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章 靖王身世成謎,萬歲爺蓄勢待發
作者:木若水      更新:2020-03-02 16:40      字數:2946
  打鬥這陣功夫,順天爺在一旁合計著,怎會如此蹊蹺,朕今天出來狩獵,隻是臨時決定的,而且是單獨和武傑相談,旁邊隻是有幾個太監而已,根本沒有其他人知曉。而且能在短時間內,召集這麽多高手,並且設下埋伏,肯定已經是早有預謀,如果說這些人是山賊土匪,那也不至於吞藥自盡。

  想到這,順天爺直冒冷汗,難不成靖王的力量已經攝入到宮內?更別說那些大臣了,現在緊急要做的,是揪出今天的幕後主使,這人不止膽子大,官也不小。

  武傑也嚇壞了,驚慌萬分,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實在是差勁,今天的事情,表現好不加分,表現不好則雙倍減分,何況是這麽大的錯誤。況且,今天的事情,是順天爺單獨和自己說的,沒有其他人知道,這下倒好,何處洗清白。

  武傑忙下令道:“把所有黑衣人都帶回去,對他們仔細搜查,看他們身上能否查出什麽線索。立刻調兵封鎖現場,京城之內也增加兵力,不可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人員。”

  由於順天爺受了驚嚇,先令一隊人馬護送順天爺回宮。這邊李凡一掉下山崖,武傑令其他人馬繼續搜尋李凡一下落。

  待順天爺走後,這些侍衛卻顯得有些散漫慵懶,“這地方深不見底,像著了魔一樣,人間哪有這樣的地方,我看啊,這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萬歲爺自然會對他進行厚葬,安撫他的家人,趁這悠閑功夫,大家不如回去吃酒聽小曲,如何?”

  劉洲聽了這話,瞬間暴跳如雷,一把揪住剛才說話侍衛的衣領,怒斥道:“你這混球,視生命如草芥,信不信爺現在就把你扔下去陪著?你可聽好了,這是萬歲爺的命令,難不成你想抗旨不尊?爺這把刀可是不認你!”

  二人僵持功夫,其他侍衛趕忙過來插話,拖拽二人,生怕他們打起來,“我說二位爺,咱都同朝做事,就別在這較勁了,還是救人要緊啊!”

  劉洲聽了,才鬆開手,那個侍衛也嚇得不輕,眾人繼續搜尋李凡一,劉洲不停喊著“大哥”嗓子都喊啞了,卻一直無人應答。

  前麵說到,張文博與李凡一談論天下大勢,聊的盡興,彼此吐露了心聲。看來,這兩位識文斷字者,為了天下事操碎了心。而今,張文博,已考取功名,包括左右,不知是否還惦記著天子與百姓。

  若這些新晉舉人都能操之正義,乃是國家之幸,百姓之幸。如若天下都有著這樣的子民,國家興盛不衰,百姓安居樂業,指日可待。

  二人所提到的靖王,乃是當今聖上的親侄子,按輩分應該叫皇上一聲親皇叔,然而這位靖王獨身西北,位高權重,擴充兵馬,擁兵自重,野心蓬勃,表麵上的叔侄關係,實則都在背地裏暗自較著勁呢。

  當今聖上順天爺,當年跟隨父親在馬背上馳騁疆場,南征北戰,開疆擴土,打下這片江山,沒過多久,順天爺的父親便駕鶴西去了,遂傳位於順天爺,順天爺二十歲登基親政,立國號順天;大權在握幾十載,轉眼年近半百,現如今已是順天二十六年,國家是幅員遼闊,壯麗山河。

  在順天十年的時候,自稱是吳國的前朝舊部一幫人等,在西北長洲一帶煽動群眾,造成動蕩的局麵,以此來擾亂朝綱。

  靖王原本是在京都,順天爺降旨,封靖王為平西將軍,限時掃除叛亂,靖王奉命出征;由於靖王驍勇善戰,有勇有謀,很會用兵,沒多長時間,便掃平了這幫烏合之眾,以勝利結束了戰爭。靖王殺敵有功,為國爭光,也為皇家爭了麵子。

  後來順天爺為了政權穩定,更好的統治國家,便派靖王駐守西北,又封靖王為平西王,同時享受兩位王爺的待遇,這是靖王用生命馳騁沙場換來的榮耀。

  出征西北時,靖王還是二十出頭的小夥子,轉眼間,已經快四十歲了。

  現如今,靖王已經不是那個出征血戰的小夥子,已成長為一位野心勃勃的中年男人。不知聖上有沒有預料到,這位不怕死的靖王,內心要的不是榮華富貴、不是錦衣玉食、不是暫有的權利,而是風景如畫的無限江山;靖王悄摸聲的擴大了自己的勢力,招兵買馬,屯糧造器,隻為一朝,和順天爺爭奪天下。

  也許靖王早有預謀,出征殺敵,建功立業。自知隻有脫離了京城,自身的羽翼才能強大,以便達到自己的人生目的或者是人生的巔峰。是的,見識過大風大浪,從死人堆裏摸爬滾打,活到了這把年紀,早已被歲月雕刻的沒有棱角,支撐著他的,或許就是那點念想了。

  人有時候會不停的給自己洗腦,直到自己完全相信,或許暫且達不到靈魂的境界,精神世界的支柱必須有。

  坊間一直有傳言,當年顏家的勢力還不是太大的時候,帶兵擾亂吳國邊境,不巧,吳國趁顏家後方空虛之時,夜間奇襲,把顏家的家眷抓為俘虜,俘虜裏麵就有靖王的母親。有位將軍發現靖王母親很漂亮,便獻給了當時吳國國王。顏家將士一怒之下,攻下一座城池,揚言要屠城,以此來威脅吳國放人。

  吳王當時那個不舍呀,江山美人我都要,遂下令派軍隊把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後來一想,真正的江山是民心啊,民心要是散了,江山可就沒了。吳王沒辦法,隻能把顏家人放了回去。顏家將士趁著夜色,經曆一番苦戰,撕開一條防線,殺出重圍。這個仇顏家算是記下了,苦練兵馬,日益壯大。

  就是因為這樣,坊間一直流傳著靖王實則是吳國國王的後人,至於真相,或許隻有靖王母親知道,而

  這已經成為永遠的秘密。

  據說,當年長洲城一帶發生叛亂,首軍將領還被打死,都是靖王和他的智囊團在背後操縱所為,如若靖王這個大計劃能成功,那麽靖王的帝王夢不知要踩多少顆人頭來墊腳。

  長洲地處顏國邊境,這裏青山綠水,橫峰側嶺,地勢險要,即是遊玩的好地方,也是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地,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有著“得長洲者得天下”之說,逐鹿長洲,方可鼎立天下;此地與蘇國相鄰,也是顏國最重要的一條防線。

  如此看來,順天皇帝派靖王駐守此地,真是高瞻遠矚,堪稱一絕。其一,長洲乃軍事要地,本來就是易守難攻,加上靖王又驍勇善戰,鄰邦蘇國想要攻下長洲,可能性幾乎沒有;其二,靖王在長洲悄悄招兵買馬,已經是天下皆知的秘密,顏天皇帝隻不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將計就計罷了,不用國家費力就擴充了長洲的兵力;其三,如若靖王造反,必然需要傾巢出動,這下便造成後方空虛,靖王與顏天皇帝大戰,肯定會是兩敗俱傷,反而給蘇國製造了絕佳條件,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誰都懂,最後恐怕靖王也落不到什麽好處。

  顯然,靖王沒有那麽傻,哪怕自己的想法落空,也不會給蘇國任何機會。

  不過,順天爺的皇位坐著舒坦著呢,後宮佳麗,歌舞升平,好話聽到耳根長繭,權力大到隻手遮天,除非撒手人寰,神仙也無力回天,這樣的鬥爭誰都不會手軟。

  順天爺和靖王都在等一個機會,等一個能滅掉對方的機會,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主;在政治領域裏,隻有成王敗寇,沒有情感可談,誰的手段高明,誰的計謀陰險,決定著誰是政治的犧牲品,決定著將來誰是曆史中的人物和抒寫曆史的人物,不論處在哪個位置的人,有時候擺脫不了命運,卻又需要不停的和命運做著鬥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曆史在不停改寫,人類在不停進步,萬物生長,死而複蘇。天下之大,無邊無際,神秘奧妙;點點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嵌在夜幕,點綴著夜空。天之道,存在著哪種規律,大勢所趨,何人來把握機會。

  地勢寬廣,地大物博,遵循大自然法則;奇觀異景,甚是壯麗;世間萬物,靜默如謎;天涯海角,山川溝壑,適合你的地方,遍地生根。

  日月懸空,鬥轉星移,以和為貴,律己修身。隻可惜人心難測,有時候沒有所謂的好人與壞人之分,隻有做好事的人與做壞事的人,或留名千古,或萬年唾棄。

  有時候隻是匆匆過客,默默無聞,平淡無奇,足下不必多慮,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做足了準備,聚齊了人心,那麽,大命在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