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來去兩路
作者:夜深      更新:2021-05-09 13:30      字數:2206
  酒過三旬,董銘以不勝酒力為由起身告辭,孫嘉淦並未過於挽留,親自把董銘送出府去,並交代自己的管家用他的車送董銘回了客棧。

  這倒不是孫嘉淦自持身份,故意拿大。其實在孫嘉淦的心中,董銘異常重要,可是如今他作為首席軍機私下宴請對方已有些引人注目,假如再擺出一副熱切的姿態,那麽難免會招來非議。

  而今天宴請對方,孫嘉淦已經達到了目的,雙方雖沒明說,但各自都清楚未來朝政中可相互合作,這對各自都是有好處的。

  至於皇帝那邊,朱怡成自然也明白孫嘉淦這麽做的用意,但孫嘉淦這樣做一來他和董銘有故,二來他的目的也僅僅隻是為了朝政,就算有些私利那也是人之常情,這點孫嘉淦是再明白不過的。

  董銘在京師沒停留太久,正如他之前所說的那樣隻呆了幾日就起程離開。

  相比董銘由山西至京師的一路,他這一次去雲南省卻了許多問題。現在董銘已是布政使之職,以他目前的官職上任朝廷自然有安排,再加上這一次雲南的政事是朱怡成特意交代的,此外作為封疆大吏,董銘當然不會像之前那樣僅僅隻是親隨和管家隨從,朝廷還有派遣隨官和護衛。

  隨官暫且不說,僅僅護衛就有近百人,護送董銘上任,並負責沿途的安全。

  就這樣,董銘在處理完手上事務後,再一次入宮向朱怡成辭行,隨後一路先向南,然後坐船沿江而上先至重慶,入川後由川道向西南之入雲南。

  “大帥,前麵就是十八裏坡了。”

  當董銘剛沿江而上入川,嶽鍾琪也到了貴州,相比之下嶽鍾琪選擇的這條路比較難走,他並沒有像董銘那樣走四川然後行長江再北上,而是由雲南返回貴州,再從貴州向東北進入湖南,然後渡江湖北入中原返京。

  坐在車中,聽到親兵的話,嶽鍾琪掀起簾子朝外麵看了看。

  這貴州之地山多地貧,氣候更是變幻莫測。古就有之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裏平的說法。

  “到十八裏坡讓兄弟們歇息下腳,吃點東西再走不遲。”嶽鍾琪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

  其實這天色他這麽看也隻是看個大概,貴州這地方怪的很,常常這個山頭下雨而另一個山頭卻是豔陽高照。這一次返京述職,朝廷沒有規定嶽鍾琪要馬不停蹄趕去京師,所以他這一行並不著急,再加上貴州山地難走,體恤下屬的他這一路上也不催促。

  親兵應了一聲,隊伍繼續緩緩向前,坐在車中,伴隨著馬車的搖晃,嶽鍾琪拿著卷書看著。

  作為著名的軍事將領,嶽鍾琪看的書卻並非兵書,反而是一本論語。

  其實,少年之時嶽鍾琪就好讀書,雖說他出身將門,年少就在軍中成名,可實際上如果他不為將的話,以他的才能就算當個文官也是綽綽有餘。

  而在大明軍中,嶽鍾琪儒將的名聲更是早就傳遍軍中,這也是他和其他將領不同之處。這一次,朝廷突然把嶽鍾琪由雲南前線調回,當命令到達雲南之時,軍中有不少將領得知此事後為嶽鍾琪心中不平,更有些人甚至還打算聯名上書朝廷,以讓嶽鍾琪留任。

  不過這些事最終還是沒有發生,接到命令後嶽鍾琪第一時間就召集將領宣布此事,同時以身作則配合朝廷把西南大軍的軍權進行移交。至於對那些憤憤不平打算為嶽鍾琪出頭的部下,嶽鍾琪更是強壓了下去,甚至還嚴正警告他們以大局為重,絕對不能以此自誤。

  嶽鍾琪在軍中的威望甚高,何況那些部下也服他,麵對這種情況嶽鍾琪平穩地交接了軍權,隨後就帶著親兵離開了雲南踏上了返京的道路。

  雖然表麵上看,對於朝廷的命令嶽鍾琪是嚴格遵守,全力配合。可實際上要說他這麽一走心裏沒有失落也是不可能的。

  自投靠大明以來,嶽鍾琪先配合大明贏得中原之戰,之後駐軍河南,然後又舉兵入川,趁清軍兵力調動的間隙一舉拿下四川,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

  拿下四川後,嶽鍾琪平定地方,南擊貴州,等貴州歸明後繼續領兵西進,打進了雲南。

  在雲南短短半年時間內,大明就占據了雲南主動,不僅穩紮穩打,更拿下昆明重地,逼迫清軍北逃。

  如今,整個西南戰局已差不多快結束了,雲南一地基本都在明軍的掌握之下。雲南清軍主力已在明軍緊逼之下再無抵抗能力,除了北逃入藏外別無他路。

  這個時候,嶽鍾琪已著手打算聚集兵力,趁清軍北上的機會尾隨其後,如可行的話在徹底解決西南之戰後可繼續領兵占據西北地界,為大明開疆拓土。

  這一切,嶽鍾琪已早就在盤算之中,甚至已經做好了一係列的準備。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正當嶽鍾琪準備以西南大軍為基,揮師數十萬,氣吞山河攻擊北地的時候,朝廷居然來了命令,讓他交出軍權去京師述職,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那怕是嶽鍾琪心裏都是無法接受的。

  最初,嶽鍾琪心中帶著無比的委屈和憤怒,可等他靜下來後卻漸漸有些明白了朱怡成這麽做的緣由。

  畢竟嶽鍾琪是儒將,考慮問題的方式相比普通將領更為慎重。再加上隨著朝廷的命令前來的還有朱怡成給嶽鍾琪的一封私信,作為大明皇帝以個人名義給朝中大將這麽一封私信,這可以說是除他嶽鍾琪外別無他人。

  在信中,朱怡成坦然告訴嶽鍾琪調他回京師的真正用意,並且對嶽鍾琪之前所上密折的內容作出的答複。等看完這封信後,嶽鍾琪徹底明白了朱怡成的想法,同時也理解了朝廷這麽安排的緣由。

  理解歸理解,心裏不舒服那也是肯定的,這也是嶽鍾琪沒有由川道返回京師,反而走貴州一路的原因。

  不過這一路走了幾日後,再加上路上靜下心來看了些書,同時又思索了些日子,嶽鍾琪心中原本還存著一絲絲不憤倒是消散了,隨著逐漸將行出貴州,他的心情也慢慢恢複了平常,氣度也沉穩了許多。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