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章 狀元郎力排眾議,張文博洞房花燭
作者:木若水      更新:2020-03-02 16:41      字數:3169
  蔚藍天空下,飄散著幾朵細碎的雲彩,大樹搖擺著腦袋,和人們親切問候,皇宮還是那般富麗堂皇,京城還是以往熱鬧模樣。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話說張文博被父母催婚,張夫人給張羅一番,這下可好,狀元府的門檻都快讓媒婆給踩爛了。

  不管你張文博怎麽想的,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意是如此,不同意也是如此。父母天天叨叨此事,惹得張文博都不想回家了。

  媒婆說親,口齒伶俐,滔滔不絕,淨揀好聽的講,那嘴皮子確實厲害,

  幾經說辭,二老相中了京城馬員外家的姑娘,也就是馬超的妹妹,嘿,兩位年輕人也沒見過麵,這八字就已經畫好了一撇。

  這馬員外也沒有什麽意見,自己一心想著和當官的結親,雖說張文博的官職不算太大,但好歹也是今科狀元郎,在皇上身邊做事。拋開那個浪蕩公子馬超不說,馬員外還是急切希望能成這門親事的,就等著張文博拿著禮品來提親了。

  狀元府這二老臉上樂開了花,飯量都比以前大了,張文博上早朝歸來,大概是累了,躺在床上就要睡覺。

  張母忙跑過來道:“文博啊!娘也沒和這大戶人家打過交道,你趕緊看看該備些什麽禮品,去你嶽父馬員外家提親去,”

  張文博聽了臉都變了模樣:“什麽?娘,什麽時候我都有嶽父?您怎麽一不和我說一聲啊?”

  張母道:“這不是和你說了嗎,”

  接著繼續道:“這些天媒婆天天往過跑,你跟娘還裝什麽糊塗,趕緊起來,聽娘的,”

  張文博驚道:“不是,我們倆連個麵都沒見著,你就給我定下了?也沒問問人家姑娘喜歡什麽樣的,有什麽個人喜好,對對方有什麽要求,婚姻大事,豈能如此草率?”

  張母道:“哎呀,哪來那麽多條條框框,多少輩人不都是這樣過來的,至於你說的那些,成了家兩個人慢慢磨合。雖說家裏不是當官的,人家也是京城的大戶人家,跟你也算門當戶對了,相信娘,給你選的準沒錯,”

  張文博道:“改天再去,我一時接受不了,”

  張母道:“你不去是吧?”看張文博躺在床上沒動靜。

  張母又道:“好,你不去,娘也回老家了,再你這根本住不習慣,”說著,便去收拾東西。

  張文博忙起身攔著:“娘,你……你這不是難為孩兒嗎?”

  張母道:“誰難為誰啊!娘是來抱孫子的,不然的話,我才不來呢!走了,”

  張文博急道:“好好好,我去,我現在就去,真服了你們了,”

  張文博隻好喊來趙勁,吩咐他趕緊去備好禮品,自己則趕忙換衣服,洗漱一番。

  待趙勁備好禮品,張文博陪同母親便去往馬員外家,謔,這馬員外真是富得流油啊!雕梁畫棟,滿院金磚,名人字畫,琉璃珍寶,張文博瞬間被他家這住宅給鎮住了。

  別提馬員外多有錢,人家張文博好歹在皇上身邊做事

  ,他馬員外也惹不起。

  馬員外笑臉相迎,寒暄幾句,馬員外道:“親家母,您看您也親自來提親了,我自是一百個願意,要不咱把他倆的八字合一合,挑來良辰吉日,把這親事給辦了,可行?”

  張母道:“好,好,我來就是為了定下這事情,也算了了我的心事,”

  不單是張母,這馬員外也算遂了自己心願了,自打張文博進來再到離開,馬員外這嘴笑的就沒合過。

  草草幾句,這事情就算板上釘釘了,張府上下一通忙活,開始置辦結婚用品了,就等那良辰吉日了。

  結婚前一天晚上,馬夫人關好門窗,把女兒馬蓮花叫了進來。

  馬夫人打開箱子,將裏麵的衣服一件一件都拿出來,馬蓮花不解的問:“娘,你這是幹嘛呢?不會拿這給我陪嫁吧?”

  馬夫人不去理會,不一會工夫,箱子裏的衣服都拿了出來,馬夫人從箱子底下拿出一副畫,和自己女兒仔細說道起來。這壓箱底的玩意,畫的就是男女洞房之事了。

  天上的喜鵲叫喳喳,地上的人兒要成家,今天可謂大喜之日,今科狀元張文博成親,隻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張府門庭若市,來往官員是絡繹不絕呐,張府上上下下都快招呼不過來了,不比百姓家。

  大紅燈籠高掛,歡天喜字張貼,成灌的酒香四溢,美味佳肴飄香,每一處都彰顯著大家風範和熱鬧喜慶。

  讚禮者高呼,坐轎迎親,拜堂祭祖,宴請賓客,奏樂聲響,忙的不亦樂乎。

  比翼雙飛燕,喜結連理枝

  祝二位早生貴子,相濡以沫,白頭到老。

  到了晚上,送走親朋好友,兩位新人這才有工夫歇息一下,張文博這才覺得那個累啊,一天下來感覺自己就是被人當猴耍,不過倒也高興,自己娶媳婦了。

  夫妻喝過交杯酒,張文博挑起蓋頭,二人借酒對視,細細看著將要陪伴一輩子的人,還好,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差,也沒自己想象中那麽好,已經是上天眷顧了,二人拉著手,怎麽也看不夠樣子,實則因為羞澀之心,第一次赤裸相對,難免會有害臊。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都讓你張文博占全了,睡覺都能笑醒。

  且說趙勁,把賓客們都送走,把二老安排回房休息,動了小心思,便鬼鬼祟祟來到張文博屋前,趴在窗戶跟上偷聽起來,聽著裏麵的動靜,他可比張文博急壞了,趙勁渾身燥熱難耐啊,自己卻不能解渴。

  轉過天來,趙勁去找了張母,跪下磕頭請安,想讓張母給張羅張羅,自己也老大不小了,讓媒婆給說門親事,張母自然同意。

  且說災民一事,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災情,單說青州地界,和泰州銜接,泰州不少災民都去了青州,這譚知縣真是一肚子壞水,說他開倉放糧不假,可隻管東江縣的百姓,外來的百姓得花錢買,真夠缺德的。

  一時間,災民們賣兒賣女,真難想象當父母的這心頭得受多大折磨,準不能白白等死吧!能買得起孩子的,不說是大戶人家,起碼家裏有餘糧,兒

  女過去有口飯吃。

  青州城的外來災民也不少,於甫開倉放糧,災民們每天喝點清湯寡水,不至於餓死。

  青州地界這當官的真是缺德壞了,百姓指不定怎麽賣他們呢!

  再說順天爺,做為這片江山的最高統治者,龍椅雖坐的舒服,好話早已聽到耳根子起繭,可這深宮大院待久了,誰都待不住啊!

  自然想出去找些新鮮事物玩樂一下,不知是看風景還是看女人,或者是查民情,咱就不清楚了。哪怕捎帶看一眼百姓的生活,也能對官員的匯報和真實民情做出對比。

  所以,順天爺便有了出巡的打算,這天早朝,順天爺和眾官員商議出巡一事,殿內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自然有支持,也有反對。

  “皇上,進來,多地都有災情,且賑災一事,還未完全落實,百姓還在水火之中,聖上選擇此時出行,一則需要消耗大筆銀子,二則會引起百姓們的不滿,老臣跪求聖上,出巡一事還需三思而後行啊!”說話的這位大臣已經是要退休的年齡了,話音剛落,齊刷刷又跪下幾位老臣,齊聲道:“還請聖上三思而後行啊!”接著,有以安全說事的,有的說天子乃是一國之君,不宜來這凡間的。

  順天爺聽了,顯然有些生氣,道:“幾位愛卿快快平身吧!大家還有沒有別的意見。”

  這時,張文博站了出來,道:“回皇上,臣以為,此時出巡再好不過,一來可以了解民間的實際情況,二來百姓可以感知到聖上心中無比惦念他的子民,三來放出話去,會抽時間隨機去各州縣看望百姓,但不明確告知去往哪一處,此來,也是對當地父母官的一種督促,對災情一事自然不敢欺瞞和怠慢,自然會全力處置災情和安置災民。”

  接著繼續道:“至於出巡花費一事,則可縮小以往規模、減少出行人員,省下的銀子分撥救災,這樣一來,方可兩全其美。”

  其實,順天爺早就想好了要去哪裏,並且金口玉言,怎會有收回之意,和臣子們商議,隻不過是表麵文章而已,你們卻要駁回。張文博沒有多想,朝堂上隨時都在察言觀色,希望能有自己表現的機會,以此來得到順天爺的重視,思緒一番,按照順天爺的真實想法來,顯然,一番話不緊力排眾議,還說到了順天爺心坎裏,順天爺對張文博多了幾分好感。

  順天爺自然高興,對這位新科狀元高看一眼,順天爺立刻敲定此事,道:“好了,眾愛卿的建議都是為了蒼生百姓,為江山社稷著想,張愛卿一番話見識非凡,依朕看,就按照張愛卿說的來,一切開銷都要縮減,眾愛卿就不要再有什麽異議了,此次出行,就先到青州吧。”

  退了朝,順天爺把蘭玉父親宣到南書房,順天爺道:“宋愛卿,不知上次刺客的事情可有眉目?”

  哪壺不開提哪壺,蘭玉父親就擔心順天爺問這,蘭玉父親道:“回萬歲,臣辦事不力,一時還沒什麽線索,”

  順天爺哈哈笑道:“宋愛卿言重了,朕不是說過嗎,這事情還要慢慢來,朕沒有怪罪你,”

  蘭玉父親道:“臣謝過萬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