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謀定(下)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7-18 19:12      字數:2687
  姬康見朝堂文武官員如此,放下心來。

  慢慢從王座之上,站起。

  頭戴的九旒微微碰撞,發出了“錚鳴”之音。

  “眾卿平身。”

  “謝王上。”

  年輕的君王在王輿之上,緩緩度步,言道:

  “諸位愛卿,我燕國此番,與趙、魏、楚三國簽定橫強之盟,此乃用小惠,而套取大利也。不用小惠誘之,何能得我燕國之大利?”

  “我燕國占據了齊地,對予中原各國而言,無不驚懼萬分。若不分其地給予各國,各國必惹是生非,伐我燕國。如此,我燕國必戰火連年,民不聊生。”

  “如果這樣,我燕國得不償失。現如今,我燕國不貪,把少許齊地無償給予各國,化解各國心中驚懼。從而安撫中原各國,不敵視我燕國,此乃我燕國必做之事。”

  “我燕國把河西之地給予趙國,陶邑之地給予魏國,長城之南贛榆等地給予楚國,此乃小惠;而我燕國占據齊地之膏腴之地,才乃大利也。”

  “隻要我燕國與趙、魏、楚三國簽定了盟約,這才可以名正而言順。隻要盟約一簽,中原各國就是再惦記齊地,也是出師無名了。”

  說到這裏,姬康頓了頓,緩緩從王座之上,又再次走下。

  “各位愛卿,手談裏有句俗話:棋差一著,滿盤皆輸。我燕國曆代先王篳路藍縷,方有我燕國一隅;如今我燕國又占據了齊地,可謂是正式進入到了中原之地。”

  “如此情形,我燕國必須每一步都要走得穩穩的。行穩,才能致遠呀!待我燕國再經略齊地數年,徹底站穩了腳步。這些……這些讓出去的土地,我燕國……我燕國奪之不難。”

  “占據齊地長城以北膏腴之地,乃我燕國謀取中原之第一步;與趙、魏、楚三國盟好,此乃我燕國立足中原之第二步;第三步麽?……”

  姬康說到這裏,輕輕搖了搖頭,沒有再言。

  閣相魯仲連等一批燕國官員的到來,讓姬康輕鬆了許多。

  當前對於占據的齊地,正好為夏收之季節。

  齊魯大地,糧食收成可不是像燕地一樣,一年一熟。

  而是一年兩熟,最次的地方也是兩年三熟。

  姬康下詔,對俘獲十八歲以下,三十歲以上的齊軍戰俘,發其路費、生活費,回家務農,無需進行勞改。對其傷殘者,給予治療,發放錢糧。

  所有齊國入籍民眾,從六月開始,除享受與燕國民眾一樣的鹽、布匹等各種優惠外。

  姬康接著下詔,齊地今年的賦稅全部免除,明年僅僅收取一成。待後年,整個齊地的稅賦再正式按燕製執行。齊地各地官府,必須嚴格執行免稅規定,否則重罪。

  為保證齊地夏收乃至今後的秋收,姬康又下詔,燕國各郡縣工業區的新式農具與新式肥料,在今年全部給予齊地民眾無償使用。明年後,再按燕國規製執行。

  為安撫齊國民心,姬康在進城之時,就以後輩之身份,祭奠了自己外祖母趙威後之兄嫂,齊襄王田法章與君王後的墓地。

  接著又以先祖周武王之後輩身份,祭奠了齊國開國國君薑太公的墓地。

  五月下旬,燕國與趙、魏、楚三國派來的使者,正式簽定了盟約。

  閣相蘇代與將渠等一行人,也隨同三國使者歸來臨淄。

  出使三國的閣相蘇代與將渠等一行人,看到了臨淄城現在也歸於了燕國。

  眾人,皆百感交集。

  尤其是蘇代老先生,更是跪地大哭:

  “蘇秦大哥,你在天之靈,可以瞑目了!我燕國謀劃奪齊之事,在你走後,經曆了二十多年,今日終於被我王實現了呀!”

  姬康見此,也心生難過。

  蘇秦,閣相蘇代的大哥,聞名天下的縱橫家。為了幫燕國奪取齊國,隻身入齊為間。最後身份曝露,被齊湣王車裂而死。

  蘇秦死時,毫無懼色,對天大笑,隻言:“人世無常,人情冷暖;奔忙一生,碌碌無為。然無奈悲苦之一生,若能遇見鬥沙片刻之美好,已足矣!”

  言罷,慷慨為國而死。

  死後,被姬康太祖父燕昭王,追封為“武安君”。

  整個齊地的夏收,在燕國派來的官員與將士們的協助下,也順利收割完成。

  由於齊地今年的糧食,官府沒有收取半毫的賦稅。

  齊國各地民眾的糧食儲存,反而遠遠超過了往年。就憑借這一點,許多的齊國民眾,對於燕國的統治嘴上不說,心裏卻給予了承認。

  再加上數十萬燕軍將士,不但無一人敢侵犯民眾。反而在齊地,紛紛協助民眾收割糧食,翻蓋舊屋,挑糧擔水等。

  就憑這些燕軍將士們的這些做為,就讓齊地的民眾“大開眼界”。

  齊地的民眾,簡直不敢相信,世上居然有如此的軍隊。夏收過後,燕軍這個“子弟兵”的名字,也在齊地被人們稱呼起來了。

  待一切走上正軌,在齊地設置郡縣,就被納入到了燕國朝堂的進程之中。

  六月初,臨淄王宮。

  天氣進入到六月,可謂是一天比一天熱。

  這對於從薊都而來的姬康乃至燕國官員、將士們來說,簡直難以想象。

  麵對此景,姬康下詔,對於在齊地的官府,軍隊將士,按職位、爵位,增發不同的俸祿補助,起名“降溫費”。

  規定每年的六月到八月,凡是齊地官府,軍隊乃至享受俸祿之人,個個給予補貼。另外,在這三月之內,每人每月還可領取糖兩斤,茶半斤。

  外麵雖然炎熱無比,但是在臨淄王宮的一處宮殿之內,卻異常涼爽。

  如果仔細看的話,在此處的宮殿之內,各個角落之處,都擺著做工精美的瓷甕,甕內則堆滿了冰塊。這些冰塊可不是從冰窟內儲存的冰,而是用硝石做的。

  用硝石做冰,早被襄平學院給弄出來了。因此殿內的眾人,也不驚奇。

  姬康正與閣相魯仲連、蘇代、將渠,老總管姬茂,昌國君樂間,大將王石、薄望八人在此宮殿內,正商量著在齊地設立郡縣的事宜。

  韓非與鞠武二人,與往日一樣,做著記錄。

  閣相魯仲連對姬康正稟奏道:“王上,根據我齊地的區域劃分,人口,山川地理的走向等,經過朝堂眾臣的討論後,決定在齊地劃分為四個郡,納入到我燕國版圖。”

  “以臨淄為中心,包括周邊十餘縣,為臨淄郡;在臨淄以東即墨地區,包括周邊的十餘縣,則為即墨郡;在臨淄以南,包括周邊的十餘縣,則為琅琊郡;在臨淄以北與河間郡接壤的十餘縣,則名為濟北郡。”

  “王上,按我王之建議,已對齊地幾個地名進行了變動。此乃四郡詳細設置之狀況,請我王過目審閱。”

  魯仲連恭敬站起,雙手把寫著齊地四郡設置狀況的奏章文書,遞給了侍官令王從。

  姬康非常仔細地看了兩遍,才把奏章文書放下,問其他重臣道:

  “爾等都同意按此劃分麽?都說說各自的建言吧!”

  閣相蘇代站了起來,躬身對姬康道:“王上,臣全程參與了對齊地四郡的劃分的討論,臣對把齊地劃分為四郡,已無任何異議。”

  將渠、姬茂、樂間、王石、薄望五人也一起站起,齊聲對姬康道:

  “臣等均無異議。”

  姬康點了點頭,對侍官令王從道:

  “既然朝堂已經無異議,通過了齊地四郡的劃分。蓋國璽,頒布天下吧!”

  “諾。”侍官令王從躬身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