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一個好鳥
作者:天煌貴胄      更新:2020-03-02 17:55      字數:3230
  大明優秀青年最新章節

  楊少峰忽略了一個問題。

  論到講些歪理邪說之類的東西,朱瞻基確實不成,根本就不是常年混跡於論壇和貼吧的楊少峰的對手。

  但是,朱瞻基好歹也是朱老四從小培養起來的隔代繼承人,必要的眼光還是有的,起碼楊少峰能看出來的一些東西,朱瞻基同樣能夠看的出來,甚至比楊少峰這個鍵盤治國的高手看的更加透徹。

  比如打仗,搶地盤,未來可能會有的高產糧食,這一套又一套的理論看上去十分和諧,然而也僅僅是看上去罷了。

  自古來,打仗就不是什麽簡單的事兒,否則孫武子也不至於扯什麽《孫子兵法》了,直接像楊少峰現在說的這樣兒頭鐵莽過去不就行了?

  而且通過打仗來消耗人口,其實還要考慮到另外一個問題。

  百姓願意打仗嗎?

  很顯然,軍府和兵部,還有那些武將勳貴們是願意打仗的,因為打仗就意味著軍功和封賞,至於生死,反倒沒多少人在意了。

  但是普通百姓卻未必願意打仗。

  因為打仗跟普通百姓的直接關係並不大,甚至還有些反麵的關係——軍功封賞和普通百姓沒關係,反倒是要替兵部準備軍糧之類的玩意,而且被征發為民夫之後還有喪命的風險。

  甚至以於,就連普通的士卒也未必願意打仗。

  因為主動向外的戰爭和活不下去而造反不同,正常的戰爭裏麵,士卒們就算戰死在沙場,得到的撫恤也沒多少,而且很有可能拿不到撫恤——家人怎麽辦?

  除去百姓和普通士卒之外,還有一個團體不喜歡打仗。

  文官體係。

  這個文官體係跟其他的沒關係,純粹是因為立場的原因所導致的。

  畢竟,一旦發生戰爭,就意味著軍方的話語權大增,其他的所有事情都要為軍事讓路,同樣也就意味著文官的話語權變弱。

  甚至於,就連皇帝也未必喜歡打仗。

  因為戰爭很可能培養出一批狠茬子,而從周到明,這樣兒的教訓簡直不要太多,尤其是趙大的黃袍加身,更是一個典型中的典型。

  當然,現在老朱家的皇帝還好一些,起碼朱老四這種動不動就喜歡砸人家場子的皇帝絕對不介意打仗,而朱高熾這個表麵上軟弱和善的太子,實際上也不是什麽善茬,更別說朱老四從小培養起來的朱瞻基了。

  沉默了半晌之後,朱瞻基才開口道:“你所說的這些,尤其是打下更多的土地,如果要實現的話,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最多最多也就是幾十年的時間。”

  見楊少峰有些懵,朱瞻基便解釋道:“現在皇爺爺還在位,開疆擴土自然不是什麽問題,父親也沒有問題,包括我,也不會有什麽問題,可以拚上大明所有的國力來推進這些事情。

  但是後麵呢?就算是下一任的繼任者也能保持這個路線,可是再下一任的繼承者呢?就算繼承者依舊願意,軍府,兵部,還有文官,尤其是百姓,他們還願意嗎?

  秦之所以二世而亡,非亡於苛政,而是亡於天下無可征戰之地,漢非亡於天災,而亡於獨步當世,天下再無抗手。

  就像是時間足夠,天下所有人都願意,可是當天下間的土地都打下來之後呢?百姓依然會快速增長,土地依然會出現兼並的情況,糧食依舊會不夠吃,到時候又該如何是好?”

  “那你幹脆切腹自盡吧!”

  楊少峰毫不客氣的懟了朱瞻基一句,然後又接著說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眼前的破事兒一堆堆的還沒有解決,你想著百十年後的問題?”

  朱瞻基反過來嘲諷道:“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你說的這些,哪個不需要時間?哪個又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

  楊少峰呸了一聲道:“你給我等著,等我從仁和還有海守那邊忽悠了百姓過來,我就開始整大棚種菜,等於多收一季的菜,你服不服?”

  “大棚?”

  朱瞻基敏銳的抓住了楊少峰話裏的重點,疑道:“莫非是溫湯種菜?宮裏倒是有,不過產量並不大,別說多收一季,就算是多收個三五季,好像也沒什麽用吧?”

  楊少峰頓時就樂了:“你要這麽說,那我可就不願意了。打個賭吧,賭注一千貫,今年冬天給你弄出來幾百斤的新鮮蔬菜,就是這即墨的土地裏種出來的。”

  “真的?”

  朱瞻基好奇的問了一句,然後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麽叫做十動然拒:“不賭!”

  盡管眼見著一千貫就這麽飛了,心疼不已的楊少峰還是解釋了起來:“早就跟你說過要多讀書。

  種菜和種莊稼,其實都是一回事兒,需要的不過是光照,溫度,濕度,施肥,除蟲。

  邊市城那邊的煤泥不值錢,咱們自己用的價格跟往外賣的價格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所以這溫度的問題算是解決了吧?有了透明的玻璃,還用擔心光照的問題麽?

  這兩個最要命的問題都解決了,剩下的問題,那還能叫問題?

  更重要的是,馬上就要入冬了,這也就意味著市麵上已經沒有多少青菜了,尋常百姓家裏倒是沒什麽,那些達官貴人呢?

  這些人不差錢,差的是享受——大冬天的有新鮮的蔬果可以享用,你覺得這些人還會在乎錢麽?”

  被楊少峰這麽一說,朱瞻基頓時也來了興趣:“當然不差錢啊,別說是他們了,就是宮裏,冬天的時候也沒有多少蔬果可以享用,如果你真能折騰出來,最起碼光祿寺肯定要采辦許多的,光祿寺不差錢。

  而且有了光祿寺的帶頭作用,那些達官貴人們自然也就會跟上一起,到時候咱們就算是躺著都能數錢了!”

  興奮的在地上轉了個圈子,朱瞻基又接著說道:“如果冬天能種出來新鮮的果蔬,是不是也能種出來糧食?這不就等於多了一季收成?

  哪怕是這麽種出來的糧食不如正常種出來的收成好,可是多了這一季收成,百姓手裏的糧食就會更多一些,日子也就更好過一些?”

  望著心心念念不忘糧食的朱瞻基,楊少峰頓時無奈的道:“剛才怎麽說的來著?煤泥,玻璃,這兩樣東西,哪個是普通百姓能折騰的起的?指望用這種法子種糧食?虧你敢想!”

  嘲諷過朱瞻基之後,楊少峰又接著說道:“大棚這個東西就適合用來種菜,而不適合用來種糧食。

  實際上,達官貴人們拿錢來買了菜,玩大棚種植的百姓就能多賺些錢,賺來的錢買糧食,豈不比大棚種糧食更為劃算?”

  朱瞻基摩挲著下巴道:“好像是這麽回事兒?可是糧食呢?糧食依然需要有人種才行,如果天下人都學你一般折騰大棚,那還有什麽人願意種地?”

  楊少峰嗬的冷笑一聲道:“玻璃!玻璃這玩意什麽時候爛大街了?什麽時候普通百姓也能玩得起了?

  咱們玩大棚種菜,那是真金白銀砸下去的,其他的別說普通百姓了,就算是那些豪商巨富,又有幾個能砸得起玻璃的?更別提玻璃一旦破損,就有可以賠的血本無歸。

  省省吧,還是先別想那些亂七八糟的破事兒了,好好琢磨琢磨該怎麽從仁和還有海寧那裏弄百姓過來才是正幹。”

  朱瞻基卻道:“我覺得這事兒還是不太靠譜。

  別忘了,現在即墨缺勞工,人家仁和還有海寧那裏同樣也缺勞工,真要是修補海堤,需要的勞工缺口隻怕比即墨還要大一些。”

  楊少峰道:“他有地麽?賤籍的百姓那麽多,來了即墨就分地的政策擺在那裏,他們就不心動?”

  ……

  大明的官員顯然沒幾個好鳥,仁和縣和海寧縣的知縣更是壞鳥之中的佼佼者——重修海堤,用人的需求不比即墨小,你姓楊的想要來本官的治下糊弄百姓去做勞工?

  腿給你打折!

  楊少峰頓時怒了!

  王八蛋,替你們分擔百姓,你們不念著本官的好兒也就算了,還他娘的捆住百姓不讓百姓來即墨做勞工?

  彼其娘之!

  朱瞻基瞧著跟二狗子一樣轉圈的楊少峰,心裏卻是說不出的痛快:“咋樣兒?當時我就說吧,人家仁和還有海寧縣同樣缺勞工,不光是你這裏缺。”

  楊少峰轉著圈子道:“他娘的,他們不讓普通的百姓來也就算了,那些賤籍改成民籍的百姓也不讓來,他們也太過分了吧?”

  朱瞻基道:“有什麽過分的?就許你拿著一大堆的好處去誘惑人家治下的百姓來即墨,就不許人家使些手段留下百姓?

  再說了,他們能暫時留住百姓,可是他們還能把百姓強留一世?沒有足夠的土地分配,那些想地都快想瘋了的百姓自然不會傻傻的留在那裏,到時候該來即墨的,估計還是會來即墨。”

  楊少峰這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說道:“少扯那些沒用的。賤籍改民籍的百姓不少,咱們即墨的土地未必夠用,估計到時候還要想其他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