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北上中都
作者:半園      更新:2020-03-02 19:31      字數:2775
  回到府中,辛無病對辛棄疾問道:“疾哥兒,你覺得那位範小娘子怎麽樣?”

  “何故如此問?哦,你是看上範小娘子了吧?嘿嘿……那我明日就去跟範梓講去,我們和範家可是極好的。”辛棄疾見辛無病問起範如玉不由得打趣道。

  “你想什麽呢!她可是比我大上許多,我是問你呢。”辛無病板著臉說道。

  “我?範小娘子與我何幹?哥哥我馬上就要去應試,你跟我談甚小娘之事,你要有興趣,我給你說媒去。”辛棄疾嗤笑道。

  辛無病被噎得說不出話拉,瞪了他一眼,自己熬藥去了。

  沒過幾日,辛讚開始催促兩兄弟準備去燕京應舉之事,金主完顏亮在五年前就取消了南北分開取士之舉,並增加殿試一項,上一次還罷了經義科。

  金朝的科舉沿襲宋遼之製,主要是經義科和詞賦科,其餘還有,製舉(不定期考試)、宏詞科(寫作水平)和雜經,律科,策試,考試內容也不止是四書五經,還包括了經史百家和騎射。

  比較有特色的是經童製,凡士庶人之子年十三歲以下,能誦二大經、三小經,又誦《論語》、諸子及五千字以上者,經府試十五題通十三以上,會試每場十五題,三場共通四十一以上,即可中選,中選者稱“經童”。

  其實在金朝,女真貴族為籠絡漢民,給了庶民百姓許多出仕機會,不過許多讀書人還是極有骨氣,打死不從。

  辛棄疾早在十三歲就通過了府試,去年又中武舉,今年八月可直接參加會試,如果通過就可參加殿試。

  本次科舉在眾多大臣強烈要求下,完顏亮隻得再次恢複了經義科。

  辛無病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參加科舉考試,就連鄉試都未參加,辛讚多年前就去信讓他參加,辛無病回信從來都不提。

  這次去燕京,辛讚隻是讓辛無病跟著辛棄疾,長長見識,其他之事,辛讚不想勉強,辛無病願意當個大夫也沒什麽不好,總比兩個兒子強,都去了行伍之中,結果一走都走了,兩個孫兒,如若有不測,能留下一個也好。

  對於自己的病辛讚看得極淡,國家在存亡之時自己逃了,家族在生死之際自己選擇了苟且,至於改變了什麽,辛讚自己也不知道,也許隻能是血脈的傳承吧,讓孫子去參加科舉不是一時起意,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大兒子臨死前說的那些話,辛讚如今還曆曆在目,當你無力抗爭之時,抱薪撲火極為壯烈,卻不智。

  輕歎一聲,辛讚端起辛無病為自己熬的藥,一飲而盡。

  “祖翁,這是孫兒為你調製的藥丸,每日三次,切不可忘了。”辛無病走到辛讚書房之中,將一個大布袋子放在書桌上,對辛讚說道。

  “怎底恁多?這可要服到何時才休?”辛讚看著這一大袋子的藥,不由得皺起眉頭,苦著臉問辛無病。

  “這是治病之藥,隻要您能好起來,多服一段時日也無妨。”辛無病知道誰都不喜歡吃藥,隻得拿出大夫的語氣道。

  “人老咯,隻得靠服食藥物才得以喘息,何其悲也。”辛讚拿起一顆藥丸,忍不住歎到。

  這時辛棄疾走進書房,剛好聽到辛讚的感歎,先是躬身一禮,然後說道:“祖翁,您這不是老,是生病,年輕人也可能得此病,不要如此想,孫兒們等著你早日康複,明年還要與你一同踏春去呢。”

  “明年春日?你該高中回來了吧。”辛讚輕聲道。

  “高中不中孫兒不知,盡力而為,祖翁不必擔心,您應當安心療疾才是,孫兒還沒想這麽早就去做官,那樣又得離開你們。”辛棄疾道。

  “糊塗,都已及冠,還想著整日靠祖父,連小十二都知道自己開醫館,你若不中,自己尋營生去。”辛讚有聲生氣的教訓了辛棄疾一句,又端起茶,把藥丸服下,然後深深的出了口氣。

  辛棄疾被祖父說得沒了脾氣,隻得躬身啞揖著,連帶著辛無病也隻能如此。

  見兩個孫兒都如此,辛讚擺擺手說道:“你們下去吧,好生準備,過幾日就出發吧。”

  “是,孫兒告退。”二人說道。

  ……

  北上在即,兩人需要準備之物也不多,一人一輛馬車,有些換洗之物和書籍,再多備上兩匹馬,兩個車夫,六個院子。

  辛無病還帶了不少金銀,他知道,無論何時有錢總比沒錢好,另外還帶來一些藥材,如果路上有人生病受傷還可以應急。

  同行之人不少,黨懷英,王明傑、王明才兄弟,施炳忠等人也是要去應試,範梓也去,不過要先送妹妹回族中邢州唐山,七人倒是有伴,每家都有幾名護院,一路上浩浩蕩蕩,倒是免去安全之虞。

  幾人要是坐在車上久了,便會相邀騎馬前行,一到此時範如玉總會跟在大家後麵,聽著這些公子哥互吹。

  此行有一千七百餘裏,先是要坐渡船過黃河,經大名府到刑州,過真定府,再到河間府,最後才到達中都燕京,真定到河間可乘船,倒是可以省下不少力氣,也可在船上讀書,好在郭長青是真定縣令,為眾人租下兩艘大船,到了河間府後行程已過了大半,用去十多日的功夫。

  從河間府下船後,此去平原千裏,官道坦途,行人日漸多起來,此處原名瀛洲,大觀二年,廢瀛州建河間府,到了此處,四處日益變得與中原不同起來。

  行人的打扮也由冠帽衫袍,背子裳裙,變成了尖笠皂羅,盤領窄袖披肩,且多又武士行於路中,其多為辮發,頭頂留發,周則剃之。

  路上婦人並不避生人,她們大多身著團衫、綽子,下身著圍裙,多以黑紫色,上繡金枝花紋。

  北人服飾或右衽,或對襟,辛無病看著有熟悉之感,在前世記憶裏,熒幕中充斥著相似的畫麵,不過現實中的金人打扮又沒有如此精致,百姓以獸皮為褲衫者甚眾。

  女真貴族大多崇尚漢服,多是搭配穿著,本族配飾較多。

  官道上馬車甚多,幾人的馬車也被分割開來,眾人隻能下車騎馬前行。

  此時一隊武士在官道上疾馳而過,馬蹄聲惹得行人紛紛避讓,辛棄疾等人也勒住馬,往官道旁行去,避開這隊武士。

  不多時,數十騎路過眾人身旁,馬蹄踏起地上泥沾到範如玉的衣裙上,她咕噥了一句:“真是飛揚跋扈。”

  不料,騎隊行至不遠卻停了下來,隻見帶頭的一名武士調轉馬頭,往辛棄疾和範如玉等人處騎過來,年約二十許,頭戴盔,盔頂有一塊大白玉,盔衿教寬,擋住了脖子,身著軟甲,腳蹬尖頭靴,留著八字須,細眼疏眉,臉色黑中泛紅。

  “你們是哪裏來的?”這名軍將模樣的女真族武士麵無表情的問道。

  一旁的範梓連忙拱手道:“將軍,某等是開封來中都趕考的士子。”

  “沒問你,某問的是這個小娘。”軍將嘴角微微勾起,眼睛直愣愣的看著範如玉。

  “這是舍妹,某等是刑州人,先要回鄉。”範梓又答道。

  “說了沒問你,你那來恁多話。”軍將輕喝道,然後又問範如玉,“小娘叫甚名字,年歲幾何?”

  範如玉有些緊張的把手往腰間抹去,那裏藏了一把匕首,“奴是刑州唐山範氏,名如玉。”

  “唐山範氏?沒聽過,如玉這名字不錯,如小娘般,如花似玉,哈哈……”軍將肆無忌憚的笑了起來,然後,勒馬上前,抬起手中的鞭子,準備調戲範如玉一番。

  此時,辛棄疾一把抓住軍將手中的馬鞭,問道:“將軍這是何意,欺人妻女,大金朝律法何在?”

  “哪裏來的小廝,滾開!”軍將沉喝一聲,用力的想抽出辛棄疾手中的鞭子,但馬鞭在辛棄疾手中紋絲不動,軍將也漲紅了臉。

  軍將臉色微變,眯著眼睛看著辛棄疾,沉聲問道:“你是何人?敢管某閑事。”

  “範娘子與某有婚約,將軍,你說與某是否有關。”辛棄疾也沒看範如玉,隻是冷笑的看著軍將說道。

  “我大金妻妾可搶,不違律法,你要不要試試?”軍將冷哼一聲,大聲說道,此時那一隊武士已經把辛棄疾諸人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