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國祭(上)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9-12 20:15      字數:2659
  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天上飄落下來,給人的感覺隻有一個字——冷。

  薊都內外的大地一片白色,銀裝素裹。

  等到大雪停了下來後,薊都城以及周邊的村鎮,頓時喧鬧起來。

  眾多的民眾,走出家門,開始清掃起大雪鋪就的道路。

  這幾年來,薊都的民眾,已經熟悉這樣的操作。

  清掃自己家門口的大雪,這是自己份內之事。然後,官府就會派人,組織民眾清掃自己轄區內的道路,尤其是官道,並給予民眾一定的報酬。

  閣相蘇代年紀已很大了,但精神看上去,卻很是不錯。

  走進親和殿內,全身頓時感覺一暖。

  一個侍官迎上前來,接過蘇代脫掉的大氅。此時,就聽到殿內左側的殿閣之內,傳來了姬康的聲音:“蘇相來了,快進來吧。”

  蘇代答應了一聲,抬步跨進左側的房間,朝前方坐著的姬康躬身行禮道:

  “臣蘇代,拜見王上。”

  “蘇相毋需多禮,坐下說話。”姬康對蘇代道。

  “多謝王上。”蘇代抬起頭來,發現自家君王的案桌之上,整整齊齊堆滿了文書奏折。在案桌的周圍,劇辛、粟腹、將渠、榮蚠、姬茂、黃勇,包括鞠武、田光二人也在。

  蘇代在自己的座位之上坐下後,聽到姬康對榮蚠道:“榮蚠將軍,你接著說吧。”

  看來議事,已經進行半天了。

  榮蚠起身,躬身對姬康稟奏道:

  “王上,如今我陸軍第二軍,第五軍,第七軍以及三個預備役軍,都進駐到了上穀郡。會同上穀郡的第一軍和上穀郡的預備役軍、建設兵團,在昌國君樂間的統領下,已投入到了冬訓。此時,我駐守上穀郡的大軍,已達到了近三十萬人。”

  “此外,陸軍第四軍已經到達中陽郡,同大將劉勝率領的第八軍,一個預備役軍匯合。在中陽郡,我燕國大軍也已高達十萬。”

  “陸軍第十軍進駐到濟西郡,與該駐地胡歸良的陸軍第三軍,一個預備役軍,歸屬大將王石統領,總兵力也已達十萬。”

  “另外,在衛郡的大將薄望,統領陸軍第六軍、第九軍,以及一個預備役軍,總兵力也達到十萬。王上,我燕國六十萬大軍,在靠近趙國的邊境之地,已全麵部署完畢。”

  殿內的眾人聽完榮蚠的話後,一片寂靜。

  六十萬的大軍,此刻都部署到了燕、趙邊境。眾人心頭皆知,來年開春,伐趙之戰已不可避免。這是燕國立國數百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對外用兵。

  由此可以看出,燕國來年滅趙的決心已下。

  姬康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對於伐趙戰事,此時不想多談。

  清了清嗓子,轉移了話題,又朝劇辛、粟腹他們問道:

  “馬上就是年關了,來我燕國的流民,現今安置如何?”

  流民安置的問題,歸閣相粟腹負責。

  粟腹站起身來,對姬康稟奏道:

  “啟稟王上,入冬以來,來我燕國的流民,已全部安置妥當。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流民還是源源不斷,靠近趙、魏、楚三國邊界的郡縣,壓力還是很大的。”

  “今年冬季,隻能給予這些來我燕國的流民,簡單安置。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隻能待過年開春之後,再妥善徹底的安置。”

  姬康聽罷粟腹的話後,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沉思了片刻,對殿內的眾人言道:

  “天下一天不統一,民眾就一日得不到安生。從邊郡給寡人的奏折來看,從趙、魏、楚三國來我燕國的道路之上,餓殍屍首散於途中。”

  說到這裏,姬康猛然敲了下案桌,聲音不由大聲起來:

  “寡人每看到這樣的奏報,都會夜不成寐。這些國家的君王朝臣,門閥貴勳,如今天天玉盤珍饈。可他們誰想過,這些凍死、餓死的民眾?”

  眾人一起站起身來,躬身齊聲道:“吾王息怒。”

  閣相劇辛上前,躬身對姬康道:

  “王上不必氣憤,朝堂已給各郡縣下文,確保來我燕國的民眾,不被餓死、凍死。來年開春,各郡縣會提前修建房舍,以應對今後此事的發生。”

  姬康點了點頭,按捺住自己憤怒的心情,轉頭問榮蚠道:

  “今年戰歿將士們的遺骨,都安置到了烈士陵園了吧?”

  眾人的目光,又看向了榮蚠。

  “王上,今年衛地戰歿的將士總計有三萬兩千多人,這些英烈的骨灰,已經全部移入今年建好的西山陵園之內,並立碑為念。”

  “根據王上的吩咐,所有這些戰歿將士的名字,也已鐫刻在了陵園廣場內的忠烈碑上,世代享受官府與民眾的祭祀。”

  蘇代返燕之後,知道姬康對於戰歿的將士非常重視。

  在遼地的襄平、陽樂以及各郡的郡府,都設有專門類似的烈士陵園,用以祭奠戰歿的將士。而且這些安置戰歿將士遺骨的地方,被姬康賜命為“陵園”。

  這個時代,用“陵”做為名稱,這是君王死後墓地的專用名詞。

  而燕國把安置戰歿將士之所,也起名為“陵園”。在殿內的眾人看來,這是姬康做為一國之君,給予這些為國捐軀將士們的最大恩典與禮遇;從民眾的角度來看,這是自家的君王,把一國的國運,分享給了這些英烈們,用以恩澤這些將士們的親屬與後代。

  在薊都西山,修築的這個陵園,堪稱燕國最大的陵園。

  自伐齊結束以後,就已經開始建造了,曆經三年,於今年八月底前正式竣工。

  對於戰歿而功績很大的將士,姬康又會給予諡號加封。

  隻要燕國不亡,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就會受到燕國世代的香火。

  這樣的做法,對當下的各國來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之舉。

  蘇代知道,如今天下各國君王,沒有一個像姬康這樣,為戰死的士卒和將官們如此謀劃的。那怕說是收買人心,也是讓人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燕國的將士與民眾,任何一人都有自己死後,名刻於忠烈碑上,屍骨葬於陵園之內,享受千百年香火祭祀的想法。

  燕國的民眾同將士們,敢於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高陽君榮蚠繼續說著:“王上,至於受傷的四萬多將士,當下治好傷,回到軍隊的有三萬多人,還有一部分重殘的將士,已在地方安置妥當,終生給予俸祿。”

  聽完榮蚠對於烈士陵園的稟報後,姬康對榮蚠言道:

  “如此甚好,今年年終的祭祀大典,由軍部與禮部共同主持進行。今後我燕國凡逢戰事結束,當年都要舉行國祭,以祭奠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

  “就是今後天下太平了,對於這些戰死沙場的將士們,我燕國朝堂也要五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以告慰這些長眠於地的英烈。此,為永例。”

  姬康說完這話之後,並沒有過多的感想。

  但是殿內的眾人來說,衝擊不可謂不大。

  榮蚠這個麵對沙場生死如無物的大將,雙膝跪地,鄭重朝姬康大禮參拜道:

  “臣代表這些戰死沙場的將士們,多謝王上恩典。”

  “榮蚠將軍,這是寡人應該做的,快快請起。”

  侍官令王從忙上前把榮蚠攙扶起來,發現榮蚠已經淚流滿麵。

  殿內的幾位閣相以及鞠武、田光二人,都站起身來,躬身向姬康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