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老幼相親
作者:半園      更新:2020-03-12 15:51      字數:2593
  翌日一早,錦娘便帶著翠景社眾人來刑場坊街,拜見辛家兄弟。

  辛無病一看這陣仗,差點就要反悔,這翠景社大大小小的人加起來近百口,真正是社中藝人的隻有三十餘,這些人皆是拖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

  見此場景辛棄疾也有些奔潰,隻得看著錦娘這個當家之人。

  “二位官人,他們年輕時大多是勾欄藝人,有的是酒肆鐺頭或廚娘,就是刀鑷家兒,助產都是有的,不過是年紀大了些,都是些命苦之人,能有個地方吃飯就行。”錦娘大大方方的指了指那些人道。

  確實有一半是五旬以上的人,男女都有,辛無病不解道:“錦娘,這些人皆是你社中老人和親屬?”

  錦娘搖搖頭,有些尷尬的說道:“小官人,他們大多不是親屬……”

  “啊?你這是要辦居養院不成?”辛無病奇道。

  “這些鰥寡老人,無依無靠,又是開封故人,小官人,你看……”錦娘隻是期待的看著辛無病兄弟倆。

  “可我們也養不了恁多人呀,這……”辛無病確實為難,現在他手裏也剩不了多少銀錢,如果養著三四十個老人,那估計不到半年大家都要餓肚子了。

  “小官人,你不是要開酒樓和瓦肆嗎,請他們去幫工就可,後生子也可以幫著打個下手,你看這樣可好。”錦娘又道,從她這話中,辛無病聽出,這事她定是一早就想好了。

  見辛無病看著自己,錦娘又道:“小官人,奴家這也是想著,年老者有所養,年幼者有所教,還能幫你節約工錢,又全了兩位官人扶老愛幼之心。”說得倒是大義凜然,一點沒有不好意思。

  辛棄疾居然點點頭道:“錦娘考慮甚是周到,十二弟,我看可行。”

  這,兩人這麽快就眉來眼去,勾肩搭背,沆瀣一氣,狼狽為奸……

  辛無病甩了兩人一個白眼,苦笑道:“辛大郎君,你是忘了我們兄弟現在的處境了是吧,行吧,你覺得可行就行了,我都聽你的。”

  辛棄疾見辛無病有些氣惱的樣子,尷尬一笑到:“十二,我們現在處境艱難不假,但是幫這些人就是舉手之勞,你難道忍心看著他們餓死不成,就靠著錦娘他們這些藝人要養活這麽多人,確實難為他們了。”

  錦娘聽得辛棄疾如此說,又忍不住跪了下來,輕泣道:“謝大官人垂憐。”

  辛無病見狀隻得歎息一聲,看了一眼辛棄疾和錦娘,又看了一院子的人,還不時傳來幾聲嬰兒啼哭。

  這些人今日來了,定是要管飯的,辛無病遂又吩咐了平日裏管理夥食的吳老窯頭,他是辛無病最先認識的,辛棄疾又救了他兩個兒子,這老頭就主動幫辛無病管起了雜事,充當起宅老的角色。

  吳老窯頭腦子靈活,很快就理順了這刑場坊街的大小事務,讓辛無病覺得輕鬆許多。

  辛牛兒一邊學打製鐵器之事,一邊管著冶煉這一塊,吳一金管原料加工,吳二木管生產,劉礦頭父子負責挖煤和燒玻璃。

  吳家人都搬到刑場坊街來,算是正式認了辛家兄弟為主家,坊街中的各種事情都積極看著,對辛無病也算是投桃報李,辛無病也覺得,如果沒有信任可用的人,自己就算累死也無法把坊街中的事都管盡。

  吳一金二十七歲,會燒窯打鐵,又在行伍中待了數年,性格沉穩,人長得結實憨厚,老婆在他去了震武軍中第二年就跟人跑了,留下一兒一女給吳老窯頭這對老夫妻照顧。

  吳二木二十五歲,比他兄長高一些,老婆陶氏身體不好,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一直都在家養病,在他們兩兄弟被抓去軍中後,家裏的四個孩子都是她老婆一人在帶。

  到了辛無病這裏,給她開了調理的方子,現在看起來比當初精神許多。

  他們的母親田氏是個精幹的北方女人,今年四十五六歲,對辛家兄弟也是感恩戴德,和陶氏一起負責起辛家兄弟的飲食起居。

  今日吳家人看到滿院子站滿了人,還得給他們準備吃食,也是倒吸口涼氣,又見其中年老者不少,都有些奇怪,心中疑惑,難道官人們是要開居養院?

  前兩日,吳老窯頭已經讓自己的侄子,在其他酒樓做過當局者的吳三水來幫忙弄些吃的,也正幫著物色些量酒博士,大伯,行菜,鐺頭,廚娘等酒樓之人。

  現聽得辛無病說,這些人裏做過酒肆的人甚多,連閑漢,廝波這些都一個不少,吳三水不由得鄒起眉頭,這小官人是何意,人家開酒樓、瓦肆巴不得都是找年輕後生、丫頭,他倒好,弄一大幫年長之人,這生意如何做得好呢。

  飯食做好後,發現沒有恁多座椅可用,於是辛無病提出給每人發一副碗筷,像自助餐般,盛些飯菜,自己找地方吃。

  辛無病最後發覺這翠景社中之人居然排好隊,讓年長之人先吃,然後才是年幼的,最後是年輕人,這讓他大感好奇。

  “哥,這錦娘還真有些本事,百人的一個社,被她管理的井井有條,你看他們老少相親,頗有秩序,行止有度,真是少見呀。”辛無病見到此景,不由得向辛棄疾說道。

  “十二,這有甚稀奇之處,我們四風閘不也是這樣嗎?”辛棄疾如看傻子一般看著辛無病,不知道他為何發出如此感歎。

  辛無病倒是有些短視了,帶著後世思維的他總以為古人識字率不高,特別是那些農人和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的人,遇到事情定是亂哄哄的,吃飯也定會是一窩蜂的去。

  “十二弟,你常年在醫館,沒有去過鄉裏之中,怕是不知無論是社團,還是義莊,皆有成文之法,大抵是,結為保聚,令相助濟,尊老扶幼,貧賤富貴不相輕也。”

  “你忘了,過年過節之時,族中發吃食,不都是讓老幼先領嗎。”辛棄疾遂又說道。

  辛無病有些恍然,小時候在族中哪裏注意過這些,族規都還沒機會學就去了登州。

  之後都是日日在富義堂中看病煎藥,偶爾陪母親外出也少有了解這些事情。

  今日見一個翠景社都是如此,可想而知這宗族義莊在此時的社會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辛棄疾還在給辛無病上著課,此時就見孔三娘走過來盈盈一拜,然後跪於地上道:“孔三娘來感謝兩位官人收留之恩,官人們若有差遣,三娘定肝腦塗地以報。”

  辛棄疾兄弟連忙扶起孔三娘,口中連道不必如此。

  “三娘,我有一事不明,前些日子都是好好的,錦娘為何突然就來找我們兄弟,說起投藉之事,你們是遇到什麽事嗎?”辛棄疾突然問道。

  “這……大郎君,此事錦娘未向您言明嗎?”孔三娘有些意外的說道。

  兄弟二人狐疑的對望一眼,不知孔三娘是何意,辛無病又問道:“三娘,到底何事,你說與我們聽罷。”

  “是韓國公之子要把我翠景社置為私物,錦娘多方求助無果,才想到二位官人,知官人們家世不懼國公,才找上門投藉,奴以為錦娘已將真相告知兩位官人,卻不知……”孔三娘的話還未講完,就聽得錦娘的聲音響起。

  “三娘,你下去吧,有甚事,奴給兩位官人解釋。”

  “是,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