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果真是虎父無犬子
作者:丫丫肖景雲      更新:2023-02-12 18:16      字數:2179
  第249章 果真是虎父無犬子

    丫丫滿臉都寫著快誇我!快誇我!小模樣讓人看了忍俊不禁。

    “丫丫真是奇才!太厲害了!……”父子倆這次誇得很是走心,他們是由衷地覺得丫丫真厲害。

    他們雖是門外漢,卻也知道定製解藥有效天數絕不是易事,丫丫能做到這一點足可見她的天賦有多恐怖。

    若不是兩人手上多少扛著點東西,早就啪啪啪鼓起掌了。

    石蘭與趙鬆、林竹三人也是一臉與有榮焉地看著丫丫:她/他家小姐真是厲害。

    就連紮朗伐也一臉佩服地看著丫丫,縣令家的小千金不愧是鬥毒大會的第一名,用毒之法確實厲害。

    與這些人反應不同的是,幾個商隊成員默默離丫丫遠了些。

    雖然他們認為丫丫隻是吹牛,這麽丁點大的孩子連路邊的野草都未必能識全,懂什麽製毒,可光聽著她吹牛的內容就覺得害怕。

    他們真沒想到主子的妹妹長得軟萌可愛,骨子裏卻一點都不軟萌,這麽狠的毒都想得出來。

    太嚇人了!

    一家三口幾句話之間就把十七名劫匪的命運給安排得明明白白,未來的日子就在阿壩幹苦力。

    先修路,修完路便去開荒,開完荒再修其他路。

    永遠有修不完的路和開不完的荒。

    不用想著怎麽去打發時間,每天都能過得很充實呢~

    眾人一路走了許久,終於走過了兩條食人魚小溪,遠遠地便見到阿巫帶著寨民們等在寨外。

    這一日對於南絢紮克寨的寨民而言是特殊的一日,他們雖不明白這一場交易的意義有多重大,卻懵懵懂懂地知道從此之後,他們的寨子會有大變化。

    聽阿巫說,他們製出的糖能賣到黎州之外,再換成中原人的貨物。

    中原人雖大都不是好東西,但中原人的東西是真的好,從白縣令兩次進寨時身上穿的衣服就能看出一二。

    於是啊,一群蠻人伸長了脖子等啊等,等他們見到白縣令帶的人個個帶著東西前來,蠻人興奮了,嘰嘰喳喳開始聊起來。

    “(白縣令怎麽帶了這麽多東西過來?)”

    “(不知道呀,阿巫沒說白縣令會帶東西來,不是說今日是來拿糖,到黎州之外再換東西的嗎?)”

    “(難道說白縣令改主意了,帶了貨物來寨子裏換?)”

    “(我覺得你說的對,有這可能。)”

    “(誒,你們看,小千金手上拿的是布吧?顏色比我們染的好看呢。是不是跟白縣令身上穿的料子一樣啊?)”

    聽到有人提到她,丫丫加快腳步熟絡地跑上前,直接把手裏的棉布遞給好奇的蠻人,熱情地推銷起來。

    “(這是我們家工紡織出的棉布,你們摸摸看是不是比你們身上穿的粗布要細膩啊!我們家穿的都是這種料子。用棉布做的衣裳穿著可舒服啦,一點都不紮人哦~)”

    看著這一幕,白墨凜再次被驚到了,不是驚訝丫丫會推銷,而是驚訝丫丫居然會說蠻話,還說得這麽溜!

    這才短短半年不到啊,妹妹太卷壓力又給到了他這邊,他也得趕緊把蠻話學會,可不能讓小崽崽小瞧了。

    與此同時,白致清也加快了腳步,快步向阿巫走來。

    阿巫看著白致清手中捧著的東西,老臉笑得皺成一團陳年佛手柑,“白縣令,你們來啦。快快,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熬的糖。”

    白致清失笑,阿巫這般急,想來這老頭子昨夜興奮地一夜沒睡吧。

    “好,還請老人家帶路。”

    一行人往寨子走去,阿巫柱著拐杖走得又穩又快,那精神頭好得仿佛年輕了好幾十歲,足以可見他此時內心有多興奮。

    走到寨子放糖的地方後,阿巫興奮地指著幾個麻袋說道:“白大人,這裏頭裝的都是寨子裏近日熬的糖,有一千多斤哩!”

    白致清讚歎道:“老人家,你們厲害啊,這麽短時間內居然就熬出了一千多斤糖!”

    因丫丫曾說過入冬後的甘蔗含糖量更高,阿巫便采取建議入了臘月後才砍甘蔗熬糖,這才沒幾日就熬出這麽多糖,可見全寨的人都卯足了勁兒幹活呢。

    阿巫羞澀地笑了笑,眼睛在白致清帶來的貨物上瞄了好幾次。

    白致清會意,指了指白墨凜說道:“老人家,這是我兒子,前幾日剛到阿壩。正巧他帶了不少東西來,我便想著拿這些東西跟您換糖,賣糖的事便交給他去做,也省得寨裏的人辛苦奔波。”

    阿巫早就注意到了白墨凜,但他剛才一心想著帶白致清來看糖,便沒多問,如今見白致清介紹,便仔細打量起白墨凜。

    “原來是白大人家的公子,果真是虎父無犬子,一表人才哩。隻是…小公子今年幾歲啊?”

    白墨凜客氣答道:“老人家,我今年十歲。”

    他知道阿巫問他年紀,定是看他年幼懷疑他的本事。

    但他此次帶著貨物來現場交換,又不是空手把糖帶走,對方不可能因為質疑他的本事就不交易,愛咋想咋想唄,他才不屑去解釋。

    倒是白致清解釋了一句,“老人家,你別看小兒年紀小,我家裏的產業都是他在經營,比我有本事呢。”

    白致清一說,阿巫就信了,“英雄出少年哩!了不起,了不起!”

    主要是白致清一家給阿巫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一家子能人,十歲小兒能經商這種事出現在白縣令家,一點都不奇怪。

    白致清也沒就此事多談,把話題拉回來,說道:“老人家,這次帶來交換的貨物有兩種,棉布和頭花。二十斤糖換一匹棉布,兩斤糖換五朵頭花。”

    說完又示意商隊成員把帶來的布和頭花擺放好,方便蠻人看貨。

    白致清之所以把一斤糖作為定價單位,是方便蠻人適應。

    糖隻是過度期的定價單位,等阿壩的經濟發展起來,商業體係日漸成熟後,再自然過度成大慶貨幣。

    而一斤糖折換成大慶貨幣是五十文計,也就是說棉布以一兩銀子一匹的價錢賣給蠻人。

    倒不是白致清為扶持蠻人故意降低了棉布的售價,而是因為這一年裏幾乎全東城縣的人都開始種棉花,棉花價格急劇下降,棉布的成本也隨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