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暴怒的李二(二合一)
作者:華光映雪      更新:2020-04-02 21:37      字數:4437
  將小女兒兕子留在杜家,皇帝李二獨自從杜少清家裏出來,沒有回宮,而是直奔長安城中的魏王府。

  魏王李泰這年剛剛二十歲,原本是個圓滾滾的小胖子,但是經過小萱萱帶著大貓的蠻橫插手,李泰養成了每天兩跑的習慣,並且樂此不疲,儼然已經成了長安城的愛跑達人。

  去掉了小胖子的稱號,雖說稱不上幹瘦,但外表是越來越俊美起來。

  這天李泰正在書房火炕上奮筆疾書興致滿滿呢,皇帝李二帶著一身煞氣衝了進來。

  “父皇?您怎麽來了?

  怎麽不派人聽通知一聲?”李泰趕忙下了火炕,整理著衣冠準備行禮。

  李二臉色陰沉的冷哼一聲“朕來你這裏還需要提前知會?你好有所準備嗎?”

  “是啊,知道父皇要來,孩兒定然要早早準備迎接父皇。”李泰低著頭不疑有他,恭敬道。

  看著兒子一副謙恭的模樣,如果在以前,李二一定越看越喜歡,但今時不同往日,李二滿腹心事,怎麽看怎麽覺得,這個兒子十足像個偽君子。

  走到書案前麵,李二拿起了李泰寫的東西心不在焉的瀏覽著。

  突然他眼神一凝,在書文上麵看到了西南、吐蕃等字樣,此時心中的猜想愈發堅定了。

  “青雀,最近還在研究西南吐蕃的地理?”李二按下怒火問道。

  “是的父皇,兒受命編纂括地誌,原本都快完工成書了,但咱們大唐這幾年,幾乎是年年更新版圖,所以括地誌自然要包含大唐所有疆域。

  從去年起,兒就已經不斷往西南吐蕃之地派人勘察地理,現在已經有了大致眉目。

  後期還要……”

  沒等李泰繼續介紹,李二打斷問道“你大哥在吐蕃治政如何你可了解?”

  嗯?李泰微微愣了一下,似乎還沒有察覺到父親語氣不對。

  不過說起吐蕃現在的情況,李泰還真的感觸良多,笑著說道“手下人倒是多有提及,說太子大哥在吐蕃聲望日益見長,把原本窮困的飯都吃不飽的地方,治理成如今幾乎家家戶戶都快能自給自足了,甚至有些城池比咱們大唐的小城還富庶……”

  本來是誇讚兄長功績的平常話語,聽在李二的耳邊是那麽的刺耳,吐蕃道因為道路遙遠消息相對閉塞,邸報的發布幾乎是半年一次,所以很多人並不關注這等窮困地方。

  現在倒好,你李泰這麽關注?甚至說了解的這麽詳細,如果說你沒有搗鬼,恐怕沒人相信吧。

  啪!

  李二一個巴掌抽在李泰臉上,直接將後者打蒙了。

  剛剛是怎麽了?我是被父皇抽了一巴掌嗎?正在滔滔不絕的李泰石化當場。

  良久之後他回過神來,這才看到父親冷若冰霜的臉龐,李泰冷汗直流,立馬給李二跪下了。

  “父皇息怒,孩兒、孩兒不知……”

  李泰想問下自己錯在哪裏了,但又怕繼續挨打,進而改口道“孩兒知錯了!”

  “哦?知錯?錯在哪裏?你倒是說說看。”李二轉身坐在了火炕上麵板著臉問道。

  我、我……

  李泰犯愁了,是啊,我錯在哪裏?我怎麽知道啊?不聲不響的被抽嘴巴子,誰知道因為什麽呢?

  “孩兒辦事不利,括地誌至今未曾成書完工。”情急之下,李泰隻能找了個由頭。

  李二反問道“我大唐年年擴張版圖,你需要年年增加地域編寫,何錯之有?”

  “那,那是孩兒未曾聽父皇和母後的話潔身自好,私自又納了一妾……”

  “嗯?什麽時候的事?”李二眉頭一動,臉色又陰沉了幾分。

  噗……李泰差點吐血,心說不是這件事呀。

  “就在前天,孩兒知錯了,以後再也不敢。”

  李二哼了一聲,再次開口道“今日朕不是為這個事來的。”

  “那是?”李泰小心抬頭看了一眼,卻對上父親淩厲的眼神,嚇得趕忙低頭。

  “是是,孩兒錯了,不該收人錢財在手下安排閑差給別人……”

  李二……

  完了,這是真的被嚇慘了,將什麽虧心事都往外說,竹筒倒豆子一樣,都不用李二再逼問了。

  李泰連說帶磕頭認錯的,頭都快磕破了,連沒能達成減肥的計劃都算上了。

  李二聽得異彩連連,卻始終沒聽到自己想要聽到的話,心說這小子心機好深呢,避重就輕嗎?

  “夠了!”一拍炕上的小桌案,李二暴怒站了起來。

  李泰麵色一僵,被父親抓著衣領站了起來。

  “朕素來寵愛你多餘其他孩子,沒想到你卻如此道貌岸然,兄弟反目骨肉相殘,要你何用?”李二一通大罵,反手又是一巴掌,抽在李泰臉上,直接將後者嘴角打出了血跡扔在地上。

  什麽???

  骨肉相殘?

  李泰大驚失色,抱住父親的腿哭訴道“父皇何出此言?孩兒一心都在編纂書冊,哪裏有兄弟反目骨肉相殘之事?”

  “你還不承認?

  行,也對,任誰都不能承認的。

  那好,也無須你承認,家醜不可外揚,虎毒還不食子呢,朕也不想絕了咱們的父子之情。

  這樣吧,既然你說你大哥在西南吐蕃道治理的很好,現在朕派你去將之替回來,由你來治理吐蕃,看看你比不比得你大哥強?

  你服是不服?”李二喝問道。

  李泰跌坐在地上,哭泣道“孩兒是大唐子民,是皇室子孫,父皇有命無有不從,哪敢說什麽服不服?

  但是今日無端被父皇說我骨肉相殘,孩兒抱冤,從小到大雖然有過跟兄弟幾個爭寵的念頭,但從未有心坑害過兄弟任何一人,還請父皇明示。

  倘若果有不妥,孩兒今日就算以死謝罪,也要死個明白!”

  李二看著地上兒子倔強的模樣,暗道跟自己挺像的,但是往日千般喜愛,也不能縱容他今日的惡行。

  “你大哥在吐蕃被人下毒刺殺,若不是忠仆以命相救,恐怕今時今日已經成了一具屍首,你敢說此事於你無關?”

  “什麽?大哥被刺殺?誰這麽大膽子,敢謀害儲君?”李泰驚呼。

  “還跟朕這裏演戲呢?”

  噗……李泰真想吐血,我演什麽戲?這件事我根本不知道好不好?

  “父皇明察,孩兒絕對不曾做過此事,別說做,想都沒想過,大哥可是我一母同胞的親兄長,從小一起長大,血濃於水,怎麽可能會傷害他?”

  李二愣住了,被李泰話裏的一母同胞血濃於水紮心了,回憶起自己一輩也是一母同胞兄弟幾個,可最後呢,隻剩下自己孤身一人,爭權奪利的路上,有親情嗎?

  “那你告訴朕,是誰做的?你大哥一死,儲君之位空懸,是遠在揚州的三郎李恪上位?還是你這個近水樓台的魏王李泰上位?

  你三哥李恪身懷一半前隋血脈,是不可能繼承大統的,順理成章就是你這個朕的嫡子。

  哼,若你大哥安坐長安,誰又敢這般動心思此時?

  可偏偏他爭氣,立下五年之約,五年之後功成圓滿,儲君之位再也無人撼動,恐怕你就沒有絲毫機會了。”

  李二一點點分析下來,李泰啞口無言,雖然這一切合情合理,利高著疑來看沒有絲毫毛病,但真的不是我呀。

  “不是你?

  還能是誰?愔兒?佑兒?還是僅僅十一歲的稚奴?”

  李泰麵如死灰,知道這次事件,自己是黃泥巴掉褲襠,洗不幹淨了,至少在父親心中是這麽看的,無從辯駁。

  他倒是懂事,沒再追問拿出證據之類的,父親是皇帝,皇帝認定的事情,又何須證據?

  “父皇堅持認定是孩兒做的,孩兒也是無法。

  但兒心中是不服的,子不言父過,不敢說父皇判斷是錯的,隻請父皇今日賜死,讓兒自證清白,骨肉相殘的事不是我做的,李泰抵死不認!”李泰硬氣道。

  好好好!真有骨氣!

  李二連叫了三聲好,但他卻不會接受威脅,冷聲道“現在給你兩條路,一條是你去西南將你大哥換回來做恕罪了。

  另一條就是你滾回你的封地,今生不奉詔令永不得自由,做個不掌實權的富家翁好了。

  兩條路任你選擇,若你不選,事情鬧大了最後對簿公堂你身敗名裂別說朕這個父親絕情。

  你自己考慮吧。”

  說完李二一甩袖子就要離去。

  李泰臉色蒼白渾身顫抖,滿肚苦水卻無人訴說,看著父親堅定的背影,他開口了。

  “父皇,孩兒答應去吐蕃道。”

  李二站住了,並沒有回頭,淡淡說了句,“後天朝會朕會下旨,等著吧。”

  “父皇留步,李泰有話要說!

  孩兒答應去吐蕃不是因為承認此事,也不是想要恕罪,隻是願意以身替回太子大哥,讓他脫離危險返回長安,以全兄弟情義,僅此而已。”

  “哼,隨你!

  隻是有一點,去了吐蕃執政一方那就好好作為,為惡犯錯害了地方民眾,朕決不輕饒!”

  丟下這麽句話,李二大步而去。

  留下李泰一人癱坐在書房的地上痛哭不已。

  回到皇宮之後,李二獨自在議政殿裏麵枯坐了整整一天,誰都不讓打擾,也不知道是在反思還是在感慨。

  第二天的時候,他召來了手下第一謀臣長孫無忌,也是他的第一親信,說起了事件的始末。

  長孫無忌誠實的說昨日已經聽皇後說了,並且建議立即調儲君回長安,遲則生變。

  李二笑著誇讚道“輔機你到底是承乾的舅舅,最關心的還是外甥的安危,可是承乾未必願意回來,畢竟他的五年之約還未到,吐蕃一日好過一日,他恐怕不忍半途而廢。”

  “陛下說的是,太子性格要強,的確不一定會同意。

  但這件事是不能商量的,培養一個儲君不容易,萬一有失,這是國事,豈可任由他胡來?實在不行,臣願意親往勸說,一定帶他回來。”

  李二擺手道“那道不用,朕已經有了決斷,讓青雀去替回承乾。”

  哦?這個……

  “陛下,青雀不是正在負責編纂括地誌嗎?且他沒有任何治政經驗,從百官之中遴選即可,高原苦寒之地,為何要派他前去呢?”長孫無忌沒想到怎麽扯到李泰那裏去了。

  李二看了這個大舅哥一眼,感慨道“輔機,你我共事多年,這種權謀之事不是頭一次了,你說會是誰做的?”

  “臣、臣不知,能猜的人很多,能做到這個的也不少,敢這麽做的……”

  “是不知還是不敢說?”李問道。

  “莫非,莫非陛下懷疑是青雀?這怎麽可能?青雀這孩子跟承乾可是親兄弟,他們……”

  李二打斷道“朕就知道你這個親舅舅要保外甥。

  無論是不是青雀,他嫌疑最大,承乾曆練了兩年多也足夠了,調回他朕是同意的。

  至於青雀,若是他,此次是懲戒,若不是他,此次是曆練,左右都是為他好,常年留在長安養尊處優的,出去曆練曆練吃點苦也好。

  正好一幫禦史經常參奏說親王成年必須去封地之官,魏王獨自例外於理不合,也遂了他們的心意。”

  這……好吧,人家已經決定的事情,貌似已經勸不動了,長孫無忌隻能點頭。

  “輔機,這件事不能宣揚出去造成恐慌,但是又不得不徹查,朕能夠信任的也隻有你了,所以你要留心一下,不管是花一月兩月還是一年兩年,一定要追查下去。

  趁著你我還未衰老,能幫承乾鏟除的隱患,還是早些鏟除的好。”

  李二拉著大舅哥的手推心置腹的說道,長孫無忌重重點頭,感動的眼角含淚。

  第二天大朝會的時候,皇帝下旨召回儲君,並派出魏王李泰接手治理吐蕃道,百官雖然有些詫異,但大多是雙手支持的,畢竟儲君在朝,則國不會生亂,否則一旦出事儲君不在,必生禍端。

  皇後聽說大兒子能調回來了,隻念說兄長出力了,可是這邊小兒子青雀又被派出去了,她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埋怨丈夫也不跟自己商量一下。

  李二不可能跟妻子說,是幾個兒子兄弟相殘的,要不然妻子哪裏受得了這些場麵?好不容易治好的病,還不得舊病複發?

  杜少清收到朝會處理意見的時候,一副了然於胸的樣子,之前就知道矛頭指向的是李泰,可是他卻沒想到,李泰竟然這時候登門來了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