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零章氣運反哺
作者:棄還真      更新:2020-06-07 18:14      字數:4363
  ————

  “大軍開拔!”

  “大軍開拔!”

  “大軍開拔!”

  數百名精幹斥候,騎乘著一匹匹快馬,四散前往宛都各方大營宣令。

  而得到宣令的各路大軍,猶如一台又一台精密的機械,驟然開動起來。

  大軍班師回返的決定已下,固然有一些領兵大將,仍對此有頗有微詞。但荀少彧的心意已決,哪是這些重臣大將們,所能輕易動搖的。

  除了東虢四國大軍仍是駐紮宛都,數十萬呂國大軍當即開拔,軍勢聲威煊赫一方,一位位先天大將各率一方軍陣,軍威士氣滔天而起,震撼著整座宛都大邑。

  呂國數十萬大軍,經過了伐宋之戰的殘酷洗禮,近乎脫胎換骨一般,軍威猶如一頭凶惡巨獸一般,蟄伏於大地蒼茫之間,一朝出世必然石破天驚。

  “呂侯……”

  “呂侯……”

  東虢、杞、許、曹國幾方大營中的統兵大將們,受到兵勢觸動,遙遙望著呂國數十萬大軍開動,麵上神情極為複雜,眉宇間摻雜著一股說不出的輕鬆。

  對荀少彧突然撤兵的決定,這幾方大將心中雖有不解,但內心深處何嚐不是鬆了一口氣。

  這一位呂侯的氣魄太過驚人,壓得這些統兵大將一點脾氣都沒有,但凡荀少彧將令所下,百萬大軍無不死戰、敢戰。

  荀少彧親自率領大軍,幾乎就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隻是,在頭頂上一直壓著如此一座大山,還是讓幾方大將心頭的壓力極重。

  尤其是淪落到幾如呂國的臣屬一般,可謂呼之即來、揮之則去,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對此,幾方大將麵上雖沒有表示,心裏未嚐會心甘情願。

  而如今宋國大廈將傾,這一場伐宋之戰已然竭盡尾聲,宋國重器大夏龍雀刀被毀,兩大天人更是一死一傷。

  現今的宋國就是氈板上的肉,幾乎是任由他們幾國予取予求,隻待他們親自動手’割肉放血’,荀少彧的重要性大為削弱。

  就在此時此刻,荀少彧遽然退兵,讓幾國大將心中疑慮之餘,也免不得有一些小小的竊喜。

  這宋國萬載傳承之下,底蘊何其驚人,足以比擬幾國千載積累。一旦涉及利益分配時,荀少彧這位太過強勢的盟友,難免會讓幾國大將心裏有些不放心。

  一員杞國大將低聲自語:“或許,現在的局勢,對吾等小國而言,才更為有利吧!”

  雖然,因為呂國退出了五國聯盟,讓五國百萬大軍,成了四國數十萬聯軍,少了呂國這個重量級大國,也能給東虢幾國減輕一分壓力。

  哪怕呂國與東虢等國都是同盟,但呂國的分量太重,作為即將崛起的霸主級大國,東虢等國既要保持三分親近,更要有著七分警惕。

  宛都城,宣正門前!

  數十萬大軍陳列方陣,一員員先天大將站定,旌旗獵獵當空,大軍威嚴赫赫。

  在這一座宣正門下,一位位呂國重臣大將矗立左右,緩然環顧周匝,四周一陣陣冷風呼嘯,神色間一片漠然,目光在注視荀少彧時,都帶著十數分的恭謹。

  荀少彧在呂國上下權威深重,在其令行禁止之下,哪怕舍棄了眼前大好形勢,也不會動搖他當下的威信。

  “這座宛都城,寡人可是交到幾位的手上了。”荀少彧一身甲胄,腰間佩戴一刀一劍,神態威嚴莊重,矗立於城門下,望著宛都這座毀了一半的大邑,眸中透著一抹莫名神采。

  荀少彧道:“宋國萬載底蘊,不知還有多少未曾顯露的,不要小看了這些先夏餘脈,爾等還要多多謹慎一些,不要給宋國翻盤的機會。”

  荀少彧看向宛都城中,摘星樓高有千二百丈,他雖然身在宛都城外,也能直接看到這一座寶樓。

  要說荀少彧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將這一座寶樓,煉成一尊鎮國重器,直接帶回呂國國都。

  隻這一宗鎮國重器一旦煉就,其威能足以勝過大多數的第五品神兵。

  荀少彧遙遙看著摘星樓,心頭想著:“就當暫且寄放在宛都,反正一座摘星樓跑也跑不了,想要拿回來何其簡單。”

  大將費無忌與其他幾位大將站立一旁,躬身道:“呂侯寬心,末將等定當好生經營宛都,不會給宋國死灰複燃的機會,宋國翻不了天。”

  荀少彧頷首點頭,道:“如此就好,爾等都是大將,也不用寡人多言,自當知道該如何治軍。”

  眾將躬身齊聲道:“吾等定不負君侯所托,”

  荀少彧打量了幾人少許,若有深意道:“如此,寡人也能放心回朝了。”

  對於東虢幾國的心思,荀少彧洞若觀火,大國與小國之間的博弈,除了硬實力上的真刀真槍,也要有著軟實力的進退不失。

  在荀少彧的心裏,這些小國就是心思再多,隻要呂國能一直保持強盛的姿態,就永遠也不會有反咬呂國一口的時候。

  荀少彧心頭莫名一動,暗道:“或許,以後再見之時,這些人又會是另一副麵孔。”

  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糾葛,從來都是現實無比,前一刻還是盟友,下一刻就有可能互相白刃見血。

  以呂國在這一場大戰中,展露出來的聲勢,東虢等小國諸侯們,就是與鄭國一方暗通款曲,準備反手捅呂國一刀,也不是沒有這可能。

  荀少彧笑著搖了搖頭,向眾將拱手,道:“寡人於此,告別諸位將軍了。”

  說完,他轉身幾步踏上車攆,撩起幕簾直入車中。

  “駕!!”

  站在攆車上的禦者,在荀少彧放下車廂幕簾之後,驀然一甩藤鞭,三匹飛龍寶駒在吃痛下,拉著車攆緩緩前行。

  踏!踏!踏!

  大軍軍陣緩緩前行,一方方軍陣錯落,數十方軍陣陳列有序,亦步亦趨跟在車攆的周匝,緩緩的向前而行。

  費無忌高聲道:“末將,恭送呂侯!”

  一旁十數位大將躬身行禮儀了,齊聲道:“末將,恭送呂侯!!”

  各國大軍聲若天雷,道:“……恭送呂侯!!”

  數十萬大軍齊嘯,聲震百裏方圓。

  …………

  嗡——

  嗡——

  荀少彧端坐在車廂中,聽著身後眾軍高喝,麵上似笑非笑,袖口中一道道散碎流光,不住的碰撞著,似乎在極力抗拒著荀少彧一般。

  尤其在荀少彧將要離開宛都時,這些散碎流光似有氣機感應,在荀少彧的袖口中瘋狂的亂竄著,幾乎就要破開荀少彧的衣袖,再度衝入宛都城。

  這是神兵有靈,靈性並未被磨損殆盡,不得已做出的垂死掙紮。

  他麵上一片平靜淡漠,淡淡看了一眼袖口,輕聲道:“還敢抗拒?寡人能斬碎完整之時的’你’,如今都成了碎片了還不安分?”

  說著,荀少彧袖口微微一壓,一股沛然神力自袖口爆發,這些散碎流光似乎在同一時間,遭遇不可彌補的重創一般,幾乎當場崩裂開來,內中靈性大為折損。

  哪怕這些大夏龍雀刀的碎片,每一片都有著神兵靈性,堪與一口圓滿級數的寶兵相比。隻是荀少彧一身天人偉力何其駭人,莫說一些神兵碎片,就是一口完整的神兵,他都能用肉身將其崩碎。

  荀少彧順手打散了神兵碎片的反擊,麵上浮現一絲笑意,道:“石鏡不入第四品,終究難堪大用,將這些神兵碎片作為養料,或許能減少一些石鏡踏入第四品的時日。”

  這一麵石鏡伴隨著荀少彧一路崛起,從一介小小的公室庶子,逐步走到了如今有霸主之姿的呂國武侯。

  荀少彧為了修複這一麵石鏡,耗費了巨大的心力,這一麵石鏡也不負荀少彧的期望,成了荀少彧不懼道果中人的一張重量級底牌。

  可是現在荀少彧招惹上的是龍族,那個在太古時代,就已稱霸諸天萬界的霸主種族。以龍族那龐大的體量,道果級數大能者不說成千上萬,但數百還是有的。

  隻要龍族稍稍將注意力,投向荀少彧幾分,就能輕而易舉的捏死他。

  在這一股巨大的危機前,一口第五品級數的石鏡,顯然不足以護持荀少彧。

  “石鏡第四品,又會有何玄妙?”

  荀少彧揉了揉眉心,在與姒玉疆血戰之時,這一方石鏡曾有過一次洗盡鉛華,直入先天奇珍之列的契機。

  這一契機,是以荀少彧舍棄這一麵石鏡作為代價。而石鏡晉升先天奇珍之後,也會反哺荀少彧,為荀少彧鑄就一道不世根基。

  然而,當時的荀少彧,硬生生借著仁道湛盧劍強行鎮壓了石鏡的本能,自行斬斷了這一絲契機,將石鏡留在了身邊。

  雖然荀少彧斬斷了這一絲晉升的契機,可是有過一次晉升的契機之後,如今荀少彧再想要讓石鏡晉升,也能省去不少的心力。

  可就是能省些心力,想要再度造就一口絕世神兵也是千難萬難。

  “第四品石鏡難成,這些神兵碎片,也難以讓石鏡晉升。”荀少彧心事重重,輕聲囈語:“或許,石鏡晉升第四品不成,寡人隻能脫身九州之外,以九州之外無窮資糧,身曆武學之道的精彩,求證大神通之玄妙!”

  所謂證大神通者,得大自在身,在道門為大羅神仙,在佛門為大乘佛,超拔一切時空界限,恒古不朽不磨,為諸天億萬萬兆無窮生靈,一生終極追求之所在。

  以荀少彧一身武學天人的強橫修為,在九州大地能成尊做祖,但在九州之外廣袤天地,不達道果級數,都難以真正立足天地之間。荀少彧一介天人神魔,能稱得上高手,卻遠遠不能稱雄一方。

  踏!踏!踏!

  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軍陣綿延數百裏不止,沙塵滿天飛揚,一麵麵玄黑旌旗迎風而動。

  …………

  呂國國都,

  掖庭,淩煙閣!

  淩煙閣作為掖庭禁地,封神榜供奉所在。

  幾如呂國根基之地,常年有一支精銳之師駐紮,一有動靜迅速撲殺過來,就是一尊大宗師不慎陷入軍陣,也要筋疲力竭而死。

  在淩煙閣中,一尊白發老者盤坐閣中蒲團上,呼吸間一道道青色氣流,自口鼻之間湧動,似如天雷滾滾,似如法鑼大吹,沉悶的回聲不疾不徐響徹周匝。

  這是一尊煉氣修行的絕代大高手,調和胸中五炁五神,隻憑著一口氣息就可殺人與無形無跡。

  嗡——

  嗡——

  不知何時,供奉在寬大香案上的封神榜輕輕顫動,金色的榜文上一枚枚金色寶篆升騰,一道道深沉內斂的力量,回蕩在淩煙閣內。

  “嗯?”聞淵明緩緩睜開雙目,目光看著香案上顫動的封神榜。

  荀少彧在臨走時,交托給聞淵明監國之責,其中一項重中之重,就是供奉封神榜的淩煙閣。

  這淩煙閣雖有一支大軍駐守,可是沒有一尊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高手,還是不能讓荀少彧心安。而聞淵明無論公私,都讓荀少彧信任,因此才被授予監過重責。

  此時,一道神光自榜文中浮現,常雲光一身神甲,麵貌雄武威嚴,自神光中走出。

  見著這一尊神將,聞淵明心頭一鬆,奇道:“常雲將軍,封神榜突然異動,可是有何情況?”

  這一口封神榜與呂國,堪稱一榮共榮一損共損,乃是一國氣運重器,與呂國國運彼此相連。

  常雲光身披神光,一身神甲甚為耀眼,懷抱一口神刀,恭賀道:“老太師不用憂心,此乃天大喜事,君侯大勝宋國,破入宋國宛都之後,如今正班師回朝,封神榜有感,放有此等異象。”

  “君侯經過伐宋一戰,挫敗一大宿敵,至此呂國在豫州大地,再無一強手可抗,呂國有著稱霸豫州大地之勢。而在此等心向背之下,氣運反哺國運天柱,讓封神榜上眾將受益匪淺,真靈愈發的通透。”

  “這,正是呂國氣運勃發,一國大興之征兆!”

  聞淵明神色沉穩,聽著常雲光的話語,點頭露出一點笑意,道:“君侯班師回返,吾呂國當普天同慶之!”

  荀少彧親自率軍打入宛都,可謂是完成了曆代君侯爭霸豫州的大誌,至此呂國在爭霸路上的對手,隻有一個處境艱難的鄭國,呂國已然是稱霸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