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王府夜宴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4-01 02:58      字數:3277
  廬陵王邸得了製書,李顯連忙張羅率闔府人等在府門外遙賀。傍晚時分開筵宴大肆慶賀,還請了房州衙門教坊的優伶過來歌舞。

  這些年來,李顯一直很低調,像今日這般張揚還是頭一回。除了李顯、韋妃與自己的子女外,請來的客人就隻有武三思與盧小閑二人了。

  武三思已經向李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李顯當然得投桃報李,說穿了這宴席就是為武三思而擺的。雖然還沒有回京,但李顯必須為自己的今後打算,回到洛陽還得要依靠武氏族人才能立足,而武三思則是武氏族人的代表。

  至於對盧小閑,李顯還有另外一層心思,不過現在還不到揭破的時候。

  瞅著韋妃和眾子女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這些年來的所經所曆齊上李顯的心頭,實可謂五味雜陳。

  李顯流在房州,倒也有件別人看不見的大好處。皇家有皇家的規製,皇子、王子出生之後都是送出宮由保姆帶大的,所以皇室父子母子之間,本沒有什麽天倫可言,一月也見不上幾麵。流配在房州之後,一家人也就沒有了那麽些的規矩束縛。夫婦二人無需出去謀生,所有的心血就全放在了兒女身上。

  隴西李氏本是行伍出身,皇子俱要習武,李顯做英王時騎射功夫就極好,等著幾個兒子大了些,李顯便時常帶著幾人去打獵釣魚,有些個捕獲回來,倒也成了全家的樂事。

  李顯雖然被流放,但廬陵王府在房州稱得上是富麗堂皇,比州府衙門要壯觀許多。

  王府邊上繞著幾畝薄田,李顯沒種上了糧食,他考慮的比較周全,擔心傳到京裏讓人說他們是諷刺武則天虐待親子,便隻在田裏種了點桃杏之類的果木。

  這幾畝田地經這幫昔日的宮中貴人一收拾又頗有些景致,故而在房州一地,王邸連同這片果木有個諢名叫“宮家苑”。

  除此之外,隨李顯一家一同流來的仆從奴婢有五六十人,加上李顯原本的嬪妃姬妾,全府上下有上百人。其中宮婢女眷居多,女紅都極好,因此早先前韋妃就帶著女眷們在內宅紡織刺繡,拿出去托商家代賣,也享受到了些市井間的歡樂。

  可是現在,他得離開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前途未卜是最讓人揪心的事情。

  廬陵王府內庭繁花似錦,李顯讓人在桃樹下鋪好地毯,擺上坐榻。此刻,他坐在主座,武三思與盧小閑坐於左首,其餘妃子與子女坐於右側。

  宴會進行的熱鬧而不流俗,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席間觥籌交錯,言語歡暢,其樂融融。

  盧小閑看得出來,不管是武三思還是李顯都有些拘謹,彼此之間還是以寒暄敷衍為主,歌舞升平不假,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有的時候窗戶紙得盡快

  捅破才行,當然在這之前必須得進行些鋪墊。

  盧小閑舉起杯,品著美酒,忍不住讚歎道:“郡王,您這美酒可真不一般呀,比起梁王府的可要強的太多了!”

  盧小閑哪在梁王府喝過酒,隻不過是以此為由頭,與李顯拉些閑話,好讓彼此都放鬆些。

  武三思當然知道盧小閑的用意,很配合的在一旁附知道:“盧公子說的沒錯,表弟呀,你這酒是從哪裏來的!”

  李顯臉上難得露出一絲笑容,不無得意的說:“王府內的果木到了秋天收獲頗豐,除了自家留著吃以外,我沒事時試著將果實釀成果酒,結果就成了名動一方的佳釀,連州府衙門裏的相公們也拐彎抹角的想辦法討來喝!我將其命名為‘四季春’,梁王殿下和盧公子請嚐嚐我的手藝!”

  有了盧小閑的這層鋪墊,果然賓主雙方融洽了許多。

  李顯的幾個女兒個個打扮的美麗動人,武三思也忍不住讚歎起來。

  “她們用的都是我做的胭脂!”李顯的話也多了起來,“我找人討來紅藍的種子種下,成熟後摘紅藍做胭脂,雖沒有宮中用的燕地產的好,但是也有幾分樣子的!”

  此時就坐的除了李顯的幾個妃子,還有李重福、李重潤、李重俊、李重茂、李仙惠、李裹兒等諸子女。

  李重潤兄妹三人俱都精通音律,此刻李顯抱著琵琶,李重潤兄妹幾人歌舞,宴席好不熱鬧。

  李重潤對笛蕭一類的樂器堪稱善手,舞也跳的極好。而李仙蕙則極善琴瑟,李裹兒雖也會幾樣樂器,但是她性急好動,樂器俱稱不上不精通,倒是極善歌舞,年紀小小的就一副好嗓喉,竟能引得鳥雀相答,舞藝則更能稱絕,踴健舞有猛士之姿,蹈軟舞有流仙之態。

  “表弟!來我敬你一杯!”武三思向李顯舉杯。

  李顯笑吟吟也舉起杯來,客氣道:“梁王殿下是貴客,還是我敬您吧!”

  武三思一語雙關道:“表弟!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返回帝都後可得多走動走動呀!”

  “那是!那是!我求之不得呢!”李顯臉上堆滿了笑。

  二人喝完酒後,武三思放下酒杯,對李顯道:“聽聞表弟書法不錯,可否贈墨寶一副?”

  武三思是從郭敬之那裏聽說李顯有此愛好,故而提出了這麽個請求。

  李家向來重視書法,李顯寫得一手的好飛白,所以平日裏也寫些詩詞,遣奴買字於市井,雖掙不來幾個錢,但也成了他的一大愛好!

  此刻,見武三思向自己討要墨寶,便欣然應允。

  筆墨紙硯擺上後,李顯龍飛鳳舞片刻便寫完了。

  “之白阿史病轉差未皆外曹尚患之白書法”

  盧小閑雖然來自後世,但卻對書法不甚內行,雖然不清

  楚這十七個字是什麽意思,但卻看得出來李顯書法之功底還是不錯的。

  武三思顯然是識貨的,他瞅著宣紙上的字跡嘖嘖稱奇道:“表弟,你能將《之白阿史帖》練到如此地步,看來平日沒少下功夫!”

  李顯笑而不語。

  《之白阿史帖》?

  盧小閑雖然不清楚這《之白阿史帖》是誰的字,但也不好在此時詢問,隻是暗暗記下了這副字的名字。

  酒過三巡之後,李顯突然對盧小閑道:“盧公子,我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

  盧小閑微微一愕,旋即笑道:“郡王有事盡管吩咐,在下定當竭盡全力!”

  李顯歎了口氣道:“我曾經到清涼寺尋高僧求簽許過願,若有朝一日能重返京城必將重謝。如今所許之願已成真,若不還願佛祖必將怪罪。這幾日府裏忙脫不開身,我讓裹兒替我去還原,但裹兒生性頑劣,我擔心她去清涼寺會搞出亂子來,故而想請盧公子陪同一同前往還願,如何?”

  李顯這話一說完,眾人的目光齊齊射向盧小閑。

  盧小閑不由一怔,好半晌沒有說話。

  李顯這唱的是哪一出?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顯這分明是托辭。

  且不說有沒有求簽還願這茬事,就算李顯走不開,還有李重福、李重俊等幾個兒子代勞,怎麽可能讓李裹兒一個女兒家去呢?

  再說了,就算讓李裹兒去,王府有那麽多人,為何偏偏要讓自己陪同呢?

  盧小閑心中生出一絲不妙的感覺來:李顯莫不是有意將李裹兒許配給自己,這才借機給自己創造一個與李裹兒單獨相處的機會?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盧小閑頓時有些不寒而栗。

  李裹兒雖然美貌無比,可盧小閑來自後世,知道此女後來是一個無惡不作人人唾棄的女魔頭,他可不想與李裹兒有太多瓜葛,若真成了李裹兒的駙馬,自己將來肯定死無葬身之地。

  盧小閑瞅了一眼李顯,他笑嘻嘻望著他,表情很自然,根本就看不出什麽端倪來,隻能暗罵一聲“老狐狸”。

  盡管心中一百個不樂意,可李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提出來了,盧小閑也不好在大庭廣眾之下駁了李顯的麵子,這讓他有些左右為難。

  見盧小閑沒有說話,李顯又追問問道:“盧公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裹兒見盧小閑如此猶豫,臉上怒意頓顯。

  盧小閑被逼無奈,隻好把皮球踢給了武三思:“在下當然樂意效勞,隻是梁王殿下安排在下有重要公務,怕是有拂郡王美意了!”

  誰知武三思卻接口道:“盧公子,你的公務我會安排別人去做,明日你隻管陪著裹兒替郡王去還願吧!”

  武三思說話的時候臉上掛著玩味的笑意,顯然他也看

  出了李顯的心意。

  聽了武三思這話,盧小閑恨不得上去捶他一頓。本想讓武三思幫他圓場,誰知這廝想都沒想便將他出賣了,這不是把他放在火上烤嗎?

  無奈之下,盧小閑隻好硬著頭皮應允道:“既是發如此,在下定不負郡王重托!”

  口中雖然答應了,但盧小閑心中也暗自做出了決定:明日與李裹兒單獨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把話說清楚,讓她徹底死了這條心。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這個道理盧小閑還是懂的!

  似有心靈感應一般,這個念頭剛在心中生起,盧小閑便感覺有一道目光向他刺來。不用回頭盧小閑也知道,肯定是李裹兒正死死的盯著他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