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太原城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4-01 02:57      字數:3300
  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誓師起義,攻占長安建立了大唐王朝。

  太原作為大唐的龍興之地和李氏皇族的第二故鄉,被確立為大唐的北都,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平起平坐,合稱“天王三京”。

  太原城規模空前宏大,東城和西城位居汾河兩岸,中間還建有中城。城內人口超過五十萬,是大唐最大的鐵器、兵器、玉器、銅器、葡萄酒生產基地,是全國三大商業中心之一,也是全國三大鑄幣中心之一。

  太原城的一年四季當中,最難過的當數冬天了。沒有春天的夢幻新柳,沒有夏天的沉重繁綠,也沒有秋天的斑斕世界,一切都歸於寂寥,歸於裸露,歸於無情。

  不過,太原之冷遠非極寒,可比“冬山如睡”,一個睡著的人或者城市,是不需要什麽妝容的。

  那些久居客們早已習而安之,若趕上無風陽光飽和的日子,眯著眼睛曬太陽,抬頭可以引望東西兩山,整個城市鉛華洗盡,一切歸於樸實,這恐怕就是太原冬天的精髓了。

  此刻,盧小閑便置身於太原城內一座頗為闊綽的府第內。

  客廳很是寬敞,屋內炭火正旺,可眼的果蔬,彌漫的茶氣,閑閑款款,一派翕然,亦謂浮生一樂。

  一個老者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湯,他怕湯灑出來走的很緩,慢慢過來放將湯放在盧小閑麵前的桌上。

  “盧公子,這是老夫親自下廚熬製的羊肉湯,你先喝一碗暖暖身子,待準備好下酒菜,咱們邊喝邊聊!”

  說話之人姓李名道亨,須發皆白,大約六七十歲的年紀,看上去身子骨還挺硬朗。

  李道亨是李唐皇室遠支的宗室,三年前他卸任了營州都督一職後,帶著一家老小回到老家太原賦閑養老。

  盧小閑離開洮州,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可心的地方便住個三五日。不想住了,便又啟程趕路。

  從洮州到太原,盧小閑走了近兩個月時光。

  到了太原城後,盧小閑這一住算下來也有十來日了。

  他與李道亨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相識的,二人年紀雖然相差甚遠,但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很快便結成了忘年之交。

  盧小閑也顧不得燙,舀了一調羹送入口中。

  奶白色的羊肉湯溫而不火,鮮香濃烈,餘味悠長。

  盧小閑一邊品嚐一邊咂巴著嘴道:“太好喝了,李老伯,您這羊肉湯真乃一絕,是在營州那些年練就的手藝吧?”

  李道亨沒什麽架子,年紀大了有人能與他說話,他就覺得很快活。

  他雖然貴為郡王,但盧小閑卻從不稱呼他的爵位,隻喊他為李老伯。若換了別人恐怕會認為這是大大的不敬,可李道亨卻偏偏對此很認可,他覺得盧小閑這樣稱呼才顯得二人之間不生分。

  正因為如此,李道亨三天兩頭總會把盧小閑請到府上,喝點小酒,天南海北聊著天,好不愜意。

  聽盧小閑說自己的湯熬的好,李道亨心中很受用,一臉得意道:“可不是嘛!契丹人以羊肉為主食,他們熬製羊湯很講究,我雖然是從他們那裏學來的,但又進行了創新,多加了幾味調料,所以我熬的羊肉湯比契丹人的還要鮮美!”

  盧小閑歎了口氣道:“要是天天都能喝上您熬的羊肉湯,這可是人生一大幸事呀!”

  “那有何難?”李道亨嗬嗬笑道,“若是別人嗎,求我我也不會給他熬,但盧公子你隻要想喝,我天天都可以熬給你!”

  李道亨這話倒不是客氣,看著不順眼的人,他理也不會理。但他對盧小閑卻偏偏看著順眼,這很多事就不是事了。

  李道亨的這話讓盧小閑有些感動,他歎了口氣:“可惜明天我就要離開太原了,恐怕就喝不上您熬的羊肉湯了!”

  “這麽快就要走?”李道亨臉上的失望之色一掠而過,旋即點點頭道,“你還年輕,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當然不能一直留在這裏陪我老頭子了,我能理解!”

  盧小閑正要向李道亨解釋,卻見李道亨朝著盧小閑一擺手:“先不急,待會酒菜上齊了,咱們倆慢慢說!”

  盧小閑點點頭,瞅著李道亨轉身離去的背影,他陷入沉思當中。

  按理說,從洮州前往營州並不經過太原城,但盧小閑聽說上任營州都督李道亨卸任後就住在太原,所以特意拐了個彎,專程來到了太原。

  當然,盧小閑與李道亨並非偶遇,創造一個偶遇的機會對盧小閑來說不是什麽難事。

  與李道亨接觸的這些時日,盧小閑能感覺出來這位老爺子對他是發自內心的好。

  李道亨曾經是叱吒風雲的封疆大吏,可現在就是個普通的老人,有人願意陪他說話恐怕是他最高興的事了。

  營州地處中原進入東北地區衝要,是中原王朝出入東北的門戶,同時也是胡漢雜居的地帶,民族成分較複雜。

  唐朝建立後,沿用隋代製度,建置營州總管府。

  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營州為上都督府,管營、遼二州,鎮撫契丹、奚人及東北地區。

  貞觀年間,契丹、奚人相繼歸附,唐朝設置羈縻府州,接受營州都督府的監護。

  貞觀年間,唐朝設置東夷都護,由營州都督兼任。

  營州都督的人選對於唐王朝非常重要,要麽是品行廉潔,要麽是皇室信任之將,要麽是有威望的蕃族酋長,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大唐東北邊防的安全。

  大唐第一任營州都督名叫張儉,他是高祖李淵的從外甥。

  第二任營州都督程名振,生前被百姓稱為常勝將軍

  ,幾乎無敗仗。程名振不僅帶兵打仗厲害,在朝堂之上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官。

  第三任營州都督是李謹行,他被唐高宗授為鎮軍大將軍、行右衛大將軍,封燕國公。

  第四任營州都督高侃,出身於渤海高氏。永徽中他為北庭安撫使、隴右道大總管,生擒突厥車鼻可汗,以功升為安東都護、遼東道大總管,鎮撫高麗,入為左監門衛大將軍,封平原郡公。

  第五任營州都督周道務,是唐朝左屯衛大將軍周紹範的兒子,尚太宗第十女臨川公主李孟薑,承襲父親封譙國公。調露元年十月初五,突厥阿史那泥熟匐反唐,煽動奚、契丹侵掠營州,周道務派遣營州戶曹唐休璟領兵將他們打敗。

  老謀深算的李道亨作為第六任營州都督,知道大周官兵的戰鬥力一年不如一年,靠武力製服管轄區內的夷族已經不可能,就挖空心思地施展懷柔手段,對契丹人、奚族和靺鞨人極盡籠絡恩服,與三族的首領們始終保持一團和氣,使營州平安無事。

  按大唐慣例,邊關大帥要定期輪換。可是高宗皇帝晚年不問政事,武則天當朝以來,無暇顧及邊關事務。後來武則天稱帝,但忙於鏟除政敵,也沒有顧得上營州。

  正因為如此,李道亨在營州都督的職位上,竟然一待就是二十多年,這在朝廷中是絕無僅有的。

  李道亨對營州可謂是了如指掌,所以盧小閑才會費盡心思接近他,想從他這裏多打探一些營州的詳細情況。

  當然,盧小閑並不想做的太露骨,他可不想讓李道亨認為自己是有目的才與他親近的。這些日子在與李道亨的交往中,他隻是旁敲側擊,才了解了一些關於營州零碎的信息。

  算算時日,張猛也該從洛陽啟程前往營州了,盧小閑要盡快與張猛去會合,自然也就不能一直在太原待下去。

  此次前來李府,盧小閑便是想與李道亨道個別。此刻,他見李道亨頗為傷感,心中也有些不忍。

  酒菜上齊後,二人麵對麵坐定。

  李道亨舉起杯來,對盧小閑說:“該走的總要走的,盧公子,來,老夫敬你一杯,祝你一路順風!”

  “多謝李老伯!”盧小閑舉杯,與李道亨共飲。

  李道亨再舉一杯,感慨道:“與公子雖然相處隻有短短十來日,但卻是這幾年中老夫最開心的一段日子了,這一杯老夫要感謝盧公子!”

  “李老伯客氣了!”李道亨對自己如此看重,讓盧小閑覺得自己受之有愧。

  “若你不嫌棄老夫,那就讓我們這對忘年之交一起滿飲此杯吧!”李道亨將酒喝了,對盧小閑意味深長道,“老夫也不知在這世上還有多少時日,將來盧公子若有機會,可別忘了來看看老夫,到時我還請你喝羊

  肉湯!”

  “李老伯,您一定會長命百歲的!”盧小閑將酒飲盡,鄭重承諾道,“將有空我會來看您的!”

  李道亨又舉起第三杯:“這一杯,我們先喝了,老夫再告訴你由頭。你放心,老夫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如果你信得過老夫,那就請滿飲此杯!”

  說罷,李道亨率先將酒一飲而盡。

  與往日二人相聚不同,這一次李道亨一反常態,沒吃一口菜便連喝了三杯,這讓盧小閑覺得頗有些不同尋常。但盧小閑卻根本沒有問其緣由,毫不猶豫將酒喝了,以此表達了對李道亨的充分信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