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火器(下)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8-12 13:01      字數:3364
  燕王康元年,趙王丹十二年(公元前二百五十四年),秋,邯鄲倉燒。

  自趙國遷都邯鄲以來,就在邯鄲城內修築了邯鄲倉。

  這個邯鄲倉,如果糧食貯存滿後,可供百萬人一年就食。趙國能與秦國在上黨地區對峙三年,數十萬大軍的糧食補給,就全靠這個邯鄲糧倉供應。

  當然,自長平之戰之後,這個邯鄲倉內的糧食貯存,就從來沒有滿過。

  看到已經變成一大片瓦礫塵灰的邯鄲倉,趙王丹欲哭無淚。

  自趙王丹登基為王,真正掌握趙國王權以來,趙國簡直是厄運不斷。

  先是長平之戰,被秦國坑殺四十五萬大軍;下來就是邯鄲之戰,邯鄲城內的民眾以骨為炊、易子而食;隨後又在南端的洛邑與安陽之地,損失九萬多將士。

  這兩年剛剛好了一點,尤其是今年風調雨順,是個豐收之年。沒想到今年剛剛秋收完,糧食剛剛歸庫,趙國最大的糧倉——邯鄲倉,卻被大火給焚為塵灰。

  趙國本來就是一個缺少糧食的國度,可不是像燕、秦兩大國,都有自己的糧食生產基地。

  回到王宮後,趙王丹還能看到遠處的邯鄲倉,依舊冒著濃濃的黑煙。

  趙王丹已經知道,今年冬季到明年的秋收之前,趙**民的糧食供應,又出大問題了。

  看到自己侄子臉上沮喪的表情,平原君趙勝長歎一聲,上前安慰道:

  “王上,事情已經發生,就不要再想了。下來,我趙國考慮的就是盡快派人,前往燕國,讓燕太後與燕王康二人,幫助我趙國度過此次難關吧!”

  在趙國周邊的國家,能幫助趙國的也隻有燕國了。秦國是趙國的生死對頭;魏、韓兩國的糧食,也隻能勉強自保;楚國遠離趙國,想都別想。

  趙王丹呆了半天,才對趙勝道:“王叔,因衛國之事,我趙國已得罪了燕太後與燕王康,燕國還會幫助我趙國度過此次難關麽?”

  平原君趙勝,躬身對趙王丹道:“大王,別無他法,我趙國可以從衛國撤兵,以此向燕國示好,換取燕國此番幫我趙國。”

  “王叔,你說此番邯鄲倉被焚,是不是他國所為?”

  趙勝一愣,對趙王丹言道:

  “大王,這個需待調查,臣真不知道。但是,如今不是糾結這些問題的時候。”

  趙王丹想了想,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王叔,就這樣處理吧!知會下魏國,就說我趙國要從衛國撤兵。另寡人會給燕太後與燕王康親筆文書,盡速派人前往薊都,看燕國怎麽說吧!”

  “諾。”平原君趙勝躬身應道。

  燕國秋收之後,姬康詔令,命令盡快完成全軍的招兵、退伍工作。新入伍的軍士,盡快完成集訓。燕國各軍,盡速安排好冬訓。

  十月上旬,薊宮,親和殿。

  姬康對前來的情報局局長黃勇道:

  “此次,趙國情報分局做的不錯。把此次在趙國情報局的行動人員,全部安排撤回國內,給予嘉獎。另外,此事做為最高機密,一切情報永久封存,永不得外泄。”

  “諾。”黃勇躬身答道。

  “還有什麽事情麽?”

  “啟稟王上,從鹹陽傳來的情報,言魏王圉與韓王然已經到達鹹陽。另外,趙王丹已命大將廉頗撤出衛地,並派出使者前來我燕國。”

  “哦,寡人知道了,你且下去吧。”

  待黃勇走後,姬康喝了口水,眼神異常的深沉。

  這時,侍官令王從進來,對姬康稟報道:

  “啟稟王上,閣相鄒衍派其弟子徐福前來,說有要事,麵見我王。”

  姬康一聽,呆了一呆,吩咐道:“傳此人覲見吧。”

  “諾。”

  不到一刻的時間,一個看上去年紀二十多歲,風度翩翩,讓人一看就有好感的年青人,走進親和殿內。

  “徐福參拜我王。”這個年青人跪地叩首道。

  “免禮平身。”

  “多謝我王。”徐福站立起來。

  姬康仔細看了看眼前的這位年青人,問道:

  “徐福,汝是何地之人?何時去襄平學院的?”

  “啟稟我王,臣乃齊地無棣(今河北鹽山漳衛南運河無棣溝)人。於六年前到襄平學院,追隨吾師鄒衍的。”徐福躬身回道。

  姬康此時已經知道,沒有任何問題了。

  此人就是自己前世史書中,那個大名鼎鼎、能言善辯的“大忽悠”徐福了。

  “徐福,寡人問你,你說這海外有仙人麽?汝可曾見過仙人麽?”

  姬康決定還是問問徐福這個問題。

  徐福不知道自家君王為何問這個問題?想了下,躬身答道:

  “啟稟我王,臣雖推崇道家,但隻是認同道家理念,並沒有見過什麽仙人。”

  姬康一聽,點了點頭。

  還好,這廝現在看來還年青,沒有“忽悠”自己。

  “鄒相讓你前來,有何事要稟報寡人?”

  “啟稟我王,此乃文書,請王上過目。”

  徐福從袖中掏出文書,躬身,雙手高舉。

  侍官令王從上前,接過徐福手中的文書,遞給了姬康。

  打開文書,姬康飛快看了起來。

  看罷鄒衍給自己的文書後,姬康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遂發槍研究了這麽多年,終於定型製造出來了。”

  在前幾年,遼地的“手火雷”發明出來之後,遂發槍的研發,就被姬康提到了重要的議程之上。成立研究組,集中各方麵的人才,給予研發製造。

  遂發槍的結構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利用槍內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點燃火藥,擊發彈丸,遠程打擊敵人。

  但是,鑒於這個時代各種工藝的限製,原先所生產出來的燧發槍,遲遲達不到姬康的要求。最主要的,就是燧發槍內的彈簧裝置。

  經過這麽多年的努力,遂發槍內的彈簧裝置這個難題,終於被克服。

  到了今天,這個燧發槍終於研發出來了,並通過了軍部的驗收。

  定型的遂發槍,細長管狀,口徑一點八厘米,直徑一百二十厘米,槍重十斤左右。

  由於姬康的指點,遂發槍的彈丸采用了加快裝填法。

  也就是使用浸蘸油脂的麻布或獸皮片包著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不僅加快了裝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閉氣作用,精度隨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當然了,這個遂發槍的射程也不是很遠,也就是七、八十步遠而已。射程與這個時代的弓弩射程相比,都差之甚遠。最大的優點,就是省力,能連續長時間的打擊對方。

  而姬康的要求也沒有那麽高,主要考慮的是裝備海軍或守城所用。

  海軍如果與敵人在海上或水麵戰開激戰,因為都在船上,這個遂發槍的作用就能充分發揮威力,可連續在遠處打擊敵方,再配合手火雷的使用,可以說是敵軍船隻的噩夢。

  守城也可以,我在城上,用燧發槍居高臨下打擊攻城敵軍。

  對攻城敵軍來說,也是殺傷力極大的。

  如果用此定型的燧發槍,現在就裝備步兵,那就很慘了。幾十步的射程,敵人很快就能衝到步兵身前,步兵剩下的也隻有被虐殺的份了。

  再說了,現在燕國定型的遂發槍,是初代產品。這個可以在實際使用中,再逐步總結優缺點,慢慢給予改進,使其今後射程更遠,更加先進。

  原始的火炮構造更加簡單,這個時代各國的工匠們,完全能製造出來。

  要知道,現在這個時代,華夏的青銅器工藝,已經達到了巔峰。對於鑄造原始火炮這種武器,中原各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現在的中原各**隊,除燕國之外,其他各國都沒有意識到煉丹方士們,所製做出來的“火藥”,可以用於軍事方麵。

  但是姬康決定,現在火炮隻研發,不準備裝備軍隊。

  一方麵是火炮笨重,運輸困難;另一個方麵,火炮如果落到敵方手裏,馬上就能被敵方模仿出來,反而能夠對燕軍造成極大的傷害。

  燕軍對敵或攻城,有炸藥包與手火雷這兩樣東西,再配合投石車,就已經足夠了。

  麵對即將到來的統一戰爭,有了這些東西之後,姬康心裏稍微踏實了不少。

  因為有前世超前的意識,此番定型的燧發槍,裝填不但快速。而且裝備燧發槍軍隊,姬康決定采用“三段射”,連綿不斷對敵軍進行打擊。

  隨即,對身旁的侍官令王從下令道:

  “詔令,命遼地各火器軍工廠,盡速完備遂發槍的生產流程、工藝,開始大量生產此燧發槍。告訴他們,要不惜一切代價,盡快完成量產任務,裝備軍隊。”

  “另外,傳寡人詔令,研發此燧發槍的總工程師魯格,封三等伯,賜百金。其他研發人員一律根據貢獻,給予封賞。”

  “諾。”王從答道。

  然後轉身,對徐福道:“徐福,鄒相的身體如何?”

  徐福趕緊躬身道:

  “王上,鄒相身體尚好,經常說,還要協助我王,完成我王的誌向呢!”

  鄒衍已經七十多歲了,姬康非常擔心他的身體。

  聽到徐福的話後,姬康始放下心來,對徐福言道:

  “徐福,你回去告訴鄒相,就說寡人非常想他,讓他有空,就回薊都來吧。”

  “臣遵我王之詔。”徐福對著姬康深深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