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認輸(二合一)
作者:華光映雪      更新:2020-04-02 21:37      字數:4410
  誰知道這時候李元昌站出來大喊道:“絕對不行,這幫人壓榨百姓多少年了?壞事做盡,就應該一個個全部幹掉,少清你讓開,今天看我為民除害!”

  杜少清此時真想捂住雙眼,心說差不多了吧,你倒好,越演越入戲,今天要是把這幾個人全都殺死,那才真正要天下大亂呢。

  滿殿文武對此表示無奈,這漢王可是出了名的莽夫,後來因為拆遷一事,又晉級為大唐第一滾刀肉,犯起渾來誰也不認,這個時候,恐怕隻有皇帝開口才能製止他吧。

  可是眾人瞧瞧抬頭看去,皇帝似乎一點開口的意思都沒有,難不成他要支持漢王?

  魏征挺身而出,站在李元昌麵前擋住道:“漢王殿下,大唐有國法,不可濫用私刑!

  而且他們隻是各自定價超出百姓承受範圍,唐律還不到用刑殺人的地步,您三思。”

  “魏黑臉,你讓開!”李元昌激憤道。

  魏征怎麽也是負有盛名的重臣,平日裏誰也不敢當麵叫他的外號,李元昌這樣放開了羞辱,可見犯渾到什麽程度。

  這時李二開口了,“老七,不要放肆,退下!”

  “皇兄,不可手軟啊……”

  “退下!”

  隨後有人上前拉住了李元昌。

  戶部尚書開口問道:“各位族長,根據朝廷掌握的情況,天下行商買賣,一半以上在各位的手中,你們怎麽說?”

  幾個老頭互相看了看,一個個都心裏極其不願。

  其中一人冷哼道:“要我們降價也可以,但是杜少清定的價格絕對不行,我們從未想過盤剝百姓,但各家都有那麽多族人需要養活,照杜少清的定價,我們家中子弟恐怕要全被餓死……”

  李元昌掙紮著喊道:“呸!

  老匹夫,你們全家餓死才好,說什麽冠冕堂皇?你搜刮百姓白白養活你家中子弟?那你家中那麽多子弟在幹什麽?整天混吃享福嗎?

  我大唐百姓不是用來養你們這群米蟲的,你……”

  那老者憤怒道:“漢王殿下,老夫敬你是大唐親王,一讓再讓,難道我大唐親王就是如此口下無德?

  我們各個家族都是詩書傳家,唯有我們好生贍養,負責好他們的衣食住行,他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一心念書成才。

  說我們子弟是米蟲?敢問漢王殿下,現如今大唐一半的官吏哪裏來的?都是我們貢獻出家族子弟站出來投身報國的。”

  說到這裏,這老頭還帶著異樣的眼光看向了皇帝。

  皇帝心中暗罵,一群偽君子,當朝廷的官,隻有朝廷的俸祿供養,何時需要你們這些家族另外出錢養活?

  一旁觀戰的杜少清哈哈大笑了起來:“各位,這件事似乎爭議很大,大家都覺得自己說的有道理?

  這樣好了,有道是民心即天心,不如交給百姓好了,看看百姓會向著誰?

  如果百姓看不慣諸位的生意,一心要砸了你們的買賣,那我杜家商會也隻能順應民意能者多勞了。”

  那老者不屑道:“杜駙馬以為這樣的詭計還能用嗎?

  百姓暴民肆意打砸,早已經觸犯了唐律,各地官員不會無休止的放任,你還是不要抱有僥幸的好。

  做生意,還是得正正當當的來。”

  “無恥,大唐律倒成了你們的護身符不成?”李元昌怒罵道。

  那老頭有些得意,看都不看李元昌一眼了,心說終於掌握到主動權了。

  “哎,即便沒有大唐律,人家也沒事的,沒聽到人家說了,天下一半以上官吏都是人家的人嘛……”有人小聲嘀咕道。

  太極殿裏麵正是鬧哄哄的時候,所以幾乎沒人注意這人是誰。

  巧的是冷靜的杜少清聽到了,回頭深深的看了這個年輕官員一眼,有些眼生,不認識,但是能說出這句話,就證明不是世家的人,而且見識不錯。

  能進太極殿參加大朝會的人,基本上都是在長安小有名氣的人物,杜少清心中對此人留意了起來。

  杜少清看著幾個老頭得意的樣子,心中也十分討厭,可他不想跟對方打嘴仗。

  正在思考對策呢,太極殿外一聲號子傳來,“報,隴右道八百裏加急。”

  嗯???

  太極殿瞬間一靜,八百裏加急?哪裏?隴右?

  有敵人來犯大唐嗎?不可能吧,東突厥早就被滅,西邊的高昌也被大唐收入囊中了,還有誰?西突厥不成?他敢嗎?

  李二果斷道:“速傳!”

  很快,八百裏加急的信使就被帶來上來,同時呈上一封文書。

  “報,啟稟陛下,隴右道多地百姓暴亂,已經毆打死了三名七品縣令,隴右道都督請命,是否派兵鎮壓?”那人恭敬道。

  朝堂上不少人喊道:“暴民敢打死朝廷命官,這是聚眾造反,這種事當地守軍都不鎮壓,難道坐等暴民攻城掠地嗎?”

  那信使不敢說話,有些欲言又止的環視一周,看向了一個親王袍服之人,那就是李元昌了,看來這個信使是有一定等級的,不是普通的小兵。

  杜少清看到這一幕,會心一笑,暗道想什麽來什麽,這次幾個世家要打臉嘍。

  李二也是心中一驚,打開文書快速看了起來,暗道怎麽會?自己登基一來兢兢業業,怎麽還會發生暴民事件?

  但是看完之後,卻長籲了一口氣,隨後將文書朝著李元昌一甩,怒罵道:“哼,你幹的好事!”

  眾人十分不解,這都火燒眉毛了,陛下怎麽不著急呢?

  還顧得上罵漢王?莫非又是漢王惹出來的?

  李元昌擺脫了拽著自己的兩個人,上前將文書拾起念了起來。

  “隴右道發生百姓暴亂,雖然規模不大,但已經致官員傷亡。

  經查證得知,起因是清河崔氏生意被百姓砸毀,當地縣令正好是清河崔氏出身,以權謀私報複打砸的百姓,百姓怒而殺人反官。

  隴右道雖然發生多起,但百姓並沒有相互聚攏擴大規模的意思,這背後經密查,有漢王殿下的影子。

  末將跟隴右長史商議,這些都是大唐良善百姓,並未有造反之心,所以此事不敢擅自出兵鎮壓殺人,隻能速速上報朝廷,請陛下決斷……”

  隴右道都督的文史讓李元昌念了出來,所有人都驚訝不已,竟然是這麽回事?

  怎麽可能?大唐律,百姓殺害官員,可是死罪,他們怎麽敢?

  誰知道李元昌沒有念完就哈哈狂笑了起來:“聽聽,都聽到了吧?

  他說的沒錯,這件事是我李元昌幹的,你們要是報仇盡管來找我,我李元昌一人擔著。

  可不僅僅是清河崔氏的人,你們誰家在外做官的禍害百姓,我都在一一查證著,一個都跑不了……”

  龍椅上李二罵道:“老七,放肆!還不快如實招來,你都做了些什麽?”

  李元昌仰著脖子正色道:“我隻是派人出去看看哪裏有為官不良者,並且告訴當地百姓,可以動手懲戒,出了事我李元昌一人擔當。”

  你……你……

  李二就像根本不知道一樣,指著李元昌竟然說不出話來。

  連杜少清都佩服自己老嶽父的演技,可以拿影帝了。

  魏征斥責道:“漢王殿下,縱然官員不良,也自有國法,豈可任由百姓打殺?你這是……”

  “國法?

  魏征,你執掌禦史台,也不見你一年懲治多少惡吏,你似乎沒資格說這話。”李元昌絲毫不給麵子。

  魏征辯駁道:“禦史台無一人敢偷懶懈怠,總有一日能夠讓廉政之風吹遍大唐的。”

  “你禦史台等得,百姓可等不得,誰也不知道多托一日,就會有多少百姓被害,所以,這件事本王做的問心無愧!

  你若看不慣,盡管參奏本王,大不了這個王位我李元昌不要了。”

  魏征:……

  這時杜少清對皇帝行禮道:“陛下,臣杜少清以為,漢王殿下一片公心為民請命,不應論罪,當記功!”

  什麽???

  煽動百姓殺死官吏,這等罪責還記功?

  毫無疑問,很多人都不服這個。

  但也有支持的,杜少清可是有個一直力挺的老夥計,鴻臚寺卿唐儉立刻站出來附議。

  接著長孫無忌竟然也站了出來,這位應該是皇帝李二提前授意的了。

  別人也就罷了,長孫無忌可是宰相,這個分量絕對讓很多人思量一二了。

  果然,魏征看了一眼,搖頭歎息著退了回去,他一推,禦史台那些人似乎沒了主心骨一樣,沒人再站出來反駁出頭,畢竟除了魏征,似乎別人的腰杆不夠硬。

  那些出身世家的官員可不行,特別是清河崔氏的人,死的都是自己家的子弟,難不成白死了?

  所以他們一個個站出來抗議,不過沒了崔君肅,他們這幫人的影響力可就要打折扣了。

  很快太極殿就亂了起來,轉眼間變成了對漢王李元昌的爭議。

  最後李二下了定論,李元昌功過相抵,朝廷不予追究,不過宗正府可以為其恢複地位,歸還其封地和親王待遇,也算是嘉獎了。

  杜少清戲謔的朝著幾個世家族長道:“諸位,看到沒有?大唐律法懲戒惡人是其一,但歸根結底還是保護百姓為第一目的的。

  各位如果還要堅持,那就要先問問暴怒的百姓答不答應了,杜某相信,即便是天下大亂,百姓最先做的不是造反,而是毀滅了平日裏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的元凶。

  至於元凶是誰,百姓可是看得清楚著呢。”

  嘶……

  幾個老頭齊齊吸了口涼氣,暗罵杜少清卑鄙,真是六月的債還的快,轉眼間又被他用百姓威脅我們了?

  可是、可是怎麽會這樣?

  幾人有些想不明白,今天到底是怎麽了?為何會落了下風?

  千百年來那群在自己眼中的賤民螻蟻,什麽時候也敢站出來反抗了?

  想不通歸想不通,幾人到底不是一般人,知進退,所以對視一眼,就決定認輸讓步了。

  “陛下,我等之前隻是遵循舊例,並未有絲毫二心。

  既然民心所向,我們也願意知錯就改,同意更改貨物的售價。

  但是這個價格若是由杜駙馬一人隨便開價,我們覺得不妥,應該由天下商人共商才公平。”

  李二雖然心裏一點也不想放過這幫人,但能有這個戰果,已經不錯了,再施壓的話,怕不好收場,所以沉吟片刻道:“商人逐利,讓爾等共商,恐怕百姓依舊不服。

  這樣吧,念爾等不是故意的,此前種種揭過不提,但這各種商品定價之事,就由朝廷出麵,戶部出人出力,去往各地恒定種種商品的價值,然後均衡定價,讓百姓能接受,商人也有賺頭,這樣方得兩全。

  如何?”

  皇帝最後一句如何,語氣加重了幾分,幾個老頭明白,這位占據優勢之後,根本不是要商議,是要壓人了。

  思考再三,幾人沒有好對策,隻能硬著頭皮應下來,這一局輸在措手不及,日子還長,等以後慢慢再算就是了。

  一場朝會,雖有波折,但李二這邊可算大獲全勝,五姓七望吃了個啞巴虧,幾個族長再不提私下麵聖的事情,一個個草草回到族地。

  本想著己方占據天下那麽多基層官吏,皇帝應該忌憚服軟才對,誰能想到殺出來一個李元昌,胡攪蠻纏一通,反製了己方在各地為官的族人,這讓五姓七望措手不及,同時也給他們敲了一擊警鍾,皇帝快容不下大家了。

  最慘的要數清河崔氏了,大族老崔彥雄悠悠醒來,聽說己方很多圍觀族人被百姓暴打,甚至還出現了死傷,朝廷還不做追究,這位再次吐血昏了過去。

  完了,清河崔氏的末日呀!

  他看的沒錯,自從百姓們將目標從商鋪轉到了幕後的世家之後,那些各地為官的清河崔氏族人就有危險了,踏實為官造福一方的還好,但那些做過惡的,嗬嗬,被百姓這麽一牽連,直接告饒說脫離清河崔氏。

  一時間不少人爭相效仿,所以經此一事,清河崔氏不單單失去了所有生意,同時連自己仰仗的底牌都丟掉了,真的成了一盤散沙。

  崔彥雄被救治過來之後,身體大不如前,留在長安已經無用了,不得不趕緊回族地主持大局,但在走前,他有個心願,那就是一定要再當麵會一會杜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