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應對(上)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8-01 13:46      字數:2858
  二月中旬的薊都,仍有點微寒。

  但是春天的腳步,卻不可阻擋的到來了。

  這個時代、這個時節的薊都,在姬康眼中是最為美好的。

  沒有前世的風沙,更不要說有什麽汙染之說了。

  天空碧藍,白雲朵朵。

  大街小巷中所栽種的桃樹,都已經吐露出粉嫩的花芯;鵝黃色的柳枝也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曳。就是徐徐的微風中,都帶有一絲甜意。

  整座城邑,都籠罩在了初春的綠色當中。

  薊宮內的亭、台、樓、閣前所栽種的玉蘭花,都已經在陽光明媚下綻放。

  午時剛過,在王宮大殿後方的親和殿內,姬康正在批閱著幾份奏折。

  暖暖的陽光照在年輕君王的臉上,讓姬康感到分外的愜意。

  隨著燕國紙張的普及,這幾年內,整個燕國已經淘汰了笨重的簡牘。

  王宮中,原先的許多簡牘,也被姬康下令整理出來,大部分捐贈給了在薊都的襄平學院。薊宮之內,隻留下了少許重要的,仍不能對外公開的簡牘。

  在親和殿內,去齊地采風歸來的太史令高揚。

  此時,也坐在親和殿內一處靠窗的角落內,正在奮筆疾書。

  高揚心中非常高興,因為剛從齊地回來,就被姬康下了個指令,要求他會同襄平學院一批教員、學員,收集各種史料,開始編篡華夏遠古到現在的史書。

  這種事情,對於太史令高揚來說,可以說是自己的最愛了。

  高揚現在還記得自家年輕君王,對他說的幾句話:

  “太史令,我華夏一族文明源遠流長。但是,自遠古到現在,許多曆史都沒有文字描述。遠的就不說了,近一點的來說,夏、商、周三朝幾千年的曆史,居然都出現了斷層。”

  “這對我華夏文明來說,是個巨大的損失。如果再這樣放任下去,恐怕過上許多年後,我華夏的後代們,都不知道我們華夏的前人,為這個民族做過什麽了。”

  “就讓我們現在開始,整理我們前人們,留給我們的各種史冊簡牘。把我們前人的曆史,用完整的文字給記述下來,被並編入我們燕國的曆史課本之中,流傳萬世吧”

  一句流傳萬世的話,讓太史令高揚仿佛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起來。

  他深深知道,不要說遠古的曆史,就是夏、商、周這三個曆史朝代的史書,如果編篡完成,做為主持編篡這本史書的自己,也必然會隨這本史書,而名傳萬世。

  現在燕國各郡縣的官府,都已接到了姬康下達的詔令,收集散落在民間的各種簡牘。這些收集上來的簡牘,都被官府整理保管,開始陸陸續續向薊都的襄平學院運送而來。

  情報局黃勇,雙手奉著幾份情報局的密報,走進殿來。

  黃勇躬身對姬康行禮道:“王上,情報局從大梁傳來消息,趙王丹派使者前往大梁,密會魏王圉,不知道他們談了些什麽另外,趙國也有向衛國邊境調兵的現象。”

  說罷,黃勇把手中的幾份情報親手遞給了姬康。

  姬康逐一拿起黃勇遞上來的情報,仔細看了起來。

  看罷之後,姬康把手中的情報放了下來,眉頭微皺,沉思起來。

  過了一會,對黃勇道:

  “讓我們在趙、魏兩國的情報人員,隨時密切注意趙、魏兩國的朝堂,乃至兩國的軍隊動向,一有消息,馬上來報。”

  “另外,給齊地的閣相魯仲連,乃至大將王石、薄望三人去信,讓他們調派軍隊,密切注意趙、魏兩**隊的動向,等待寡人的詔令。”

  “諾。”黃勇抱拳應道。

  待黃勇走後,姬康站了起來,來到殿前掛著的地圖旁,看了起來。

  過了好一會,姬康嘴裏輕輕說了幾句:“風雨欲來風滿樓呀”

  在角落之處的太史令高揚,早尖著耳朵在聽著。

  聞聽姬康此語,趕緊把姬康的這句話記述了下來。

  自家君王的文采,真是太厲害了呀在他身旁,經常能聽到妙語呀

  姬康可沒有太史令高揚的閑情雅致,各種念頭,此時在自己的腦海中翻湧不停。

  在殿內緩緩而行,徘徊了兩圈之後,停了下來。

  轉身對身旁侍候的侍官令王從道:

  “你去到前麵的軍機閣把幾位閣相叫來,另外,讓宮衛軍統領田光也參加此次會議。”

  “諾。”

  侍官令王從不敢怠慢,趕忙應命低頭走了出去。

  過了一刻多,閣相劇相,粟腹、蘇代、將渠、乃至田光,五人走了進來。

  “拜見我王。”

  “眾卿不必多禮,大家坐吧。”

  “多謝我王。”

  待眾人坐定後,姬康把黃勇送上來的幾份情報,讓侍官令王從遞給眾人傳閱。

  “這是情報局從魏國大梁與趙國邯鄲城內,傳回來的幾份情報。你們傳閱一下,看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這趙、魏兩國想做什麽呢”

  劇辛、粟腹等眾人看完這幾份情報之後,都不禁低頭沉思起來。

  片刻後,蘇代站起躬身對姬康道:“王上,臣以為此番趙、魏兩國的動靜,必然與秦國相關。就在去年底,秦國暫緩了對韓、魏、趙三國的軍事打擊。”

  “而派使者出使趙、魏兩國,欲與趙國盟好。秦國這樣做的目的,臣分析,目標必然是對我燕國。秦國看我燕國一統了齊地之後,必然會籠絡各國,打壓我燕國的。”

  閣相將渠也站起來,對姬康言道:

  “王上,蘇相所言極是。秦國看我燕國崛起,必然會采取行動的。我燕國雖然與趙、魏、楚三國鑒定了盟約,承諾互不侵犯。”

  “但是,現在中原各國誰真的會把盟約等會事呀隻要對本國有利,所簽訂的盟約不過是一張廢紙而已,各國想撕毀就撕毀了。”

  姬康聽罷蘇代與將渠二人的話後,看了下仍在沉思的劇辛與粟腹兩人道:

  “劇相、粟相,你們二人也談談各自的想法吧,這趙、魏兩國想幹什麽呢”

  粟腹站了起來,對姬康躬身道:

  “王上,剛才蘇相與將相兩人的話,提醒了微臣。臣以為,秦國現在打擊的目標,確實放到了我燕國身上。此番,與臨近諸國暫緩了兵事,就是衝著我燕國來的。”

  “臣以為,秦國這樣做的目的,一則是想修養生息;二則是想挑撥與我相鄰的中原諸國,敵視我燕國,想對我燕國不利。”

  等粟腹講完後,閣相劇辛也對姬康道:

  “王上,幾位閣相的話,是有道理的。這幾十年來,秦國連年發兵,攻打臨近各國。在經曆了邯鄲之戰後,秦國也可謂是元氣大傷。”

  “秦國不是不想伐我燕國,而是他目前沒有力量了。再說,秦國想伐我燕國、中間還隔著韓、魏、趙三國呢,秦國也無法越過這三國,來攻打我燕國。”

  “秦王嬴稷,去年派使者到趙、魏兩國,無非是想借趙魏兩國的力量,來削弱我燕國。隻要讓我燕國與趙、魏,乃至是南邊的楚國,發生點摩擦。臣以為,就達到了秦國的目的。”

  姬康聽完眾人的話後,閉上眼睛,沒有說話。

  片刻之後,姬康睜開了雙眼,緩緩對眾人道:

  “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如今看來,秦國確實是把目標對準我燕國。去年在我燕國納衛國魏藩國之後,不是從鹹陽傳回了消息,說秦王嬴稷在朝堂之上,大罵寡人與我燕國,並且想出兵伐我燕國的麽”

  眾人聞此,都笑了起來。

  姬康也笑了幾聲,對眾人接著說道:

  “秦王嬴稷看來對我燕國,現在是很忌憚的。但是,就如剛才眾卿所言,秦國目前,想單獨伐我燕國,他是做不到的,也沒有這個能力。”

  “寡人以為,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我燕國臨近的幾個國家,與我燕國發生齟齬,讓我燕國,乃至各國都安生不下來,他秦國好坐山觀虎鬥呀”

  劇辛、粟腹等眾人都紛紛點頭,表示同意姬康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