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李顯駕崩
作者:吉日      更新:2021-05-04 02:52      字數:3256
  海叔上前摸了摸中宗的脈搏,皺著眉頭道:“高公公,速速召太醫來!”

  “知道了!”高力士急急出去。

  李顯用最後一點力氣大喊道:“楊……楊思,快宣皇後、相王、太平公主入宮來……趕緊……”

  話沒說完,李顯竟然死在了他們的眼皮之下。

  楊思走後,海叔盯著李裹兒。她渾身戰栗,目光中驚險萬分。海叔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可又說不出來。

  片刻之後,韋皇後便到了。

  看著倒在地上的李顯,心中震駭之極,恨恨盯著李裹兒,咬牙切齒道:“是你做的?”

  “母後,不是兒臣,不是兒臣,兒臣從母後那裏拿著蒸餅一出來就到這來了,誰知……”見韋後似是不信,李裹兒痛哭道,“他是我的父皇呀,兒臣怎麽會做這樣的事情?這樣做對兒臣有什麽好處?母後,請您相信兒臣!”

  韋皇後冷靜下來了,知女莫若母,這事肯定不是女兒做的。

  不管在皇宮也好,還是在民間也罷,女眷一般是得不到和男子同等的地位的。當初,武則天為什麽最終決定傳位給兒子的原因。因為兒子即位,在以後的太廟,自己是先皇後或者太後,而自己的侄子如若即位,將來自己隻能以姑母、姑祖母的身份側身太廟,再多幾輩隻怕就不認自己了。

  韋皇後很清楚,李顯隻要在一天,自己便是皇後,是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的嫂子,可如果李顯駕崩了,即位的又不是自己的兒子,地位肯定會下降。

  總之,李顯一死,韋後失去了丈夫,而李裹兒失去了父親,她們失去了對自己最有力的保護,太平公主等人再對她們下手,就毫無親情上的顧慮了。

  就算韋後再傻,她也絕不會傻到殺害自己丈夫的。同樣,李裹兒對這一點也很明白,她是不會做這種傻事的。

  可既然不是李裹兒,又是誰在暗中做了這事,嫁禍於她呢?

  就在韋皇後左思右想之際,太醫也趕到了。

  “快看看陛下!”韋皇後還抱著一線希望。

  太醫為李顯號完脈之後,麵色凝重地對韋皇後道:“皇後娘娘,陛下已經駕崩了!”

  楊思在一旁問道:“陛下是因為什麽原因駕崩的?”

  太醫囁囁不知如何作答。

  突然,殿外有太監通報:“太平公主求見!”

  韋皇後臉色難看之極,李顯是吃了自己做的蒸餅才暴亡的,太平公主素來與自己不和,這下自己是有嘴也說不清楚了。可李顯已經死了,不讓太平公主進宮,更說不過去。

  韋皇後歎了口氣道:“讓她進來吧!”

  太平公主進殿來,隻見李顯躺在臨時搭起的床上,微閉雙目,看似安詳,細看隱約有痛苦狀。她轉頭向太醫問道:“陛下怎

  麽樣了?”

  “陛下已經駕崩了!”

  太平公主看向韋皇後,連珠炮似地問道:“皇兄昨天還好好的,為何這會駕崩了?得的什麽病?吃的什麽藥?”

  韋皇後心虛,說話吞吞吐吐:“我也是剛到,不知陛下怎的便駕崩了……”

  太平公主放聲大哭起來,好一會她才停下來,對著李顯的屍體一語雙關地說道:“皇兄,你放心去吧,後事自有妹妹為你安排。”

  說完,太平公主轉身向韋氏問道:“皇兄可有遺詔?”

  “沒有,不過,我已派人叫上官婉兒,她一來便可擬旨。”

  上官婉兒被通知趕往李顯的寢宮,她站在李顯的屍體前淚眼朦朧,李顯臉上的那黑色斑跡使婉兒一望便知是死於毒殺。一向和事寬容的李顯得罪誰了呢,竟也要殘酷被毒死。

  上官婉兒抬起淚眼,看向韋皇後,韋皇後一臉的憂鬱,她不相信韋皇後會蠢到將李顯殺死的地步。

  上官婉兒再看向李裹兒,她依然在驚恐當中。李裹兒雖然平日裏飛揚跋扈,可她沒有膽量殺死自己的父親。

  難道會是太平公主?

  想到這裏,上官婉兒不由有些不寒而栗,她偷眼向太平公主瞅去。太平公主麵上沒有任何變換,平靜的出奇。

  是她,肯定是她。

  李顯死後,最大的受害者是韋皇後,而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太平公主。這個變故,將會讓韋皇後與太平公主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微妙的變化。

  就在此時,上官婉兒發現了一絲不對勁的地方,就在安樂公主的身後。

  “上官昭容,陛下已經駕崩,你速速為陛下擬一份遺詔!”韋皇後吩咐道。

  太平公主就在身旁,韋皇後自然無法明說這遺詔該如何去擬。

  “上官昭容,陛下突然駕崩,此時隻有你才能解決這一難題!”太平公主一語雙關道。

  太平公主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上官婉兒與自己是同盟,韋皇後對此並不知情,讓上官婉兒擬詔肯定對自己有利。

  上官婉兒點點頭,便向外走去。她走到海叔身邊時,趁著眾人的注意力都在李顯身上,她輕聲道:“速跟我來!”

  海叔稍一猶豫,便悄悄跟了出去。

  上官婉兒站在宮門外,左右環顧一圈後,小聲道:“安樂公主身邊的侍女有問題,你盡快想辦法將她弄出去藏好,等盧大人回來之後,便可從她身上搞清楚陛下的死因。若是遲了,恐怕便會被滅口了。”

  說罷,上官婉兒便自顧自地走了。

  海叔終於想明白了,之前他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勁,現在聽上官婉兒這麽一說,他才意識到,安樂公主身後那個叫曖玉的侍女不對勁。

  曖玉她太鎮靜了,屋內眾人表情各異,可偏偏她沒有任何

  表情,就好象屋內的事跟她沒有任何關係一般。這既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曖玉的身份,她如此反常隻能有一個解釋:她早已知道這個結果了。

  海叔再次回到殿內,他怕引起曖玉的懷疑,並沒有去刻意注意她,隻是走到楊思與高力士麵前,輕聲說前些什麽,二人目光閃動,頻頻點頭。

  ……

  上官婉兒緩步離開陛下的寢宮,她一邊走一邊想著盧小閑臨行前的話:“先拖一拖,等我回來再說!”

  這可能是她最後一搏的時刻了,上官婉兒想出了一個緩兵之計,她便立即揮筆草擬了李顯的遺詔。

  韋皇後與太平公主匆匆來到上官婉兒那裏。

  “遺詔擬好了嗎?”剛跨進門,太平公主就迫不及待地問。

  上官婉兒回道:

  “剛剛擬好,請皇後和公主過目。”

  上官婉兒的詔書上是這樣寫的: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韋太後訓政,相王輔政。

  溫王李重茂是中宗李顯唯一的子嗣,立他為皇太子名正言順。

  韋皇後接過來粗略看過後,沒有言語,便交給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剛看頭一句便問:“怎麽沒有皇帝?國家豈能一日無君?”

  上官婉兒解釋道:“隻是臨時過渡,待選定吉日,再即帝位。”

  太平公主向下念:“韋太後訓政,相王輔政。”

  太平公主也不言語,隻是眉頭緊皺,不知在想些什麽。

  “我覺得這個詔書不錯,你看呢?”韋皇後望著太平公主問道。

  “這個主意是不錯,那就這樣定吧,快選吉日新皇上登基。”

  說罷,太平公主轉頭便走。

  經過上官婉兒麵前的時候,太平公主別有深意地盯了她一眼,麵上的肌肉抖動了兩下,什麽也沒說,便離開了。

  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韋太後訓政,相王輔政,卻唯獨沒有太平公主什麽事。這個結果肯定不是她想要的,上官婉兒這麽做簡直是明目張膽的背叛,太平公主怒不可遏卻無法發作。

  望著太平公主遠去的身影,上官婉兒麵上神情複雜,隻能在心中暗自祈禱:盧小閑呀盧小閑,你怎麽還不趕緊回來?

  ……

  已是三更天了,一名太監正在禦花園裏巡夜,忽聽輕微的腳步聲由遠而近。

  深更半夜的,這是什麽人?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閃在一棵大樹背後,想看個究竟。

  隱約中他看見一個蒙麵人,他的肩頭上還扛著物件,軟耷耷的,分明是人。

  太監在宮中已經多年,他相信這絕不是刺客,或是盜賊,肯定是有人又倒黴了,這種事韋皇後不止做過一次了,他估計這與今天皇上突然駕崩有關。

  太監雖然心裏難過,也很氣憤,但他又有什麽辦法呢?

  他知道,宮裏的事,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問的不問,否則會連小命都搭上。他故意把手中的梆子敲得響響的,果然,那人聽了便急急忙忙走了。

  ……

  李顯死了,沒有人去查找他的死因,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死後,大唐王朝將何去何從。

  群臣都知道,此時真正有影響的是兩大勢力,一支是以韋皇後為首的後黨,另外一支則是以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為首的李唐宗室,這兩大集團勢均力敵,誰也不能把對方壓倒。

  這種情況下該怎樣辦呢?

  最合理的辦法就是由後黨與宗室共同推舉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皇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