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姚崇十策
作者:吉日      更新:2021-05-22 05:14      字數:3778
  李隆基恍然大悟,敢情盧小閑與郭振立下軍令狀,還有如此一層深意。

  他又問道:“小閑,可朕說過多次了,劉幽求與鍾紹京就是不鬆口,你如何能說服他們?”

  盧小閑笑道:“臣自有臣的辦法,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一切都要看明日陛下狩獵的情況再說。”

  李隆基道:“但願明日能夠大有收獲。”

  ……

  驪山演武的第二天,唐玄宗到驪山下的渭川打獵去了。

  恰在此時,同州刺史姚崇來覲見李隆基了。

  李隆基看著須發全白的姚崇,不禁動情道:“姚愛卿,這才多久沒見,你老多了,委曲你了,朕對不住你呀!”

  姚崇見了李隆基有些拘謹,完全沒有了當初在潞州與李隆基相處的那份隨意。他趕忙向李隆基施禮道:“陛下言重了,這都是臣該做的!”

  “來,見見小閑吧,你們也是老熟人了!”李隆基指著一旁的盧小閑道。

  “姚崇拜見定國公!”姚崇一本正經的施禮道。

  盧小閑也不說話,隻是盯著姚崇上下看個不停。

  姚崇不知盧小閑何意,他剛要說話,卻被盧小閑一拳擂在胸前:“我說老姚呀,你怎麽還是這副老學究的模樣?大家都是老相識了,難道你看不出來嗎?陛下在這麽個場合與你相見,就是來找你敘舊的,可不是接見下臣。你如此唯唯諾諾,還如何說話?”

  李隆基知道盧小閑此舉是為了打消姚崇的顧慮,也在一旁附和道:“沒錯,先生,我們可是來敘舊的,莫要在意君臣之禮。”

  姚崇一聽,李隆基對自己還用的是在潞州時的稱呼,如何不知他的意思,他隨即道:“既是如此,那臣就隨意了。”

  李隆基連聲笑道:“如此最好了,先生,你可會打獵?”

  姚崇誇張道說:“豈止是會,打獵臣可是非常精通。不瞞陛下,臣少年之時是個浮浪子弟。那時候臣家住在廣成澤,整天就知道帶著獵鷹打獵。後來碰到一個老者,他跟臣說,你以後是個出將入相的人物,千萬不要荒廢了自己的大好年華啊。臣這才幡然醒悟折節讀書的,後來臣果然入了相。別看如今臣老了,要說打獵絕對不成問題!”

  李隆基一聽非常高興:“那咱們倆一起試試?”

  盧小閑拍手道:“我給你們呐喊助威!”

  李隆基與姚崇二人跨上高頭大馬,呼鷹放犬,直奔獵物就去了。

  打獵可不是一味的窮追猛打,是要講究節奏的。李隆基也是打獵高手,該緩則緩,該急則急,與姚崇配合得非常默契。

  打獵歸來,李隆基意猶未盡地對盧小閑道:“小閑,老姚不錯,不僅才智過人,而且老當益壯,精力不減當年呀。”!…愛奇文學iqiwxm¥&最快更新

  盧小閑當然聽出了李隆基話

  中之意:姚崇正是我要找的宰相,我很滿意!

  盧小閑眼珠一轉道:“陛下,你打了這麽些獵物,可否讓臣也嚐嚐野味?”

  “這有什麽呢?回去之後,我便讓禦廚做了,管你吃個夠。”

  盧小閑意味深長道:“陛下,既是野味,那在野外吃了才有味,若是讓禦廚加工了,那就不是那個味了。”

  李隆基會意道:“那好,我們今日就在這野外吃吃野味,好好聊聊。”

  待一切都安排妥當後,三人坐在一塊大青石上。

  盧小閑對姚崇道:“老姚,也不與你繞彎子了!陛下準備讓你做首輔宰相,你說說有什麽想法?”

  姚崇突然想起,當年盧小閑在長安城外為他和宋璟送行的場景,他所說的果然成了真,今日李隆基要讓他做首輔宰相了。

  姚崇又看向李隆基,李隆基點點頭。

  姚崇一臉嚴肅道:“陛下,臣有十個要求。如果陛下答應這些要求,臣願意做這個首輔宰相,否則,臣不敢從命!

  李隆基本以為姚崇會感恩不盡,誰知姚崇卻先提了要求,這讓他覺得很是好奇,趕忙問道:“哪十個要求,說來聽聽!”

  姚崇道:第一,自從則天皇帝當政以來,朝廷一直是嚴刑峻法,臣請求以後施政先行仁義。”

  李隆基聽罷,笑道:“與朕想到一起去了,這條沒問題。”

  “第二,現在國力有限,折騰不起,臣請求幾十年以內不追求軍功,不開疆拓土!”

  李隆基沉默片刻道:“先生,要知道現在邊境不寧呀!”

  姚崇急了,他解釋道:“臣當然知道,可現在國庫不豐,如何打仗?”

  李隆基看向盧小閑:“小閑,這條你怎麽看?”

  盧小閑笑了:“其實,陛下與老姚的想法都對,又都不對。”

  姚崇不解道:“定國公,此話怎講?”

  “過分追求軍功,肯定會帶來無窮災難,而非長久的興盛和安寧。現在最需要做的是革新吏製,勵精圖治,任用賢能,使得天下大治。若是追求軍功開疆拓土,那麽要想天下大治那隻能是鏡中花水中月。再說了,就現在的財力,根本就無法支撐軍隊打打大仗。”說到這裏,盧小閑向姚崇問道:“所以,老姚你才提出了幾十年以內不追求軍功,不開疆拓土的要求,我說的可對?”

  “一點沒錯!”姚崇點頭道。

  盧小閑又看向李隆基:“如今突厥、吐蕃對我大唐虎視眈眈,時不時劫掠我邊境軍民。前不久,孫佺又打了敗仗。陛下現在已經沒有了牽絆,若還對這些大敵隱忍不發,豈不是顏麵掃地。更何況邊境不寧,如何能算得上真正的大治。所以,這仗不能不打。陛下,你是這樣想的,我猜的沒錯吧?”

  “是這

  樣的!”李隆基也點頭道。

  “老姚其實並不是反對打仗,隻是反對勞民傷財的打仗。陛下也不是喜歡打仗,隻是不願意大唐天威受到挑釁,你們隻須求大同存小異便可!”

  “如何求大同存小異?”李隆基與姚崇異口同聲問道。

  “打仗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就看我們怎麽運用了。我認為打仗要把握好這麽幾點。一是能用使臣解決的問題,就絕不打仗。二是就算打仗,也要以震懾敵人為主。第三,以最小的代價去打仗。第四,既然打仗,就要把敵人打疼,讓他在很長時期不敢再興兵。隻有這樣,打仗與天下大治就可以兼顧了。”

  “定國公,你的意思是說將戰爭置於可控範圍內,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姚崇問道。

  “正是!”

  “那我同意了。”

  “陛下,你看呢?”盧小閑向李隆基問道。

  “這樣挺好,朕也同意。”

  盧小閑笑道:“陛下,這就是我說的求大同存小異。老姚,接著說你的第三條吧!”

  姚崇道:“第三,以前女主臨朝,宦官上傳下達,勢力不小,這是個隱患,臣請求以後不讓宦官參與政事。”

  李隆基很爽快道:“宦官參政禍國殃民,朕早就想這麽做了!”

  姚崇又道:“第四,自則天太後當政以來,武氏一族就開始參與政事,後來韋皇後、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相繼攬權,官員選用就更混亂了。臣請求自今以後,皇親國戚不要擔任重要官職,斜封官、員外官這些來路不明的雜牌官員一律罷免。如何?

  李隆基與盧小閑相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姚崇莫名其妙地看著二人。

  李隆基將盧小閑創建風花社一事對姚崇說了一遍,爾後道:“對皇族之人,朕覺得小閑的辦法挺好,至於些雜牌官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早該罷免他們了!”

  姚崇感慨道:“我隻是覺得皇親國戚擔任重要官職對朝廷不利,還沒有想到具體解決辦法,卻不知定國公已經走到前麵去了,定國公此法甚妙。”

  李隆基又道:“不過有一句話朕可得說在前麵,你可不能把小閑也包括進那些皇親國戚之內,以後我還要借重於他呢。”

  姚崇笑道:“我正想向陛下提這一條呢,陛下就先說出來了。”

  盧小閑趕忙推辭道:“別因為我破壞了朝廷製度,我在一旁給你們搖旗呐喊便可,不在意什麽官不官的。”

  李隆基斬釘截鐵道:“此事就這麽定了,小閑你莫再說了。先生,你接著說。”

  姚崇點頭道:第五,最近好多親信之臣,即便犯了法,也都因為得寵免罪了,臣請求以後大臣在法律麵前一律平等。”

  李隆基突然想起了昨日閱兵時王

  毛仲所做之事,他思慮了片刻道:“這種事情有,朕以前做的不好,今後朕會盡力做到的。”

  看著李隆基閃閃發亮的眼睛,姚崇又道:第六,以前宗室和外戚都競相給皇帝進貢各種珍寶,這種風氣蔓延開來,各級官員也都爭著給皇帝送禮。他們手中的珍寶從哪裏來?還不是搜刮老百姓的嗎?臣請求以後除了正常賦稅之外,再也不要收任何額外的獻貢。

  李隆基笑道:“沒有百姓富庶,何談天下太平,這條朕同意。”

  “第七,則天皇帝造了福先寺,中宗皇帝造了聖善寺,太上皇又造了金仙觀,都是勞民傷財的大工程。臣請求以後不要造這些沒用的宮殿和寺觀。”

  李隆基感同身受道:“每次朕看見你說的這些寺觀,也覺得觸目驚心,怎麽敢自己再去造呢?你放心!”

  “第八,以前幾朝對大臣都不尊重,臣請求以後陛下以禮對待大臣。”

  “本來就應該如此,有什麽不可以的!”

  “第九,以前有好幾個大臣都因為進諫獲罪,這樣的話誰還敢再進諫!臣請求以後所有的大臣都可以勸諫皇帝,批評時政。”

  “朕保證自己有這個容人之量,隻要說得對,朕一定照辦!就算說得不對,朕也決不追究!”

  “第十,陛下知道外戚專權差一點就搞垮了西漢和東漢政權嗎?李唐王朝的情況比兩漢時代還要糟糕,臣請求陛下把女主掌權的事情記在史書上,讓後代永遠記住,再也不要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李隆基一聽姚崇這話,眼淚都流下來了,他長歎道:這正是我覺得刻骨銘心的教訓啊,我怎麽會忘記呢?”

  姚崇見李隆基每一件事都認可了,這才道:“陛下能夠答應臣這十個要求,天下幸甚!臣一定竭盡全力輔佐陛下開創太平盛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姚崇終於接受了首輔宰相的任命。

  “小閑,朕這裏已經決定了,讓姚崇做宰相。你可是答應過朕的,剩下的事情就看你的了。”李隆基輕舒了一口氣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