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永和樓變故
作者:吉日      更新:2021-05-11 01:11      字數:3178
  <b></b>王胡風很失望,不過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戲早晚會上演,隻不過是時間稍稍推遲了點而已。

  去年冬天天氣格外的寒冷,岑氏商號借著盧小閑幫著打出去的名氣,在長安城開辦的各項生意卻是異常紅火。甚至連酒樓客棧,也因為免費接待趕考的舉子而名揚天下,成為外地人到長安下榻的首選。

  這個冬天也是讓王胡風感到無比鬱悶的一個冬天,因為以他多年從商的經驗,眼看岑氏商號因收購糧食錢財就要消耗殆盡,他以為他很快就會看到岑氏商號破產,可他企盼的大戲非但未曾上演,更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岑氏商號獨辟蹊徑,不僅安全地挺過這個嚴寒的冬天,而且看樣子每項生意似乎都做的有板有眼。

  鐵一般的事實讓王胡風不禁心生畏懼這個岑氏商號真的不簡單,那成堆的糧食,難道就不怕放到發黴?不過他這種“善意”的擔心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謎底很快就被揭曉了。

  春天到來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每年這個時候,那隨著春風澆灌大地的淅淅瀝瀝春雨很久都沒有如約而至,人們麵對日漸枯萎的莊稼終於惶恐了。可是老天並沒有因為種田人的惶恐和虔誠的祈禱而格外開恩,大地依然幹涸,禾苗逐漸枯死。

  人們終於不得不接受一個他們最不願意接受的事實,這是一場罕見的幹旱災害,它突如其來,無情地席卷了長安及其周邊的地方。

  到了秋收的時候,嚴格的來說,這並不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秋收,因為長安與周邊很多地方幾乎都是顆粒未收。市場一片蕭條,人們陷入惶恐之中。而建在長安城郊一大批的岑氏商號糧倉,非但沒有蕭條的跡象,反而不知從什麽時候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各式車馬源源不斷雲集到此。王胡風知道,那是各地客商在搶著收購岑氏商號儲存的糧食,他們個個都爭先恐後,唯恐自己空手而回。

  王胡風非常清楚現在的糧食價格,他感覺此事既悲哀又可笑那些四處奔波的商人,去年把大量的糧食送到岑氏商號的糧倉,但僅僅放了一年,他們拿出高於去年幾倍的錢財又把糧食收購回去。而這其中最大的贏家當然是岑氏商號。岑氏商號並沒有把儲存的糧食全部售出,而是在關鍵的時候,無償的開倉賑災,周濟了成千上萬的饑民,岑氏商號的大名再一次響徹天下。

  ……

  “先生,現在整個長安城都在傳著‘太子非長,不當立’的流言,你怎麽看!”盧小閑看著自己麵前的魏閑雲。

  “這還用問嗎,毫無疑問是太平公主主動向太子出擊了。”魏閑雲淡然一笑。

  韋皇後倒台前,整個李唐宗室都受到威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救亡圖存,有共同的利益,所以能成為盟友。可政變成功後,共同的威脅解除,兩個人的關係馬上微妙起來了。特別是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後,雙方的矛盾馬上就凸現出來了。

  李旦雖為天子,但心中是不想做這皇帝的,加之他也希望自己的妹妹與兒子和睦相處,故而每事谘詢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二人,這可就麻煩了。

  太平公主本來就喜歡攬權,擁立李旦做了皇帝之後,更不甘心與他人分享權力。

  李隆基也不是吃素的呀!他既是功臣,又是太子,總體實力雖然在太平公主之下,可也不能每次都附和她的意見。這樣一來,原本親密的盟友漸行漸遠,彼此便明爭暗鬥起來。”

  “先生,你說太平公主用流言出擊,能起到效果嗎?”盧小閑疑惑道。

  “小閑,你可別小看了這流言,自古以來有多少人死在這流言之下。”魏閑雲一臉凝重道,“當然,她製造流言隻是第一步,我估計她這是在為下一步做準備!”

  盧小閑猜測道“先生的意思是說,她可能謀劃著要換太子?”

  魏閑雲點點頭道“對太平公主來說,對她最有利的做法就是換一個沒有立過功的太子,沒有立過功又有當太子資格的隻有寧王了。太平公主擺出一副維護嫡長子繼承的姿態,而非嫡長子出身這個缺陷也就變成太平公主拿來進攻太子的一個利器了。流言的特點就是來無影,去無蹤,散布麵廣,影響力大。太平公主這麽幹,看起來並沒有針對任何人,但是,眾人都議論紛紛,也就可以達到擾亂視聽的效果了。”

  魏閑雲話音剛落,海叔便來稟報道“姑爺,岑掌櫃來了,好像有急事!”

  盧小閑點點頭“讓他進來吧!”

  “小閑,出大事了!”岑少白一見盧小閑便急急道。

  “不要急,岑大哥,坐下慢慢說!”盧小閑勸道。

  岑少白趕緊講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是永和樓被官府封了。

  長安各國客商雲集,貿易興隆,永和樓的名氣越來越大,自然也就成了主客雙方洽談生意的最佳場所。

  陳鬆年紀大了,精力也不如以前了,他雖然日日還去酒樓,但永和樓的生意主要還是由趙豐替陳鬆來打理。趙豐做事井井有條,陳鬆對他也很是放心。

  去年的時候,有一個大食商人在永和樓中吃飯,得急病突然死在了酒樓。因為人命關天,趙豐立馬派人呈報京兆府。周賢親臨現場,讓杵作驗屍,確係暴病而亡,便責成趙豐善後處理。

  本來這事已經過去,誰知前此朝日子,那個大食商人的夫人在大食國王派的使者陪同下來到長安。後來,他們問清了情況,便直奔永和樓了。

  趙豐向他們二人敘述了大食商人去世的經過,並當場清點遺物,對照賬目,分毫不差。

  一直冷眼旁觀的大食使者突然問道“請問店家,還有什麽遺忘的重要物品沒有?”

  趙豐一愣“客官的一絲一線全在這裏!”

  大食商人的夫人號啕大哭“我丈夫的傳家之寶不見了……”

  大食使者勃然變色“不出我們所料,你們藏下了我們的國寶,我們一定要追回來。”

  原來這個大食商人的祖輩在太宗時就探險來到大唐,大食國王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就將一顆鵝卵石般大的國寶珍珠賞賜給他家。傳說此珠有避妖驅邪、延年益壽的特異功能,傳到大食商人手中,他深信此珠能使他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給他帶來好運,所以他外出經商總要隨身攜帶,日夜不離身。

  趙豐臉色蒼白,喃喃道“如果客官真在本店遺失什麽物品,我一定按價賠償。”

  大食使者拍案而起“此珠乃無價之寶,你們賠得起嗎?你這整座酒摟也不值它的零頭!莫耍滑頭,快把寶珠交出來!”

  趙豐哀求道“小店根本沒見過什麽寶珠,你叫我怎麽拿得出呢?”

  大食使者氣狠狠地立刻要求朝見大唐皇帝。

  眼看事情鬧大了,變成了兩國糾紛,李旦立即要求京兆府限期破案。

  周賢對永和樓的店風非常了解,也了解平日裏趙豐的為人,以往,顧客在店內遺忘什麽東西,大至金銀包裹,小至頭巾絹頭,趙豐總要千方百計尋找失主,登門送還,或者妥善保管,等待認領,他的君子之風有口皆碑,傳為美談。

  現在出了這件大案,莫非趙豐見寶眼開,一念之差,將寶物藏匿了起來?

  周賢知道永和樓與盧小閑有著莫大的關係,他不敢怠慢,隻是下令查封永和樓,將當時在場的一幹人犯緝拿歸案。

  待岑少白說罷,盧小閑皺著眉頭來回踱了幾步,然後對他道“我相信趙豐的為人,此事可能有誤會。既然已經鬧到了陛下那裏,我先進宮去一趟,等我回來再說。”

  說罷,盧小閑喊道“海叔!”

  海叔進屋來,盧小閑吩咐道“你去京兆府一趟,告訴周賢,讓他稍安勿躁,永和樓一案待我進宮請旨後再審!”

  “是!姑爺!”

  ……

  李旦這些日子實在是不好過,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真是一件讓人痛苦不堪的事。

  李旦現在甚至有些後悔,不該聽從盧小閑的勸說做這皇帝,現在可好,一邊是自己的親妹妹,一邊是自己的親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整日聽他們向自己抱怨,簡直是苦不堪言。而整個事情的始作俑者盧小閑,卻整日閉門不出在家享清福,一想到盧小閑過著愜意的日子,而自己卻整日如同架在火爐上一般,李旦心中氣就不打一處來。

  “陛下!定國公求見”楊思向李旦小聲稟報道。

  李顯駕崩之後,在盧小閑的推薦之下,楊思又侍奉在了李旦左右。

  李旦不耐煩地擺擺手道“不見,不見!”

  話還沒說完,李旦突然回過神來“等等,你說誰求見?是小閑嗎?”

  “正是,定國公求見!”

  “哈哈,這小子,哈哈!”李旦沒想到素來很少露麵的盧小閑,今日竟然要來見自己,忍不住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