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憫生和尚
作者:孫池      更新:2020-03-21 11:25      字數:4311
  憫生和尚其人,自從在南海和釋空法師論道後,徹徹底底坐實了“殺生”之名以後,他就窩在無量山上不下來了,去今也已經有快三、四十年了。世界人大都愚昧,皆道他心中無佛生魔,卻不知道他在無量山上修行,所觀所見所聽所聞,處處都是佛。

  可是這個和尚死性子,說是在山上潛修,那就真的不下山了,搞得想要見他一麵,還非得爬到山上去才行。無量山上設下了進製,無論是遠門眾人還是尋常百姓,都得說著台階一步步的登上去,這些台階雖然比不上所謂要拜入無量宗時曆經的“天階”那樣磨人,卻也是極其耗費體力的,想琅千秋許多年前和自家師傅來的那一趟,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走上來的,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師傅或抱或背,總之沒有讓琅千秋累著。

  這一回琅千秋又得爬上去了,不過聶冷川有好辦法,他道:“要上山還不容易?這山上雖然不讓人飛,但是隻要我變回原形,你坐在我頭上,我脖子一伸就到他們宗門口了,簡單的很!”

  琅千秋哈哈大笑,雖說她也確實想要體會一下騎龍時的風流,但是這樣未免也太過招搖了些。她們此時能大搖大擺的來無量宗找憫生和尚,就是因為無量宗有一個規矩:在無量山周圍百裏,止爭止殺。如果有人敢壞了這個規矩,無量宗自然會派人來清場,別看這群佛修平日裏都是不理世事的模樣,可真要是有人敢來挑釁,人家的武僧可也不是吃素的。

  自然,也正是因為這個規矩,琅千秋才連容貌身形都沒有裝飾一番,就大模大樣的來了。她早知道一進來無量山的地盤,她就被人給盯上了,都已經過去了那麽久了,她琅千秋的名號也許久沒在江湖上興風作浪,那些人卻還是不肯忘了她,就像是看見了一朵盛開綻放的惡之花一樣,想方設法的要把她從根源上掐斷。

  不過恐怕那些人也隻能想想罷了,這裏是無量山的地盤,就算是那些人想要對她出手,不等她反手一擊,無量宗裏的佛修就首先會出手幫她清理垃圾了。這樣多好,他們拿她琅千秋無可奈何,她琅千秋的名號卻會永遠紮在他們心上,就像是一個小釘子一樣,讓那些不懷好意的人,隻要一想起來“琅千秋”這三個字,就會覺得痛苦難耐。

  總之,琅千秋拒絕了聶冷川要變回原形帶她上山的那個想法,畢竟樹大招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琅千秋暫時還沒有讓別人知道她身邊有一條真龍的想法,雖然她表示,不怕賊偷,但是也怕賊惦記啊!

  聶冷川自從能隨時跟琅千秋一起牽手之後,他心情就很好,總是笑眯眯的樣子,一雙金燦燦的朗目都笑彎成了一道縫,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和琅千秋是一對似的,走到哪裏都要緊緊貼在琅千秋身上。

  琅千秋一看見聶冷川那副小情種的樣子就無奈,又有點兒高興,笑道:“這裏可是佛門清淨之地,你收斂一點好不好?你這條小龍怎地一點兒也不端莊,到時候讓佛祖瞧見了,還以為你是臭不要臉,故意去膈應那群和尚去的呢!”

  哪知道聶冷川這廝竟然完全就是個戀愛腦,他牽起琅千秋的手,在她雪白的手背上種種親了一口,“吧嗒”一聲脆響,得意道:“讓佛祖瞧見了才好,佛祖要保佑的人太多了,一天哪裏能忙得過來,恐怕也都不記得哪個是哪個了,咱們正好去他麵前露個臉,讓他保佑你我長長久久的、永永遠遠也不要分開。”

  琅千秋樂了,嗤笑一聲,道:“那佛祖,他自己都是個六根清淨,四大皆空的,哪裏能懂男女情愛的事情。你求他還不去來求我,隻要你夠誠心誠意,有本事讓本人死心塌地的愛上你,長長久久又有何難?”

  聶冷川頗有些緊張,便問道:“那你現在可有死心塌地的愛上我?”

  琅千秋看他一眼,沒好意思說,隻道:“看你表現。”便加快速度,頭也不回的向山上走了。

  聶冷川連忙追過來,口中還隻道:“我不管,我這個心反正早都死心塌地的跟你了了,你可不能始亂終棄啊……”

  這條小龍有時候插科打諢起來也是極其厲害的,琅千秋招架不住他的厚臉皮,隻好趕緊逃走。

  隻是因為兩個人都在追鬧,倒是覺得這段上山路變得短了許多,沒過多久,兩個人就已經站在了無量宗大門前了。

  此時已近黃昏,白日裏前來拜佛的香客幾乎都已經散盡了,隻留下三三兩兩的也在相攜著下山。門口的小和尚正在勤勤懇懇的掃著地,琅千秋一眼就看出來他修為不高,看來當年在殺生佛憫生當年在無量宗裏做著的掃地僧工作早已經換了人了。

  琅千秋上前兩步,開口問道:“小和尚,我們是來拜訪憫生大師的,你可知道他此刻人在何處?”

  那小和尚一愣,沒發現跟前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站了兩個人了,他抬頭看見親密依偎著的琅千秋和聶冷川兩人,滿眼都是生麵孔,便搖了搖頭道:“二位施主,小僧於無量宗內求佛,並未聽過‘憫生’之名。”

  怎麽回事,憫生的名號當年可是響透了天下佛宗,這小和尚竟然說不知道,實在是奇怪。琅千秋忍不住挑眉,笑道:“憫生這個法號你沒有聽過,可聽過‘殺生佛’”?

  那小和尚仍是搖頭,道:“小僧不知。”

  “撒謊!”琅千秋忽然變了臉色,沉聲喝道:“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你這小禿驢竟然欺瞞於我,天下誰人不知道你們無量宗內的殺生佛憫生,當年和南海釋空法師一辯,名頭響透了天下佛宗,你竟然敢說不知道?”

  小和尚沒想到琅千秋前一刻還是滿臉笑眯眯的樣子,下一刻就忽然變了臉色,他隻覺得這位女施主發起火來有些可怕,當即便下了一跳,有些緊張的握住了手裏的掃把,強做鎮定道:“小僧並未欺瞞於施主,小僧今年不過是上山的第三個年頭罷了,當真不識施主口中所說的殺生佛憫生……”

  大概是覺得琅千秋的樣子有些凶狠,再加上她身邊跟著的那位,一看就不好惹,小和尚又顫巍巍的補上一句,道:“無量山百裏之內止爭止殺,女施主,您不能動手啊……”

  琅千秋:“……”

  琅千秋心想這無量山現在招弟子的水準是越來越差了,一代不如一代啊!她哪裏知道自己不過是口氣稍微重了一些,這小和尚竟然就覺得她要發飆了,她琅千秋是那麽不講道理的人嗎?實在是豈有此理!

  聶冷川道:“許是憫生已經避世了,這小和尚初來乍到,也許當真不知道他的所在。咱們自己進去找一找,或者去找著寺廟裏的住持問一下,住持肯定知道那位憫生大師究竟在哪裏。”

  琅千秋一想也是,便點頭道:“進去找那個老禿驢一問便知!”

  她扭頭要走,身後卻無聲無息的多了一個人,來人開口道:“女施主來意老衲已明,但是,施主要找的那人,如今已經不在無量宗內了。”

  原來竟然在無聲無息之間,他們身後竟然站了一個老和尚,不但琅千秋並未察覺,連聶冷川這個天生野性的真龍也是無知無覺。

  琅千秋嚇了一跳,立馬跳開,驚道:“我靠,這天還沒黑呢,怎麽就鬧鬼了呢?”

  來人正是無量宗的老住持,無覺大師,也就是當年將憫生從江水裏頭救上來的那個老和尚。他能悄無聲息的出現在琅千秋和聶冷川身後,顯然是有些本事的,不過他看起來慈眉善目的樣子,似乎方才拿一下,他並不是故意去嚇唬琅千秋和聶冷川的。

  當年師傅帶著琅千秋一起來無量山上,找的就是這位無覺法師,一晃眼這麽多年過去了,他顯然還記得琅千秋。

  無覺一手捏著佛珠,一手舉至身前打了一個佛號,笑起來的時候那老臉上就布滿了褶子,看上去十分和藹可親,他微笑道:“多年未見,琅小施主依舊是風采如故,讓貧僧想起來當年和琅澤上君對坐而論時的情景了……”

  伸手不打笑臉人,琅千秋也十分的和氣,她抿唇一笑,道:“我師傅他老人家早已經仙去多年,承蒙大師還記掛在心間。不瞞您說,這次我和朋友來找憫生大師,實在是有要事相求,不知道您放才說的……他如今已經不在無量宗內,這話是什麽意思?”

  無覺忽然長長歎了一口氣,目光遠遠眺向山下,輕聲道:“貧僧方才說的,便都是字麵上的意思……憫生當年入門,並未走那九九八十一階天梯,他便算不得是我無量宗內弟子,如今他塵緣未了,早已經下山,去他該去的地方了。”

  下山了?琅千秋和聶冷川對視一眼,問道:“大師可否詳細告知?”

  無覺將目光拉回來,他的眼中好似空無一物,又好似是漆黑的深潭,觸不及底,隻需極淺淡的一眼,就讓人覺得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全被看透。琅千秋想起來傳言裏的話,這位無覺大師的修為其實早都可以成佛了,隻是他因為自己當年過錯,一時心慈手軟將殺生佛帶回了無量宗內,才會在七十年後,在南海的佛法辯論會上,讓釋空法師因之而亡。因果輪回,無覺大師想要贖清方麵的罪孽,才會壓住修為,一直堅持留在人世間承受苦難。

  琅千秋從前一直以為,這個說法純屬放屁!成了佛,脫離苦海,去那傳說當中的極樂世界,這就是佛修的畢生所願。哪裏會有人明明可以成佛,卻又放棄成佛呢?要麽就是他修為不夠,要麽就是他在吹牛皮說大話。可是今日,隻是被這個老和尚看上這麽一眼,她忽然覺得,傳聞當中的那些,可能並不是空穴來風,也許這個老和尚,當真已有了成佛的修為……

  隻是這老和尚所謂的罪孽,絕不是從江水中救了那個所謂的殺生佛,他當年既然看出了憫生的麵像,也依舊選擇救他上岸,並且培養他七十餘年,讓他成長到足以去南海可以參加法會,那他在救憫生的時候,應當就是心甘情願的。至於那位釋空法師坐化之事,雖然琅千秋覺得他可能就是辯論不過別人,一時心中不平,才導致走岔了氣……但是無覺老和尚當年既然既救了殺生佛,那想必就對之後會發生什麽事情,早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了……他可能會懺悔,會抱歉,但絕不可能會因為這件事,而後悔救了憫生。

  總之,這老和尚既然修為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但是為什麽遲遲不肯成佛,琅千秋卻是不知道的。

  不過她既然問起了憫生,這又不是什麽隱秘的事情,是以無覺大師還是打了一個佛號,做出邀請的動作,笑道:“天色漸深,寺裏已經備上了香茶,二位施主不如去廟裏坐上一坐?”

  琅千秋自然樂得點頭,道:“求之不得。”

  老和尚是個貼心的,看出了琅千秋和聶冷川關係不一般,還給他們兩個人共同準備了一間寮房。

  三人對麵而坐,無覺率先開口道:“琅小施主,你想知道關於憫生去向,這得先論及前因後果,當年貧僧將憫生帶回無量山之事,你可知道多少?”

  琅千秋挑眉,道:“那個時候我還沒生出來呢,所知道的自然不多,而且都是從別人口中得知的,隻知道你外出修行的時候,在江裏撿到了一個小孩子,不忍心他被淹死在江裏頭變成一個水鬼,所以將他救了,並且帶回無量宗,讓他做了山裏頭的一個小和尚,法號就叫做憫生……我說的可對?”

  無覺大師微微點頭,他回憶起了當年的事情,一雙慧眼中盡是過往,道:“大部分都是對的。其實,當年貧僧在江裏撿到憫生,並不是一個偶然,百年以前,貧僧的修為已漸至大圓滿境,觀山是山,觀水是水,世間一切難為虛妄,皆是本相。貧僧當時遊曆人世間,是想找一個立地成佛的機緣,本不會再為凡塵俗世所牽擾,可是那個時候,貧僧卻聽到了一道聲音。那聲音非人非妖,非魔非鬼,仔細聽起來,原來竟是一片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