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殲10E
作者:霞飛紅綃      更新:2020-04-04 05:40      字數:6002
  <r />

  一九六八年,中國空軍就提出了要搞垂直起降戰鬥機,而這時候也是全世界第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鷂”式剛剛開始設計研發不久,要知道英國人的“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在一九六六年才首飛。<r />

  <r />

  所以在當時中國航空工業各方麵都在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情況下,搞中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就不奇怪了。<r />

  <r />

  當然這也是有現實的需求,才會搞垂直起降戰鬥機。<r />

  <r />

  要知道當時中國和老毛子的關係正在惡化當中,中國麵對的是擁有強大空中突擊能力的毛子空軍以及數量龐大的戰術導彈,中國空軍的前線機場很容易就會被老毛子摧毀。<r />

  <r />

  沒有了前線機場,中國空軍的殲六戰鬥機也就無法起飛和降落。<r />

  <r />

  所以這時候中國空軍提出搞殲六戰鬥機垂直起降型,也是一種現實的需求。<r />

  <r />

  隻不過要研製出垂直起降戰鬥機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即便是航空強國也並非易事。對於剛剛起步的中國航空工業來說,這就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挑戰,可以說也是一個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r />

  <r />

  當然中國隻有兩款可以用來改裝的戰鬥機,一款就是殲六戰鬥機,它是空軍的主力,而且還在持續生產,另一款則是剛剛投入批量生產的殲七戰鬥機。<r />

  <r />

  很顯然選擇殲七戰鬥機不是一個好辦法,因為殲七戰鬥機是一種高空高速的截擊機,殲六戰鬥機更切合實際一些。<r />

  <r />

  最後航空工業部門決定采用殲六戰鬥機來進行設計研製,並且提出了要在一九七一年就要完成試飛的目標。<r />

  <r />

  技術難度這麽大,也並沒有嚇倒中國航空人,當時空軍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從殲八戰鬥機的設計團隊中抽出一百多名設計師,還有沈飛也出了幾十名工程師,再加上航空院校的專家,一起搞垂直起降的殲六。<r />

  <r />

  最後也是搞了六個方案,經過評審,從中選擇了升力風扇方案來進行研製。<r />

  <r />

  用渦噴六發動機,帶動四個對稱排列在殲六戰鬥機機身兩側的葉尖渦輪風扇,有點類似於後來的電影阿凡達當中的科幻飛行器。<r />

  <r />

  在垂直起降的時候,四個風扇從機身內放出來,當轉入平飛後這四個風扇收進機身,減小飛行阻力,這是因為殲六垂直起降戰鬥機,設計指標要求最大平飛速度還是超音速,而且要達到一點四馬赫,比基本型殲六還要快。<r />

  <r />

  不過垂直起降戰鬥機,航程就比較可憐了,所以殲六垂直起降戰鬥機,最大航程隻有六百公裏。<r />

  <r />

  這個指標其實也不低了,要知道早期的鷂式戰鬥機,采用垂直起降的作戰方式,作戰半徑隻有一百公裏!<r />

  <r />

  當然最終殲六垂直起降戰鬥機還是下馬了,在那個時代想要研製出這麽先進的戰鬥機,對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r />

  <r />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航空工業崛起了,要再研製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r />

  <r />

  世界上成功的搞出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國家也就是英國了,鷂式戰鬥機的大名是非常的響亮,就連國都采購了不少。<r />

  <r />

  而毛子在也七八十年代搞了好幾款垂直起降戰鬥機,最有名的就是雅克141了。<r />

  <r />

  毛子第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是雅克三八,與英國的鷂式戰鬥機非常的相似,它最大的問題也是在采用垂直起降作戰方式時,作戰半徑隻有一百公裏,而且武器外掛重量隻能限製在一噸以下。<r />

  <r />

  甚至因為發動機擠占了機體空間,導致無法安裝機載雷達,這樣的一款戰鬥機,自然也就被放棄了。<r />

  <r />

  接下來毛子就搞了新的一款雅克一四一,這款垂直起降戰鬥機就要比雅克三八大多了,而且具備超音速飛行的能力,也有先進的火控雷達。<r />

  <r />

  雅克一四一戰鬥機,采用了推力非常大的r79v-300發動機,以及先進的矢量噴管技術。<r />

  <r />

  隻不過由於這種戰機的技術難度還是太大,無論是發動機還是雷達都拖了後腿,到老毛子解散時也沒有完成研製。<r />

  <r />

  最後這款先進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慢慢的就消失了,而它的動力係統構型的圖紙和設計資料後來也被洛馬公司買了過去,這才有了f35戰鬥機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號,f35戰鬥機出現。<r />

  <r />

  曆史上出現過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性能都非常的差,與常規起降戰鬥機相比,差得太遠了,所以一直沒有得到發展。<r />

  <r />

  趕到國洛馬公司搞出f35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這個戰機濁垂直起飛了,而是采用短距滑跑起飛,這樣的話它的燃油消耗就沒有垂直起飛那麽大,因此它的作戰半徑也是可以接受的。<r />

  <r />

  而且最重要的是,f35戰鬥機是為國的兩棲攻擊艦配備的,每一艘兩棲攻擊艦搭載六到八架f35戰鬥機,這不就相當於一艘輕型航母了嗎?<r />

  <r />

  未來中國海軍也是要建造數量不少的兩棲攻擊艦,所以殲十這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號,也是非常有針對性!<r />

  <r />

  第三個方案也匯報完了,大家也沒有想到,六一一所的三個殲十改方案,竟然一個個都非常的超前。<r />

  <r />

  特別是最後一個方案,竟然還是中國版的f35戰鬥機!<r />

  <r />

  所以當揚威總師請領導和專家們點評時,軍方領導就哈哈笑道“揚所長,你們六一一所的設計師們,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這三個方案都非常不錯,特別是最後一個方案,簡直是超前!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這在全世界也隻有f35戰鬥機了,而且咱們這個方案,與f35戰鬥機確實非常的接近!”<r />

  <r />

  揚威總師笑道“確實,這個方案非常的新穎,采用了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設計,但是我們並非是隨便就把這樣一個方案拿出來,而是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咱們中國航空工業能夠完成這樣的一種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設計研製。至少我對這個方案也是非常有信心的。”<r />

  <r />

  林鵬道“我覺得這個方案確實不錯,即便是作為技術預研,也是有必要的。咱們的渦扇十五峨眉發動機,經過這麽多年來的發展,也即將成熟,這麽好的發動機,如果僅僅作為殲二零戰鬥機的動力,確實是太可惜了,所以它能夠在殲十戰鬥機的改進中,成為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動力,實現咱們中國在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領域的突破,非常的好。如果咱們這個殲十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取得成功,它一定會擁有媲美f35戰鬥機的能力!”<r />

  <r />

  北所的黎天院士道“這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戰鬥機,我覺得完全脫離了殲十係列化發展的思路了。咱們需要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戰鬥機嗎?我認為在二十年內都不需要!因為我們要首先搞清楚,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它的用途是什麽?”<r />

  <r />

  看到黎天院士站起來點評,而且是批評了這個設計,大家都小聲的議論起來了。<r />

  <r />

  黎天院士繼續道“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也就隻有兩棲攻擊艦可能有需要,但是咱們海軍有兩棲攻擊艦的建造計劃嗎?至少目前是沒有聽說的。另外,即便是咱們海軍有了兩棲攻擊艦,那一定需要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嗎?我認為不需要!”<r />

  <r />

  “首先咱們的海軍即便是裝備兩棲攻擊艦,數量也會非常的少,最多不超過六艘吧,那麽一艘兩棲攻擊艦配備六架短垂戰鬥機,總共也就三十六架,這麽少的數量,投入大量的資金去研發一款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它的意義在哪裏呢?”<r />

  <r />

  唐總師笑嗬嗬地道“黎院士,我倒是認為咱們海軍真的會需要不少的短垂戰鬥機!首先我認為咱們海軍未來要走向深藍,要成為一支藍水海軍,隨著咱們國家在海外利益的拓展,咱們必須要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去維護我們的利益。兩棲攻擊艦的數量,我認為至少會在十二艘以上,航母的數量不會低於五艘。航母就不說了,就兩棲攻擊艦來說,每一艘應該要造到三萬五千噸以上,每一艘可以配裝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數量,可以達到二十架,這樣一來一艘兩棲攻擊艦就相當於一艘輕型航母了。十二艘兩棲攻擊艦,對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需求量,至少是二百五十架。”<r />

  <r />

  大家一聽,唐總師說的似乎還真是有道理!<r />

  <r />

  如果有十二艘搭載了二十架殲十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兩棲攻擊艦,那不就等於多了十二艘小航母嗎?這樣一來中國海軍將會成為僅次於國海軍的全球第二大海軍。<r />

  <r />

  即便是麵對國航空母艦編隊也不用擔心了,因為殲十短距起飛追著降落型戰鬥機的綜合作戰能力,可不會比f35戰鬥機差多少!<r />

  <r />

  而利用殲十戰鬥機進行改進,就好比是洛馬公司的f35戰鬥機發展出三種型,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r />

  <r />

  其實大家也能想到,黎天院士批評殲十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設計方案的原因,可能是有一點私心的,因為北所搞的骨頭鷹戰鬥機,也可以發展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號呢!<r />

  <r />

  黎天院士嗬嗬笑道“唐總師說得也有道理,不過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短距起降戰鬥機還有多大的市場?咱們可以看看變後掠翼戰鬥機就知道了,變後掠翼戰鬥機的發展結果就是短垂戰鬥機的結果。咱們不妨從變後掠翼戰鬥機的曆史說起!”<r />

  <r />

  接著黎天院士還真就開始分析起變後掠翼這項技術,與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技術的曆史與發展前景來。<r />

  <r />

  變後掠翼的技術,出現的時間與短距垂直起降技術差不多。隻不過變後掠翼戰機成功的型號比垂直起降戰鬥機型號要多得多。<r />

  <r />

  早期有國的f14艦載戰鬥機,f111戰鬥轟炸機,米格23和米格27戰鬥機,以及蘇24擊劍手戰鬥轟炸機,英國的狂風戰鬥轟炸機等多種型號。<r />

  <r />

  另外還有-1戰略轟炸機和圖160戰略轟炸機,圖22戰略轟炸機等戰略轟炸機采用了變後掠翼技術。<r />

  <r />

  變後掠翼技術的出現,也是與短垂戰鬥機一樣,有了現實的需求。<r />

  <r />

  後掠機翼在高速飛行中得到好處,但是卻失去了原來直機翼良好的低速特性。所以,設計師們很自然就提出來能否在不同飛行階段使飛機有不同的後掠角,也就是在飛行中改變後掠角,來解決高速飛機的低速問題。<r />

  <r />

  對變後掠翼最初的研究是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進行的,1945年便設計過一種變後掠翼飛機,那是一種在地麵調試後掠角的試驗機,並沒有上天。<r />

  <r />

  二戰後期德國還設計出一種垂直起飛截擊機a349,a&nsp;&nsp;349&nsp;&nsp;的第一架原型機於&nsp;&nsp;1944&nsp;&nsp;年&nsp;&nsp;10&nsp;&nsp;月4&nsp;&nsp;日製造完成。其後進行了數次無動力拖曳試驗及無人發射試驗。1945&nsp;&nsp;年&nsp;&nsp;2&nsp;&nsp;月&nsp;&nsp;25&nsp;&nsp;日,a&nsp;&nsp;349&nsp;&nsp;進行載有假人模型的垂直發射,試驗結果十分成功,飛行員和發動機都安全地降落地麵。<r />

  <r />

  當然這種垂直起飛戰鬥機後來並沒有服役。<r />

  <r />

  而在五十年代,國康維爾公司也搞了一種xfv-1垂直起降技術驗證機,同時洛馬公司也有類似項目。<r />

  <r />

  同樣的五十年代,國貝爾飛機公司接受naca的計劃,設計x-5變後掠研究機,並於1951年首飛,幾乎同時,美國格魯門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xf10f-1變後掠翼飛機,並於1952年首飛。<r />

  <r />

  所以從發展曆史來看,變後掠翼技術確實是和垂直起降技術一起發展起來的。<r />

  <r />

  變後掠翼飛機在結構上和使用上都是切實可行的,能較大的改善飛機的高低速性能。而垂直起降戰鬥機,可以解決沒有跑道的問題。<r />

  <r />

  在1967年時格魯門公司向海軍正式提出f14變後掠翼飛機方案,就得到國海軍青睞,1970年底這種性能優異的第三代戰鬥機就首飛了,它廣泛裝備於國海軍。<r />

  <r />

  而英國的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在七十年代服役。<r />

  <r />

  隻不過到現在為止,也就隻有鷂式戰鬥機勉強獲得成功,實際上它的戰鬥力也比較差。<r />

  <r />

  而f35戰鬥機則還在試飛測試當中,未來還存在變數。<r />

  <r />

  當黎天院士把這些說完以後,會場上靜得連落下一根針都聽得見!<r />

  <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