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戰略(上)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5-08 16:08      字數:3229
  下午時分,平順城,王宮,後院。

  大雨過後,天氣變得格外清爽,宮內的樹木花草,顯得愈加蔥綠,鮮嫩。

  平順城目前居民還沒有開始燃燒煤炭,絲絲夏風吹來,把樹木的氣息,鮮花的芬芳,都混合在了一起。讓人聞起來,內心感到格外的愉悅。

  姬康的母親姬趙氏走在廊道內,旁邊陪著自己未來的兩個兒媳——清竹和清梅,後麵跟著幾個宮女,向宮內的後花園走去。

  姬趙氏也知道了,自己兒子姬康,對於清竹和清梅兩人,侍妾身份的認可。為此,姬趙氏現在把兩人放在自己的身旁,不讓兩人再去侍候姬康了。

  而放在姬康身邊的,則是在薊宮的兩個侍官,帶著幾個原來箕宮的侍從。

  告訴姬康說是要好好調教未來的兒媳,其實更多的是為姬康身體著想,害怕姬康一個按捺不住,傷了元氣。

  等石敢偷偷把原因告訴姬康後,姬康簡直是哭笑不得,內心鬱悶不已。我的母親唉!你兒子是那麽好色的人麽?

  不過低頭看了看下麵,知道自己的下麵,已經開始有了“勃勃生機”了,母親的擔憂也是有道理的。

  姬趙氏看著身旁兩個未來兒媳,燦爛的笑容,自己心中也感到欣慰。

  清竹看著廊道上方雕刻的圖畫,對姬趙氏道:“娘娘,你看上麵的圖畫,好像雕刻的是女媧娘娘造人的場景?這幅畫雕刻得真好”

  清梅也在旁,指著廊道上的另一幅畫道:“娘娘,你看那幅畫,好像是大禹治水的場景?”

  姬趙氏自來到平順城後,心情開朗了許多。

  對於自小在王宮內長大的公主,自然對這些圖畫,沒有陌生的感覺。

  現在的遼地,姬康到來後,廢除了從民間招收侍從的規定。

  君侯府隻規定了可以招收宮女,但這些宮女一到十八歲後,必須放出、嫁人。

  所以在襄平城的君侯府內,侍官都是老一批人。

  姬趙氏來到平順城,住進王宮後,又找回了過去的感覺。對於原來箕國王宮內,數百名的侍官和宮女的管理,顯得遊刃有餘。

  抬起頭來,看著廊道上麵的圖畫,對清竹和清梅兩人道:“這些圖畫,與趙國王宮和薊宮內的圖畫,稍有區別,但基本上別無二致。“

  “我華夏一族,自盤古開天以來,經曆三皇五帝,夏、商兩朝,乃至到現在我周朝,雖曆經數千年,但信仰我華夏先祖們的習俗,至今未變。”

  清梅在旁,笑吟吟地對姬趙氏道:“娘娘,當時在學院的時候,鄒衍老先生說,不管我華夏朝代是如何的變化,但我炎黃一脈的信仰和習俗,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姬趙氏點了點頭,對兩人道:“鄒衍先生,此言有理呀!一點錯都沒有。我華夏一族,本來就是如此。”

  三人說話間,走過了了廊道,穿過了一處拱形門洞,已經到了王宮內的後花園。

  在一個涼亭內,侍官和宮女們早擺好了桌椅,以及點心。

  姬趙氏坐下,對還站立的清竹和清梅兩人,打趣道:“你二人也坐下說話吧!過兩年,我還指望你兩人,早點給我添孫子呢!”

  清竹和清梅兩人,臉色通紅。

  這個時候,兩人什麽話都說不出來。給姬趙氏行禮後,坐在了姬趙氏的兩旁。

  姬趙氏對身旁侍候的一個侍官道:“公子出宮,現在回來了麽?”

  這個侍官忙躬身對姬趙氏道:“啟稟娘娘,公子和魯先生、蘇先生三人已回來了,現在正在前麵的殿內,和劇相、鄒衍大人等眾人開會呢!”

  姬趙氏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

  在旁的清竹,這時候對姬趙氏道:“娘娘,公子設置遼南、漢城兩郡後,好像事情是越來越多了呢?”

  清梅也在旁說道:“現在公子的所轄的疆域是越來越大,人口也越來越多。按學院先生們的話來說,公子是天命所歸,以後必然會成為王者。”

  清竹也接著說道:“可不是,先生們是如此講,學員們也如此說。就是外麵的百姓們,也和先生們說的一樣呢!娘娘呀,以後公子肯定會成為燕王的。”

  清竹和清梅兩人,自小在姬趙氏身邊長大,思想比較單純。對姬趙氏根本沒任何的隱瞞心思,往往想到什麽,就說什麽。

  也因為如此,姬趙氏才舍不得讓兩人,離開自己的身邊。把二人從小就內定為,自己兒子的侍妾了。不過在這個時代,這種情形毫不稀奇。

  姬趙氏聽罷兩人的話後,雖然兩人字字句句,都說到了自己的心坎裏,自己內心歡喜萬分。

  但還是瞪了清竹和清梅兩人一眼,對兩人道:“你兩個人呀!這等話在我麵前說說就罷了,以後記住千萬不可在外麵如此去說,至此一回,下不為例。”

  清竹和清梅兩人趕緊回道:“諾。”

  姬趙氏端起身旁的杯子,喝了口水,把身子靠在椅子的後背上,心道:“吾兒姬康和大臣們,又在前殿琢磨什麽大事呢?”

  又想到前一段時間,兒子給自己談過的話,知道今年秦國估計還要出兵,進犯趙國。不由地歎了口氣,對趙國的前途暗暗擔心。

  此時,姬康與眾人確實在商討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未來遼地的發展戰略。

  老總管姬茂帶著石敢和田光兩人,去遼南、漢城兩郡,去督促巡查去了。

  大將榮蚠、上將王石、劉勝等人,也奔赴各郡縣安置此番傷亡將士,以及籌備建設軍隊等諸事。

  在這處偏殿內開會的,隻有劇辛、鄒衍、魯仲連、蘇代,包括姬康在內的五個人。

  君相劇辛,此刻正對姬康言道:“公子,遼南、漢城兩郡,數百年來沒發生大的戰事,民眾相對來說,比我們當時前去襄平的時候,比較殷實,人口也較為稠密可觀。”

  “現在遼南、漢城兩地的人口,大至統計出來,有兩百萬左右。而且兩地礦產資源相等的豐富,有金、銀、銅等資源。這對我們遼地今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姬康點了點頭,心裏道:“豈止金、銀、銅等資源,就是優質無煙煤炭、鐵礦,乃至今後對重工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菱鎂礦和石墨儲量都均居世界前列。”

  但現在這些,隻能悶在自己的心裏,等待以後再說了。

  鄒衍老先生,也對姬康道:“公子,現在我遼地轄下九郡,所屬縣邑近二百縣,民眾數百萬。可以說,我遼地就是與中原各國相比,也不遑多讓。”

  蘇代摸著頜下的胡須道:“但我遼地北部乃嚴寒之地,西與我燕國本土、東胡相鄰,東部、南部緊靠大海,疆域、人口等發展已很有限了。”

  魯仲連在旁點了點頭,對姬康道:“公子,可以這麽說,現在我遼地的發展,已經差不多到了極限,今後的發展隻有向東了。”

  聽罷眾人的話後,姬康站了起來,看著牆上掛著的遼地地圖,眯起了眼睛。

  過了一會,姬康轉過身來,對劇辛等四人,笑著言道:“四位先生,看起來我們遼地,好像現在發展到了極限,被鎖在這東北之地了,出不去了,好像是籠中之鳥了呀!。”

  眾人聽罷姬康的話後,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姬康的話沒有錯,如果從地圖上看起來的話,確實如此。

  姬康接著對眾人道:“但小子看來,並非如此!”

  眾人一愣,都看向了姬康,看自家君侯怎麽說。

  姬康轉過身去,點了點牆上的地圖,對眾人道:“各位先生,我遼地的北部,也就是外興安嶺以北,確為嚴寒之地,人口稀少,目前我們可以不予考慮。”

  “西部緊靠我燕國本土,和東胡兩地,我們目前也沒有必要,去攻伐東胡。故此,西部也不在我遼地考慮範圍之內。”

  姬康點了點牆上的中原大地,對幾人道:“目前,中原諸國的兼並愈來愈激烈。根據情報局傳來的消息,蘇代先生去年與秦相範睢,在鹹陽達成的協議,被我那個舅舅趙王丹,給否決了。”

  “秦王嬴稷因此大怒,今年秦國可能還要與趙國發生激戰。而趙國目前已使者前往各國,進行合縱抗秦的遊說。”

  “到了現在,秦國一統天下的姿態,已暴露無矣!中原各國麵對秦國,不可能像過去一樣,無動於衷。各國必然會紛紛聯手,共抗秦國。我們遼地,萬不可鬆懈呀!”

  說到這裏,姬康端起桌上杯子,喝了口水,對眾人接著道:“目前,我遼地還是要抓緊發展我們遼地自己的事情。農業是根本,我們遼地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這一點。”

  “其他產業也要相應的發展,要進一步優化。尤其是與大海相關的產業,譬如捕魚業、海上運輸業,海上食品加工業等。”

  “軍製在現在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發展。海軍則是重中之重,目前要抓緊建設遼南和漢城兩郡的港口建設,打通吉林郡,興東郡,遼南郡、漢城郡、遼東郡、遼西郡的海上運輸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