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名勝
作者:吾名儒生      更新:2020-03-02 18:34      字數:2704
  我的位麵物語最新章節

  武夷山,閩省境內久負盛名的名山,也是其與贛省的分界之處,曆來也是道教洞天福地之一,山中所遺留道觀不在少數。

  此地麵積甚廣,屬典型的丹霞地貌,世界文化和自然的雙重遺產,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其間風景奇絕險峻,自然環境優美,自然是少不了廣大驢友的足跡與身影。

  既然是旅遊景區聖地之一,那就少不了商業的入住,衣食住行等行業在這周邊地區紮根發展起來。

  林美琪就有這麽一家旅館。

  她年輕的時候也是驢友圈內小有名氣的驢友,如今結婚生子,為了孩子就結束了旅遊的生涯,與丈夫在家鄉武夷山腳下開了一家小旅店。

  這旅店倒挺像是四合院,占地麵積不小,有三層樓,裝修精致溫馨,環境不錯。

  再加上老板夫婦廚藝不錯,而且也都是資深的驢友和戶外玩家,各種必須用具也都有,故而在這一帶名氣還挺大的。

  說起來這林美琪在開店這麽多年來,也接待過不少的客人,有圈內的驢友,也有一般的客人。

  形形色色的人見過不少,能給她留下深刻印像的人不多,而這位剛來沒幾天的顧客就在其中。

  在她看來這位名叫晏子英的客人穿著打扮古樸,是真的古樸。

  一身像是古裝樣式的道袍,顏色靛藍但並不鮮亮,一頭飄逸柔順的黑色長發被一個發帶和一支木簪束起來。

  渾身氣質淡雅、從容,平日相處總是不急不慢,似乎沒有什麽能夠讓他感到著急。

  本來林美琪以為晏子英是武夷山上的某個道觀裏下來的道士,畢竟此地是道教名山,曆來都有許許多多的道士在此修道。

  可數日的相處下來,她發現這人從來沒有打坐念經,一些道士慣有的習慣也沒有,他並不是道士。

  來這裏的人要麽三五成群,要麽獨身前來,但不管如何所有的人都會互相交流一通。

  可此人卻沒有,一人獨身前來住下,無意與他人交流,每日靜靜的看著別人熱鬧融洽的交往,而他像是在安靜的觀察這裏的一切。

  也曾有人和晏子英搭話,林美琪也好奇的上前,裝作不經意間經過的樣子,才發現此人談吐不凡,知識廣博,什麽都能談得上一二。

  客人來了,林美琪的旅店也提供夥食,在她早起做飯的時候,一些遊客為了觀看日出早早的出去了,可晏子英卻在店內的空地之中時慢時快的練習起了拳法。

  還真別說衣袂飄揚,拳起腳落蹲伏不定之間,甚是賞心悅目,有種別樣的美感。

  “難怪古人有時會以舞劍為武。”林美琪恍然大悟,心中暗暗的想到。

  在對方練拳結束之後,稍作休息,用完早飯便帶著畫板和毛筆及各色墨水出發了,按照前麵幾天的樣子,他晚上便會帶回一副畫,山中景點的畫,期間畫上或雜有一些人物事情在其中。

  ……

  九曲溪,是武夷山諸多有名的景點之一,在這裏遊客可以乘坐竹筏漂流,盡情的欣賞兩岸山中迷蒙蒼翠的盛景。

  來這裏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欣賞和記錄,所以為了不被別人打擾,晏子英大手一揮,額外花了錢專門雇傭了一條竹筏,供自己乘坐。

  晏子英自家中出來,已有一些時日了。看望了家中親人之後,他就出來了,這武夷山隻是接下來旅途中的一站,因為近所以先到了這裏。

  前不久晏子英去做了骨齡測試,雖然他的麵貌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年輕,但檢測結果所顯示的年齡,比他在現實之中身份證上的大六歲。

  也就是說雖說他去位麵世界之後,現世之中時間處在停滯狀態,但光陰仍然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跡。

  如果晏子英沒有什麽舉措,這樣的事情多來幾次,那麽他就會比現實之中的同齡人,甚至是比他的父母親人先一步老死。

  所幸事情還沒有到那一步,晏子英他還有時間,還有無窮無盡的位麵世界,來尋求長生不老的秘密。

  所以,在幾天之後他就啟程了,去完成自己的夢想,去追尋感動的力量。

  花了錢之後,景區裏的一個管事就把晏子英領到一處登船的地方,對著旁邊一位劃竹筏的師傅喊道:“嘿,老李,過來。”

  “哦,來嘍。”應聲的劃船師傅是一位年近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大約是久在水邊討生活,皮膚黑黝手腳粗大,手上的老繭也不少。

  那管事喊完人之後,就對晏子英說:“帥哥,這是李師傅,是我們這兒劃竹筏手藝最穩的人,今天你就坐他的竹筏,想回來的時候,就和他說。”

  接著又對走過來的李師傅吩咐道:“這位帥哥今天租了一天的竹筏,你給他帶帶。”

  “好。”李師傅連忙應下。

  在管事離開之後,李師傅便請晏子英到竹筏上了。

  “嘿,小哥坐穩嘍,竹筏要出發了。”那李師傅招呼了一句,正要解開纖繩,滑動竹槳開船。

  “那邊的朋友,等一下。”

  卻見岸邊有幾個人在呼喊,一邊急匆匆的跑了過來。

  “小哥,你看?”李師傅聽到喊聲,手中的動作遲疑了一下看著晏子英,等待他的答複。

  晏子英自然也聽見了那些人的呼喊聲,要是原先的他,很大可能不會理睬這些人。

  這時候有人過來,很可能是為了過來了拚船,這和晏子英包船的目的就相違背了。

  不過經過六年的修身養性,無數諸子百家經典的洗禮,深深探究過聖人之言的他自然不會這麽做。

  古人講禮,不隻是口頭,日常生活之中,一舉一動都要符合禮的要求。

  現代社會長大的晏子英自然不會盲目的遵從,而是有自己的標準和底線。

  書讀多了,修養上去了,人就不會那麽急躁,所以晏子英便靜靜道:“師傅啊,先等一下吧,過去問問他們有什麽事?”

  “好。”李師傅應了一下,上了岸邊去和那幾個跑過來的男女交涉去了。

  不多時,一群人就直奔竹筏這裏來了。

  果然不出晏子英所料,這些人是過來拚船的。

  “呃,帥哥,我們幾個都是趁著空閑的時間出來遊玩的,這裏的票訂遲了,現在他們景區這裏的竹筏又都有客人,所以我們能不能和你一起拚船。”

  這一行人有五個兩男三女,年紀不大也就二十多歲的樣子,有點像是職場裏的白領。

  帶頭和晏子英說話的是其中一個女的,麵貌清秀算的上是美女一枚,舉止大氣頗為果斷,似是這一行人中的領導。

  晏子英掃了一下這幾個人,倒也沒有拒絕,而是直接道:“拚船倒不是不可以,你們要是能一直保持安靜,我倒是不介意請你們一趟漂流。”

  “反正這條竹筏已經被我包了一天的時間。”

  見晏子英同意,那一行人也是麵露欣喜,領頭的那位女子倒有些不好意思道:“很感謝你的慷慨,但我們會承擔一部分費用。”

  見對方拒絕,晏子英也不在意道:“哦,那也行。”

  待一幹人等都上了竹筏之後,那李師傅就開始吆喝道:“開筏嘍。”

  隨著聲音的落下,李師傅手中的兩支竹槳同時撐開,往後輕輕一劃,這條載著七個人的竹筏就開動了,在水麵上緩緩的移動起來。

  與此同時,不僅是這裏,在廣闊的水麵上,劃竹筏的師傅也紛紛在吆喝,氣韻悠長的招呼聲此起彼伏,像是某種莫名的節奏,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