮屠一般,並指點在他的眉心處,一股靈力湧入他的眉心祖竅內,接著一篇足有上千字的心法浮現在識海上空。

  待洛天青回過神來,清淨禪師嚴肅道:“這門心法名叫菩提心經,乃是我菩提宗的根本之所在。你既入我門牆,便是菩提宗第三代弟子,不可向任何人泄漏此心經的任何信息,也不可向旁人提起,否則極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切記切記。從今往後,勤修苦練,早日修成元丹,踏入元嬰期方是正道。”

  洛天青忙點頭稱是,心中暗喜不已,按照心經所載,默運靈力,開始了淬體期的修煉。

  清淨禪師暗暗點頭,隨即閉眼靜坐。破廟內,隻有唐耀祖的呼嚕聲此起彼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