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初試啼聲 第四章 五街道、四海路
作者:MerlinCahrin      更新:2020-02-29 02:45      字數:2698
  堀直秀準備走海路遊學關西、九州和四國。

  此時從江戶到各地有著名的全國交通網絡-五條街道和四海路。

  “五街道”是東海道、月光大道、奧州大道和甲州大道。還有與之相連結的支路“脅往還”,如水戶路、北陸路、中國路等。

  “四海路”中江戶到大阪的航線為南海路,大阪到長崎的航線為西海路,從下關經過扶桑海到鬆前(北海道)為北海路,奧州到江戶為東海路。此時海運主要是遠途貨運和短途客運,比如江戶到直秀的第一站-大阪,雖然已經有了定期的運送大米及貨物的菱垣駁船和運酒的樽駁船,但從江戶到-大阪的客運卻沒有發展起來。

  現代有人推斷此時客船不發達的原因是此時幕府大名體製下限製人口流通造成需求不足、另外幕府禁止造大船導致成本上升客運價格昂貴。

  現代扶桑從西到東由琉球群島、九州、四國、本州、北海道及周邊小島組成。而此時扶桑並不能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集權國家,人們並沒有普遍的國家概念,因為鎖國政策也沒有形成明確的國際上的民族意識。

  此時幕府聯合大名政權下的領地由幕府直轄地-天領(本州島部分中部地區和東南部、北海道東部、庫頁島南部)、大名領地(九州島、四國島、本州島西部和部分中部地區、北海道西部構成、京都附近的皇室公卿領地和零散分布其中的寺院神社領地。

  總之,此時扶桑各地因為領地權不同,檢查出入的關卡-“關所”眾多,旅行非常不便。

  雖然走海路耗費較多,直秀依然覺得比走陸路強,因為陸路靠腿且關所眾多,而海路靠船,海路明顯快捷方便。直秀的計劃是從南海路到大阪、從西海路到關西、九州,然後從九州南部薩摩坐船去四國。

  出發前最後一件事情是給兩個同伴虎之助、市鬆元服。天保十四年虎之助十六歲,他是直秀舅舅竹前太郎的次子,十五歲的市鬆是鄰居中村正一的次子。對於十七歲的直秀來說,這兩個孩子是弟弟一樣的存在。下層武士的孩子如果不是長子,未來是憂慮未知的:兩家家格都是相當於準旗本的二半場,長子可以繼承父親的職位,但次子就要重新爭取新的武士地位,如果得不到新的幕府職位那麽武士身份隻能保留一代,孩子將變成平民。

  天保四年至天保十年的農業大饑

  荒-“天保大凶作”給此時的扶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連年歉收而形成的全國性的嚴重饑饉,期間米價以及各種物價暴漲、農村荒廢,農民和下層町人妻離子散,窮困至極,各藩領地立即爆發一揆和搗毀運動,著名的大鹽平八郎暴動就發生在此期間。而且農業歉年一直持續到天保十四年。為了挽救當時的社會經濟,幕府在首席老中水野忠邦的主持下進行了著名的天保改革。天保改革是幕府前中期三大改革中最後一次改革(幕府後期還有三次改革-德川家定時期的安政改革,德川家茂時期的文久改革,德川慶喜時期的慶應改革),改革中節減經費減少了幕府的行政開支、緊縮人手。

  雖然現在幕府財政情況好轉,但作為下級武士的次子依然很難找到新的武士職位,如果沒有棗屋的出現,虎之助、市鬆的原來安排是被送去學習做醫生。

  錢買不來幸福,但沒有錢幸福也是很難獲得的。手頭寬泛一些後兩個家庭還是希望能夠讓孩子成為新的武士家族,而直秀最近兩年來的快速發展使兩個家庭將希望寄托在直秀身上-退一步說跟直秀學習也能成為富有的商人或者有一技之長的醫生。

  在兩家長輩的懇求下,直秀成為了兩個孩子的老師和元服見證人。

  武士元服一般在十三歲到十六歲之間舉行,始於中國古代“冠禮”(男)與“笄禮”(女),名字取自《儀禮》的《士冠禮》的始祝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元服後作為成年人就需要自立。

  虎之助、市鬆的元服有些晚,也是因為直秀發達前兩個家庭一直無法對兩個孩子有好的安排。

  元服後虎之助的稱謂沒變,竹前虎之助聽起來也比較威風,而市鬆的名字本來準備叫中村次郎但在直秀的建議下改為中村學次郎,希望他能勤奮好學。

  虎之助、市鬆元服後和直秀一起遊學,而直秀的兩個小仆人九歲的勝五郎和八歲的隼人被直秀安排在舅舅竹前太郎家,勝五郎沉默穩重、隼人聰明俊俏,直秀和舅舅說明這兩人是未來作為家臣培養的,所以也頗受優待。

  二半場是相當於準旗本的家格,是下級武士,不能列入小普請之列,按道理說直秀和虎之助、市鬆是很難拿到遊學資格的,但通過天保十三年就入仕為將軍直屬的親衛隊的小栗忠順幫助,三人還是拿到了批準。

  天保十四年九月初六,菊花節的前兩天,直秀三人正式出行。

  從直秀的住宅出發到江戶湊需要從新宿為起點,順著甲州街道到扶桑橋,然後再去東南的江戶

  湊。

  新宿屬於“山之手”,是屬於下級武士的居住地。當時中下級武士多居住在江戶的西北部,此地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被稱為“山之手”,“山之手”的範圍和現代地鐵線路山手線的範圍基本重合。

  而將軍-公方樣和大部分大身旗本居住在江戶中心的江戶城,親藩、譜代和外樣大名、高家旗本和一部分旗本居住在江戶城附近的大名小路區域(主要範圍是今天的千代田地區)。總之,武士地位越高住宅離公方樣越近。比較特殊的是足輕-普通士兵,他們分散居住在各町。

  平民居住在“下町”-低窪的東南部地區和一少部分西南部低窪處,這一帶地勢低窪,易發水患,但地價低廉,而且由於靠近河川,交通便利,適合做生意,這裏匯集了很多的小商小販和手工藝匠人,他們主要從事隅田川的水上運輸、江戶湊的物資集散以及種種商業活動。

  在扶桑海上稱港,陸上設施稱湊。

  此時江戶有三大湊:江戶湊、品川湊和神奈川湊。江戶湊是此時海運的主要貨運港口,品川湊是捕撈海鮮和收獲紫菜的港口商埠,這兩個湊是近代東京港的一部分,而神奈川湊位於近代橫濱市神奈川區,以漁業為主,是東京灣內海的交通要衝,直秀拜訪過的中島三郎助工作的浦賀奉行所就負責管理此地。

  至於日後鼎鼎大名的橫濱港,此時還是一個不到百戶的小漁村,沒有一絲一毫黑船來訪之後1859年開港的繁榮景象。

  近代東京灣有六大港口:除了東京港和橫濱港,東京灣還擁有千葉港、川崎港、橫須賀港和木更津港四港口。千葉港在直秀原來的世界裏要二次世界戰爭後才發展起來;川崎港要等明治政府成立後才開始發展;橫須賀港現在的規模很小,現在隻有前麵提到的神奈川湊;木更津港現在是西部緊鄰江戶的房總半島上的上總、安房兩國和江戶通航的港口,如今規模也很小。

  直秀和兩個學生竹前虎之助、中村學次郎找到江戶湊的一艘檜垣回船,對船頭彌助,拿出幕府的遊學批準,因為早就通過浦賀奉行所的武士和船頭打好了招呼,所以順利登船。

  起於微末,一股微小但清新的風開始在這個不同的世界吹起,從這個封閉落後的島國起飛,在匯合了無數的風雲後吹過了太平洋,成為了這個廣闊世紀的一部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