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往事不堪回首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4-01 02:58      字數:3302
  “郡王沒事吧?”盧小閑一臉關切道。

  “能見到盧公子,就算有事也是沒事!”李顯一語雙關道。

  “在下奉梁王殿下之命,與張司馬前來向郡王道喜!”盧小閑說明了來意。

  “何喜之有?”李顯眯著眼睛問道。

  “梁王奉陛下之命,接郡王回帝都治病!”盧小閑笑著道。

  “治病?”李顯愣了愣,臉上露出複雜之色,“對,我是有病,隻是不知到了洛陽,這病會痊愈還是更重了!”

  “治得好治不好暫且不說,諱疾忌醫總是不對的,我若是郡王,無論如何都得試一試!”盧小閑的表情也不簡單。

  李顯沉思片刻,微微點頭道:“盧公子說的是,代我謝過梁王殿下!”

  “明日梁王殿下會親過府向郡王傳旨,三日後將啟程返回帝都,望郡王提前做好準備!”說罷,盧小閑向李顯一拱手,“在下告辭了!”

  “盧公子這就走了嗎?”李顯似乎有話要說,但稍一猶豫還是咽了回去,對李重俊道,“俊兒,替我送送盧公子!”

  李重俊點頭,與裴嶽陪著盧小閑和張文向府外走去。

  到了府門外,盧小閑對張文道:“張司馬先行一步,我與義興郡王說兩句話!”

  張文走後,盧小閑朝著裴嶽做了一揖:“我真是眼拙了,黑劍客果然是位絕世高人!”

  “盧公子過獎了!”裴嶽不卑不亢道。

  “這麽遠的距離,以柳葉閉人穴道,時機分寸拿捏得如此精準,就算號稱武功天下第一的符龍島主江雨樵,也無不過如此!”盧小閑毫不遮掩的讚美道。

  盧小閑倒不是客套話,他見識過江雨樵的武功,裴嶽絲毫不比他差。

  裴嶽搖搖頭道:“有主人這裏,我這隻是雕蟲小技!”

  裴嶽口中的主人,毫無疑問是指李重俊。

  盧小閑瞅著李重俊道:“想當年,白衣與黑麵二人組合的黑白劍客橫掃整個武林,所向披靡,讓天下側目!誰會想到風靡一時的白劍客竟然會是一位郡王!”

  “這都是以前的事了!若不是今日事情緊急,我和裴叔也不會出手!”李重俊眉頭緊蹙道,“我雖不知何人要對父親不利,但我清楚他們絕不會輕易善罷幹休,還望盧公子出手相助才是!”

  “好說!”盧小閑也不客氣,“我這就回去稟報梁王殿下,一定會安排萬全之策保證廬陵王的安全!”

  “多謝盧公子,重俊感激不盡!”李重俊向盧小閑深施一禮。

  回到刺史府,武三思聽了盧小閑的述說,不由大吃一驚,後背不由打了一激靈。

  才到房州城,就出了這麽大的事情,讓武三思頓時覺得房州到處盡是刀叢劍樹,充滿殺機。

  “這可如何是好?”武三思覺得肩上添了

  萬斤重量,惶恐不安道,“廬陵王可萬萬不能在我手裏出事呀!”

  “殿下!秋風堂的人到了嗎?”盧小閑皺眉問道。

  “隻到了二三十人吧,大部分還在趕來的路上!”

  “這樣吧!”盧小閑斟酌道,“讓陳將軍帶羽林士兵接管廬陵王府的防衛,秋風堂已經到達房州的人重點安排在內院,暗中保護廬陵王。從現在開始,我也住進廬陵王府,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廬陵王有任何閃失,否則在陛下那裏就無法交待了!”

  ……

  回想著上午的那一幕,李顯心中有些不寒而栗。

  十幾年來,他遠離朝廷朝廷,也遠離了政治漩渦的中心,雖然日子過的清苦些,卻沒有了那些爾虞我詐和是非紛擾的侵襲。

  可是,現在他又要回去了,回到那個讓他避之不急的地方。

  帝都表麵繁華光鮮,實際上隱藏了多少危機與陰險。

  一想到朝廷,李顯就覺得心有餘悸。

  那裏每個人城府都很深,口口聲聲仁義道德,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若讓李顯選擇,他寧肯繼續待在房州,可問題是他現在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

  李顯心中很清楚,今天所發生的這一幕,隻是他未來要麵對驚濤駭浪的序曲。

  既然陛下要傳位給武氏,為何還要接我回去呢?

  就算要傳給李氏,不是還有四弟皇嗣李旦,為什麽還要舍近求遠呢?

  李顯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是要要把自己收拾了,再把大位傳給四弟李旦?

  不像!

  李顯微微搖頭。

  陛下要真想收拾自己,在房州就可以直接把自己處死,何必還要接回帝都呢?

  當初廢太子李賢,就是陛下派丘神勣去巴州就地解決的。

  還有皇子上金和素節,他們倒是押解回神都解決的,但那是先宣布他們“謀反”,然後用囚車把他們押回帝都的呀!

  接自己回帝都究竟是要做什麽?難道怕自己在外地造反?

  再說了,讓梁王武三思來接自己,這陣勢可不小,何須如此小題大做?

  李顯左思右想,始終想不出一個合理的結論來。

  瞅著愁眉不展的李顯,韋氏眼圈不由一紅,低聲道:“夫君,都是妾身不好,若不是當年那件事情,咱們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韋氏所說的“那件事情”,可以說是她和李顯人生的轉折點……

  ……

  高宗駕崩後,李顯由太子繼任皇帝之位,他將自己的嶽父韋玄貞升任豫州刺史依然不滿足,想再次升遷他做侍中,也就是宰相。

  韋氏雖然出自官宦之家,但對皇帝的虛名與實權之間究竟有多大差距,她根本就不清楚,隻為夫君待自己的娘家不薄而感覺到麵上有光。

  事實上,

  韋氏要是能從她前任趙氏的遭遇中得到足夠清醒的認識、對武則天的手段有個細致的了解,作為皇後的她就會勸阻李顯。

  可問題是她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識,於是是他們夫妻二人悲慘遭遇便由此開始。

  李顯的人事安排發到中書令裴炎手裏,裴炎毫不猶豫的加以勸阻。

  誰知李顯竟然放出話來:“我是皇帝,想怎麽幹就怎麽幹!韋玄貞是我的老丈人,我就是把天下讓給他都行,一個小小的侍中又有什麽大不了的?”

  李顯的一席話把裴炎嚇了個魂飛魄散,立刻將此事報告給了太後武則天。

  武則天聽後大怒,安排裴炎與中書侍郎劉褘之、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等人率重兵入宮,當著百官的麵宣布太後懿旨,廢李顯為廬陵王,幽於別所。

  第二天,李顯的同胞弟弟李旦被按在了皇帝的寶座上,改元文明。

  第三天,李顯和韋氏年還有僅兩歲的嫡長子李重潤被廢為庶人。

  而正在做宰相夢的韋玄貞也沒有逃脫噩運,全家被流放至欽州。

  第五天,闖下塌天大禍的李顯領著韋氏、一群哭哭啼啼的姬妾和年幼的兒女,垂頭喪氣地離開長安城,在重兵“護送”下,前往流放地均州。

  到了均州僅僅過了十幾日,武則天又改變主意,下令將李顯一行轉押至房州。

  在房州清苦度日的李顯不但平日被人監視,長安城裏的特使還經常專程前去察看他的情形。

  每當有使臣前來,韋氏總會想起李顯的二哥李賢在流放地被賜死的前車之鑒,她覺得心驚肉跳,心中無比恐怖。

  更讓韋氏難過的是娘家的遭遇。

  李顯被廢黜帝位後,韋氏的父親韋玄貞被剝奪豫州刺史官職,連同妻子、兒女一起被流放到嶺南欽州。

  因為受打擊太大,韋玄貞到欽州不久就患了瘴氣病,終因心力交瘁死去了。

  韋後的母親崔氏當時帶著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在流放地生活無比艱難。不想禍不單行,當地的蠻族酋長寧承基瞅上韋後的兩個妹妹,非讓崔氏獻出兩個女兒給他們做小妾。

  崔氏當然不願意把兩個女兒往火坑裏推,於是婉言拒絕。

  寧承基是地頭蛇,當地的官府也對他們無可奈何。於是,在一天夜裏,寧承基糾集眾人到韋家搶人。

  崔氏事先得到一個好心人的通風報信,把兩個女兒早早藏在附近一個隱蔽的山洞裏。寧氏兄弟來搶人,卻不見韋後的兩個妹妹,大怒之下,把崔氏和四個兒子全部殺光,燒了他們住的房子,揚長而去。

  後來,韋氏的兩個妹妹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逃離欽州。她們淪為乞丐,曆經千辛萬苦,才逃回長安。因為身份是流放犯,隻有在親戚家隱藏度日。

  在房州的韋氏聽到了家人不幸遭遇後,她的心在滴血,痛不欲生卻無計可施!

  她心中無比後悔:早知是這樣的結果,她當初為何不去阻止李顯。

  可是,這世上哪有賣後悔藥的?

  事至今日,她依然在為李顯的草率和自己的短視而後悔。

  可李顯當初也是為了她、為了韋家好,她能說什麽呢?

  韋氏沒有太多的時間沉浸在悲痛中,一大群孩子要養,隻能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倒下,千萬要挺住,隻要活著就有希望,哪怕希望是如此的渺茫!

  後來,武則天登上帝位,改國號為周。

  韋氏得知這個消息後更加惶恐不安,生怕夫君和自己再遭不測。

  如此驚恐淒惶生不如死的日子,韋氏整整過了十四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