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論弓仁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8-09 12:34      字數:3210
  盧小閑的陣勢很搞的很大,張猛、盧小逸、吟風、弄月、範子明,府上這些人自然是要去的。龍壯與冷卿是邀請的客人,楊思因宮裏臨時有事所以沒有來。除此之外,盧小閑還帶了陳三和吳六,以及府裏的奴婢和下人若幹,各種吃飯的家什足足裝了兩大馬車,一行人出了洛陽城,浩浩蕩蕩直奔直奔龍門而去。

  不僅是盧小閑一行,洛陽城內許多文人雅士,仕女俊男,俱各三五成群,結伴搭幫,前往龍山秋遊。

  到了龍門,盧小閑挑了一個最好的觀光位置,開始卸下馬車的東西,準備起酒菜來。

  陳三等人的動作很利索,不一會便飄來陣陣香氣。

  酒菜上齊後,盧小閑與冷卿和龍壯等人吆五喝六,在那裏胡吃海喝起來。

  吟風和弄月吃的不多,幾個大男人在那裏喝酒,她們姐妹很是無趣,倆便相約著四處走走。、

  吟風與弄月這裏停停,那裏看看,招搖而來,飄然而去。此時龍門風景如畫,遊人如織,十幾個人有說有笑與吟風弄月迎麵而來。

  這其中有一個胡人女子,金發垂肩,身穿一件紅色鑲金邊銀飾的艾底絲紗麗,豐滿的胸乳隔著鮮豔的民族服裝向前高高地聳著,大而美的藍眼睛放射著嫵媚誘人的光輝。

  洛陽城中不乏胡姬,但像此女這般腰肢婀娜,愉快而活潑的倒不多見。

  吟風弄月覺得稀奇,便跓足觀看。

  “您可是安國公論弓仁論將軍?”隻見一個幹瘦的中年人,攔住那一行人,對為首的一名黑臉漢子道。

  那漢子臉龐黝黑,身材魁梧,目光銳利,一看便是行武出身。跟在他身邊的這些人,也個個彪悍精幹,想必是這漢子的隨從親兵。

  黑臉漢子皺了皺眉,但還是客氣的回答道“是我,不知閣下是……”

  “我中來中丞手下的禦史黃備,中丞大人派我來與論將軍商議個小事。”幹瘦的中年人自報家門。

  論弓仁雖然常年身處邊塞,但來俊臣的大名他也聽說過,隻是不知這名酷吏怎麽會找上自己。

  “什麽事情?黃禦史請講!”論弓仁耐下性子問道。

  黃備低聲把來意向論弓仁說明了一下,哪知論弓仁聽罷牛眼一睜,指著黃備責問道“你為什麽不把你的妻子女兒送給來俊臣?”

  黃備的臉一陣紅,一陣白,指著那個胡女說“她不就是一個婢女嗎,論將軍何必如此小題大做?”

  黃備說的一點也沒錯,這的確隻是一件小事。

  《唐律》上有明確規定“奴婢賤人,律比畜產”。那個胡人女婢隻是一個能夠行走、用來取悅他人的物品而已,就像是論弓仁家裏養的一隻羊、一匹馬一樣,論弓仁可以任意處置她,包括買賣,贈送甚至處死。

  “婢女也不能隨便讓人侮辱。”論弓仁怒不可遏。

  “論將軍!”黃備威脅道,“來中丞可是跺跺腳洛陽都要抖三抖的人物,你雖然貴為國公,但也不能得罪來中丞,不然……哼哼……”

  論弓仁不吃他這一套,一甩袖子,轉身走了。

  黃備瞅著漸漸遠去的胡人美婢,眼中露出了陰狠的目光。

  “這個論將軍有情有意,頗似我家公子!若換了別人,那女婢恐怕就不是今日的結局了!”吟風幽幽道。

  吟風與弄月本就是奴婢出身,若不是遇上了盧小閑,她們結局也好不到哪去,故而看到這一幕,她們二人感同身受。

  “我們回去吧!”弄月拉著妹妹道。

  眼前的一幕勾起了她們的傷心事,二人哪還有心情遊玩,便轉身回去。

  盧小閑喝的正酣,見二女鬱鬱歸來,不禁覺得奇怪,便問道“怎麽了?誰欺負你們了?”

  “沒人欺負我們,隻是看到了不該看的,沒了遊興!”吟風撅著嘴道。

  “哦?看到了什麽,說來聽聽?”盧小閑好奇道。

  吟風歎了口氣,沒有應聲。

  弄月看了一眼妹妹,主動向盧小閑講述了剛才的所見所聞。

  盧小閑聽罷,忍不住搖頭道“來俊臣作惡慣了,在洛陽城無人敢惹,這位論將軍還算有些骨氣……”

  盧小閑頓了頓,似乎想起了什麽,突然問道“你剛說這位論將軍叫什麽?”

  “叫論弓仁,很奇怪的名字!”弄月解釋道。

  “那個黃禦史喊他安國公?”盧小閑又追問道。

  弄月點點頭“對,是喊他安國公。”

  “是他?”盧小閑臉上露出了奇怪的表情,低頭喃喃自語道,“他怎麽到洛陽來了?”

  張猛覺得奇怪,在一旁問道“小閑,你說的是誰?”

  盧小閑抬起頭來,微微搖頭道“咱們的老熟人,莽布支!”

  沒錯,這位論弓仁正是莽布支。

  莽布支率部七千帳歸降,被任命為左羽林大將軍,封安國公,食邑二千戶。為了與吐蕃劃清界線,以官為氏改名為論弓仁,於是這世上便多了“論”這麽個姓氏。

  論弓仁一直被安置在涼州,不知他怎的突然來到了洛陽。

  張猛一聽臉上綻出笑容來“果然是老熟人了,有朋自遠方來,得請他好好喝場酒才行呀!”

  論弓仁來到洛陽,作為地主自然要給他接風,但此刻盧小閑突然有些擔憂起來。來俊臣睚眥必報的性格他很清楚,論弓仁不知道他的厲害,這萬一要是來俊臣想要報複,恐怕論弓仁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盧小閑在龍門為論弓仁擔憂的同時,李顯也在皇宮內為自己擔憂著。

  李顯回到洛陽已經近十日了,但他的心情並不輕鬆,有時還疑神疑鬼。這麽些天來,武則天沒有接見過李顯,隻是太監來捎過話,讓他好好躲著,不要出來走動。這麽長時間什麽動靜也沒有,李顯的心頭又罩上了一層烏雲。

  李顯整日唉聲歎氣,頗有些度日如年的感覺。

  就在此時,有四名年輕的太監,個個麵無表情來請李顯。

  李顯詢問太監究竟是什麽事,太監卻一無所知。他的心裏直打鼓。

  在一個小偏殿裏,十幾年來李顯第一次見到母皇。他發現母皇確實老多了,不禁淚水充滿了眼眶。他跪下給母皇請安,有千言萬語卻說不出口。

  武則天卻完全是另一種樣子,既不嚴厲也不熱情,根本不像見到久別兒子的母親。

  武則天吩咐李顯到一個小簾子後麵去,李顯不知武則天要做什麽,但又不敢違拗,隻得照辦了。

  不一會兒,忽然門簾一掀,走進一位老臣。此人老態龍鍾,李顯已記不起此人的名姓了。

  “臣狄仁傑叩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是狄仁傑!李顯在房州流放時聽到過他的名字。

  “狄卿,不必拘禮了,朕今天找卿來,是想再征詢一下卿的意見。前所議傳大位事,事關重大……”武則天麵地表情道。

  “傳位事?”李顯一聽,一股熱血直衝頭頂,頭嗡地一聲,險些聽不進下麵的話,好在很快耳朵又管事了。

  狄仁傑奇怪的瞅著武則天,平日裏一提此事,她就會岔過話去,今日為何主動提及此事了?

  “現在天下大位傳給誰,就看你一句話了。如果卿說的合乎朕的意思,則可兩全!”

  “剛才陛下所言,臣聽出的意思是,似乎皇位隻能陛下才能專有。臣以為,皇位是太宗皇帝、高宗皇帝傳下來的,陛下豈能自專。當年太宗皇帝,冒刀叢劍樹,打天下,後又經綸四海,慘淡經營,為什麽不辭辛勞?還不是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子孫,難道是為了把大好江山拱手傳給異姓嗎?再退一步說,姑母和母親,哪一個更親?兒子與侄子哪一個更近?望陛下思之。”

  當李顯聽到最後“姑母和母親”,“兒子與侄子”這兩句話,心中一股熱流直衝喉嚨,鼻子一酸,眼淚立即奪眶而出。但他不敢出聲,勉強按捺住自己……

  狄仁傑一邊說一邊哭,武則天微微一笑,不發一言,隻對左右使個眼色。

  左右打開殿後的一個簾幕,武則天對狄仁傑說“還卿儲君!”

  此四字真如雷聲貫耳,狄仁傑立即抬起頭來,果見帳後立著一個身穿錦袍、外表老成又有些木訥的李顯。

  十四年的流放生涯,洗去了李顯的嬌驕浮華,簇新的紫蟒錦袍掩蓋不了他的落魄形象。

  這真是高宗大帝的親子?昔日的中宗皇帝?今日的廬陵王李顯?狄仁傑揉了揉眼睛,惟恐自己老眼昏花,看錯了人。

  “殿下!”狄仁傑趨前一步,含淚問道“果真是殿下嗎?”

  “是我。”李顯的聲音顯得遙遠而陌生。

  武皇用手撫著仁傑的背,動情地說“卿不僅是朕之臣,乃社稷之臣也!”

  接著,回頭對李顯中宗說“還不快快拜見國老!”

  李顯行了禮後,武則天把李顯的手交給仁傑,說“國老,把未來的天子交給你罷!”

  李顯聽到說“未來的天子”,也驚呆了,木木地站在那裏,不知怎麽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