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穩定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7-18 19:12      字數:2647
  五月十日,楚國都城陳郢(今河南淮陽),令尹府。

  在府中後院的一處花園之內,楚國令尹、春申君黃歇,正坐在一處涼亭之內,手奉著一則簡牘看得津津有味,在其旁邊一張精致的案桌之上擺著許多新鮮瓜果,以及茶盞。

  看著簡牘,時不時喝上口茶,吃點鮮果。

  看上去,黃歇的日子過得相當的享受。

  涼亭的四周,都有著高大的樹木,寬大的枝葉遮擋著陽光。在來涼亭的道路兩旁,則有花圃,夏風一吹,香氣熏人。

  在不遠處,則是用廊道圍成的一片小湖,設計巧妙,引入活水,流水潺潺。

  這個花園是黃歇在府中,夏季最為喜歡待著的地方。

  此時,從花園的一處角門之處,一個侍妾打扮的女子,帶著幾個侍女向涼亭走來。這個女子身後的幾個侍女,手裏都捧著精致的點心。

  這個侍妾容貌秀麗,身材秀長,穿著質地極好的衣裳。

  來到黃歇所待的涼亭外,白皙的臉上,露出了一抹迷人的笑容。

  “夫君。”這個侍妾對黃歇叫了一聲,聲音清脆動人。

  黃歇聽到這個女子的叫聲,放下了手中的簡牘。

  滿臉笑容對這個女子道:“李姬,你來了,快進來坐。”

  這個時代,對於女子稱呼“姬”,是對女子的一種美稱。

  這個被黃歇稱為李姬的女子,是春申君剛納入的侍妾,名叫李嫣嫣,是春申君黃歇門客李園的妹妹。由於善解人意,知書達理,甚得春申君黃歇的寵幸。

  跟隨李嫣嫣而來的幾個侍女,把點心放到案桌上,又給黃歇的茶盞裏添上了茶水。隨後這幾個侍女,就低頭退出了涼亭,在亭外等候吩咐。

  “夫君,我看你剛才看的入迷,是何聖人之言?讓夫君如此著迷?”

  李嫣嫣笑著對黃歇說道。

  黃歇哈哈大笑,對李嫣嫣道:

  “李姬,吾看的可不是聖人之言,而是從燕國傳過來的幾首詩,乃燕王康所做。不過你說的也對,這個燕王康雖不是聖人,但是比聖人更厲害呀!”

  “世人皆言我楚國乃文昌之國,燕趙多慷慨之士。但以吾之見,此燕王康之文采不輸我楚國之人,而其膽識謀略更是冠於諸國呀!”

  見黃歇對燕王康如此推崇,李嫣嫣則淺淺一笑道:

  “夫君,妾身常聽家兄道,言夫君胸中之韜略,才乃天下人之冠。燕王康是厲害,但夫君的名聲也不次於這燕王康。”

  “在燕王康登基之前,夫君可是與那燕王康齊名,同時被世人稱為“天下四大公子”的,天下之人,誰人不曉?夫君如此太過謙了。”

  李園的妹妹李嫣嫣太會說話了,這一番話,說的黃歇是異常的舒服。

  天下的男人,誰不希望能得到自己女人的推崇呢?

  就在這時,管家進來向黃歇稟報道:“令尹大人,門客朱英前來求見。”

  “朱英奉命前去與燕國閣相將渠手下,會談盟約之事,看來現在是有結果了,讓他速來見我。”黃歇吩咐管家道。

  “諾。”管家躬身應道。

  李嫣嫣見黃歇有事,則站了起來,身子微頓,屈膝對黃歇行禮道:

  “夫君有事,妾身告退。”

  “哦,你先下去吧!”黃歇擺了擺手。

  李嫣嫣出了涼亭,帶著自己的幾個侍女回自己的院落去了。

  朱英來到涼亭處,躬身對黃歇道:“主上。”

  “朱英呀!快快坐下再談。要是餓了,先吃點點心。”

  “多謝主上,臣不餓。”朱英心中一暖。

  待朱英坐定,黃歇對朱英道:“可是與燕使會談的盟約,有結果了?”

  “啟稟主上,正是。”

  “汝給我趕緊說說,最後會談的結果如何?”

  “主上,此番我等奉主上之命,前去與燕使閣相將渠所帶之人會談。燕國同意我對魯國的占領,對於我楚國用兵費國也不幹涉。”

  “而且燕國承認我楚國對於魯國乃至費國的占領,同意把齊長城之南的,贛榆等(江蘇省連雲港市)幾座齊國城池,也劃分給予我楚國。”

  “那我楚國的條件呢?”黃歇再問。

  “啟稟主上,我楚國要認可燕國對於齊國的占領,並允許贛榆等幾座城池的民眾,根據誌願,遷往燕國;楚燕兩國自此為盟國,休戚與共,互不侵犯,互不敵對。”

  “就這些?沒別的了?”

  “是的,主上。就這些,沒別的了。”

  “好,太好了。我楚國沒費絲毫刀兵,就獲數百裏之地,數座城池。燕國想要贛榆等幾座城池的十餘萬民眾,我楚國可以大度點,全給燕國。這點人口,我楚國不缺。”

  黃歇情不自禁站了起來,對朱英說道。

  “諾。”朱英站起躬身應道。

  “朱英,爾等此事辦得不錯,我馬上進宮麵見王上。回來後,再給爾等封賞。”

  “多謝主上。”

  給朱英交代完後,黃歇大聲喊道:“來人,給我備車,我要進宮。”

  等楚王熊完聽罷春申君黃歇,與燕國的會談的結果後。

  楚王熊完也很是高興,但內心也深深為之恐懼。

  “春申君,這個燕王康好大的氣魄呀!剛一登基,就占領了整個齊國,立威於天下。自此,我楚國與其接壤,寡人……寡人心不安呀!”

  黃歇聞此,勸慰楚王熊完道:

  “王上,不必驚懼。燕齊兩國乃為世仇,此番伐齊雖屬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隻是沒想到齊國這一堂堂大國,居然就這麽被燕國吞並了。”

  “究其原因,此乃君王後重用其親族後勝等人,執政朝堂;而這麽多年來,齊國不勤士卒,不修兵甲,故才亡國。”

  “而我楚國乃南方大國,幅員遼闊,民眾千萬以上,帶甲之兵更是有百萬之上。我楚國自王上登基以來,已吞並魯國、倪國、邾國三國。”

  “現在又垂手而得贛榆等幾座城池,費國也在燕國的默許下,即將歸於我楚國。可見,燕國也懼我楚國。此番派燕國閣相將渠來我楚國,簽定兩國之盟約,就為明證。我王不必擔心!”

  楚王熊完點了點頭,對黃歇道:“令尹所言甚是,我楚國最大的敵人乃是秦,而不是燕。與燕國簽定盟約,對我楚國百利而無一害呀!蓋上國璽,與燕國互換國書吧!”

  “臣遵詔。”黃歇躬身答應道。

  五月十日,燕使將渠代表燕國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二人,在楚王熊完與楚國大臣們的見證下,簽定了燕楚兩國的盟約。

  燕楚兩國盟約大概如下:

  燕國把齊國長城之南的贛榆等幾座城池,給予了齊國。但是該地的十數萬民眾,帶夏收結束後,燕國則派遣官員,遷到燕國各郡縣安置。

  燕國承認齊國對魯國的占領,也不幹涉楚國對費國的占領;齊國則承認燕國對於齊國的統治。兩國以齊長城為界,互不侵犯,互不敵對。

  五月十一日,燕國與魏國也簽定了盟約。

  燕國承認魏國對於陶邑(今山東定陶),菏城(今山東菏澤市),鄄城(今山東鄄城縣)等十餘座城池的占領,不進行幹涉;魏國則承認對燕國對於齊國的統治。

  自此,經過一係列的外交斡旋之後,姬康終於穩定了原齊國的周邊各國。

  燕國對於齊國的統治,也得到了趙、魏、楚三國的正式承認,而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