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病入膏肓藥石無醫
作者:丫丫肖景雲      更新:2023-02-12 18:16      字數:2201
  第167章 病入膏肓藥石無醫

    回到租來的小院後,丫丫一心想著給石蘭把脈,連好吃的糕點都顧不上吃。

    丫丫一把拉過石蘭,小手搭在她的手腕上感受著指尖下的脈搏。

    石蘭倒沒覺得奇怪,小姐要練醫術,家裏包含主子在內的所有人每日都會被小姐把一遍脈,她都習慣了。

    而此刻的丫丫把著脈眉頭卻越皺越緊,她有些想不通,石蘭的脈象平和有力,是常脈,身體應該沒問題啊,可為何走路卻那般別扭。

    難道說石蘭姐姐在肅寧伯府裏受了外傷?

    可就算是受了外傷也會在脈象上體現一二。

    奇了怪了。

    不懂就問。

    丫丫蹙著淺淺的眉頭看向石蘭,“石蘭姐姐,你是不是傷了腳?”

    石蘭疑惑地看著自家小姐,為何小姐會這般問?她沒受傷啊!以前小姐把脈把得可準了,今日怎的出了錯?難道小姐的醫術退步了?

    “小姐,奴婢沒受傷。”

    丫丫更疑惑了,“沒受傷?那你為何走路歪歪扭扭那麽難看?”

    難看?!

    小姐說她走路難看!

    石蘭的表情瞬間皸裂……

    她還以為自己走路很好看呢,她在肅寧伯府時一直偷偷觀察府中丫鬟走路時的模樣,亦步亦趨好看得很,一走出去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丫鬟。

    她還以為自己學得很像呢……

    沒想到小姐卻說她走路難看……

    石蘭有些不好意思,大方臉微微泛紅,“奴婢以為這樣走路好看……肅寧伯府的丫鬟都是這麽走路的。奴婢也想學好了,給小姐長臉。”

    這下輪到丫丫表情皸裂了。

    她倒沒留意肅寧伯府的丫鬟走路時是何模樣,但肯定不像石蘭姐姐走得這麽難看。

    不過她聽出了石蘭話中的重點,石蘭姐姐的出發點是為她長臉呢。

    丫丫大眼一轉小手一揮說道:“我又不需要你給我長臉。再說了我就喜歡你原來大步走路的模樣,那樣才好看。

    而且你跟她們那些隻會端茶遞水的丫鬟可不一樣,你可是有一技之長噠!力氣大能幹活,嗯…還會功夫,比她們可厲害多了,你要對自己有信心,知道了嗎?”

    丫丫學著阿爹平時鼓勵農莊雇農時的模樣,鼓勵著石蘭。

    阿爹說了,人是需要鼓勵噠,越鼓勵就會越有自信,有了自信幹活就更來勁兒。

    石蘭聽到小姐誇她力氣大是一技之長,眼睛一亮,她決定了,以後就好好練自己的技能,練功夫練力氣,保護好小姐的同時也為小姐好好幹活。

    有武功的丫鬟可不是一般粗使丫鬟,那是武婢!聽說月銀也不低呢~

    “知道了小姐!奴婢一定好好練武!”

    丫丫:?關練武何事?

    ……

    次日一早,盧太醫應了肅寧伯府的邀請前來府上為肅寧伯夫人看病。

    一路上,盧太醫心裏直嘀咕,他在太醫院中聽林太醫提起過,說肅寧伯夫人年前得了傷寒,之前用了藥後發熱是退下了,可卻一直咳個不停,換了好幾副治咳的藥都不見效,臉色一日難看過一日。

    難道說肅寧伯夫人如今症狀加重,除了咳之外又出現了其他病症?這才請了他這養身聖手出馬?

    “咳——咳—咳—咳——”

    才跨進肅寧伯夫人的院子,盧太醫就聽到劇烈的咳嗽聲,咳得好似不把肺咳出來就誓不罷休似的。

    光聽這肺腑共鳴的嗡嗡咳聲,盧太醫就知道老夫人的咳疾不輕,已傷及肺腑,若再不治好,恐怕真會引發其他疾病。

    向老夫人問了安後,盧太醫便上手為她把脈。

    感受到指尖下傳來微弱的脈搏,盧太醫的眉頭越皺越緊,緊得能夾死蒼蠅。

    一看盧太醫這表情,老夫人慌了,莫不是她的病其實比那小丫頭說得還要重吧?!

    她就說嘛,那黃毛丫頭不靠譜,幸好沒喝那丫頭開的藥,否則說不得她都等不到盧太醫來。

    老夫人急急問道:“盧太醫,我這病根到底出在哪兒?為何喝了這麽久的藥非但沒好轉,病情還加重了?”

    盧太醫收回手指,說道:“別急,換一隻手,我再把一次脈。”

    還得換一隻手把脈?一隻手把不清楚?她的病是有多重?

    老夫人顫顫巍巍地伸出了另一隻手。

    幸好她今日是坐在羅漢榻上,而不是似昨日那般躺在床上,不然便得翻個身才能換一隻手讓盧太醫把脈。

    盧太醫把了二十幾息之後才收了手,說道:“老夫人,舌頭伸出來讓我看看。”

    還得看舌頭啊,老夫人憂心地伸出了舌頭。

    看完舌頭後,盧太醫又問了幾個問題,例如昨上睡得好不好啊,大便是何形狀啊,一天尿幾次啊等等。

    這些問題光聽著都會羞死人,但大夫們問診都是這般問的,不像是丫丫把完脈看完臉色就能一一把症狀說出。

    不過這些問題倒也不用老夫人親自回答,都是由她身旁伺候的貼身丫鬟答的。

    盧太醫邊聽邊皺著眉點頭,肅寧伯夫人果真是得了陰陽兩虛之症。

    老夫人見盧太醫問診結束後便皺著眉頭沉默不語,心下沉了沉,莫不是她已病入膏肓藥石無醫了?

    其實她猜的沒錯,盧太醫確實是這麽認為的。

    陰陽兩虛之症不好治啊!

    病之初起,為肺陰虧損,繼之肺脾同病,氣陰兩傷,後期肺脾腎三髒交虧,陰損及陽,而致陰陽俱虛。

    這病一時半會兒要不了人命,卻會讓身體日漸損耗病痛纏身,拖個一年半載而亡。

    盧太醫接了肅寧伯府的邀請之後,便去林太醫那兒了解過肅寧伯夫人的病情,看過林太醫開的藥方,治的是肺腑。

    其實林太醫開的方子沒錯,這張方子適用於病症初期肺陰虧損之症。

    其實按理說肅寧伯夫人剛得病時若是認真服了方子,應該是不會發展成陰陽兩虛的地步。

    不過,一想到肅寧伯夫人得病之時正值年前,過了沒幾日便是新年了,盧太醫便有些想明白了。

    大慶朝的風俗是新年伊始不服藥,怕服藥觸了黴頭,一服就得服一年。

    想來肅寧伯夫人就是怕觸黴頭而沒有好好服藥,這才讓病氣轉移,導致病情惡化。

    而一旦病情發展到陰陽兩虛的地步,想根治便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