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河西(上)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8-12 13:01      字數:3069
  燕國朝堂的決議,很快被趙國使者鄭朱,從薊都傳回邯鄲。

  趙王丹得到鄭朱派人緊急送回的情報後,非常生氣。

  把平原君趙勝找來,商量此事。

  “王叔,現在燕國居然要我趙國用人口與城邑,換取他燕國的糧食,簡直是欺人太甚。趙國的每一城每一快土地,都是列祖列宗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豈能給予他人?”

  “想當初,他燕王康在遼地之時,寡人也幫他很多。現在我趙國碰到了難處,他燕國居然提出此無禮要求。不行的話,寡人不要燕國的糧食,也罷。”

  趙王丹氣憤地對平原君趙勝說道。

  平原君趙勝則沒有趙王丹如此氣憤,思索了片刻,躬身對趙王丹道:

  “大王,無需生氣。現在我趙國乃求於燕國,這燕國的要求,不瞞王上說,也在微臣的預料之中,並沒有出乎臣的估算之外。”

  “我王想想,如果我趙國此番不接受燕國朝堂提出的要求,我趙國去何處能弄到糧食?秦、魏、韓、楚四國麽?大王,不行的呀!”

  “此番,我邯鄲糧倉被焚,這兩年來好不容易貯存的糧食,劃為無有。剛剛立冬,我趙都邯鄲糧食已出現短缺,糧價翻了數番。現在,已從其他郡縣開始調糧。”

  “大王,如果再過兩月,不要說邯鄲,就是我趙國其他地方,都會出現極大的糧食危機呀!如此以來,我趙**民,如何能撐到明年秋收之時呀。”

  趙王丹氣憤歸氣憤,但不得不承認平原君趙勝說的在理。

  但是,還是氣鬱難解。

  “王叔,難道我趙國就如此任由燕國擺布?家姊……家姊是燕國的太後,而燕王康是寡人的外甥呀!他們居然連一點親情都不顧了麽?”

  平原君趙勝心中嘀咕,你還說燕太後與燕王康不顧親情。

  你不也是一樣麽?被魏王圉那麽一說,明知道衛國是燕國的藩國,可是一看到能白白得到好處,不是照樣沒顧親情麽!

  當然,這話隻能埋在趙勝的內心深處,臉上沒有透露絲毫。

  趙勝上前躬身,對趙王丹道:“王上,臣以為公主與燕王康,他們二人恐怕也有難處吧。我王再想想,他們也要考慮燕國朝臣與燕國民眾的想法呀!”

  “王上,再說,公主與燕王康亦幫我燕國甚多。第一次,我趙國與秦國在上黨對峙之時,糧食短缺,各國皆不幫我趙國,唯有公主與燕王康在遼地,對我趙國伸出援手,還主動幫我趙國遷居上黨民眾遷往遼地,大大緩解了我趙國當時的窘境。”

  “第二次,邯鄲保衛戰,也隻有公主與燕王康頂著燕國朝堂的極大壓力,對我趙國伸出了援手,一直向我邯鄲輸送糧草、武器。如果不是公主與燕王康的幫助,臣以為,邯鄲保衛戰我趙**民會因為糧食問題,餓死更多。”

  “不但如此,燕王康後來還派遣大軍南下,千裏馳援,搶奪上黨,陣斬秦軍上將蒙驁與司馬梗二人,大敗十五人精銳之秦軍,這才有了我邯鄲保衛戰的勝利。”

  “而我趙國不過是把原來燕國的中陽郡,歸還給了燕國而已,我趙國其實並沒有損失固有的疆土。大王,從以上看出,公主與燕王康還很在乎王上的。”

  不能不說,平原君趙勝的一番話,讓趙王丹心中好受了很多。

  仔細想了想,也確實如此,每次趙國碰到難處的時候,第一個願意對趙國伸出援手的,確實是燕太後姬趙氏與燕王康。

  趙王丹心情平靜下來,對趙勝道:

  “王叔剛才所言極是,家姊與燕王康對我趙國是幫助很多,看來是寡人偏頗了。那麽這次,我趙國又要把何地給予燕國,來換取燕國的糧食呢?”

  說到這裏,趙王丹緩步來到了牆前的地圖旁,平原君趙勝緊隨身後。

  二人的目光,一起投向了牆上——趙國江山堪輿圖。

  從地圖上看,趙國真可謂是四戰之地。

  趙國的地形,沿國土中麓為太行山脈,呈現出的是一個不規則的“u”型。西有秦國,南有魏、韓兩國,東有燕國,北方則是匈奴、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的地域。

  趙國獨特的地形,使趙國有三大政治中心。一個趙氏發家的晉陽,一個是都城邯鄲、最後一個是北邊的代郡。隻要這三個地方有一地尚存,趙國就不算亡。

  這三大政治中心之地,趙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於燕國的。

  雖然鄭朱從薊都傳回來的訊息,燕國朝堂的意見,是想用糧食換取趙國北部的代郡、雲中、雁門一帶的地方。

  但趙王丹與平原君趙勝,根本沒有理睬燕國朝堂的建議。

  這怎麽可能?代郡、雲中、雁門一帶,可是趙國北部的政治中心,是趙國“胡服騎射”以來,趙國戰馬與騎兵的主要來源地,是故都晉陽城北方的最主要屏障。

  代郡、雲中、雁門這些地方,趙國是不會讓給讓給任何人或國家的。

  趙王丹與平原君趙勝的目光,都注視到了趙國地圖南端,去年剛從燕國手中接手過來的大河之西的阿城、聊城、莘邑等地。

  平原君趙勝看到趙王丹如此,自然明白趙丹的意思。

  在趙王丹身後,躬身主動建言道:“王上,我趙國可把去年給予我趙國的河西之地,再給予燕國,來換取燕國的糧食。”

  “這樣一來,我趙國其實仍是用燕國的城邑,換取了燕國的糧食,對我趙國來說,並沒有什麽損失,請我王明鑒。”

  趙王丹轉過身來,對平原君趙勝道:

  “王叔,我趙國用河西之地換取燕國糧食,他們會同意麽?”

  平原君趙勝一笑,來到牆前的地圖旁。

  從袖中伸出右手,點向了與河西之地接壤的原衛國之地。

  “王上,你看此乃為衛國之地。從目前燕國的態度來看,衛國是燕國的藩國,對於魏國占據了衛國,燕國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燕國已兩次派出使者前往魏國,要求魏國大軍撤出衛國。據臣所知,燕國兩次派往魏國的使者,都得到了魏王圉的羞辱。”

  “第二次前往大梁的燕國使者,甚至被魏王圉,當眾在魏國朝堂之上打了二十大棒。魏國如此,對於剛並吞了齊國的燕國來說,怎麽能夠忍受這種羞辱?”

  “王上,以臣之見,燕國伐魏,已勢在必行。唯一難受之處,就是燕國與魏國現在疆土沒有接壤。若要伐魏,必然借道我趙國。對於燕國來說,後顧之憂太大。”

  “隻要我趙國把河西之地給予了燕國,燕、魏兩國疆土就亦然接壤,燕國伐魏,順理成章,就不會有後顧之憂了。”

  “對於燕國來說,是肯定會接受我趙國此條件的。而河西之地,本是齊國之地,對於我趙國來說,也沒有什麽損失。”

  趙王丹輕輕頷首,對平原君趙勝道:

  “王叔說的不錯,據寡人所知,燕國如今國內已群情激憤,許多大臣都上書燕王康,讓其出兵攻伐魏國。”

  趙勝聽完趙王丹的話後,老臉上的笑容更多。

  用右手再次點了點地圖上的衛國,對趙王丹道:

  “王上,燕王康在遼地為燕國開疆拓土數千裏,納民數百萬以上;在登基為燕王之後,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南下並吞了齊國,可謂傲氣淩人。”

  “而魏國自邯鄲之戰後,收複魏國原有河東多地,在去年更是東、西兩線與楚、秦兩大國做戰,東敗楚國,西拒強秦。更與今年執殺了衛君公期,心氣甚高,自是不甘居於他國之下。”

  “不管是東方的燕國,還是南部的魏國,對我趙國而言,不可諱言,今後都是我趙國之大敵。燕、魏兩國相爭,對我趙國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王上,此番我趙國順勢把河西之地還予燕國,正好引導燕、魏兩國相鬥。如今,魏王圉前往鹹陽,親自拜會秦王嬴稷,必然是想得到秦國的幫助。”

  “秦國目前已視燕國為秦國主要對手,隻要燕、魏兩國爭鬥起來,秦王嬴稷必然會派兵援助魏國,共同攻伐燕國。”

  “我趙國不管是燕國勝,還是魏、秦勝,最後都必然坐收漁翁之利耳。王上,如此一來,我趙國既削弱了各國的國力,又取得了糧食,不是一舉兩得麽?”

  聽罷平原君趙勝的話後,趙王丹哈哈大笑起來,對趙勝言道:

  “王叔此策甚妙,甚合寡人之意。王叔,你馬上派人告知薊都的鄭朱,就說我趙國願意用河西之地,換取燕國的糧食。告訴他,多給燕國要些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