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實身份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8-31 00:41      字數:3207
  唐倩說的一點沒錯,盧小閑的確很精明,隻要她靠近盧小閑三丈以內,不管她使用了何等的易容術,都準保能引起盧小閑的警覺。

  唐倩鬱悶之餘,也在心中生出一絲漣漪難道這就傳說中的心有靈犀,不然他怎麽會那麽靈敏的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呢?

  當然,唐倩不知道盧小閑有能聞到暗香的能耐。不過,唐倩也學聰明了,盡量不靠近盧小閑三丈以內,在這個範圍之外,盧小閑對她的存在便渾然不覺。

  說實話,對師父安排的這項任務,唐倩很滿意。每天能遠遠瞅著心上人的一舉一動,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於是,唐倩便將自己每日所見,事無巨細一一向王先生進行了匯報。

  “什麽?你說他去驗了武延基的屍體?”王先生的眉頭微微一皺。

  “沒錯!”唐倩點點頭,“驗完屍,他又和姚崇去了魏王府!”

  “唉!”王先生歎了口氣,“以他的眼力,估計此事是瞞不過去了!”

  歐陽健覺得王先生有些多慮了,他在一旁小聲道“師父,按照您的吩咐,這事做的幹淨利索,想必他也不會發現什麽!”

  “你小看他了,這樣將來你會吃大虧的!”王先生目光炯炯道,“假的就是假的,一般人或許看不出什麽,但他可不是一般人。若是他看不出真假,那他就不是盧小閑了!”

  “那怎麽辦?”歐陽健詢問道。

  “沒關係,就算他看出來了,也不會聲張的!”王先生對唐倩道,“你繼續說!”

  “之後的幾天,盧小閑沒事了便往東宮跑,與李重俊和主……公交談了幾次!”說到主公時,唐倩明顯的頓了頓。

  “糟了,莫非他發現了主公?”歐陽健心中一驚。

  “那倒沒有!但肯定是懷疑了!”王先生胸有成竹道,“我想主公是能應付得的!”

  說到這裏,王先生看向楚成“你說是吧,師弟!”

  楚成點頭附和道“那是自然了,這些年我們花了那麽大的功夫,若主公連這點事都應付不了,我等豈不是太無能了?”

  王先生與楚成之所以如此自信,那是有原因的,他們二人可不是什麽等閑之輩。

  除了楚成之外,沒有人知道王先生的真實身份。但若說起王先生以的名字,那可是如雷貫耳駱賓王。

  駱賓王與楚成的師父是一位世外高人,他們倆從小便跟著師父學習謀略與各種技藝,幾十年如一日,可謂是文武雙全。直到師父去世後,二人才真正出山了。

  出山的時候,駱賓王已經四十多歲了,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他當然想有一番作為。

  恰好在這個時候,駱賓王遇到了李敬業。

  李敬業是李唐的功臣,也是忠臣,世襲英國公,為了阻止武則天篡唐立武,忠於李唐的李敬業決定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

  一番交談下來,駱賓王與李敬業惺惺相惜,成為莫逆之交,駱賓王與楚決定全力輔佐李敬業,成就一番大事業。

  為了師出有名、鼓舞士氣,駱賓王寫出了巔峰之作《討武曌檄》,此文鏗鏘有力,氣勢逼人,文采斐然,在檄文中當排第一。

  這份檄文傳到了武太後的案頭,看到這篇文章並沒有惱怒,而是深深地被折服了。

  前往揚州的路上,駱賓王慷慨激昂,但當他到達揚州,看到李敬業口中的正義之師、威武之師竟然是一群烏合之眾時,駱賓王深深的失望了。

  經不住李敬業再三勸說,為了師出有名、鼓舞士氣,駱賓王寫出了巔峰之作《討武曌檄》,此文鏗鏘有力,氣勢逼人,文采斐然,在檄文中當排第一。

  這份檄文傳到了武則天的案頭,看到這篇文章並沒有惱怒,而是深深地被折服了。

  當她讀到文中的“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之句時,突然問侍臣說“這篇文章是誰寫的?”

  使臣回答說“駱賓王所寫。”

  武則天乃歎息說“這是宰相的過錯,怎麽會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呢!”武太後愛才之心溢於言表。

  隻是可惜,駱賓王文筆再好,也抵擋不了三十萬大軍的攻勢。

  武則天任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領兵三十萬,討伐李敬業。由於李孝逸是李氏宗室,李敬業失去了合法性,討武大業最終還是敗了。李敬業攜駱賓王一路逃到東北,準備乘船到高句麗避難。等到達海陵地界,被大風所阻止,部將王那相砍下李敬業的首級向官軍投降。作

  事實上,駱賓王很早就預料到李敬業必敗。

  首先,在聲勢上就輸了一籌。

  在還沒有行動之前,李敬業就已經開始指點江山,討論日後封王拜相,絲毫沒有做好起事相關準備,如此驕兵豈能不敗?

  第二,在道義上一錯再錯。

  “撼山易,撼人心難”,人們心中的傳統觀念是非常難改變的。剛開始的時候,李敬業聽從了駱賓王的建議,以廢嗣君李顯和新嗣君李旦為辭,打著他們的旗號起事,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可是,後來李敬業卻又找了一個貌似故廢太子李賢的人,說他本未死,置於城中,奉之為主。

  李賢已死已是不爭的事實,朝廷已為李賢之死發喪,滿朝文武盡知,這隻能騙庶民,不能騙滿朝文武,並且使匡複目標更加混淆,臣民信心喪失。

  李敬業敬業打著恢複李唐的旗號造反,卻自己惦記著飛黃騰達。這天下是李唐皇上的,將來事成之後也應該有皇上行賞。李敬業自行封官許願,豈不是自己放棄了正義的旗幟?

  第三在軍事上優柔寡斷。

  大唐實行府兵製,折衝府是各地的征兵中心和練兵基地,並不是各州都有配置。其分布是以固本國策為指導,由此形成了強幹弱枝的國家戰略。

  在此戰略指導之下,折衝府集中京師所在的關內道、太原所在的河東道和神都所在的河南道,揚州所在的淮南道配置折衝府的數目則極少,隻有六個。即使舉揚府所屬七州之兵力,實不足以抗衡朝廷,何況揚府所屬州縣並未全部支持李敬業,所募到的十餘萬所謂勝兵,也大多是臨時烏合之眾,勢難敵久經訓練的官軍。

  起事部隊的先天劣勢如此,當務之急應以集中兵力爭取戰略主動,乘唐軍未集而迅速直取神都為上策。

  駱賓王建議李敬業盡早北伐直取洛陽,爭取天下響應。可是李敬業卻留戀江南根據地所謂的“金陵王氣”不肯進發,導致最終成為自守之賊。

  這一切駱賓王都看在眼裏。可是他一介書生又能改變什麽呢?

  既然改變不了李敬業,那就得給自己和楚成留好後路。李敬業死後,有傳言說駱賓王死於了亂軍之中,也有人說駱賓王心灰意冷遁入了空門,沒有人會想到駱賓王已經改頭換麵,成了現在的王先生。

  從師學藝幾十年,躊躇滿誌的駱賓王一出山,便被武則天摑了一記響亮的耳光,他哪能咽下這口氣。要想爭回這口氣,就要培養一個比武則天更厲害的明君,隻有這樣才能證明他的能力。

  於是,駱賓王化名王先生,與師弟楚成一起在李氏子弟當中尋找適合輔佐的人。

  最終,他們選擇了李顯的庶長子李重福作為主公。

  經過多年暗中的培養,李重福已經深得王先生之精髓。表麵上看,李重福木訥老實,實質上是抱樸守拙,大智若愚。

  不僅李重福的父親和兄弟姐妹沒有發現他隱藏如此之深,就連深諳讀心之道的盧小閑,也被他瞞過了。

  “不過,這個盧小閑的確不簡單!”王先生不由誇讚道,“他肯定是從李重潤之死,想到了主公是最大的受益者,這才對主公有所懷疑了!”

  “那怎麽辦?”歐陽健提議道,“要不我們設法暗中除去他,以絕後患?”

  “你怎麽又生出這樣的念頭了?”王先生不滿道,“有這樣的敵人磨礪你,是你的福氣!”

  歐陽健與唐倩是駱賓王化身為王先生之後收的兩個徒弟,在沒有遇到盧小閑之前,他一直覺得二人將來能堪大用。可是盧小閑出現之後,王先生越來越覺得他們比起盧小閑差的太遠。

  也難怪,連王先生對付盧小閑都有些吃力,更何況是他的徒弟了。

  歐陽健低著頭,不說話了。

  王先生示意唐倩接著往下說。

  “中間有七八天時間,盧小閑一直在府裏沒有出過門!”唐倩繼續述說。

  “七八天沒有出門,這不可能!”盧小閑怎麽可能這麽長時間待在府裏,這不是他的風格。王先生有些懷疑,追問了一句,“你沒有看錯?”

  “沒有看錯,這七八日當中,他從沒出過門!”唐倩確信無疑道。

  唐倩沒有看見盧小閑出門,並不代表盧小閑真的沒有出門,很可能他是易了容出去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

  盧小閑為什麽要易容,他是為了掩飾什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