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沸騰(下)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7-05 19:47      字數:3331
  就在姬康從薊都,動身前往下都武陽的當天。

  昌國君樂間率領著登陸的東部大軍,已來到了齊國東部沿海大城東萊城。

  並且在城下紮營安寨,派人進城勸說東萊大夫投降。

  齊國的幾個大城,最高行政、軍隊的官員皆名為“大夫”。可謂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權利極大。基本上,都是由君王後與齊王建,兩族的親族在把持。

  而燕國南路大軍,王石指揮著第四軍。

  則對齊國饒安城(今河北鹽山東南),開始進行了攻擊。

  空中發出的箭矢,密密麻麻,朝饒安城的城頭飛去。

  投石車發出的巨石,也不斷砸在饒安城的城牆之上,發出“彭、彭”的巨響。

  饒安城的城頭之上,不時發出被箭矢與巨石砸中人員的慘呼聲。

  燕軍現在的攻城方式,與這個時代各國的軍隊,已經不同。

  就譬如在繞安城下,投石車的技術人員,先觀看饒安城的城池布局,然後再綜合各方麵的情報,向主將王石稟報投石車能否砸開城池。

  顯然,這座饒安城是在燕國投石車,能砸開的能力之內的。

  最起碼投石車能砸開城牆,燕軍就不動用雲梯、攻城車等這些攻城器具。這樣,無疑就大大減少了燕軍攻城軍隊的傷亡人數。

  城下整個燕軍的方陣,紋絲不動,靜等城牆倒塌。

  等饒安城搖搖欲墜之時,燕軍各軍陣,發出了命令聲:“上罩,準備。”

  攻城的所有燕軍,都把頭盔之上的麵罩放下,攥緊了手中武器,做好了攻城的準備。

  不一會,被巨石所砸到的那一片城牆,轟然而倒。

  在指揮台上的主將王石,把手一揮,發出命令:“進攻。”

  指揮台上,傳令進攻的旗幟,開始飄揚起來。

  燕軍指揮台兩側的戰鼓也隨即“咚、咚”敲響。

  所有城下的燕軍,一聲呐喊:“殺。”

  按方陣次序,迎著城牆倒塌的塵土,向饒安城內跑去。

  隨著進入到城內的燕軍越來越多,饒安城內到處燃起了火光濃煙。

  一個傳令官來到主將王石的指揮台前,向王石稟報道:

  “啟稟將軍,城內來報,繞安城齊軍主將戰死,我軍正在控製饒安城。”

  王石點了點頭,隨即吩咐道:“馬上向王上,以及後方統帥榮蚠稟報,就說我軍已占領了饒安城,讓其盡速派官員來接受饒安。”

  “諾。”

  王石做為燕國的大將,對於燕國朝堂此番攻齊的安置,內心非常清晰。

  大軍在前線做戰,後方朝堂的九大部門、各種體係也都在積極運作。

  譬如吏部早已抽調好了一批表現優異的官員,準備接受齊國;兵部也在根據前線的變化狀況,再積極地組織預備役軍,準備增援前陣;醫部在組織醫師、護士參與傷員的救治……

  就連商部也積極組織各種商會,往前線輸送軍資、糧草、兵員等。

  王石從遼地開始,就追隨現在的燕王姬康。對於燕國現在的這套運行體製,已經很熟悉了。他深深知道,燕國現在實行的這種體製,已與以前大不相同。

  就是與中原各國相比,這套體製也明顯有別於各國,並且效率奇高。

  如此做為前陣的主將,你隻要做好如何努力做戰就是了。

  至於後勤運輸、糧草保障等,這些問題,都已完全不用主將考慮。

  再想到在遼地之時,凡是燕軍所占領的地方,不管是扶餘,還是箕國,北部三郡等,都是在不到一年後,就徹底安定下來。

  這對於如今的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

  想到這些,王石對於身旁的諸位燕國將領,不由自語道:“王上英明神武,所行之國製,自古未有之製也。我等有幸追隨我王,必可一統天下……”

  不過看到指揮台上周遭眾將,都一臉“懵懵”的表情。

  王石不由住嘴,長歎了一口氣。

  想起了王上姬康曾對他說的一句話:“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呀!”

  不過沒記錯的話,王石自己當時的表情,與當下眾將的臉上毫無二致。

  但這些,大將王石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的。

  隨著燕軍大規模的攻入齊國,中原各國的在燕國的使者,乃至密諜都開始動了起來。

  紛紛派人回去,向各自國家的君王,進行稟報。

  趙國與燕國相接,都城邯鄲離燕國也最近,無疑得到的消息最早。

  燕國大軍第一天踏入齊國後,在燕國的趙國使者與其他人員,就匆忙從燕國傳回訊息,此情報自燕趙邊境的城邑開始,被驛官們連夜策馬接力,把此訊息帶回到了邯鄲。

  就在大將王石,拿下饒安的同一天深夜。

  姬康的舅舅趙王丹,深夜被人叫醒。

  看罷從燕國帶回的訊息後,得知了燕軍已經大舉攻進齊國。

  趙王丹內心的震驚,可想而知。

  馬上讓人去把平原君趙勝,乃至剛回到邯鄲城的老將廉頗二人叫來,商量對燕、齊兩國目前交戰,趙國應該如何因應的對策。

  在三月初,趙王丹派大將樂毅前往了晉陽城,替換了老將廉頗回到邯鄲。

  平原君趙勝與廉頗二人來到王宮後,看罷從燕國傳回的訊息後。

  兩人相互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臉上的驚訝之色。

  燕國前期伐齊的工作做得太好了,自己趙國完全不知道呀!

  趙王丹的聲音趙勝、廉頗二人的耳邊響起:“王叔、老將軍,你二人可以判斷一下,燕國此番伐齊,是小打小鬧?還是若樂毅伐齊一般,準備徹底占領齊國?”

  聽罷趙王丹的話後,趙勝與老將廉頗二人,都低頭考慮起來。

  過了一會,平原君趙勝上前對趙丹道:“啟稟我王,臣以為此番燕國伐齊,早有預謀。必然不是小打小鬧,而是準備與齊國大戰,滅其齊國。”

  “王上,我王可以想想,年前燕國派蘇代與將渠二人來我趙國,與我趙國簽訂了“友好之國”盟約。看來那個時候,燕國就準備對齊國動手了呀!”

  趙王丹恍然大悟,對趙勝道:

  “王叔,果是如此呀!當時,寡人以為是燕王康乃我趙國親族,派蘇代與將渠二人來我趙國交好,是應有之意。沒想到我這個外甥,謀略如此之深呀!”

  然後轉頭看向了老將廉頗,問其道:

  “老將軍,你以為此番燕齊兩國交戰,輸贏如何?”

  老將廉頗想了下,回答道:

  “啟稟我王,後續燕齊兩國戰況不知如何?但前期必然會是燕軍大勝,這個毋需質疑。”

  趙王丹“哦”了一聲,又問道:“老將軍,理由呢?”

  老將廉頗答道:“王上,就如剛才平原君所言,一則燕國早預謀在先,準備充分;齊國沒想到燕國會在新王登基之後,馬上就對齊國發動如此大規模的進攻。此乃以有心對無心,也就是兵法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二則就是燕軍的做戰能力,現在已完全超出了末將的想象。王上,兩年前燕軍援我趙國,在上黨先後與十五萬精銳秦軍交戰,秦軍大將蒙驁與司馬梗二人,皆都戰死。”

  “秦國十五萬精銳大軍也被燕軍擊敗,並被俘獲近十餘萬人,據聞是送往了遼地。王上,末將以為,就憑借以上兩點,燕軍前期不用質疑,必然大勝,齊軍不是燕軍的對手。”

  平原君趙勝此時也對趙王丹道:“王上,廉頗將軍所言極是,臣附議。”

  趙王丹自己沉思了會,對二人道:“看來,確實如此?那麽燕齊兩國此番交戰,燕國會滅其齊國麽?還是會如當年樂毅伐齊一樣呢?”

  這個問題可把平原君趙勝與老將廉頗二人問住了,兩人思考了許久,無法得出答案。

  平原君趙勝,隻能對趙王丹道:

  “王上,燕齊都是當世之大國,兩國交戰不論勝敗,對我趙國來說,都要提前做好準備。如果臣所料不差的話,過上幾日,齊國必然會派使者前來我趙國求援。”

  老將廉頗也對趙王丹道:“王上,平原君所言,臣附議。”

  趙王丹聽罷趙勝與廉頗的話後,冷笑兩聲:

  “當年長平之戰,齊國坐視我趙秦兩國廝殺,我趙國多次派使者前往齊國,齊國均不願伸手援手幫我趙國。唯有燕王康,給予了我趙國最大的幫助。”

  “二位愛卿,寡人欲趁燕齊兩國此番交戰,派兵占領因田單之事,而歸還齊國的高唐、平原等五十七城,可否能行?”

  平原君趙勝一怔,又想了下,對趙王丹道:

  “王上,當前不可。我趙國先做好準備,靜觀燕齊兩國相爭。若燕國大勝,我趙國派使者前往燕國,與王上的外甥燕王康結盟,奪取我趙國原先歸還齊國的五十七城。”

  “若齊國勝,我趙國則可派兵攻打燕國,或逼迫燕國,返還回原先我趙國歸還其燕國的中陽、靈壽等城。如此,我趙國可謂是立於不敗之地也。”

  趙王丹與廉頗二人,聽罷平原君趙勝的話後,都麵露笑容。

  老將廉頗忙對趙王丹道:“王上,平原君此策甚妙,臣讚同。”

  趙王丹哈哈大笑,對平原君趙勝道:

  “善,甚善。王叔,老將軍,我趙國就按此策辦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