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東北一統(上)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5-08 16:08      字數:2870
  四月十二日,中江城。

  東部遼軍主帥上將薄望,接到姬康飛鴿傳信後,不敢怠慢。隨即把中將武陽靖、榮岩兩人找來,共商此事。

  “武將軍、榮將軍,接到君侯命令。讓我軍兵分兩路,一路掃平箕國東北,一路南下到薊都,與榮蚠大將所率的主力大軍匯合,攻取箕都及箕國南部各諸侯國。”

  聽罷薄望的話後,武陽靖和榮岩兩人相互看了看,一起站起,抱拳對薄望道:“請薄將軍下令,我等遵從。”

  薄望麵帶微笑,對武陽靖和榮岩兩人道:“好,既然如此……武陽靖和榮岩兩人聽令。”

  武陽靖和榮岩兩人一起答道:“某將聽令。”

  “命你二人,即可準備,明日率大軍七萬,即可南下,與我主力大軍匯合,攻取箕都。”

  “遵令。”

  武陽靖和榮岩兩人心生感激,這是上將薄望送功勞給自己兩人呀!

  誰都知道,現在箕國已經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量,攻取箕都以及南下占領箕國的各諸侯國,功勞無疑比留守中江的軍隊大得多。

  即使如此,大將薄望還是毫不猶豫的,把大功留給了自己兩人。

  四月十三日,中將武陽靖和榮蚠兩人,率領七萬大軍南下。

  此時,箕國的大軍,除箕軍主帥高民帶領的數萬箕軍,被遼軍圍困在平城外,其他地方幾乎沒有過多的軍隊。

  因此,武陽靖和榮岩兩人率領的大軍,進展順利,勢若破竹。

  四月十四日,就在平城箕軍投降的同一天,攻克古仁,守將戰死。

  四月十七日,抵達熙川,熙川守將不戰而降。

  四月二十日,德川守將獻城。

  四月二十二日,薄望率領的大軍與駐守在百源裏,中將左宗率領的二萬大軍匯合,兵力達到九萬之多,隨即與南下的遼軍主力匯合。

  四月二十五日,在留守部分軍隊在後方外,其餘遼地大軍近四十五萬,在姬康的帶領下,到達箕都。

  姬康沒有馬上攻打箕都,而是下令在箕都城下結營紮寨。

  在箕都的城下,看著眼前這座宏偉的大城,姬康感慨萬千。

  姬康指著箕都,對身後的魯仲連、榮蚠等眾人道:“魯先生,這箕都真的是個好地方呀!”

  魯仲連上前一步,笑著對姬康道:“君侯,確實如此。這箕都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

  姬康一怔,轉身看著魯仲連道:“哦,請魯先生細細道來。”

  榮蚠等眾將,也豎起耳朵,想聽聽這座大城的來曆。

  魯仲連對姬康道:“君侯,這座城池建立的具體年代,已無法考證。但在兩千年前就已經建立,這是毫不疑問的。”

  “相傳兩千前,天帝庶子桓雄與熊女所生的檀君(又稱王儉)建立朝鮮國,其都城阿斯達就是此城,因此箕都又有“王儉城”之稱”

  “商朝滅亡後,先賢箕子來到此地,被君侯先祖周武王封國,以阿斯達為都城,建立箕國。故此,該城也被稱為“箕城”。”

  “此城負山阻水,控製箕地半島西北,俯瞰長江(大同江),遠臨曠野,交通水利便利,實乃王業之基呀!”

  聽罷魯仲連先生的一番話後,姬康和榮蚠等眾人,看著眼前的這座大城,眼裏都露出了興奮的目光。

  漲見識了呀!真的是漲見識了呀!

  但這座城池,馬上就要歸我遼地所有了。

  看到遼地大軍的到來,整個箕都人心慌慌。

  才五十出頭的箕國國主箕釋,自派出的四萬援軍被遼軍擊敗,大將高盛戰死後。

  數日之間,頭發俱白。

  此刻,看到姬康親自率領遼地大軍,到達箕都,更是萬念俱灰。

  箕國國主箕釋急忙召集眾臣,看如何處理目前的狀況。

  “諸位愛卿,現在遼地大軍已至我箕都城下,我箕國該如何處理呀?”

  箕釋看著殿下的眾臣,沮喪地說道。

  箕國眾臣相互看看,沒一個人說話。

  還怎麽處理?能怎麽處理呀!現在整個箕國大軍,幾乎都全軍覆沒,用什麽去抵抗遼地的大軍?

  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獻城投降,還能如何?這個道理朝堂眾臣,每個人都心裏明白。但這種獻城投降的話,此時,卻萬萬不能是自己第一個說出。

  因此,等箕釋征詢眾臣的意見時。在箕國朝堂上,居然沒有一人發言。

  箕國國主箕釋見此,在朝堂上,當著眾大臣的麵,是放聲痛哭:“國家養士數百年,此時危難之際,居然沒一人出來擔當麽?”

  眾臣一起跪地叩首,齊聲道:“我等有罪!”

  箕釋見此,掩麵而去。

  回到後宮,把太子箕潤叫來,對其道:“吾兒,現在我箕國五十萬大軍,可以說已全軍覆沒。為父準備讓吾兒前去南方,以延國祚。”

  太子箕潤聽罷,也知道此刻箕國已無天回力,想了一會,對箕釋道:“父王,現在遼軍勢大,南部的幾個諸侯國,也不可靠呀!兒子到那裏,恐怕也會被捆綁押解到遼地,還不如不去。”

  箕釋一聽,目瞪口呆,頹然地坐下,半天才道:“這該如何是好?”

  太子箕潤看了看父親,跪倒在地,鼓足了勇氣道:“父王,請恕兒直言。不如我們降了吧?當時,高句國主朱琮降遼,兒子據聞,遼城君姬康並沒有虧待於他。高句麗相國朱哲,現在聽聞在遼地還得到了重用。”

  “父王,現在箕都城內人心惶惶,許多官員都有此心,而且城內兵力空虛,如何抵擋遼軍。隻要降了,雖然國滅,但還能保證我們一家人的安全。”

  箕釋一愣,看著跪在地上的兒子,半天沒反應過來。

  良久好,箕釋才緩緩道:“現在看來,也隻好如此了。隻要遼城君能答應保證我一族的人身安全,就降了吧!”

  然後閉上了雙眼,兩行老淚留了出來,對太子箕潤道:“召集眾臣,宣讀此事吧!”

  第二天,箕國國主箕釋派人,拜見了遼城君姬康,商談投降之事。

  對於箕釋提出的條件,姬康與魯仲連等人商量後,答應了下來。

  四月二十八日,宜訂盟、納采、會親友、作灶、造畜椆棲,萬事皆吉。

  清晨,初升的太陽發出萬道光芒,給箕都城的裏裏外外,山川、河流、田地鋪就了一層金燦燦的外衣。

  東門外被遼軍早搭建好了一座高台,姬康率魯仲連、榮蚠等眾人站在高台之上,麵帶肅穆之色。

  遼軍的數十萬將士,鎧甲鮮明,在箕都的東門外,在方圓幾十裏的地方,排列著一個個整齊方陣,共同見證著這莊嚴的時刻。

  辰時,箕都東門緩緩打開,箕國國主箕釋親自帶領箕國眾臣出城,背負荊棘,向東門外搭建的高台處,緩緩而行。

  箕釋來到高台處,看著高台上,中間主位站著的年少君侯,是如此的英氣挺拔,朝氣磅礴,不由感到一陣恍惚。

  箕國國主箕釋,雙手高舉箕國玉璽等物,緩緩拜倒於地,高聲道:“罪臣箕釋,參拜君侯。”

  姬康看著拜倒在高台之下的箕釋,以及箕釋身後的箕國大臣,慢慢從高台上走下。

  親自接過箕國玉璽,山川地理等物,遞給身後石敢等人保存。

  用雙手把箕釋扶起,解開其身後的荊棘,溫聲安慰道:“箕氏先祖、先賢箕子自來此地,開化民眾,傳我中原文化,習我中原禮節,納此半島於我炎黃一族,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然後又對著箕釋及身後的箕國眾大臣道:“今爾等能幡然悔悟,重新歸於中原,善莫大焉!”

  箕釋和箕國眾大臣,一齊躬身對姬康道:“多謝君侯。”

  武成王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箕國國主箕釋獻城於遼城君姬康,奉箕國玉璽、山川地理圖冊於燕國。

  箕國滅亡!

  在姬康來到這個世界的第十四個年頭,自盤古開天,三皇五帝以來,整個中原的東北大地,第一次被完整地納入了中原王國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