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9章 百煉鋼,繞指柔
作者:莊不周      更新:2020-04-02 06:51      字數:3234
  言語如風,無從捕捉,偏偏又傷人於無形。

  孫策深受其擾,卻又無可奈何。他固然可以讓郭嘉派人去查,但那樣既解決不了問題,又可能正中對方下懷,不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可能引起更多的猜疑,搞得人人自危。

  他可不想錦衣衛這種組織提前出場。

  當然,原本這個時代雖然沒有錦衣衛,卻出現了錦衣衛的雛形——校事。這個製度由曹操創立,孫權也依樣畫葫蘆,最後都搞得聲名狼藉,草草收場。如今時空改變,曆史卻在延續,已經有人向他提過類似的建議,而且名字也是校事,仿佛要向他證明曆史的慣性有多強大一般。

  孫策很頭疼。

  見孫策臉色不善,徐嶽、闞澤都閉上了嘴巴。闞澤還好一些,徐嶽卻有些忐忑,生怕孫策一生氣,這觀象台擇址的事又起波瀾,幾次想開口,卻終於沒說。

  孫策緩了一陣,自嘲道“終究還是做不到不動心啊,讓大師見笑了。如果大師沒什麽其他意見,觀象台的事就這麽定了,屆時讓將作寺與你們接洽,具體怎麽做,先擬個方案出來。”

  徐嶽如釋重負,忍不住咧著嘴樂了,花白的胡子一翹一翹的。

  孫策沿著山路走了一陣,和徐嶽、闞澤等人商量了一下大致的事情,尤其是提到了千裏鏡的事。隨著琉璃的大麵積推廣,望遠鏡這種觀星利器已經呼之欲出,不少人都在這上麵用心思,隻是望遠鏡的製作絕非易事,不僅需要純淨均勻的材料,還需要高超的磨製技巧,並非一蹴可就。

  孫策隻是建議徐嶽不要太急,等一等,也許哪一天就能製出真正的望遠鏡,足以彌補浪費的時間。徐嶽深以為然。有利可圖的事從來不缺人做,雖說真正能用的千裏鏡還沒出現,可是很多人已經預見到了其中的機會,不少作坊都投入了人力、物力進行研究,合格成品的出現是遲早的事。

  與徐嶽商量完了觀象台的定址問題,孫策請徐嶽自便,一個人沿著山路向上走,直到最高處,在一塊大石上坐了很久。

  登高望遠,滿眼春色,令人心曠神怡,煩惱頓消,飄飄然有出塵之感。

  可惜這種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孫策剛剛坐下一會兒,就聽到了輕而急的腳步聲。腳步聲在數十步外停下,應該是隨侍的關羽擋住了來人。

  想到關羽,孫策的嘴角忍不住挑起一抹淺笑。關羽也是中了邪,那麽多的世家女子中意他,他卻一個也看不上,偏偏盯上了有夫之婦杜夫人。杜夫人天生麗質,可是年過三旬,又在軍營裏廝混了十餘年,沒條件也沒心情保養,和年齡相近的袁權比要老氣很多,一點也不出彩,奈何關羽就是喜歡。好在秦誼與杜夫人也沒什麽感情,到了足夠的補償後,爽快的同意了杜夫人和離的要求,再這幾天,關羽就要成親了。

  看著九尺高的中年漢子像情竇初開的中二少年一樣說話帶笑,走路帶跳,孫策也是很無語。不過好處也是有的,有杜夫人時時耳提麵命,關羽就像是上了籠頭的烈馬,進步明顯。

  “雲長,讓他們過來吧。”孫策揚聲叫道。

  “你看你,大王難得清閑片刻,又被你們攪了。”關羽壓著嗓子,憤憤不平的說道。來送消息的參軍辛韜沒理他,快步走到孫策麵前,躬身一拜,雙手遞上剛收到的軍報。

  “大王,河東捷報。”

  孫策接了過來,取出軍報。軍報已經拆封,在軍謀處留了檔。“勝了?”

  “大勝。”辛韜悄悄地回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關羽。“中山王劉備臨陣戰歿,前將軍張飛投降,偏將軍張郃傷重被俘,河東世家都降了。”

  孫策有些詫異,看了辛韜一眼,欲言又止,一絲笑意卻躍上眉梢。河東大捷,這可是去了一個心病。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河東戰事僵持不下,甚至又讓劉備遁入並州。既然劉備死了,那大河以北就不會再有大戰了,並州世家還沒有割據一方的實力。

  孫策打開軍報,迅速瀏覽了一遍,滿意地點點頭。魯肅任務調配得當,高順驍勇善戰,呂蒙敢打敢衝,龐德、張遼的配合也很默契,可圈可點,這一戰幾乎沒給劉備什麽機會,出現這個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由此可見,魯肅、辛毗這個組合已經具備指揮大戰的能力,可以大用。

  “大王,家叔還有一封私信。”辛韜從袖子裏抽出一封書信,呈給孫策。

  孫策接過一看,忍不住笑了。看來此戰最大的意外不是魯肅,而是龐德。他不僅擊殺了劉備,還救了張郃,更重要的是他不貪功,為了大局,寧願放棄這個戰功。

  這一點很難得。辛毗若非讚賞他的行為,也不會專門寫一封私信來說明情況。

  “甚好。”孫策很欣慰,將軍報還給辛韜。得了孫策一句讚,辛韜心滿意足,轉身退去。當麵確認了孫策的態度,這一趟山路跑得再累也值了。

  孫策又坐了一會,將關羽叫了過來,告訴他這個消息。不過他沒有說劉備戰死時的慘狀,隻是告訴他劉備死了,張飛降了。關羽聽完,這才明白辛韜剛才為什麽堅持要見孫策,不讓他轉達。他愣了半晌,轉過身,用袖子拭了拭眼角,重新轉過身來。

  “恭賀大王,河北已平。”

  “還有一個消息,以前一直沒有告訴你,現在可以告訴你了。毛嬙為玄德生了一個兒子,大耳猿臂,與玄德酷似,當是他的血脈無疑。益德歸降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這個孩子。但是這個孩子在河內,也許已經去了並州,如何安全的奪回來是個問題。”

  關羽的臥蠶眉慢慢擰了起來,有些不敢置信。“玄德有後?”

  孫策點點頭。他相信張飛不會說謊,更何況這件事已經得到了張郃的確認,中山軍降卒也都知道這件事,瞞是瞞不住的,不如爽快一點。如果封阿鬥為侯能穩定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之心,這個侯值得封。

  “大王,某願去並州作戰,將這個孩子救回來。”

  “救是要救的,不過你相貌出奇,做不了暗事,必須秦誼等人配合。”

  關羽揚了揚眉,明白了孫策的意思。他這模樣太惹人注意,很難瞞過逢紀手下的斥候耳目,隻能為明,不能為暗,暗事隻能依靠秦誼等人。秦誼等人配合賈詡,虎口奪食,不僅從法正手中救出了楊修,還劫走了卞夫人和曹彰、曹植,反咬了曹操一口,這份執行能力堪稱一流。

  要請秦誼出手,安全的救出阿鬥,他就不能不有所表示,至少不能太狂妄。

  “大王放心,某會注意。”關羽頓了頓,又道“隻要能安全救回阿鬥,某願配合他行動,聽他指揮。”

  孫策頜首。能讓關羽說出這樣的話,也是不容易。

  ——

  河東的迅速平定,讓樞密院突然間忙碌起來,尤其是軍謀處。即使最樂觀的郭嘉也沒想到戰事會結束得這麽快,一時竟有些措手不及。

  孫策回到太初宮的時候,朱儁和郭嘉聯袂而來,一邊走一邊爭論。雖說笑容滿麵,客客氣氣,態度卻很堅決,寸步不讓。

  剛剛入座,還沒坐定,朱儁就迫不及待的說道“大王,臣以為當先定關中,關中乃是京畿所在,腹心之重,穩定關中,便能穩定天下。並州不過是疥癬之疾,大可緩一步處理。”

  朱儁話音未落,郭嘉便笑道“大王,臣並非反對朱公的意見,隻是覺得並州離洛陽太近,有俯衝之勢,不解決並州,洛陽不穩。且大軍已經就位,理當一鼓作氣,四路圍攻,不讓並州世家有喘息之機。若是先取關中,待並州穩定,再攻怕是不易。”

  孫策擺擺手,示意他們不要急。收到軍報之時,他就知道會有爭論,否則郭嘉不會這麽急,連等他回來都等不及,派辛韜去送信也是不動聲色的提醒。魯肅迅速平定河東,已經足以周瑜、太史慈相提並論,比沈友的戰績還要更耀眼一眼。如果圍攻並州,魯肅不僅可以獨當一麵,取勝後更是進軍關中的不二人選。

  如果現在就取關中,雖然魯肅還是第一人選,但並州的戰功卻是拱手相讓,隻能看著沈友、朱桓等人建功,他的優勢並不明顯。朱儁提議先取關中,很難說沒有私心,沈友、朱桓、徐琨可都是江東人。

  如何平衡不同派係的利益已經成了軍事行動策劃時不可避免的考慮因素,軍師處製訂方案時吵得麵紅耳赤,大多為此。上次幾個汝潁係的參軍被外放,這股歪風才算壓製了一些,爭還是會爭,隻是不至於那麽明目張膽,意氣用事,就像此刻朱儁和郭嘉,明明有私心,卻藏得很好。

  “河東新定,又正是春耕的時候,暫時不宜有大舉動。關中也的確需要人,讓呂蒙留守河東,魯肅移駐長安,配合楊修穩定關中形勢,秋收後再考慮對並州用兵。在此之前,相關的準備工作可以先安排,讓辛毗暫時停在河東負責。關中有楊修,有賈詡,應該沒什麽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