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殿試,中年油膩皇帝
作者:丫丫肖景雲      更新:2023-02-12 18:16      字數:2155
  第177章 殿試,中年油膩皇帝

    五千多考生,落榜者眾,如張留?這般暈厥者不少,當場斷氣的卻隻有他一人。

    每一屆杏榜張榜時總會鬧出不少事,負責維護秩序的禁軍早就見怪不怪,一有狀況便麻利地把當事人轉移。

    張留?的死並沒引起現場混亂,隻是為後人添了一段談資而已。

    而事後白致清才聽說了此事,縱使他不喜張留祿此人,初聞此事心下也難免有些唏噓,張留?完全就是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典型。

    有才無德難善終。

    趙鬆和林竹氣喘籲籲地跑回小院時,院前已經響起了爆竹聲,便猜到定是報喜之人來得比他們早,此時老爺夫人應該已經知道了喜報。

    兩人撐著膝蓋喘著粗氣,相視而笑。

    原想著能早一些讓老爺知道好消息,沒想到他倆隻是做了無用功,不過能親耳聽到唱榜人唱出老爺的名字,也值了。

    小院門口,報喜之人捏了捏手中錢袋,滿意一笑,臨走前還恭祝道:“恭喜白貢士杏榜題名,祝來日金榜題名時高居榜首!進士及第!”

    院內,丫丫抱著阿爹的大腿甜甜說道:“丫丫恭喜阿爹榜上有名~阿爹放心,就算你隻考了第二十七名,你也還是丫丫最愛的阿爹~”

    白致清哭笑不得,等待杏榜張榜的這半個月裏,他可沒少教育丫丫,可教來教去,還是沒把丫丫這好強的性子給改掉半分。

    三歲看老,如今丫丫都七歲了,看來好強的性子是改不了了。

    白墨凜憋笑,終於也能讓老爹感受下卷王丫丫的壓力了,這種苦可不能讓他一人獨受。

    白致清會試考了第二十七名,名次不算低。

    不過杏榜的名次高低並不重要,最後一輪殿試過後,金榜題名時的最終名次才至關重要,事關仕途。

    三日後,便是殿試。

    當丫丫知道阿爹能進皇宮考試後羨慕極了,她也想進皇宮看看,可惜她知道自己進不去。她是女娘,女娘不能考科舉,就算她學得再好也沒辦法跟阿爹一樣進宮考試。

    “阿爹~阿爹~你可要替丫丫好好看一看皇宮長啥樣,一定要認真看哦,回來再告訴丫丫。對啦,再看看那些妃子是不是真像同窗們說的那麽美~”

    白致清失笑,皇宮可是他和自家娘子的後花園,都不知道去逛過多少回了,隻不過他們看到的是夜晚的皇宮,白日裏的皇宮倒還真是第一次去。

    “好~阿爹答應丫丫,一定好好看一看皇宮是何模樣。不過,皇帝的妃子阿爹可見不著,再說了那些妃子肯定沒有你娘漂亮,有何好看的。”

    說完,白致清還深情地看了劉施語一眼。

    劉施語卻回之以白眼,心道這男人越來越油嘴滑舌了。

    丫丫認真地點了點頭,覺得阿爹說的有道理,阿娘才是全大慶最美的人~

    “阿娘最美~不過丫丫也很美~”

    ……

    殿試當日,新鮮出爐的二百三十八名貢士在黎明之前便入了宮,依考試名次排隊進了太和殿。

    進殿之後,先進行點名核對身份,緊接著便是行讚拜之禮。

    讚拜儀式開始前,皇帝一直沒亮相。

    隨著司禮太監一聲高唱:“皇上駕到~”

    殿內眾人紛紛下跪相迎。

    白致清也從善如流,在大慶朝呆了兩年後,他知曉跪禮乃是大慶朝的一種禮節,便也沒再排斥。

    跪了有一盞茶功夫,白致清才聽到殿外由遠及近響起一陣腳步聲,想來皇上終於駕到了。

    眾貢士不敢直視天顏,紛紛低垂著腦袋看著地麵上鋪就的金磚。

    所謂金磚並不是黃金製成,而是價比黃金的細料澄泥磚,磚麵黑亮反光,很是莊嚴肅穆,觀之心靜,讓眾貢士對皇權愈加敬畏。

    皇上進殿於龍椅落座後,目光緩緩掃了一圈之後,才說道:“平身。”

    眾人這才應聲而起,跪了一陣後膝蓋有些發酸,卻沒人敢揉。

    白致清在起身之時偷偷看了皇帝一眼。

    當今聖上年約四十許,有些發福,五官雖然長得端正,甚至算得上俊朗,卻被臉上的肉擠得有些無處安放,大腹便便,頭發好像也不多,呈中年油膩之相。

    白致清看了一眼之後,便如其他貢士那般垂首而立。

    皇帝到場之後,才開始讚拜之禮。

    由大學士為讚導人在旁唱導,帶著一眾貢士拜天地謝君恩,又是一陣起起跪跪,跪跪起起。

    一場枯燥冗長的讚拜之禮結束後已近午時。

    眾貢士天還未亮便入了宮,餓了一上午滴水未進,又跪來跪去體力耗盡,一陣折騰下來,身體弱些的貢士臉色已經有些發白。

    幸而,朝廷還算有些良心,沒讓考生餓著考試,在讚拜之禮結束後,給每位考生發了兩個饅頭一碗湯。

    眾貢士啃著饅頭喝著清湯,簡單的食物卻覺美味至極。

    皇糧好吃啊!

    人餓極了什麽都覺得好吃。

    白致清不禁腹誹,腹黑地覺得之前的一套禮儀就是為了這一刻,兩個饅頭一碗湯就想讓眾貢士感恩戴德。

    待眾人用完餐後,才正式進入殿試的最主要環節,頒發策題,現場考策論。

    眾貢士於殿上現場作答,須在目暮之前交卷。

    這場於華麗宮殿舉行的考試,一點都不比關在小單間裏容易,壓力甚至更大。

    殿上坐著皇帝,天下之主,未來最…最頂頭的上司,說不慌亂是假的。

    不少人在提筆打草稿的時候手都是抖的。

    不過這些貢士好歹都是身經百戰的考生,心理素質差的都混不到這一關,雖有些緊張倒也沒人現場出糗。

    再加上皇帝並未在殿中久留,呆了沒一會兒後便先行離開,場中隻留了貢士和監考人員。

    皇帝一走,眾貢士便覺得鬆快了許多,思路也開闊了許多。

    殿試的內容隻有策論一項,本次策論考的是蠻夷教化之道。

    四十多年前,大慶朝建朝之時,不止推翻了暴虐前朝,還順手收了西南方一隅,稱之為黎州。

    黎州土著民風不化,講著晦澀難懂的蠻話,語言文化風土人情與中土之地大相徑庭,極難管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