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結盟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8-18 00:55      字數:3304
  李顯返回帝都以來,太平公主隻見過他兩次。一次是和百官一上進心迎接太子,第二次便是昨日的盟誓。

  這兩次雖然都見,但沒怎麽說上話。

  中間韋氏到府上來過一次,但也隻是家長裏短的寒暄了幾句。

  說實話,太平公主很瞅不上自己這位三哥。

  俗話說,站得有多高,眼界就有多高。

  從小到大,太平公主就沒有離開過武則天,在這樣的在身邊熏陶,太平公主在政治方麵的造詣早已深入骨髓。對太平公主來說,政治就是玩具,權力就是春藥。她的座右銘是“千萬不要忘記鬥爭!”

  太平公主有這樣的資本,她不但有政治頭腦、更有手段,還有經濟實力,大周一半的勢力都掌握在她手中。許多朝臣都投靠在她門下,通過她的運作和舉薦步步高升。

  讓太平公主沒想到的是,自己如此屈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派去東宮的人回來稟報太子沒有時間,讓她改日再來。

  沒有時間?

  太平公主覺得有些奇怪。

  李顯雖然貴為太子,但朝政之事都把持在母皇手中,他連半點都參不進去,能忙什麽呢?

  再派人暗中打探,終於搞明了李顯府上來了兩位貴客,正是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倆。

  聽到這個消息,她感覺受到了莫大的恥辱。

  在李顯眼中,堂堂的當朝公主,他的親妹妹,竟然還不如兩個男寵。

  她的心中燃燒著熊熊烈火,凡是得罪過她的人,她都不會放過,誰都不行。

  片刻後,太平公主又恢複了往日的持重和淡定。

  該忍時就得忍,現在還不是翻臉的時候,明天還得繼續遞拜帖。

  太平公主的消息一點也沒錯,李顯的確是在接待張氏兄弟。

  武則天對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他們非常寵信,賞賜給他們的金銀珠寶,田宅玉帛用之不盡。憑借武則天的庇護,張氏一門都身居高位,就連武家人都要稱呼他們為五郎、六郎,而不敢直呼他們的姓名。

  以張氏兄弟現在的權勢,完全可以不把李顯這個傀儡太子放在眼裏,但他們還是主動登門拜訪了,這一切都源於盧小閑。

  他們可以瞧不起任何人,可以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但卻不能瞧不起盧小閑,更不會不聽盧小閑的話。

  這個世界真的很奇妙,在盧小閑出現之前,他們兄弟倆落魄到了極點。盧小閑出現之後,二人的人生軌跡便被徹底改變。

  盧小閑不僅是他們的福星,更是他們生命中的貴人。

  什麽是貴人,貴人就是在你迷失方向的時候為你指點迷津的人;貴人就是當你急需幫助的時候為你雪中送炭的人;貴人就是在你苦苦等待的時候為你提供機遇的人;貴人就是在你一蹶不振的時候給你鼓舞與激勵的人……

  誰都可以欺騙他們,他們堅信,盧小閑絕不會欺騙他們。

  誰都可以拋棄他們,他們堅信,盧小閑絕不會拋棄他們。

  誰都可以給他們挖坑,他們堅信,盧小閑絕不會挖坑給他們。

  這種信任,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並且深入骨髓。

  正因為如此,上次盧小閑讓他們勸說武則天,迎複廬陵王返回帝都,他們照做了。

  若不是盧小閑替他們仔細分析,他們兄弟倆還被蒙在鼓裏呢。

  他們兄弟二人是靠祖輩的蔭庇當上了一個小官,後來因為長得身材修長,皮膚白皙,姿態優美,所以很得武則天的歡心。

  武則天當上皇帝是費了大半輩子心血的,在古代綱常倫理如此盛行的年代,可想而知她為了這個皇位付出了多少心血,所以她是絕對不會輕易讓位的。但是她的年紀太大了,所以她必須要在朝中找一個代理人彰顯她的存在。

  自古帝王都推崇製衡之術,武則天也不例外。她必須保證在武周的朝堂上沒有一股勢力是可以一家獨大的,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她這個皇帝的權威性。

  之前是有李唐宗室和武氏族人兩邊相互製衡,但隨著李顯的回歸,李唐宗室勢力將會急速膨脹,為了不打破平衡,武則天必須找第三股勢力來填補。

  二張兄弟出身並不高貴,也沒有和朝中任何功臣勳貴有姻親關係,現在的一切都是武則天給的,最適合這種用之即棄的任務。到時候武則天想收就可以收,她真正在意的隻是她的權力罷了。

  所以這一次,盧小閑讓他們主動登門拜訪李顯,他們依然毫不猶豫的照做了。90看

  張氏兄弟主動登門拜訪,完全出乎了李顯的意料,讓他有些受寵若驚。

  在房州的時候,盧小閑向李顯說過,張氏兄弟是可以依靠的同盟。當時李顯還不以為然,兩個男寵有今天沒明天的,能有多大能量。

  真正返回帝都後,他才發現,張氏兄弟的權勢之大,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不僅群臣要看其眼色,就連李武諸王對他們也是客客氣氣。

  李顯被發配到了房州已經是十數年,雖然回到了陌生的都城,但他在朝廷上的孤立無援。大臣多半不認識,除了自己的母親之外,他沒有任何可依靠的人,也沒有自己的政治勢力。

  如今,張氏兄弟主動前來結盟,怎能不讓李顯欣喜若狂。

  一方求今後,一方顧眼前,雙方一拍即合。

  誰也不知道他們談了些什麽,但張氏兄弟足足待了三個多時辰。不僅在東宮吃了晌午飯,而且離開時李顯還親自把他們送到宮門外。由此可見,雙方相談甚歡。

  ……

  第二次拜帖被李顯拒絕的時候,太平公主已經沒有那麽憤怒了。

  她已經明顯感受到了李顯的敵意,昨日與二張相會,今日與武三思密談,在密集結盟的同時,根本就沒有要接見自己的意思。

  她冷哼一聲,武三思這種老狐狸,哪是李顯能應付的了的。

  太平公主猜測的一點都沒錯,武三思的確有自己的小算盤。

  當初,武則天讓他趕赴房州去接李顯回歸的時候,武三思大致能揣測到陛下的的心思了。

  李旦已看透人生,對皇權沒有什麽興趣。李顯一被召回,他必然要讓位,然後作個局外人。

  果然不出武三思所料,李顯回來以後,皇嗣李旦就多次上表要把太子位讓給哥哥。

  武則天終於立李顯為皇太子,現在已無人能撼動李顯的地位。

  武承嗣身體越來越差,眼年看著就過不去這個坎了。將來繼承武家大業的,除了武三思不會再有第二個人。

  李顯懦弱幼稚,用些小手段就可玩他於股掌之中,要保住自己的安全和地位,現在就應該開始行動,把李顯籠絡過來。

  一旦陛下歸天,李顯當了皇帝也不過是個傀儡,掌權的還是武三思。

  一起到這些,武三思的精神愈加振作。

  武三思有他的心思,李顯也有李顯的打算。

  太平公主與李旦雖然是李顯的親妹妹和親弟弟,但他們肯定不是李顯可依賴的同盟。甚至在李顯的心中,他們是未來最大的對手。

  雖然李旦無意爭奪皇位,但他畢竟是皇子,還當過皇帝,難免有人借機“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最有可能的支持者就是太平公主。

  李旦與太平公主的共同敵人是武三思,正所謂共同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李顯毫不猶豫選擇了與武三思結成同盟。

  武三思與李顯會晤的時間相對稍短,大致也就一個時辰左右,畢竟他們二人在房州時就有過交流。在返回洛陽的一那個月路途中,二人的感情雙不斷加深。此次密談,隻不過是把同盟關係正式約定下來。

  既是相互合作,又是各取所需,武三思與李顯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交談。

  與張氏兄弟和武三思比起來,太平公主與李顯的相見就要倉促的多。

  這一次,李顯沒有再拒絕太平公主,但相見的整個過程,基本上就是太平公主自說自話,而李顯隻是敷衍著聽。僅僅半柱香的工夫,李顯便以身休乏了為由,麵無表情的送了客。

  出了東宮的宮門,太平公主別提有多鬱悶了李顯對自己的冷淡毫不避諱,甚至有些像瘟疫一般避之不及,這究竟是怎麽了?

  太平公主沒有回府,而是直接去了相王府。得找個人說說話,不然她覺得自己會瘋掉,四哥李旦便是最好的人選。

  相王府的客廳內,聽太平公主訴完苦,李旦一臉的平靜“有什麽問題嗎?不管怎麽說你還去拜訪了三哥,我就沒有去。”

  說到這裏,李旦苦笑著搖搖頭“就算我去了,想必比你也好不到哪去!”

  “不管怎麽說,我們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妹嘛,怎麽能這樣呢?”太平公主委曲道。

  “這也怪不得他,若將你流放在外十幾年,你做的不一定會比他更好!”

  李旦一直生活在政局變化的台風眼裏,對武則天的手腕,他比李顯清楚太多。

  在李顯回歸之前,李旦一直居住在東宮,雖然有皇嗣的身份。但他卻一直被針對,被打壓。因為那些心向李唐的人,一直把李顯當作一麵旗幟。在他們看來,隻要有李顯在大唐就在。經過那麽多年,李旦被他們逼著把自己活成了大唐的標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