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規則和秩序
作者:不要打臉      更新:2020-04-01 08:41      字數:2262
  如果有選擇,可能不會有智慧生物將規則和秩序當做信仰,如果有,必將是少數,極少數。

  規則和秩序,是智慧生物在用複數表示的時候誕生的。

  單數的智慧生物談不到秩序,也無需規則,隻有兩個或以上數量的時候才會有需求。

  比如,你個子大但你別欺負我我肯定聽你的話你要是答應了的話我也答應你不在你睡著的時候用石頭砸你腦袋而是給你捶腿揉肩膀,這樣的長句應該就是最古老的規則之一了,如果遵從這樣的規則,則被稱為秩序。

  可以說,規則和秩序是妥協的產物,也是抹殺智慧生物絕對自由的產物。

  一個地球如果隻有一個智慧生物,或者說,一個智慧生物在終生活動範圍內隻有本體存在,這樣才有絕對的自由,否則,在智慧生物的任何年齡階段都將主動或者被動的接受規則和秩序的概念。

  規則和秩序是相互退讓的產物,表麵上為了共贏,實質上卻是雙輸,或者,沒有或者,以智慧生物的絕對利益立場,退讓就是輸。

  既然是退讓和妥協的產物,無論進行怎樣的稱頌,其本質上必然是要犧牲智慧生物個體的利益的。即便是以更有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協同對生產力更加促進,無論怎樣的說辭,都是必然的個體損失……在此處,需要引入神靈的名詞概念,畢竟有很多提升生存和生活品質的事情是單一個體絕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規則和秩序是減法。

  在原始生產力的階段,這種現象還不曾顯性和明顯,在沒有神靈證偽的階段,規則和秩序對必然形成群體的智慧生物的生存生活確實是有提升作用的。

  好吧,讓我們暫時跳過這個命題,來到完全相反的方麵來看一看。

  信仰,準確的說,叫有求必應,通常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一個漁夫,信奉海神,日常禱文基本上都是魚蝦滿倉,最好一網一兜都是皮皮蝦和大閘蟹。

  海神得到了漁夫的信仰之力,於是反饋客戶,讓皮皮蝦和大閘蟹去漁夫打漁的地方,或者指引漁夫去皮皮蝦和大閘蟹聚居的地方。

  這個過程行成了一個完整自洽的利益循環,海神獲得了信力的盈餘,漁夫獲得了遠超雜魚爛蝦的皮皮蝦和大閘蟹的捕撈附加值,平衡或說補償二者皆有利益狀態下的成本,是海洋裏亢餘的皮皮蝦和大閘蟹的自然產量。

  任其自然的生老病死,不如添加一個捕撈的環節,對任何事物毫無任何影響,對海神和漁夫卻都有收益。

  漁夫信奉海神,為海神提供信力,海神掌握信仰之力更多的有效應用,比如,海神可以用得到的信力的一部分查知皮皮蝦和大閘蟹的聚居地並托夢給漁夫。

  海神用信息交換信力,而漁夫捕撈造成的皮皮蝦和大閘蟹的族群數量波動,遠遠不足於自然的優勝劣汰。

  現代社會,常常會說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命運,其實自古亦然。

  現在,把海神拋在一邊,說漁夫。

  漁夫祈禱魚蝦滿倉,顯而易見的不是為了鄰居。

  做為智慧生物,漁夫的禱文純粹直接,就是為了個體的生存和生活質量越來越好,漁夫打漁或說為了打好漁而祈禱,必然是為了這一點。

  信仰的本質是為了滿足欲望和個體利益,從來都不是為了鄰居。

  見過自己連褲子都穿不上,還在祈禱鄰居事業有成夫妻和睦的嗎?肯定有,亦肯定少數,極少數。

  規則和秩序則不然。

  規則和秩序是犧牲,是一個生物在衣食無憂之後必然弱化物質追求的情況下爭取環境和精神上更高層次的時候所願付出的個人利益。

  直白點說,得是吃撐了之後才會有的想法和動力。

  社會物資從來沒有極大豐富的時候,智慧生物生而即有階級,處於高位的智慧生物無論是出於主動還是被動,有意無意間總會擁有遠遠超過中位數的資源歸屬。

  理所當然的,同樣會有遠遠高於中位數的智慧生物隻能擁有遠遠低於中位數的資源歸屬。

  秩序和規則從未真正的普及認同多數,客觀的說,從未足半數。

  但是,規則和秩序又宿命般的成為了唯一可以勾連所有智慧生物的最大公約範圍。

  一個絕大多數智慧生物都不曾心甘情願的約束,卻約束著絕大多數的智慧生物,很多事從來都是這麽諷刺的,從不例外。

  如果有選擇,沒有智慧生物會選擇信仰規則和秩序……重要事情的第二遍。

  再舉一個同樣的例子,就像沒有一個火鍋店的老板會祈禱隔壁的另一家火鍋店生意興隆,肯定沒有,除非隔壁的那家火鍋店是小姨子開的。

  類此,比比皆是。

  所有信仰的核心利益都來源於個體,這讓以利益交換為主要方式的許願係神靈都拿到了一個堅固的飯碗。

  但是德德範先生所擅長的規則和秩序不同,受眾極窄,通常都是掙紮在最掙紮的掙紮狀態下的一撥忒別掙紮的智慧生物,在沒有別的選擇或者因為強烈的情緒忽略了其它選擇才會宣泄式的展開禱述,想更準確一點表述,稱之為詛咒也無妨。

  規則與秩序的信奉者和神靈皆平等,畫一條線,不允許走過就是不允許走過,沒有例外,神靈也不能。

  無論是什麽原因,不忿於其它人的肆無忌憚或者著急回家做飯都不能闖紅燈,這就是那條線,再有情可原的理由也不行,任何寬容都將會使德德範先生的傳道典籍的厚度以幾何倍數增長。

  顯然,這太絕對,也必然退卻和流失絕大部分的追隨者。

  所以,德德範先生的信徒太少,少到那些虔信徒都可以稱職神靈的程度。

  德德範先生打算甚至已經決定做出改變了,卻不是剛剛之前的繁華熱鬧,德德範先生執拗的重新決定,更嚴苛一點又會如何?都說位麵中的一切事物都可歸圓,上古中洲的俗諺叫做殊途同歸,堅持做自己是沒錯的,因為神力有多,那便堅持又如何?

  兩千個字都不到,德德範先生再次完美詮釋了一位神靈最核心最具標誌性的兩個特征之一,毫無立場……另一個特征是愛問問題,咱們一起畫重點吧。

  其實,這個時候,距離德德範先生轉身向回走,還不足七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