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四路軍齊至
作者:龍竹l      更新:2020-04-06 21:16      字數:1933
  吐穀渾南部被李靖、郭孝恪、張峻帶軍,先克曼頭城,再攻下了赤水城,橫掃南部地域。

  而東北一麵,被羅昭雲帶軍沿著青海湖西案,推出了上百裏,攻陷了王都伏俟城,俘虜其王公、尚書、將軍共二百人,城內歸降者有接近二十餘萬口。

  可以說,吐穀渾的有生力量和部落人口,被隋軍不是消滅,就是控製了。

  這次進攻吐穀渾,是一次完勝,並沒有折損太多兵馬。

  羅昭雲再次一戰成名,奠定了自己在隋軍中的武將地位,聲名幾乎一路高漲,直追李璟、張須陀、魚俱羅、楊義臣等老將、大將。

  這一日,各路兵馬先後抵達,內史元壽帶軍從金山至,兵部尚書段文振帶兵從祁連山來,太仆卿楊義臣統軍西出張掖琵琶峽,將軍張壽從西域泥嶺圍過來。

  四路人馬加起來,足有二十萬眾了,可惜吐穀渾可汗早已跑脫,他們興師動眾而來,卻沒有經過激戰,伏俟城早已被控製了。

  羅昭雲先後把幾位將軍迎入了帥帳內,雖然內史元壽兵部、尚書段文振、太仆卿楊義臣等人,官職都是二品或從二品,比羅昭雲的正四品大一些,但是沒有人對這年輕人輕視。

  畢竟他們心中清楚,羅昭雲是楊廣的寵信之臣,而且身掛禦賜的金麟劍,當時有聖上口諭,如朕親臨,他們不好強坐主位,讓掛禦賜寶劍的統帥坐下麵,這樣被奏上一本,無視聖上,可大可小。而且他們都聽到風聲,如意公主跟他關係親密,恐怕以後他就是駙馬了,不好得罪。

  如此一來,羅昭雲推三人任何一個坐主位,都無人答應,最後隻好撤掉主帥位置,五人環形設下坐案,圍聚相談。

  元壽皮笑肉不笑地說道:“羅將軍年紀輕輕,卻立下如此功勞,真是可喜可賀,吐穀渾已經名存實亡,步薩陀可汗投奔棄城逃奔黨項吐蕃,已不足為懼了。”

  楊義臣輕歎:“隻是可惜,沒有堵到伏允這個可汗,否則,吐穀渾就真的滅亡了。”

  兵部尚書段文振點頭,也感到有些惋惜,就差一點,沒有完全堵住,如果二十萬大軍一到,把可汗堵在城內,直接一窩端掉了。

  “眼下留著可汗不死,日後終究還是一個隱患,以防其東山再起。”

  元壽有意拉攏羅昭雲,可不像這兩位武官那樣直接,笑眯眯道:“哪有那樣完美之事,不但勢如破竹,一連攻克城池和王都,還有俘虜可汗和所有王臣,一起消滅,這種事,也太難了,羅將軍能做到這一步,竟然算是得勝將軍了。”

  楊義臣和段文振性格耿直一些,有一說一,不擅長恭維,話被元壽這樣一說,他們也不好多說什麽了,再懊惱、追究下去,怕是讓羅成臉色不好看。

  不過,他們也隻是就事論事,換做他們帶兵殺來,未必這樣迅猛攻克城池,取得如此勝利,也說不定。所以,並無追究責任的意思。

  羅昭雲問:“不知幾位大人,覺得接下來,我們要如何收拾殘局?”

  元壽答道:“當然是穩定吐穀渾,瓦解其鬥誌,使他們保持安定,不要作亂,然後等朝廷旨意,估計陛下得到消息後,很快就有聖旨加急送至。”

  楊義臣、段文振微微點首,他們暫時雖有統兵權,但是卻不能隨意調兵,自行其事,而是每次行動調走,作戰計劃都要朝廷審批,否則,擅自調兵進行軍事活動,有越權和謀反嫌疑,隋煬帝猜忌日重,而且事必躬親,對軍隊有很強烈的管控欲!

  四路大軍駐紮在城外,原地等待皇命,七日過後,快馬加急的詔書送到了。

  “聖曰:吐穀渾夷,威侮五行,怠棄三正。骨肉相殺,泯滅才良。據西行苦寒之地,恣溪壑之險。劫奪邊疆閭閻,屢犯大隋子民,驅蹙內外,勞役弗已,朕念上蒼之責,行教化蠻夷之德,保衛邊界民生,派正義之師,吊伐吐穀渾。今羅成智勇,覆滅渾蠻,安撫百姓,拓土之功,特此提升為大將軍,賜銀光祿大夫,升爵三品,其餘將領,皆按功勞記薄,予以褒獎。半月載後,朕當親臨青海,西巡天下,經吐穀伏俟,統六軍,乘萬騎,令西域、胡族至張掖朝見,欽此!”

  宣讀詔書的太監讀完之後,羅昭雲、元壽、楊義臣、段文振、張壽等人跪拜接旨。

  一番艱澀的古文,羅昭雲尋思一番後,大致聽明白了,前麵是隋煬帝美化他自己,雖然征討入侵了吐穀渾,卻把吐穀渾抹黑一番,這樣出兵就是仁義之師了。

  另外,給他提升官爵和職位,正式提拔為大將軍了,授銀光祿大夫,俸祿提高,官位也到了三品。

  還有一個消息,就是讓五路軍原地等候,隋煬帝在半個月後,禦駕親臨,先到伏俟城這裏觀摩見證大隋的開疆拓土,隨後,統領六路軍馬,一起去張掖,要在那,會見西域邦國和草原部落,統一朝拜他,做足聲勢。

  “隋煬帝要嘚瑟了。”羅昭雲心中暗歎,他通過曆史課本,當然知道隋煬帝可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極度能折騰,追求奢華,鋪張浪費,每次出行西巡、北巡、南巡,都是數十萬軍馬出動,沿途郡縣的財政,都用來接待這支隊伍,還遠遠不夠,必須要刮民脂民膏來應對,加重沿途百姓的沉重負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