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進京前的感悟
作者:原線      更新:2020-03-11 19:24      字數:3362
  說到斷案入神,當屬宋曉;不過精通刑律,我相信我自己。刑律就像我和師傅生活中的底線一樣,一直在邊緣徘徊。因為要想不觸碰它,就得了解它,知道我的意思不,就是在最大化吸取財富的同時不觸碰到它,因此,自幼我便精修刑律。

  說道這幾天,郡主與宋曉她們一直在購置進京所需要的東西,連安澤他們直覺在衙門驛站入住起來,而我,據安王的吩咐,需要我寫出一下關於刑律的見解,麵聖的時候需要得到。

  此行,一定要讓皇上重用自己。(當然,這不是我個人的想發,我隻想混份工資)

  而我縱觀齊國建立以來,以武立國,實行局部分封自治,而各地刑法不一,導致流犯沒有辦法真正的受到應有的懲罰。

  相當於,一個人犯人在天禾郡犯了法,但是,當他逃到另一個郡的時候,那裏的律法又不一樣。因此,齊國這些年應該做的是刑律的統一。現在皇上正值壯年,所以不難看出他想革律的想法。

  而我,雖然對刑律有所了解,但是,我知道如果由於我的想法,可能會觸碰到許多貴族的利益。因此,我聯想到了漢律,

  漢律的來源比較長遠,傳聞漢高祖劉入關鹹陽後﹐認為秦法煩苛﹐曾約法三章。後因三章之律太簡略﹐難以適應統治的需要﹐蕭何便在秦律的盜﹑賊﹑囚﹑捕﹑雜﹑具六篇外﹐又增戶﹑興﹑廄三篇,這些便是刑案的大概。

  當時法網益密﹐律文繁多﹐據說律令三百五十九章﹐屬於死罪者四百多條﹐可見刑法之嚴酷性。由於法令文書充滿幾閣﹐連主管者也不易遍睹﹐奸吏往往利用令文煩冗而營私舞弊。到成帝時﹐死罪有千餘條﹐律文及其有關部分多至百餘萬字。到東漢和帝時﹐廷尉陳寵說當時死罪六百一十條﹐耐罪一千六百九十八條﹐贖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條。從西漢到東漢﹐盡管有人一再提出刪削律令條文的建議﹐但都未能實現﹐而且令文日益繁密。

  東漢滅亡以後﹐漢律開始散失。不過,不難看出當年漢律的完整性。而讓我想起它的原因,因為此時的齊國與漢朝時期的局部分封相似。

  我與宋曉的分工差異,宋曉喜歡記錄刑譜,就是喜歡記錄著各種案件的線索,因果關係,犯案者……;而我喜歡記錄了解律譜,律譜的作用僅僅是定罪,但律譜的難處是犯案者該當何罪,又是在刑律不一的情況下,由怎麽個判法。

  這時候,有人又開始發問。我左某人不是譎術的先驅者嘛,怎麽突然對刑律這麽感興趣了?

  宋曉的能力是提供破案線索和分析,而我的譎術是審問或者調查手段,刑律是定一個犯案者該當何罪。

  那我此行的目的是什麽?

  一,證明安王沒有對皇上說謊,郡主確實嫁給了我;二,讓皇上知道安王極力配合皇上想統一齊國律法(不僅僅是刑律,而我可能隻是安王向皇上引薦關於刑律意見的其中之一)的心,以免惹禍上身,讓高氏得逞;三,完成自己想做的。

  我想做什麽?

  哈哈哈,升官發財。主要是,我想查出當時皇上是否派出巡撫來

  到垣縣,而真正的巡撫大人是誰,委任狀到底是怎麽到我身上的。還有,宋曉的刑譜沒有丟失,但是,安王手裏怎麽會有一份,而且還到了皇上的手裏。我感覺自己身邊就有一支大手,想在我身邊拿什麽就拿什麽。

  這些日子,除了我忙以外,郡主和宋曉他們也不輕鬆,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過了,過了,書讀多了。

  這些日子,她們可以說是,買的東西快把家裏堆滿了,不過,居然一個子都沒有問我要。我知道我雖然人窮誌短,但是,好歹我也是一家之主。

  對,我才想起來,宋曉和我說了,她知道我的錢放哪,她會自己拿。

  但,我沒想到的是,她把這件事告訴郡主,因此,她們兩個瘋狂拿我這些年積累的,我空了……

  我才發現,我老丈人給的黃金全在我師傅那個挨千刀那裏,一個子都不給我留。這一路去京都,幾十號人口,吃吃喝喝……好像也不是我出錢,聽說皇上特意派差下來,撥給了衙門千兩銀子。

  眼看著,離出發分日子越來越近。我回到家中,郡主和湘湘還在等我吃飯,不過,宋曉已經狼吞虎咽的吃起來了。

  “宋曉,有一件事,不知道你知道了沒?”

  “額~”宋曉沒有理我。

  “你的刑譜是不是隻有一份?”

  “對呀!”

  “那安王是怎麽拿到另外一份,和你這本一模一樣,不知道情況嗎?”

  “知道。”

  “安王是怎麽得到你的副本的?”

  “我給的!”

  “為什麽?”

  “不為什麽。”

  “你對我有意見?”

  “沒有。”

  “你在生什麽氣。”

  “沒有。”

  到底發生了什麽,宋曉為什麽要把刑譜給安王看,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不知道,還有,看她的樣子她明明不開心,對我有意見,什麽說沒有……

  “你吃不吃飯了!”宋曉吼了一聲,把郡主她們都嚇到了,“不吃就去打掃,過段時間我們都出門了,沒人打掃。”

  “好吧,我去打掃,郡主,你們先吃。”

  春意盎然,但是,我的內心空落落的。按照道理來說,三綱五常,掃地這種事也輪不到我呀!

  說道三綱五常,這讓我想起我師傅那老賊。當年,她帶回了一個偽師母。事情是這樣的,那時候我還小,一天,家裏來了個年輕的婦人。之後師傅就讓我叫她師母,不過後來幾個月我師傅就開始經常不回家,然後師母兢兢業業給我做飯做衣服,這可能是我過得最好的一個童年。

  不過……記得啊,這裏是轉折點了!

  後來,師母突然有一天,把我的手指抓過來,割出一滴血,說,看我和師傅的德行很想象,懷疑我師傅騙她我是師傅的徒弟,非要讓我和師傅滴血認親,結局肯定不是。不過,反而這樣,我那偽師母就開始放放心心住在家裏,我師傅就開始掃地,洗衣,做飯,每次不得

  上桌吃飯,我師傅騙我這是三綱五常。

  後來,原來不知道為什麽,那師母就和別人跑了……

  我原本以為師娘跑了,其實,那天我師傅對我說,徒兒,你如今武功不一般了,你保護師娘回一趟娘家。就這樣,我送師娘來到了江南,不過,剛送師娘回到她的家中,我就被人綁了,原來我師傅把我綁回來了。

  就這樣,我再也沒有見過我師娘。原來,我師傅受不了這三綱五常的日子,把師娘騙走了。還在我麵前假惺惺傷心了半天,晚上傷心欲絕,隻能到怡春院過了一晚。

  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麽我師傅再也沒有在家裏種過花,就喜歡野花野草了。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當屬當今皇上的老子。

  當年,有幾個進宮的宮女,一個兩個都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而且那時候的皇上又是親眼看著饞了許久,其中有一個,皇上見到十分有姿色便偷偷摸摸臨幸了她。放在一個皇帝身上,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

  但是,當時皇後,也就是現在的太後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一氣之下盡直接將那宮女手腳砍斷,處死。太上皇知道後十分鬱悶,竟策馬揚鞭衝出了皇宮,跑到了20裏之外的山穀中烤起了燒烤,還在思考當這個皇帝的意義。

  大家注意,皇帝竟然離家出走了,而且還身無分文,所有人不知道這皇上既然可以在外一個子不花混吃混喝這麽久。朝中大臣趕緊追了過去勸他回朝。人家皇上不樂意了,假裝無奈道:“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

  其實,他是覺得皇宮外舒服多了!

  最後皇後來了,說道:“皇上,你……”

  “朕這就回宮!”因為皇上知道,皇後的下一句,你不回來就永遠不要回來了。

  這放在其他皇帝身上是不能容忍的,唯獨我們這位太上皇堅守著一夫一妻,當然,這很大一部分是有皇後征服了他的原因。起初,皇後是一位很有才的女子,在十四歲就嫁給了太上皇。

  當時的太上皇對她也是一件鍾情,兩人風風雨雨、相互扶持,可以說當年的太上皇能夠順利登基是離不開皇後的精神支持的。不過,起初的皇後對她百依百順,不知道為何後來開始把皇上拿捏得死死的。不過,在他們僅僅隻有一個皇子的情況下,太上皇仍然選擇不納妃,不是他不想,而是……不過,這也造成了皇室血脈減少,大量封地由異姓王爺掌控。

  後來太上皇上飄了,可是和我師傅一樣,後來草草去世。如今的皇上也是被他媽(太後)拿捏得死死的,又隻有一個皇後,以至於如今的皇上去怡春院正好碰到護庭,才把他老人家貶到了安王這裏。

  所以,難道,我的命運就和這幾個哥們差不多了,就這樣了……

  我還是想不明白宋曉為什麽把刑譜給安王。正在我百般思考的時候,安澤突然到來。

  “左公子,我想知道,此次上京你能否向皇上引薦一下在下!”

  ???

  “告辭了!”

  喂喂喂我什麽都沒有說,這家夥就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