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們的遠程戰略轟炸機應該是這樣的
作者:霞飛紅綃      更新:2020-04-04 05:38      字數:2320
  陳老嗬嗬笑道:“那就是說,我們隻能往M國的B2戰略轟炸機這個方向發展嘍!”

  林鵬點頭道:“是的,我認為在總體的布局是應該是這種飛翼布局。隻有飛翼布局,才是最適合隱身戰略轟炸機的。當然,我們也不一定要照抄M國的B2轟炸機,我們應該要有所創新,要有我們自己的特色,滿足我們的需要!”

  陳老笑道:“與我所想一樣,我們確實需要根據我們掌握的航空技術,以及國家對戰略轟炸機的任務需求,來確實我們的遠程戰略轟炸機應該怎麽著手設計。比如尺寸多大,重量和航程多大?飛行性能這些需求,都是與我國的戰略威懾力需要相適應的!你接著說。”

  林鵬道:“我認為,我們的新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首先應該具備跨洲際飛行的能力,那麽它的航程至少要達到一萬二千公裏甚至更遠。這樣有五千公裏左右的作戰半徑,再加上未來空射巡航導彈的射程,就有七千公裏甚至是八千公裏的作戰半徑。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吧,所以采用飛翼布局的話,在航程和作戰半徑方麵也有優勢。”

  飛翼布局其實和鴨式布局一樣,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世界第一架飛機,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就是采用的鴨式布局。

  而飛翼布局,則是一九一八年,馮普蘭德爾特博士在哥廷根發表了關於飛翼的理論之後,開始有人嚐試設計這種沒有機身和尾翼的怪異飛機。

  當然那時候要設計一架飛翼布局的飛機,並且正常的飛行是很困難的,但這並不能阻止一些航空設計師對它的熱情。

  因為飛翼布局,單純以機翼容納乘員和動力係統,取消機身、水平尾翼和垂直操縱麵,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飛行的阻力。

  老毛子的飛機設計師切拉諾夫斯基於1924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架飛翼型飛機,1926年成功試飛。

  1929年M國著名飛機設計師諾思羅普也設計製造出飛翼式飛機,並且命名為1929飛翼。

  幾乎與此同時,德國的霍頓兄弟,也是最癡迷於這種布局的飛機設計師,這兄弟倆在三十年代初就設計了一種名為HO-I的飛翼滑翔機。

  霍頓兄弟加入德國空軍後,就開始考慮飛翼在軍事上的用途。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他們著手研究飛翼戰鬥機的潛力,並設計出一種定名為Go229的飛翼機,這款飛機被定位為戰鬥轟炸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飛翼戰鬥機。

  這種看起業隻有機翼沒有機身,機身和機翼融為一體的飛機,無疑是空氣動力效率最高的布局,因為所有機身結構都是機翼,都是用於產生升力,而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阻力。

  但是,飛翼氣動布局是一種靜不穩定的布局,靜穩定性設計的飛機和靜不穩定性氣動布局的飛機,有很大的不同。

  靜穩定性設計的飛機在飛行的過程中,飛行員可以手離杆、腳離舵,飛機仍然能夠維持穩定的飛行狀態。

  靜不穩定性設計的飛機就不具備這樣的特性,也就是說在沒有任何自動輔助飛行控製係統的情況下,飛行員必須時時刻刻注意用舵麵調整飛機的飛行姿態,以防飛機從進入不穩定的飛行狀態。

  在計算機沒有出現的年代,是基本上不可能讓靜不穩定布局的飛機,正常的飛行的。所以德國的那些飛翼機,都沒有投入實際的使用,在試飛過程中出現了很嚴重的事故。

  20架還沒有來得及完工的Ho-229A和它的最新改進型一起落入M國人手裏。當然還有整條生產線和“霍頓”計劃的全部飛翼機的技術資料。

  諾斯羅普設計了YB-49和XB-35B-2兩種飛翼布局的轟炸機。其中XB-35是螺旋槳動力,進入了預生產階段。

  YB-49隻在原型機階段。這兩種飛翼轟炸機都在四十年代末首飛,但是都未能投入現役。因為飛翼機的操縱存在固有缺陷,在沒有現代化的飛控計算機控製的情況下,飛翼機還是不成熟的。第二架YB-49原型機還出了事故,導致機毀人亡。

  所以一直到了七十年代末,諾斯羅普公司終於憑借XB-35和YB-49項目積累的經驗與技術成功贏得了M國新一代戰略轟炸機項目的競爭,最終製造出了先進的B-2“幽靈”隱身轟炸機。

  有意思的是B-2轟炸機的翼展與YB-49一樣是58.52米,諾斯羅普的飛翼傳奇終於成為了現實。

  B2轟炸機這種飛翼機的機翼與機身融合,大大減小了幹擾阻力和誘導阻力,使得整個飛機的機體形成一個巨大的升力體,這就可以大幅度提高飛機的續航時間、航程和有效載荷,因此B2轟炸機看著不大,但航程卻高達一萬二千公裏左右。

  所以飛翼布局的優勢,隻要是航空專業的人都知道。

  陳老笑道:“那我們的遠轟,采用飛翼布局,又應該與B2有什麽不同的設計,才能叫做創新呢?”

  林鵬想了想道:“我認為我們還是應該讓我們的遠轟,兼顧一定的超音速性能。B2隱形轟炸機,由於采用了短機身大翼展的型飛翼布局,所以它不能進行超音速飛行。但是我們可以考慮,讓我們的遠轟機翼後掠角增大,機身加長,采用四台帶加力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樣大致可以推算出來,我們的遠轟,將比M國的B2擁有更長的機身,同時最大起飛重量也將超過B2的170噸,我們可以做到200噸以上,這樣可以攜帶更多燃油和武器,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理想的航程可以達到一萬三千公裏,最大武器載荷三十噸。”

  “並且我們采用了後掠角更大的設計,再加上四台帶有加力的大推力發動機,遠轟就具備短時間內進行超音速飛行的能力,這在突防的時候也是很有用的。”林鵬心裏也在想著前世的時候,遠轟要揭幕的那一幅畫麵,確實是太震撼了。

  陳老也不禁感慨道:“不錯啊,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咱們國家在戰略轟炸機領域,將從望塵莫及,達到並駕齊驅甚至是引領未來的地步啊!其實早在七十年代,我們國家也曾計劃發展我們的遠轟,可惜那時候條件不具備啊,所以最終下馬,現在再一次提出搞遠轟,咱們就必須要搞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