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副本:伏虎-61
作者:不要打臉      更新:2020-04-11 14:14      字數:2268
  一夜無話,清晨無話,清晨過後,晌午未至,也是無話。

  天還沒亮,崔旭從302的南窗偷偷跳下去,去小區外麵的後街上吃早餐,吃過了早餐,徒步到濱江路上一座小公園鍛煉身體,然後,又是徒步,目標明確卻漫無目的遊走在錦江城北商務區的繁華街道上,直至午時已到,這才掐著時間回到了麵館後街對麵的小區住宅樓前。

  一上午的工夫,李家明用錢砸完了購買首套房所有的相關手續,走出小區的大門,和正好回來的老板哥擦肩而過,沒有眼神交流,家明隻是遞過去一串三把的門鑰匙,便急匆匆腳步,去一家已經約好了時間的裝修公司。

  揣好了鑰匙,崔旭在距離已經可以稱為自家的單元門外幾十米的地方開始轉悠,磨磨蹭蹭的等著有人出現。

  上午,氣溫可喜的回升,住宅樓的北麵雖然不見陽光,帶著暖意的風卻不小,晾了一夜的衣物,薄些的已經幹透了,崔旭知道還有沒來的及晾曬的,便很有耐心的等著。

  終是不負崔旭連晌午飯都沒吃的所望,單元門裏走出來了那個有些艱難的身影。

  崔旭趕忙從秋千上下來,先是快步,然後漫步,盡量平和的走去近前。

  “天氣不錯哦。崔旭穩了穩心神,倔強的站住。

  被垂下來的頭發遮住的眉蹙了蹙,女子將兩段鐵線的接扣再擰了擰緊,放下鉗子,“嗯。

  “我買了,估計很快就要裝修,如果吵到你家,還請多多原諒……嗯,不知道,有些聲音大的工作,什麽時間比較合適?

  崔旭是真的不懂,搭訕這種事情是不需要十足的理由的,不過,崔旭自認為初衷和目的都不在此,所以,理由必須充足。

  “不要太晚吧,你可以問問鄰居,不隻是我們一家。

  平心而論,全中洲乃至整個位麵關於這種事情的正常交流都不會是這樣的,無論是從語法語氣還是用詞構句,絕對不會有。

  崔旭這麽說話很正常,讀秒似的半年一載大限將至,還有隻能歸於玄學的超能力和老爺爺,他不說人話實在是太正常了。

  難得就在搭腔的也是這樣話風,就像活在俳句裏的人物,難道這是喻示了對話雙方都不是普通角色的意思嗎?

  “我姓崔,崔旭,以後請多多關照。

  這時候就不得不佩服東隅島國謙卑謹慎到骨子裏的我為人人了。

  嘖,請多關照,謙遜中退讓得體,既無自來熟也不拒人千裏,而是極矜持的小心翼翼的拉進人際。

  想象一下,若是換成“咱就當一家人處,熱情坦誠固然爆表,痞態和侵略性也暴露的分量十足,實在不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

  “鄰裏之間,應該的。女子的話音比氣溫最少低了三五度,也不知是源於曆史原因的敵視,還是生活一貫使然。

  “這麽多衣服還有布料……我沒別的意思,隨便問問……我剛從山上下來,師傅囑咐我濟世救人,開一家醫館。

  這無疑又是崔旭近期整體構想中的一部分內容,別管插入的時機和角度的選擇有多讓人僵硬無語,反正預期的方向已經擺出來了,而且下山濟世這種時髦的詞兒是很能轉移注意力和抓人眼球的。

  “下山?

  女子推了推口罩,把自己的臉遮得更嚴實一點,開門做生意二十多年了,什麽樣的人都該見過了,像麵前這樣長著一副重癮患者典型麵相的中年男子,雖然在生涯中少見,卻也不是毫無閱曆。

  崔旭也知道,萍水相逢的情況下給人這種相對極端的人設是非常難於有利溝通和拉進距離的,但是為了心中的那個想法,也隻能硬著頭皮刷一波地獄了。

  “我可不是開玩笑的,我在山上跟著師傅學醫,曾經救治方圓幾百裏的患眾無數。前些天,師傅說我學醫有成,不當拘於一域,故步自封,須采廣博,集大成,益世人。所以,讓我下山入世。

  “哦。

  女子聽完,轉身回去了,比來時走的艱難,卻更快了些。

  “慢慢來吧,你這橋段寫網文合適,拿出來應用,卻要有撲街的心理準備。看著女子的背影,韓三語重心長,就差拍著二姐夫的肩膀勸了。

  “你以為我不知道?我這不是沒多少時間麽。崔旭兀自嘴硬。

  這哪是時間多少的問題吖,這是情商多少的問題……又不是相親呢,說得著這個乜?

  “磨刀不誤砍柴工,你這樣拿人當傻子,豈不是更浪費時間麽。

  “無所謂了,等我調整好心情,直接攤牌也就是了。

  韓三:“隨你……哦對了,先吃飯吧,家明擱裝修公司挑效果圖呢,吃完了飯,他也該回來了。

  “你覺著我是有心情還是有心思琢磨裝修該是鷗式還是中洲風?!崔旭陰沉著臉,從褲兜裏掏出一個新嶄嶄的手機,按下快捷鍵就撥過去了。

  手機是頂了李家明的名字買的,還有一張銀行卡也是,有上千萬的現金背書,李家明完全不在乎自己是不是遇到金融詐騙,幫金主做這點小事兒更不算什麽,昨天上午就給辦妥了。

  不挑風格,不計價錢,反正最快裝完就最好,崔旭給了家明一個正確的方向,掛斷電話,去吃午飯。

  最近麵條吃的多到有些反胃,崔旭便在麵館的後街上晃悠,想著換個口味。

  最後,崔旭在後街一家小小門麵的裁縫鋪子的斜對麵找到一家中餐館,進去點了兩菜一湯半斤煎餃,占著中餐館裏一個靠櫥窗的位置坐下,慢條斯理的吃喝。

  很幹淨的一家中餐館,櫥窗擦的很亮,透過櫥窗看出去,對麵裁縫鋪子的情況一清二楚的。

  此時,裁縫鋪子正開門,一個穿牛仔褲罩黑色薄襖的女子掏出一串鑰匙,揀了其中一枚,插進鎖孔擰開門鎖,拉開包著鐵皮的門,走了進去,複又關門。

  過不大工夫,鐵門邊的窗戶一亮,絨布的窗簾被拉到一邊,一束陽光穿過窗子,照亮了小小的裁縫鋪子。

  沒開門的時候,有人駐足經過,開了門,便隔三隔五的有人經過進出,進去的人和出來的人的臉上少有太可親的好顏色,隻是沒有爭吵,鬱鬱的走進走出。

  “哥,我給您再添點兒茶水!中餐館的服務員拎著一壺冒著熱氣的開水湊了過來,冷不丁的,瘮得崔旭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