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造鹽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3-02 18:48      字數:2398
  四月初,姬康和母親姬趙氏在遝氏縣令高垚的陪同下,來到了複州灣。看著遠處的大海,傳來陣陣的波濤聲,姬康和母親姬趙氏、以及石敢、清竹清梅等都感到心曠神怡。

  “高知縣,我們這裏可有能製造船的工匠?能否出海?”

  “稟告公子,我們這裏有,但是製造的船大都是小船,出海不遠。”

  知縣高垚忙回答道。

  姬康指著麵前的大海,對高垚說道:“你看這片海,可是一個寶地。我聽說在你遝氏縣的最南部,有一天然良港,四季不凍,這是天賜遝氏縣的寶地呀!你隨後把這些製造船的工匠召集起來,我隨後有用。”

  “諾。屬下遵命。”

  對於前世曾參觀過這個地方的鹽場,並且對操作製鹽工序和場地要求,還有點印象的姬康來說,如何建造露天鹽場,還是有點把握的。琢磨以後,姬康根據現在的地形,很快得把鹽場圖紙畫了出來。

  主要考慮的是建造時的位置,要保證漲潮時能有足夠海水灌入水庫,而曬鹽灘本身不能受到潮汐或風暴影響。

  姬康十分感激自己的前世所學的專業——機械設計和製造專業,對於前世中許多現代工藝能夠進行土製轉化。但想建立這個在前世看起來,很簡單的露天鹽場,困難還是不少。

  隨姬康來遝氏縣的,還有一車車在鞍山水泥廠所生產的水泥。雖然達不到前世現代工藝水平,但建造鹽場的池子也足夠了。

  什麽蒸發池、調節板、過濾板、結晶池等前世的現代名詞,實際無非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泥池子和水泥台子。

  為此,姬康還在遝氏縣靠近鹽場的地方,建造土窯開始製磚。結合腦海中的專業知識,並努力回憶前世農村磚廠的布局和操作工藝,終於設計出了自己記憶中的標準模具,並畫出了燒製磚塊的土窯圖紙,徹底改良了燕國此時的製磚工藝。

  當看到燒製出姬康印象中的標準青紅磚時。遝氏縣這個胖胖的縣令高垚是淚流滿麵,站在所燒製好的磚前,對著姬康道:

  “君上,這是建造城池和房屋的上好材質呀!比現在燒製的磚可是標準和耐用多了呀!而且更加省力和簡捷許多了呀!”

  有了磚和水泥,鹽場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先在海邊用砂石阻斷海水,然後用磚和水泥開始建造水庫、蒸發池、調節池、鹵池、結晶池等水泥池子和水泥台子。

  與此同時進行的,是木匠們在水庫邊和眾多池子邊,搭建的一排排腳踏水車,用來提取海水。當看到腳踏水車時,高垚又瘋魔了,不顧石敢一臉鄙視的表情,對著姬康道:

  “君上,有此物,我眾多田地都可澆灌呀!這要多產多少糧食呀!”

  在眾多水泥池子建好以後,在姬康一聲“開始”命令下。

  眾多人開始了忙碌,把阻塞海水的砂石推開,讓海水進入到了水庫裏;等水庫裏的水滿後,站在腳踏車上的眾人拚命忙踩,把海水通過修建的溝渠送往蒸發池中;然後再把蒸發池中的海水,一節節送往調節池,再由調節池送往鹵池;海水在鹵池澄清後,最後再送往結晶池。

  讓姬康沒想到的是,等經過一天暴曬後,等結晶池中凝結出一顆顆粗大的鹽粒時。整個鹽場的人們仿佛瘋了一樣,包括高垚在內的的所有人全跑進了結晶池,連旁邊的石敢,也讓姬康再次見到了好久沒張開過的嘴巴。

  看著跑進鹽池裏的眾人,包括高垚在內都不顧鹹,把一把把鹽往嘴裏塞,又跳又喊的時候。姬康沒有得意,隻是感到悲傷,讓民眾過上如前世般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呀!

  看著還在瘋魔的高垚,姬康有點擔心,對石敢道:

  “快派人讓他們都出來,別毒死了。”

  當結晶池中的鹽,被人們一籮筐一籮筐地搬出結晶池後。臉上依舊帶著淚珠的高垚和民眾們,不由得向看著他們的小君侯叩拜下去,君侯萬代、君侯萬歲的聲音震天欲聾。

  把鹽場建造好後,姬康又帶著石敢和遝氏縣令高垚,趕到了姬康前世的旅順,這裏有姬康讓高垚找的造船工匠。

  在姬康來到的這個世界裏,造船業已經有了。按燕國《周禮》規定:天子用船搭浮橋,諸侯並聯四舟,大夫並二舟,士單舟,而庶人乘筏。可見此時的造船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姬康此時就是想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

  此時,高垚正給姬康介紹,這個跪倒在姬康麵前,麵容蒼老的老者:“公子,這個老者名叫康祺,祖傳都是造船的。聽老一輩的人說,其祖上曾造出過帶風帆的船,並自此往返於箕氏朝鮮。”

  姬康上前扶起跪著的康祺,道:“老人家快快請起。剛才高縣令所說是否是真?”

  康祺忙道:“回公子,我祖上確實造過如此大船。”

  “老人家,你等可否會造?”

  “公子,小人慚愧,先祖造船技藝已失,但……但先祖留有造船絹帛尚在,小人可獻給公子。”

  康祺老人的一番話,讓姬康喜出望外。

  老人拿來的箱子,裝滿了造船絹帛。姬康細細看了幾遍,對身旁的康祺說道:“老人家,按此圖紙,你能否造出這個能載五百人的大船?”

  “公子,小人能造出此船,但需耗工匠、錢財無數。”

  “好,老人家,你按此圖先建造一艘,先總結經驗,官府會派人協助你。你所需工匠、錢財,由官府負擔。待建造完畢,我必有重賞。”

  姬康對康祺說完後,轉身對遝氏縣令高垚說道:“在這裏所建工房,我把它叫造船廠,由康祺大匠負責,你按康祺大匠所要求,撥工匠、錢糧,不得有誤。”

  “諾。”

  姬康又沉思片刻,對高垚和康祺說道:“以後這個地方就叫旅順吧!”

  高垚忙恭維道:““公子大才。“旅”字代表新的起點,新的開始;“順”字代表我們現在所從事的一切都更加順利。”

  旁邊的石敢撇撇嘴,沒有出聲。

  此時遼地的夏收已基本結束,夏糧獲得了遼地曆史上最好的收成。

  由於采取新式犁具,而今年因官府組織建庫修渠,讓更多的田地得到澆灌。雖官府稅糧減掉一成,但因遼地冬季招募胡夷、流民,開荒建田,人口和田地也比過去多,畝產也提高了很多。

  各縣糧庫被塞得滿滿的,一想到九月底,還要再收一波糧稅,遼地的官員們都急著再建新的糧倉。在麥收後,百姓們又忙著種了一茬黍粟等糧食。而姬康也準備從遝氏縣回到鞍山。

  從鞍山到遝氏載運水泥的車,又一輛輛載滿了鹽從遝氏向鞍山進發。在五月底,姬康和母親隨同裝滿了鹽的諸多車輛回到了鞍山,又引起了眾人的轟動。

  而得到消息的君相劇辛,和商部大夫蘇青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鞍山,在新昌新建的倉庫內看到堆滿的食鹽時,兩人是熱淚盈眶。老頭子劇辛更是用五體投地的大禮向姬康參拜到:

  “公子,自此後,我遼地無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