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斷了探花郎的青雲路!
作者:丫丫肖景雲      更新:2023-02-12 18:16      字數:2129
  第180章 斷了探花郎的青雲路!

    “探花郎身手非凡,不去考武舉可惜了。”

    “瓊墨兄說的是,探花郎若是去考武舉,武狀元絕對非他莫屬。武狀元也是狀元!比探花郎名頭更好聽。”

    “容德兄此言差矣,白兄生得如此俊逸倜儻又豈是莽夫能比,昨日擲果盈車的景象仍曆曆在目,不負探花的名頭,那牡丹一簪,讓美貌小娘子們都自歎弗如。”

    “……”

    新科進士們你一句我一句圍著白致清道盡了酸話,白致清也隻是笑笑偶爾搭上兩句話,盡顯非凡氣度。

    他心知昨日遊街出了大風頭,定會讓同年們心中不爽。

    畢竟金榜遊街此生唯有這一次,這一次許是不少人的人生巔峰,人生巔峰的回憶裏卻盡是他的光采,心中發酸也能理解。

    這些同年說的酸話以調侃為主,倒還算有些分寸,並不敢過多得罪白致清。

    畢竟白致清是一甲探花。

    自大慶朝開國以來,三品以上大員無一不是進士及第出身。

    身為探花的白致清前途無限。

    瓊林宴上無庸人,沒人真會犯傻去得罪一個前途無量之人。

    隻不過,瓊林宴次日發生的事,讓白致清在同年心中的地位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嫉妒之心頓消,反而同情起他來。

    次日朝會,新科一甲進士盧江成、趙明翰、白致清三人破格參與朝會。

    這也是慣例。

    科舉隻是仕途的敲門磚,殿試結束,這些新科進士被授予官職之後,才真正開始踏入仕途。

    一甲三人於瓊林宴次日就會被皇帝親自授予官職,按慣例進翰林院任編修;二甲進士一般也會在一個月由吏部陸續任命;而三甲同進士的待遇就差上許多,得憑人脈和運氣謀官職,謀的官職也大都是偏遠地區的縣令之職。

    寅初,白致清便身著公服從小院出發,他得趕在寅正之前到達宮門之前排好隊。

    等他到達宮門前時,盧江成與趙明翰二人早到了,二人站在隊伍最未端,白致清自覺地排到趙明翰身後。

    今日是大朝會,七品以上的京官都能參與,身為太仆寺丞的白子勳也趕來參加早朝,路過白致清身旁時,輕輕拍了拍了他的肩膀打了聲招呼。

    這一段時間,白致清去肅寧伯府拜訪之時,五次有四次都能遇上白子勳,兩人倒也越加熟絡。

    白致清對白子勳回以微笑,他對肅寧伯有好感,但對這個世子卻沒辦法真心喜歡起來,此人眼底的功利太明顯了。

    寅正之前,陸陸續續有官員匆匆趕來,輕車熟路地走到自己的位置,有序排好隊。

    朝臣們在寅正之前全部到位,在宮門口硬生生站了半個時辰,直到卯初宮門才開啟,官員們在宮人的引領下有序進宮。

    過了金水橋後,五品以下官員於廣場上列隊而立,正五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入太和殿。

    但今日,進士及第的三人是例外,待五品以上大員入殿後,三人也被宮人領入殿內,排於大殿最尾處。

    當日朝會的第一項議題便是給三人授官職。

    司禮太監高聲唱道:“宣新科狀元盧江成、榜眼趙明翰、探花白致清出列——”

    三人應聲出列而跪。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特命盧江成、趙明翰為翰林院編修,命白致清為黎州阿壩縣縣令。欽此——”

    聖旨一宣,場上不少官員愣住了。

    在大慶朝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非翰林不入內閣,非庶吉士不為首輔。

    往年一甲的三進士無一不入翰林院,可今年卻出了例外,還是離了大譜的例外,探花郎非但沒入翰林院,還被派去黎州如此偏遠蠻夷之地為官。

    這是硬生生斷了探花郎的青雲路啊!

    而那阿壩縣又是蠻夷中的蠻夷,大慶朝開國四十年,這個縣的縣令已經死了好幾任,不是受瘴氣所害生病而亡,就是被鬧獨立的蠻族殺害。

    被指派去黎州這種窮苦之地為官與被貶無異,他們想不明白了,這探花郎到底得罪了誰,居然落了這麽個差事。

    盧江成心中先是升起一絲竊喜,白致清前日遊街一時風光無限,把他狀元郎的風頭都給蓋過了,但表麵風光又有何用,被派去黎州這種地方,別說以後仕途如何,白致清若能好好活著就算不錯了。

    思及此處,盧江成又有些同情白致清,十年寒窗苦讀好不容易金榜題名進士及第,最後卻得去窮荒之地受苦。

    沒入翰林,白致清便失去了與他竟爭的資格,就算僥幸能在黎州惡地活下來,青雲路也斷了,盧江成心中對白致清原有的些微不滿頓時消得一幹二淨,心中升起無限同情。

    跪在盧江成另一側的趙明翰,也是同款同情表情,心中唏噓不已。

    白致清前日風光無限,今日卻得了個連同進士都看不上的差事,如此大起大落也不知他能否承受得住。

    排在廣場上的白子勳聽到聖旨內容後愣了一下,輕歎一口氣。

    被眾人同情目光注視著的白致清倒是波瀾不驚。

    相比於呆在翰林院做文章,他更喜歡外放,當一方父母官才能真正施展他的抱負。

    雖然黎州之地偏僻窮苦了些,但他不怕。

    白致清含笑高聲唱道:“臣白致清領旨,謝主隆恩。”

    早朝一開場就來了這麽個炸彈,炸得眾人有些懵,不過大殿之內的官員都是人精,很快就調整好心態,接著開朝會。

    接下來的朝會內容倒是讓白致清開了眼界,早朝就是一個辯論賽,每一項議題持左右兩方觀點的官員辯得是熱烈異常,個個舌燦蓮花,光憑一張嘴就能活死人肉白骨,精彩非凡。

    一場早朝持續了一個時辰,白致清全程微笑,臉上半點沒有被貶去阿壩縣為縣令的失落,倒是讓不少官員不敢小覷於他。

    年紀尚輕就如此沉穩,遭遇如此大事卻仍能保持不動聲色,小狐狸啊,這種人不是一個小小阿壩縣能困得住的。

    戶部尚書樓繼觀察了白致清許久,滿意他的表現,暗自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