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捕鷹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4-01 02:57      字數:3352
  進了軍營就不準隨便外出,要出去必須向劉閻王告假。

  準不準假,那得劉閻王說了算。

  這麽些天來,劉閻王隻批準盧小閑出去過,而且是批準了兩次。至於其他人要請假,想都不要想。

  自古便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盧小閑享受特權外出的舉動,讓很多人心中很不舒服,但誰也不敢去找劉閻王理論。

  外出回來,盧小閑當然不會忘記趙亮等人,幫著他們帶來大包小包的吃食。

  每每這時候,他們才發現,以前看不上眼的食物,現在都成了絕佳的美味。

  與舉石鎖相比,陣法訓練又是另外一種煎熬。

  所謂““陣法”演練,即戰鬥隊形、進退鼓號和旗語、利用地形地物等等的演習訓練,例如“鳴金收兵”、“一鼓作氣”,就是操練而成的陣法。

  兩支軍隊作戰,拉到戰場後就是排兵布陣。或是方陣,或是圓陣,或錐形陣,或雁形陣。上萬人的軍隊,整個布陣過程耗費一兩個時辰是常事。

  好不容易把陣布好了,還不能立即開打,得由雙方主將尋找對手的破綻。如果實在找不到破綻,還得先派遣一支精兵對敵陣一翼進行反複衝擊,力求撕開敵陣的防禦,然後再發起全麵攻擊。

  這樣的過程常常要持續半天至一天,每名士兵都得付出巨大的體力與精力。

  趙亮和眾紈絝手持十幾斤重的兵器,頭戴沉甸甸的頭盔,身披沉重而密不透風的鎧甲,執著死沉的大盾。個個都汗出如漿,渾身發軟,雙腳發麻,兩眼發花。

  每個人精神必須高度集中,隨時聆聽劉閻王有可能發出的命令。

  平日裏訓練稍差點,在戰場上不用敵人打,陣形就散了。戰鬥時能發揮平時戰力的三成就算了不起,最可怕的是,一旦戰敗。連逃跑的氣力都不剩幾分了。

  半個時辰後,已經有人搖搖欲墜。

  一個時辰後,趙亮第一個光榮的倒下……

  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十個……

  日影西斜時,校場上已摔到了一地的人。

  劉閻王板了一整天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難得的笑意,這標誌著今天的訓練正式結束。

  ……

  “要練好射箭,在戰場上才不會吃虧……”劉閻王的聲音在每一個人的耳邊響起。

  射箭是軍人的基礎技能,大周軍營向來重視射箭訓練。

  對契丹這樣馬上民族的士兵來說,射箭不算什麽,但趙亮等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從沒正兒八經練過。

  盧小閑也沒有練習過射箭,因此練的很認真。

  平時,士兵們都是舉著弓瞄著百步外空空的靶子。

  今天,他們終於可以真正射箭了。

  “嗖嗖嗖……”

  校場內一支支箭射出,足足持續了好幾個時辰。

  輪到盧小閑的時候,他想也沒想便射了出去。

  看著劉閻王燦爛的笑容,盧小閑知道自己應該射的還不錯!

  盧小閑之後的幾組射的很糟糕,隨之而來的,是

  劉閻王像天氣一樣變化的臉色:笑容消失,麵目陰沉。

  他惡狠狠的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再射不好,“大石伺候”。

  眾人雖然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麽意思,但從語氣中可以聽出來,肯定不是什麽好事。

  劉閻王的強力威壓,不僅沒有讓士兵們的成績有絲毫的好轉,反而越來越差……

  劉閻王徹底被激怒了,暴風雨就要來臨!

  “沒射中靶子的人給我出來!”劉閻王一聲怒吼。

  十幾個軍士老老實實站了出來,他們一臉的無辜,極不情願地曝光在大庭廣眾之下!

  盧小閑當然沒有出現在這些人當中,但趙亮和眾紈絝就沒這麽幸運了。

  校場周圍有很多大石頭,作為懲罰,劉閻王命令他們扛著石頭繞校場跑三圈。

  正所謂“軍令如山倒”,在劉閻王命令下,這些軍士隻好就範,深一腳淺一腳在滿是荊棘的靶場蹣跚行進著。

  三圈跑完了,他們每個人的手都被石頭的棱角劃破,劉閻王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隨即宣布:他們不今天不準吃飯!

  ……

  軍營中的很多項訓練,盧小閑都遠比契丹人要強的多,唯獨騎術他不得不甘拜下風。

  契丹是典型的馬背上的民族,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免。契丹人不分男女,自幼就練成一套馬上的活動本領。甚至能在馬身上連續活動兩晝夜,趁馬吃草的機會,坐睡在馬背上。

  好的騎士,上馬不踩鐙,一躍而騎上;下馬不踏磴,—躍而下。特別是在“越天塹,登丘陵,冒險阻,絕大澤,馳強敵,亂大眾”之際,仍能穩坐在馬上,才算得上是好騎士。

  契丹騎兵能穩固騎在狂奔於坎坷之途的馬上活動自如,向前後左右開弓射箭,揮動武器穩準狠地打擊對方。對於敵方迅猛的劈砍刺,還能夠穩妥地躲閃避或檔撥架。

  看到這一幕時,盧小閑心中有了陰影:大周軍隊真的能對付這些彪悍的契丹騎兵嗎?

  ……

  在軍營內訓練的李失活當然不會知道,他在馴鷹比賽上的風光無限,給契丹族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難。

  不可一世的嚴克,當著鬆漠眾官員宣布完趙文翽的命令後,頭也不回便揚長而去。

  瞅著嚴克的背影,李盡忠臉上陰沉的能滴出水來。

  朝廷同意賑災的聖旨到了,這本來是好事,可李盡忠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

  太可惡了,趙文翽竟然讓契丹人進貢五十隻海東青,這不是明擺著勒索嗎?

  孫萬榮狠狠啐了一口道:“首領,別理他,一隻也不給,看他們能怎麽樣!”

  李盡忠黑著臉,咬牙切齒道:“給他們!讓達滿抓緊時間準備,十天內必須要捕到五十隻海東青。”

  朝廷的聖旨雖然到了,可縣官不如現管,什麽時候賑災、如何賑災都是趙文翽說了算。為了契丹能盡快得到賑濟,李盡忠權衡再三,隻能答應十日內為趙文翽送去五十隻海東青。

  孫萬榮一臉不甘道:“盧公子那裏怎麽辦?我可是

  當著那麽多人麵答應的,豈不是要讓人笑話死了?”

  李盡忠歎了口氣:“盧公子的二十隻海東青肯定要給的!但隻能先往後放放!盧公子應該能理解我們的苦衷!”

  孫萬榮跺了跺腳,恨恨的離去。

  不知是怎麽了,連續幾天鬆漠都是狂風大作,天空裏壓過來大片厚厚的雲層。狂風像凶猛的野獸,咬齧和窒息著萬物生靈。

  天氣異常糟糕,不是捕鷹的最佳時機。但時間不等人,達滿隻能冒著狂風,領著範子明和契丹族的捕鷹人來到鷹嶺下。

  往日鷹嶺懸崖崖頭棲息的海東青已經蹤影難尋,全部龜縮在崖頂石壁上巨大的縫隙裏。

  看著達滿眉頭緊鎖,契丹族的捕鷹人不待他一聲令下,第一撥就背起鷹網和繩索,奮力地向崖上攀去。

  即使是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鷹嶺也是猿猴難渡,更別說此時狂風大作了。

  捕鷹人才攀上一半,就一個個地滑落下來,非死即傷。

  其他捕鷹人默默地從他們身上撿起工具,準備再次攀登。

  達滿連忙上前製住他們,親自挑選了幾名年輕力壯的捕鷹人,身先士卒地向崖上攀去。

  他仔細地察看地形,沿著一條斜著向上的裂痕,小心謹慎地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

  沒過多久,就快接近了鷹巢,可這時他身邊不遠一個年輕的捕鷹人,一不小心腳下踏空,一塊風化的巨石“轟”地一聲滾下山崖。

  山頂上的鷹巢一下子炸了窩,幾隻成年的母鷹憤怒地撲出來,揚起鐵一般翅膀,向他們凶猛地掃過來。

  達滿連忙喝令已經爬上岩頭的捕鷹人,趕快貼在岩壁上,一動也不能動。

  鷹巢裏的海東青聞風而動,傾巢而出,全部高飛到半空,像箭一樣俯衝下來。

  捕鷹人被海東青啄得遍體鱗傷,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從崖上飄落下來,就連達滿也受了傷。

  無奈之下,他們隻好從鷹嶺上撤下來,等待著天氣放好。

  到了第四天,天氣終於晴了。

  達滿讓捕鷹人拿出一張張捕鷹網,在鷹嶺腳下的平地上,錯落有致地支了起來。

  緊接著,他們又趕緊從樹林裏捕來一隻隻活蹦亂跳的野兔、野雞,用細繩綁在網子下麵。

  這種捕鷹網是契丹人所獨有,是用柞樹林中柞蠶的蠶絲編織而成,網絲細如毫發,就連目光犀利的鷹眼都難以發覺,而且它還極具粘性,隻要是網住的獵物,插翅難飛。

  達滿將這一切布置好後,和捕鷹人一起悄悄躲進樹林裏。

  沒過一會兒,鷹嶺上開始有動靜了。

  因為這幾天刮大風的原因,海東青早就饑腸轆轆。天晴了,它們便從鷹巢裏飛了出來。

  海東青發現山腳下的平地上,有野兔和野雞在撲騰,它們爭先恐後撲下來,一隻隻自投羅網。

  一天下來,達滿就捕了十幾隻海東青。

  照這樣下去,最多四五日便能捕夠五十隻海東青。

  達滿終於鬆了一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