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壓了個驚的
作者:不要打臉      更新:2020-04-01 08:39      字數:2340
  韓家在島上南街的四星大飯店擺了三桌,七尺席麵上整雞整鴨大碗魚大塊肉的摞滿,每個桌邊都擠了二十來個塑料凳,側身坐在上麵的男女老少一腳裏一腳外的弓步紮穩,手擎著海碗敬酒……太有儀式感了。

  韓三是站著的,手捧海碗,左右一擺,“我韓三的命是大夥給救下的,這恩情是要記一輩子的。沒說的,改天我請大夥……就今天了,來,大夥幹了。”

  海碗不小,倒酒的時候恣意飛揚,也就存了二兩七八的碗底,韓三一口倒進喉嚨,拿袖子抹抹嘴放下碗,又是一陣的拱手作揖。

  喝了酒,大夥哄得一聲,碗盞齊鳴,杯筷鏗鏘,吃了個淋漓盡致。

  列席的都是左近街坊鄰居。晌午前,赫然聽說,老韓家三小子炸魚時藥包走了火,把自己從南崖頭上崩下去了。

  鄉鄰淳樸,哪會去想吃撐了才在半天高裏放炮摸魚,都忙著拉開架勢救人……也算從小看到長起,這韓三不是個乖巧的,搗蛋還總有說辭。

  摘根黃瓜說自家大姐要做麵膜,轉身就跑。

  待吃完了,又理直氣壯的來摘黃瓜,說二姐要當夜宵……這回跑得更快……他二姐那是什麽脾氣啊,聽了傳偏的話,轉轉腦筋,抄起一條折凳就殺將出去,愣是追著韓三跑出一個環島馬拉鬆來。

  這回出了事,看在老韓家一貫做派上,鄉鄰皆踴躍。

  島遊景點的電瓶車開上去了,家裏的馱馬也牽上去,還喊了海邊跑船的,纜繩、帆布,卷揚機,但凡想出一點用處都搬過來。

  五六十號人圍著幾位鄉老七嘴八舌的出主意,韓三的娘沒主意,離崖頭不遠的一顆馬尾鬆下歇著。

  ………聽了那一陣轟隆響,念頭就不通達,轉身發現四處找不見三小子,打電話也不通,老太太就扯著嗓子喊了半個島,直到聽見南崖下邊韓三中氣忒足的叫,這才收住了眼淚。讓身邊跟著的二閨女韓琪打電話攢人,說這邊找到了,都過來商量救人吧。

  讓韓琪拉著腳,老太太扒著石頭邊,死活要親眼看看……看上去沒事兒,三小子在下麵還掐著腰蹦高呢……放了心,老太太也鬆了氣力,有一句沒一句的聽韓琪嘀咕電話,從心裏往外的累,就靠著,看一大幫人亂哄哄的又去搬柴油發電機。

  三小子不知道從哪鼓搗的小道消息,一定被騙了,親戚朋友的到處借錢,大姐兒心善,多借了些,二姐兒手裏也有閑錢,就是看不上她兄弟,和她爹一樣,沒借錢還不少數落。

  這次三小子落難回來,大姐兒來電話說那邊不急,倒不知道姑爺也這麽說不。

  剩下的債不多,那也得幫著還呐。

  可好,吃早飯時辰筷子還沒墩齊呢,爺倆又是一頓好吵嚷,二姐兒也不幫好腔兒,又什麽腳踏實地吸取教訓改過自新自力更生男子氣節的。

  可好,你兄弟這回腳踏實地的,不也是掉下去了麽,這就是命數……老太太捋了捋有些汗濕的花白頭發胡亂想,抬頭看看天色,又叫韓琪過來說話。

  “晌午了,你用心點點人數,去老巴家定幾個席麵,菜要硬實,別冷了人心。”

  老太太啞著嗓子,輕輕捶腿,“估摸著一會就能上來了,擺幾桌也好給你兄弟衝衝喜。”

  “媽,那叫壓驚。”

  韓琪也覺著早上的起床氣有些大,損人損得嘴敞,這時有些不好意思見自家兄弟,“那我先回了。”

  韓琪喊人幫忙照顧著老太太,貼著雜樹林子順山路下來,穿田過壟行不過二裏,就上了橫亙南崖島半腰、貫通東西的那條南街。

  這南崖島山青水綠,沒車沒企也沒車企,生態極好,在吳郡小有名氣。

  島民們托福,擠在這條蜿蜒數百米的石板路上,飯店酒吧、旅館民宿、賣工藝品紀念品的,騎馬照相、耍猴打氣球,把個南崖島生態遊項目搞得起火冒煙,大有進項。

  韓琪眼尖,不等近前就看見自家男人擠著人,正從老巴家的四星大酒店出來,急匆匆要走。

  “崔旭!”韓琪小跑著上去拉住,“這時候你不看著老爺子和小寶兒,怎麽在這?”

  “哎,琪琪,我正要回去……爸讓我來的,說天時晌午,總要吃飯。你先去準備,要是不順利,你送酒飯上去。”崔旭抓過韓琪的手,“我說肯定順利的,剛剛吳郡快報上都有。”

  崔旭說著,解下圍在腰間的運動上衣,從牛仔褲兜掏出手機,放一段視頻給老婆看。

  視頻中,半是山石,半是海水,鏡頭晃動間,小小一個人被船纜拽著,花裏胡哨跟一杆旗似的,正要上天呢,顯見著是從船上有人遠遠拍的。

  崔旭又說:“你家兄弟真是個命大的。我看快報說是南崖因為山石風化整整塌了四五米,上千噸石頭砸進海裏,他愣是皮都沒蹭破一點。也虧他有福氣,不然……你還是鬆了那口氣吧。”

  “玉不琢不成器,不然還是害他。”韓琪挑了挑細眉,不服氣,“我有主意。”

  “哪有那麽多玉啊,”崔旭笑,“我小舅子是屬粉筆的,小心給磨沒了。”

  又論了幾句,兩口子分頭接人領著去酒店,著實要衝衝喜,好好的壓個驚。

  任憑如何的波瀾澎湃起落刺激外帶五毛特效,韓三究竟不過是走失了幾個小時,再見麵活蹦亂跳毛都沒掉一根,無形讓那份驚險與幸運都減色不少。

  再喝多些酒,除了覺著韓三氣運爆表,也無甚可大書特書之處了。於是,這個本可以傳唱鄉裏的橋段漸漸平複,大夥吃喝一場後散席歸家。

  南街的南邊,緩緩向上的地勢,裏許外,雜樹林子擋住了海風,偏西的日頭已經落在樹梢上。這片坡地被十幾塊菜田分割的精巧有致,菜田間錯落著幾座院子。

  靠西這邊就是韓家,齊腰高的荊條籬笆圈了一畝多地的院子,院中,坐北朝南的一間堂屋,左右各兩間正房,三間偏房。

  房前有夯實土路,通柴門,曬場居西,青石磨邊堆耙爪,道左一盞葫蘆池旁,PPR管閥伏地而起,引泉水自地深處來。

  覺著動靜,正在淺池喝水的一條狗抬首扭身,繞過堂屋,奔向後院的角門,一邊跑一邊朝著當先的韓三汪汪的叫個不停。韓家老太太上前趕了狗,領著小孫子崔寶兒,左右是崔旭韓琪兩口子,後麵跟著韓三,繞過後院的幾株冬棗桑葚,一家人回了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