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謠言(上)
作者:山中老犬      更新:2020-05-08 16:08      字數:2801
  武成王十二年,五月初,趙國都城邯鄲,王宮。

  趙王丹聽到平原君趙勝的稟報後,長歎口氣道:“相國,你所說的糧草和軍資短缺的問題,寡人也知道。可現在有何辦法,能解決此問題呀?”

  趙勝想了一會,對趙王道:“大王,如今之計。隻有繼續派人再去齊國和遼地,向齊王和遼城君建言,看能否繼續向我趙國提供糧草和軍資了?”

  趙王點了點頭,對趙勝道:“也隻能如此了。”

  連年與秦國的大戰,使趙國的糧草和軍資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如果不是去年趙王丹,去信給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姬康,用二十多萬的人口換取了諸多糧食,後果不堪設想。

  但隨著今年上黨大戰的重新點燃,趙國又陷入糧食和軍資短缺的窘境。趙王丹沒有辦法,隻好又給姬趙氏和姬康去信,看能否從遼地得到糧草和軍資的支援。同時,派人再去齊國陳說厲害,看能否說動君王後和齊王建,給趙國提供糧草和軍資。

  去年趙王派人來齊國借糧,被君王後和齊王建,以齊國也缺糧的理由給推脫了出去。今年齊國看到趙國派使者又前來齊國借糧,君王後召集了自己的弟弟後勝、和周子幾個大臣商量此事。

  齊國現在並非沒有人才,其中長大夫周子,已經看到了秦國將來對齊國的威脅,對齊國君王後所製定的“使謹秦”的國策,是抱有懷疑的。

  君王後看著殿下坐著的幾個大臣,說道:“眾卿,現在趙王又派人來我齊國,想讓我齊國借糧於趙國,眾卿對此有何建議?”

  長大夫周子聽罷,就對君王後和齊王田建兩人建言道:“太後、大王,趙國是我齊國的屏障。現在秦國勢大,如果趙國因缺糧被秦國打敗,甚至滅國。那麽下一個麵對秦國的就是我齊國了,不如暫時借糧給趙國,讓趙國有充足的力量來抗擊秦國。如此,對我齊國也是有利的呀!”

  身為齊國亞卿,君王後的弟弟後勝,一聽周子如此說,就急了,趕緊對君王後和齊王建道:“太後、大王,此事不可呀!周大人此言差矣。現在我齊國已結盟與秦國,若借糧給趙,則違反我齊秦兩國盟約;何況以往趙國對我齊國多有欺淩,現在還占據著我齊國的領土,如此怎能借糧於趙呢!”

  相對於後勝來說,長大夫周子就是個外人了。攝政的君王後,自然聽信自己弟弟的話。就對眾大臣道:“亞卿後勝所說的很有道理,如借糧給趙國,必得罪秦國。對趙國借糧之事,我齊國就按去年的做法推托了吧!”

  齊王建對母後君王後是言聽計從,自然支持自己母後的意見。眾臣見此,自然順著君王後和齊王建的意思,紛紛表態,都不願借糧給趙國。大臣周子,見此狀況,唯有仰天長歎。

  遠在遼地的姬康,接到自己舅舅趙王丹的來信後,又召集來遼地“四大臣”——劇辛、鄒衍、魯仲連、姬茂商量。

  姬康笑著對四位大臣說道:“我這個舅舅,現在又來信借糧了。大家商量下,我們遼地借還是不借呢?”

  鄒衍沉思了會,對姬康道:“公子,現在我遼地官倉糧食甚多,百姓家中糧食也很多。再過幾個月,我們遼地就要再次秋收。如果沒有意外,今年我遼地肯定又是豐收之年。但也不能白白給趙國糧食,如何給趙國糧食,需有個條則。”

  魯仲連哈哈大笑起來,對姬康道:“公子,現在秦趙兩國在上黨大戰,對我遼地而言,此乃千載難逢之際。我遼地地大而人稀,可以參照去年做法,換取趙國的人口麽!”

  老總管姬茂在旁也道:“公子,現在我遼地所有軍隊,包括預備役軍隊都換裝完畢,原先的青銅武器和盔甲在倉庫堆積如山。魯仲連院長所言甚是,不管於公於私,我們都可以參照的做法,用糧食和軍資,來換取趙國的人口。公則讓趙國拖住秦國不能東進,私則可全娘娘和公子兩人於趙王之親情。”

  君相劇辛也點點了頭,對姬康道:“公子,各位大人所說極是。我們遼地可以給趙國糧食,但需趙國繼續用人口來換。如此,對我遼地和趙國雙方來說,亦然可以做到公子所說的“雙贏”。”

  姬康點點頭,對眾人道:“既然如此,就給趙王如此言說吧!我遼地不但可以給趙國提供糧食,還可以提供軍資。但還是讓趙國用人口來換吧,越多越好。”

  說到這裏,姬康不知想到了什麽,對眾人道:“給趙王去信,就說現在上黨民眾無法種地,可以優先用糧食和軍資換取上黨的民眾,前來我遼地。其遷徙費用,我遼地一並承擔,也可折算成糧食和軍資,無需趙國承擔。”

  頓了頓,又對眾人道:“這次如果趙國同意我們的方案,讓海軍和商船也加入到,移送遷徙民眾的過程中來,加速向我遼地的遷徙速度。”

  眾人點頭,對姬康能考慮到處在戰亂之中的上黨民眾,都感滿意。一起站起,齊聲對姬康道:“公子仁義。”

  姬康聞此一愣,心道:“這就仁義了?”

  趙王丹接到姬康和姐姐姬趙氏,兩人的來信後,對平原君趙勝道:“平原君,公主和遼城君姬康兩人來信了,願意向我趙國提供糧食,仍按去年慣例進行。我這個外甥,對我趙國和我這個舅舅,可謂是仁至義盡了。知道我趙國艱困,不但願意提供糧食,更願意提供軍資,幫我趙國對抗秦國。”

  “尤其知道上黨民眾無法從事農業,居然給寡人提出,可以優先安排上黨的民眾遷徙去遼,並承擔一切的費用。相國,你對此又何看法?”

  平原君趙勝,也感慨對趙王道:“大王,這個遼城君姬康不虧為公主之後,當然,公主也沒有辜負大王母後生前的撫育之恩。在此關鍵時刻,屢屢資助我趙國。”

  “大王,既然公主和遼城君兩人不負大王,我趙國也不可負遼地。大王可答應遼城君的要求,我們趙國可以再遷徙上黨民眾、和其他地方的一批民眾給遼地。如此,一則可大大緩解我趙國糧食和軍資不夠的問題;二則可全大王和公主外甥之情誼。”

  趙丹聽罷,點了點頭,對趙勝道:“相國,既然如此,就按我們所議的去執行吧!”

  五月底,在上黨秦趙兩國戰火連天的時候,上黨眾多居民和趙國其他郡縣的流民,又如去年一樣,向著趙燕邊境集結,遼地從趙國又開始了新的一波民眾遷徙。

  而遼地也把糧草和淘汰的青銅武器鎧甲,通過海路和陸路向趙國源源不斷地輸送。從燕趙邊境到遼地的官道上和海路上,比往日更加的熱鬧和繁忙。

  遼地向趙國提供糧食和軍資的消息,自然很快被秦國的密諜黑冰台人員,傳回了都城鹹陽。秦王嬴稷這個六十多歲的老頭,聞訊是極為憤怒。

  對前來的相國範睢道:“相國,燕國是怎麽回事?居然允許那個遼地小兒姬康,向趙國輸送糧食和軍資。你派使者問問燕國,我們還是不是盟國了?”

  範睢眉頭緊皺,沉思片刻道:“大王,派使者是可以的。但我秦國現在正與趙國在上黨大戰,萬不可過分脅迫燕王。可以派人對燕王陳說厲害,讓其命遼地那個小兒,不再給趙國提供糧食和軍資。”

  秦王嬴稷眯起了眼睛,半響後,才對相國範睢道:“就按相國之言辦理吧!”

  秦相範睢見秦王如此,知道秦王對姬康已經恨極。

  秦國排到燕國的使者,麵見了燕王後。燕國現在已是姬康的父親在處理國事,對此番遼地的做為和原因,姬康早告知過父親。

  姬康的父親在經過對遼地考察後,對秦國也是抱著警戒態度的。根本沒有阻攔兒子行為的想法!對秦國的使者是推三阻四,於是,此事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