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流放西蜀
作者:燕述白宋九兮      更新:2023-05-25 11:14      字數:2126
  第349章 流放西蜀

    國子監百名學子第二日未歸的消息傳了出去,宮中封鎖了消息。京城內學子們議論紛紛,有學子在茶樓書社前振臂高呼,效仿大儒先賢,抨擊奸佞當道,蠱惑吾主。

    但緊接著就被巡視的禁軍抓了,如今除了錦衣衛,禁軍也牽涉其中。

    禦台前的慘案還沒傳出來,內閣幾位老閣老心疼才子,想去禦前求情。

    哪想還沒見到聖顏,就聽說那百名學子已被屠殺,罪名是意圖謀反。

    老首輔氣血上湧,兩眼一黑,直接暈了過去。

    這個消息剛傳出來,還沒等學子們反應,錦衣衛聯手禁軍查出京城中諸多前朝文章乃是仿製。有人刻意作古,扭曲前史,謀反意圖躍然字間,其心昭然如揭。

    而那百名學子都寫過類似的文章,又妄圖在禦前脅迫君主,被禁軍當即處理了。

    文人學子們聞聲,膽戰心驚,一時沒有學子敢論政。

    連國子監的學子都逃不過一劫,他們才明白血腥風雨欲來。

    宋九兮聽到這一消息問:“抓捕學子本是錦衣衛的事,怎麽禁軍也開始插手了?”

    “祁東俊擔任禁軍總督一職以來,做了不少實事。相比皇家親衛,祁東俊是個實幹派。今春京城周邊澇災,是他帶著手下一批人疏通了官渠,又接連數夜安置了難民。他的功績在天子腳下自有人看見,聖上如今對他頗重視。”

    “若是如此說,錦衣衛失了聖心?”

    燕述白沒回答,反而問起另一個話題了。“你知道錦衣衛抓了周家好幾個學子吧?”

    宋九兮點頭,不明就裏。燕述白身處官場,前朝後宮都有他的眼線,往往事件還沒發生,他就收到了風聲。

    相比這一點,紅纓暗衛一直低調行事,自是比不上的。

    “禁軍總督查出周家大爺,二爺還有旁支的幾個子弟,都著有謀逆文章。而且禁軍總督還查出周家大爺,表麵上清流雅正,但實際上寵妾滅妻,外麵還養了好幾個外室。而且還都是揚州那邊他的學子送來的揚州瘦馬。”

    宋九兮震驚,周家可是天下文人所向。一向自詡清流雅正,高風峻節。

    這周家大爺私下裏竟這麽荒唐。

    宋九兮沒見過周家大爺,但她見過他的一雙兒女。也就是當初盛詩林進京後,陪在她身邊的周家嫡次女周令琪,還有她的大哥周丞淩,也是差點娶了盛詩林的男子。

    宋九兮觀周家這一對兒女,都有寒門清流風骨,不像是那種荒唐的人。

    宋九兮問:“聖上要拿周家開刀?”

    燕述白點了點頭,“你之前說的前朝文章有問題,錦衣衛往下一查,發現數十年間就有這樣的文章出現。而且這樣的文章詞賦,已在大衍境內流傳,而不是京城一地的事了。這件事要是真的清算,天下文人學子都不無辜了。”

    文人學子為了過科考,需通讀百家言論。自然而然那些文章詞賦他們都讀過,其中受到影響的不知有多少。

    錦衣衛如今快速審理出來,隻能將這些有問題的文章封禁了。不許書局刊印,不許學子私藏拜讀,一旦發現必定嚴懲。

    至於京城中鬧的轟轟烈烈的案子,需要立刻結案。

    給聖人臉麵一個交代,也給天下文人一個交代。

    周家這次肯定逃不了了,至於翰林院眾人也不無辜。當中屬沈長書罪責最重。

    沈長書的坐師乃內閣秦閣老,秦閣老已年近六十,馬上要致仕回鄉。就因為當初沈長書會試上的文章,讓秦閣老覺得此子文章靈氣十足,後來被聖上欽點為一甲二等探花郎,對沈長書更是欣喜。

    後來沈長書入翰林,秦閣老一片教子之心,想讓沈長書曆練幾年,再把人調到自己身邊培養。

    如今沈長書一朝入獄,秦閣老忍不住在聖上麵前求情,沒想到直接被聖上摘了烏紗帽,提前貶回了鄉。

    翰林院此案沒人敢再求情,永嘉聽到的時候,怔然了許久。

    如今她已經被放了出來,事情已了。沈長書被徒十年,流放西蜀荒涼之地。

    這還是錦衣衛呈報案情時,將沈長書的罪責歸咎於曆年來文章著述皆有叛言,偽造之故。而沈長書隻是受到翰林院這些文章典籍的影響。

    永嘉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個反應便是:“那昭昭怎麽辦?”

    昭昭隻認沈長書,定不會跟她留下京裏的。

    若是被沈長書帶走,在流放之地沈長書連他自己都照顧不了,更別說一隻貓了。

    永嘉出府後先去了明府,昭昭不理任何人,整日蜷在牆頭。

    永嘉就站在牆下,又喊又逗,但昭昭一點反應都沒有。而是懨懨地甩著尾巴,拿屁股對著她。

    永嘉神色更懨,她病過一場後,人消減了許多。曾經臉頰上無憂無慮,驕縱明媚的笑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沉著的一種寧靜色彩。

    宋九兮走到她身邊說:“沈長書拜托錦衣衛傳信出來,說昭昭就留在京城了,他無法帶去西蜀。”

    永嘉道:“這貓隻跟他親,他不養倒是甩給我了。”

    永嘉手上揪著牆邊幾排矮竹子上的葉子,等把一棵竹子薅禿,她又去薅下一棵。

    宋九兮說:“你要是不想要,可以將昭昭放在明府裏。”

    “那還是我養著吧。”永嘉立馬道。

    宋九兮將永嘉從牆邊拉出來,要是任她一個人在這,她能薅禿院子裏所有的葉子。

    “聖旨已下,沈大人的罪無法脫身。西蜀流放地比蜀南王府的封地還要靠西,那邊魚龍混雜,被流放到那邊的人基本沒有回來的。”

    蜀地瘴氣嚴重,濕蟲遍布,京城中人去了根本適應不了。別說十年了,大多數人到那邊兩三年就沒命了。

    沈長書又是一介書生,還受了刑,光千裏流放路他都不一定能撐的過。

    永嘉聽了宋九兮的話,神色怔然。她茫然地望著院中的某一處,像是有什麽想不明白的。

    宋九兮長歎,道:“三日後會有官差押送沈大人出城,你把昭昭抱過去讓沈大人看最後一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