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著了誰的道?
作者:騎驢漫風雪      更新:2020-04-01 12:09      字數:2248
  “呲……”周圍百姓聽得也真切地嚇了一大跳。

  對於君主來說,這恐怕是這世上最嚴厲的誓言了!

  他們的王上,究竟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想要做一位明君?此時已不言而喻,而對於臣子,一個君主,能將自己的性命,都交在他手中,這無疑又是最大的信任。

  魏老相國心上震動,一時無言。

  原本,他出來隻是於澹台雲朗之誼,於先王之情,於瀾州百姓之托,但現在,老相國看著眼前與先前已截然不同的少年,忽然又自省自己之心胸狹隘,固執偏見了。

  連他小孫兒都懂得的道理,他卻遲遲不能釋懷,堅持著拿從前的眼光去斷定眼前的少年,根本不能做好一個主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能因為一次過錯,就直接斷了人的死刑,誰都應該有懺悔,改正的機會。

  而人,也是真的會改變的。

  少年眉目沉沉:“小王懇請相父大人教導小王,監督小王,為瀾州百姓做一個明主,為王兄完成他的遺願,小王之一生便別無他求,雖死無怨。”

  聽得眼前的少年如同他忠愛的殿下那般,喚著自己相父,老者剛忍下去的眼淚,再度失控,潸然淚下。

  “相國大人,您就留下來吧!”

  “留下來吧!”

  隨著這一聲聲請求,人群中有幾名“百姓”跟著跪了下來,高呼:“相國大人,留下來吧!”

  人心所向,緊接著,人群一圈圈地矮下去。

  不多久,所有百姓都陪著他們的王上跪了下去,聲聲挽留之音響徹整個武義大街,熊熊火炬,猶如驟然溫暖炙亮的人心,映紅了這片天空。

  魏老看著周圍百姓,越發汗顏。

  這一刻,他才深深地體會到澹台雲朗的心思,瀾州雖已不是從前的西瀾,但百姓仍舊是那些百姓啊,什麽都沒變,他怎麽就忍心拋下這些不管?

  “大家快起來。”魏老拭了拭眼淚,趕緊哆嗦著抬手去攙澹台翰澤,嗓音哽咽,“王上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相父這是答應留下來了?”

  澹台翰澤清俊眉目閃爍著堅韌光芒。

  魏老老眼淚光閃爍著,重重點下頭去:“老臣有生之年,絕不再言踏離金陵,隻要王上需要老臣,老臣必為王上鞍前馬後,死而後已!”

  從這一刻,魏老也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澹台雲朗的囑托,也是打心底接受了這個迷途知返的少年主君,想要盡心盡力幫他助他愛護於他,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明主。

  “太好了……”

  整個武義街瞬間響起一片歡呼之聲,猶如過節一般。

  上有明主主政,下有賢臣輔佐,瀾州百姓何愁不能有好日子過?

  當然,再往上麵去更有他們的帝後,自雲帝逝去之後,整個瀾州便籠罩在陰雲之中,戰火,苛政陰霾持續數年之久,瀾州能有如今翻天覆地的改變,首要歸功於帝後之治。

  其實天下百姓的想法就是如此簡單,隻是想簡簡單單的,有著平靜的生活,不用受戰火和苛政之苦。

  誰能做到,他們自然而然便會擁戴誰,西瀾也好,天臨也罷,其實都一樣。

  變了嗎?

  其實,這天下什麽都未曾改變。

  澹台翰澤跪得太久,姿勢又幾乎保持著未改,整個人僵得好似一折就要斷了去,膝蓋怕也早就腫了,衣衫全被汗水打濕了,瞧著頗為狼狽。

  但他的眉目,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明亮。

  皇後娘娘說的沒錯,心誠則靈,隻要他誠心悔過,魏老會原諒他的!

  “王上快裏麵請,舒兒,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快扶王上起來,給王上準備換洗衣物……”魏老相國顫抖著胡須,朝身邊的兒子一聲低喝。

  魏舒暗笑,這會兒知道著急了。

  但他卻不敢那麽明目張膽地取笑父親,趕緊道:“是是是!”

  看著澹台翰澤被請進相國府,直到完全消失,淩兮月才笑眯眯地放下簾子,白皙下顎一抬,挑釁般看向身邊的男人,將那兩個字還給他,“如何?”

  北辰琰心道“真是個記仇的小女人”,卻也不得不給她豎起大拇指,“皇後娘娘教導有方,甘拜下風。”

  “怎麽說的跟我作弊似的。”淩兮月瞧著北辰琰那揶揄眼神,“你這誇人的話,聽著怎的就這麽‘辣耳朵’呢。”

  北辰琰勾唇笑了笑,暗眸流光婉轉:“這老相國要是知道,他著了你的道,不知道會不會氣得真拿斬馬劍,將澹台翰澤的腦袋給削下來。”

  “什麽叫著了我的道,會不會說話啊你,不服輸你明說就是。”淩兮月白眼。

  隻是那口氣,怎麽就那麽心虛呢……

  北辰琰指指外麵,笑容妖孽至極,“這當街跪請的法子,不是你出的?相國府裏其他人,你事先一個都沒見過?陸乘風不是你找來的?這街上看好戲的百姓,裏麵有哪些是你的人?需要我挨個去指嗎?”

  他算是知道了,誰若被這小女人盯上,是真長了八條腿都跑不掉!

  北辰琰那是個什麽眼力勁兒,若說先前還存有疑惑,那麽如今這一個個的巧合,便一步步證實了他的猜測。

  這裏所有的一切,都被她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而澹台翰澤,他隻需跪在那裏即可。

  突破魏相國第一道防線,自然是從內部突破,北辰琰剛才覺得熟悉,現在一下就通了,那小金孫口中的話,究竟有多少是淩兮月教的,又是怎麽教的,這事兒恐怕隻有她自己知道。

  而第二道防線,就是陸乘風的到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澹台雲朗的話是真的,但被淩兮月用到了關鍵時刻,起到的作用無疑是轟炸性的。

  就算一棵鐵樹,都有致命弱點。

  如她所料,原本堅定不移要離開的老相國一下便被撼動了!

  這最後的一記‘重擊’,就是武義街上諸方百姓叩請,突破了魏老相國最後的一點防線。

  至於如何保證?這般真情意切之下,隻要有一些“百姓”帶頭下跪請求,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跟著附和。

  那些帶頭的“百姓”,當然是淩兮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