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辦法(上)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5-08 16:08      字數:3275
  在姬康的內心中,其實一直有個想法,誰也沒有告訴。

  姬康認為遼地乃至燕國,席卷天下最好的時機,就是在邯鄲之戰結束之後。

  在那個時候,天下諸國都已經精疲力竭,除齊國外,其他六國的國力,基本上都損耗很大。

  秦國的實力,也下降到自秦王嬴稷登基以來的最低點。

  如果這個時候,遼地與燕國做好了準備,先配合其他諸國,滅掉秦國。然後再花上點時間,揮軍南下,逐一殲滅其他各國,這樣天下一統的時間,將會大大提前。

  但姬康又明白,做什麽事情,必須實事求是,也可以說是審時度勢。

  這個道理,也可以說是真理。在姬康前世中,有無數成功和失敗的實例。其中華夏也用無數慘痛的教訓,證明了這個道理。

  人不能走得太急,否則容易摔跤;弓不能拉得太滿,否則容易折斷。

  欲速則不達,說得也是這個道理。

  目前,遼地最主要的就是繼續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

  同時還要兼顧母國燕國的發展,穩定燕國的局勢。

  如果今後,自己包括遼地想走的平順,想走的更穩當一點,怎麽都繞不開燕國。

  再想想燕國目前的狀況和朝堂眾人,讓姬康想起,都覺得頭痛。

  愚昧的君王宗親,貪婪的門閥貴勳,自大的朝堂大臣。

  就如姬康前世,在外麵從事什麽樣的艱難工作都不怕,也不畏懼。但回到機關,一碰到機關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事情,都有一種想“碰牆”的感覺。

  不過,看來上次自己的父親,來遼地後,自己灌輸給他的一些道理,他總算還是聽進去了。

  這次燕國隻是在邊境增兵,並沒有若前世中那樣,與趙國馬上就開始產生軍事摩擦。

  目前,情報局從燕趙邊境傳來的消息,也證明燕趙邊境的兩軍,都還保持克製,並沒有相互朝對方進行挑釁。

  姬康隻希望,這樣的狀況,一直能保持下去。

  燕趙這些年來的相互仇視,在姬康看來,簡直是不可理喻。

  但來到這個世界,仔細分析才發現,兩國關係如此糟糕,也是一種必然的現象。

  燕趙兩國在曆史的發展進程中,一定會出現如此相互敵對的狀況,無可避免。就如姬康的前世,華夏在現代發展進程中,必然會遇到世界第一強國打壓的道理一樣。

  燕國自建國以來,一直向東和北發展,以前曆代君王,根本沒有想過要南下過,與趙國原本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燕國與趙國之間,西部有代國,南部有中山國。

  有一段時間,燕趙兩國的關係還相當不錯,相安無事。因為兩國當時,還都有個共同的敵人——中山國。

  而趙國自三家分晉以來,實力剛開始也沒那麽強大。

  在趙國的發展過程中,自姬康的外曾祖父趙武靈王,進行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之後,軍力就開始逐漸強大起來。

  自此,趙國就開始迅即向四周擴張,後來吞滅代國和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開辟雲中、雁門、代郡三郡,還修築了“趙長城”。

  這下好了,燕趙兩國終於全麵交界了!

  而同時期,兩個國家都先後出現了兩個雄才大略的君王。燕國是姬康的曾祖父燕昭王,趙國是姬康的外曾祖父趙武靈王。

  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也為了各自的國家將來。

  燕國想南下,趙國想北上。這是燕、趙兩國製定的國策,也就是兩國未來發展的根本方向。

  但在燕昭王和趙武靈王時期,兩國還能相互自製,也沒有過多的軍事摩擦,因為兩個君王和兩個國家,都知道雙方不是那麽好惹。

  當燕昭王和趙武靈王兩人去世後,兩國之間這下就熱鬧了。

  趙國看到燕國伐齊失敗,內部也發生了動亂,就不斷派兵敲打燕國。

  燕國在這個時候,國力虛弱,根本就不是趙國的對手呀!

  怎麽辦?就隻能找外援了。

  恰好秦國在這個時候,也想東出,吞並六國,一統天下。

  尤其是現在的秦王嬴稷,雄才大略,采納了秦相範睢的“遠交近攻”之後,把強大的趙國當成了最大的對手。

  燕國姬康的祖父武成王,和秦王嬴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拍即合,簽訂盟約,準備共同對付趙國。

  這也是正所謂,姬康前世中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共同的利益。

  燕國與秦國簽訂盟約以後,對於秦國能在長平之戰中,徹底打敗趙國,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長平之戰中,燕國與趙國在邊境的軍事對峙,有利牽扯了趙國的軍隊。

  讓趙國北部龐煖和代郡李牧的兩路大軍,始終不敢南下,參與到長平之戰中來。

  在姬康看來,如果讓這兩路趙軍參與到長平之戰中,秦國能否取勝都是個問題。畢竟李牧和龐煖這兩個人,都是在前世曆史上,留下赫赫之名的兩個狠人呀!

  姬康認為,在長平之戰中,燕國幫助秦國,牽製趙國的力量是對的。

  否則,如果讓趙國打敗了秦國。那麽趙國,必然會北上吞並燕國,燕國將會滅國。

  但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要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要相應調整。不能思想僵化,死抱著過去的一切,說什麽也不變動。

  華夏在這個問題上,在姬康前世的曆史中,吃的虧太大了,數不勝數。

  秦國最終在長平之戰中,戰勝了趙國,而且讓趙國四十五的大軍,全軍覆沒。這個時候,秦國的實力已經傲居六國之首,有了吞並六國,一統天下之勢。

  趙國此時,實力銳減,國力虛弱。本身對燕國已經構不成,多大的威脅了。

  在姬康看來,燕國此時就應該馬上調整國策,聯趙抗秦了!

  而不應該像現在這樣,一味的抱著燕秦盟約不放,還像燕相粟腹那樣,視趙國為仇敵,準備對趙國落井下石。

  姬康其實現在也有個“盲點”,自姬康來遼地後,雖然這麽多年來,沒回去過薊都。但通過這幾年他在遼地的所作所為,影響力早超過他的想象了。

  現在不要說燕國上下,就是天下的各國君王和黔首們,那個不知道遼城君姬康的名字呢?

  現在中原有許多人,已經把當今的遼城君姬康、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四人,並稱為“天下四大公子”了。

  就是姬康這幾年臥在遼地,埋頭發展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影響力而已。

  待劇辛、鄒衍、魯仲連、蘇代四位先生走後。

  姬康在殿內,緩步走到牆上掛著的堪輿地圖旁,看著燕趙兩國邊境的軍事部署,久久沒動。

  從地圖上看,燕趙兩國的邊境大軍,犬牙交錯。一不小心,就真有可能發生大戰呀!

  回到後宮,被母親姬趙氏帶到平順城的旺財,一見姬康,就如往常一樣,邁開四腿就朝姬康奔來。

  姬康一邊象往常一樣,撫摸了幾下旺財的腦袋,一邊嘴裏叨叨:“你這個旺財呀!聽人說,你來到平順城,出去又找了兩個“妻子”。真不像話,簡直就是個色狗呀!”

  旺財用腦袋蹭了蹭姬康的小腿,嘴裏發出委屈的犬吠聲,想討好姬康。

  姬康一看,樂了!

  又拍了兩下旺財的腦袋,對其道:“你說什麽?是它們勾引你!你這個旺財呀!這個可要不得,我們要敢作敢當哦。走吧,別委屈了,咱們去看看母親去。”

  說罷,站起身來,帶著旺財向母親姬趙氏的院落內走去。

  走進母親居住的殿內,與母親姬趙氏見罷禮後。

  看見母親正愁眉不展,姬康扭頭,看了看母親身旁的清竹和清梅兩人。

  清竹悄悄伸出手指,指了下姬趙氏桌前的一張信帛。姬康一看,就明白過來。

  對母親姬趙氏道:“母親,這是舅舅給你的親筆信吧?”

  姬趙氏看著姬康,歎了口氣,對姬康言道:“康兒,你舅舅來信,說現在秦國又派大軍,征伐趙國。現在我燕國又陳兵燕趙邊境,想進犯趙國。兩國弄不好,就會兵戎相見,這可如何是好?”

  姬康一笑,對姬趙氏道:“母親,舅舅也給我來信了。說想讓我遼地給予趙國糧食和軍資等物資幫助,我和劇相等人商量過了,也已經答應舅舅的請求了。母親,你也別煩,有兒子在呢。”

  看到自家兒子如此給自己長臉,姬趙氏也很高興,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對姬康又道:“可目前,如何解開我燕國與趙國的死結呀!這個時候,我燕國又想派兵南下,攻打趙國麽?”

  姬康聽罷母親的話後,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隻能對姬趙氏道:“母親,你也別憂心,兒子會想辦法的。”

  接著,姬康歎了口氣,對母親道:“現在兩國之間的問題很多。母親,說實話,如果能把燕國與趙國的邊境分開就好了?”

  說罷,姬康搖了搖頭,看著母親苦笑了下。

  姬趙氏卻是一愣,想了會,對姬康道:“康兒,你這個想法不錯,其實很好辦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