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弘煦
作者:江此意      更新:2022-11-24 10:34      字數:2789
  第三百零三章 弘煦

    康熙摸了摸微白的胡須,又歎出一口冗長的氣。

    頓時屋內氣氛變的極其安靜。

    “四貝勒說的好啊…”康熙這話說的極輕。

    胤祐臉色微沉,攀在座椅上的手又多施了些力。

    康熙正了神色,吩咐道:“去將幾位大人請進來。”

    “是。”魏珠退後幾步,折身去了隔壁。

    等看見那幾位大臣的身影,胤祐才徹底回悟過來,胤禛一句依事而處,是正中了老爺子下懷。

    他們所論的樁樁件件,在皇帝與諸位近臣看來,都是可大可小的事兒。

    唯有擅取貢品,懲戒師長,與地方官員來往過密這幾條,是無論如何都小不了的。

    十九條罪狀糅合到了一起,看似是個能將人壓死的大名堂。

    可若拆解呢?

    胤祐閉上眼,按壓著心頭不適。

    “參見皇上。”

    幾位大人行了禮,大門被關的嚴嚴實實的,外麵的豔陽高照仿佛也透不進一點溫度來。

    “平身吧。”

    康熙喊了起,首先便對張英說道:“張英,你曾經是朕的老師,而後朕又讓你與他們幾個一道教導太子。可太子數次對你們不尊不敬,屢有懲罰之行,已為不妥,你們又為何替他瞞著不報呢?”

    “回皇上。”張英躬身,身形緩慢,“太子是君,我等是臣。懲罰或是褒獎,又有什麽好說的呢?”

    “先君臣,後師生,臣以為當如此。”

    老人的聲音顫巍巍的,大抵是年紀大了,拖著長長的尾調像是唱的曲兒。

    “皇上容稟!”

    王掞也說話了。

    “臣記得,太子幼時讀書,因為寫錯了字,解不開文中意,皇上便罰了當時的習字先生,那太子見君父如此,深以為此,再罰他的老師們,又有何不可呢?”

    這一位說話可謂是字正腔圓,言辭激烈。

    胤禔起身便罵:“王掞,你放肆!你的意思還成了皇阿瑪的不是了!”

    “直郡王,臣不是那個意思。”

    王掞挺直了脊梁,並不懼怕胤禔的威壓。

    卻見康熙皺了皺眉,似乎想了一會兒王掞提及的事。

    又是一陣沉默…

    “李光地。”

    “臣在。”

    康熙又抽出另一折子讓魏珠遞了過去,淡聲說:“這名單上,你下去讓七貝勒協助你,該停職停職,該下調下調,該罰便罰。一個都不能少。”

    “是,臣遵旨。”

    康熙瞥著胤礽,問他:“胤礽,你可有話說?”

    “兒臣…兒臣…”胤礽頭皮發麻,幾乎不敢直視康熙,囁嚅著:“兒臣無話可說。”

    “來人,將太子請回毓慶宮,無朕令,暫不可出!去歲起毓慶宮內一應賞賜,悉數收回。”

    康熙一聲令下,朱門頓開,上前幾名禦林軍將胤礽請走了。

    胤礽起身,咬牙報道:“兒臣遵旨!”

    “幾位大人也累了,退下吧。”

    康熙揮揮手,竟就將幾人趕走了。

    “是。”

    幾位大人恭謹的告了退下,慢行退出。

    屋子裏又剩了自家人。

    沉默,又是一陣沉默。

    眾人臉色各異,一時也鬧不懂老爺子將太子關進毓慶宮還能不能有個後文。

    康熙卻在此時說起了另一件事。

    “江南織造上折,稱鹽商漕商事務繁多,戶部不暇,也該加派人手常去巡視。”

    聞言,胤禟立刻來了精神。

    雙目緊緊的鎖在禦案之上。

    康熙垂著眼,神情忽有一些疲憊之感。

    “老九,你素來精於此道,讓你去做這差事,不為難你吧?”

    胤禟立刻跪地,俯首道:“兒臣願為皇阿瑪,為大清,鞠躬盡瘁!”

    胤禛視線如鷹一般,飛快的在胤禟與胤祐的麵上掃過。

    “嗯,那就先這樣。都各自…散了吧。”

    康熙抬手揮了揮,聽兒子們告了退下。

    就在諸位起身時,康熙忽然喊住了胤祐。

    “老七,你留下。”

    “是。”

    胤祐折回。

    門被關攏時,胤禩與胤禟都朝裏看了一眼,隻能看見胤祐跪在方才胤礽跪的那個位置上,背對著他們。

    “八哥,九哥,老爺子是什麽意思?關著太子便叫發落了?”

    胤俄自是有些不服氣的。他不知那些東西是誰收集的,又是誰送過去的,但是聽著那些名錄也夠觸目驚心,若隻是關他幾天,那算什麽!

    胤禟蹙眉搖頭。“應當不止,皇阿瑪特意叫來了太子的幾位老師,是在給太子擋刀,也是在敲打他們。不然為何讓他們在隔壁等了這麽久。”

    胤禩也有著相同的看法。

    “這一次,太子應當要消沉一大段時間了。”

    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再要開口時,後方又有人來喊住了他們。

    “等等!”

    三人回頭,做了個禮“大哥。”

    “先恭喜老九,撈了個肥差啊。”胤禔似笑非笑的看著胤禟,胤禟笑容燦爛,並不隱瞞。“都是托了我七哥的福。”

    “拿餘十九去換的?”胤禔臉色微冷。

    胤禩插聲道:“大哥此言差矣,也隻能說是…弄巧成拙吧。”

    “什麽意思?”

    “嗯…大哥可能還不知道,今早我聽七哥提了一嘴,他已向皇阿瑪呈請,說他兩年前在郊莊上有個婢女入侍,生下孩子近來才知,如今要將那孩子上宗室,以正名。”

    胤禩觀察著胤禔的表情。

    胤禔像吃了一口蒼蠅似的,嘴唇幾動,卻沒開口一個字,沉著臉轉身便走了。

    胤俄一頭霧水,咋呼道:“什麽情況啊?九哥,一開始說的不是讓大哥去遞折子嗎?到底那些東西是誰送老爺子跟前去的?”

    “嗬。”胤禟噗嗤笑了出來“你大哥也不是個傻子,這種得罪太子得罪皇阿瑪的事兒,他也得思量幾分不是?何況這些日子,他估計一門心思都在那餘十九身上,還閑不下心來去算計這一茬呢。”

    “那是…”胤俄腦子轉了幾圈,也沒想出個明確人選來。

    胤禩敲了敲他的頭,笑說:“是三哥啊…”

    “三哥?他?”胤俄不敢相信,那位牆頭草也能有這膽子?

    “九哥,你怎麽辦到的?”

    胤俄拉著胤禟袖口,一臉好奇。

    胤禟笑著往前便走,“以後再告訴你,對付三哥這種人,其實最簡單了。”

    南書房裏,胤祐一直跪地不語,康熙便在案上翻翻找找的。

    好一會兒,才抽出了一張厚紙,“給七貝勒。”

    “是。”

    魏珠捧著那紙,遞到了胤祐跟前。

    胤祐接過,看清上頭兩個字,登時眼前一亮,接著便大拜:“兒臣謝皇阿瑪隆恩!”

    康熙抬手讓他起身。

    “既是愛新覺羅的血脈,便帶回府去好生養著,你子嗣單薄了些,也是不好。”

    “是,兒臣謝皇阿瑪。”

    “嗯,回頭得空,帶進宮來朕瞧瞧。”

    康熙想了想,又說:“隻是這孩子的生母…你說是也是滿姓?”

    胤祐便答:“是,是個小門戶的女兒,如今也在府內,兒臣…兒臣想著…孩子還小,由生母照顧是最好的。何況我那福晉病體久不愈,側福晉也不善理事。”

    “嗯,你自己的家事,朕也不多問,你自己心裏有數就行。你如今也越來越穩重了,朕對你是有期許的。”

    胤祐還沒來得及道謝,康熙話鋒一轉,又說:“胤祐啊,這前朝事與你的後宅事,可都得處理好,有時候行錯一步,會引起不小的喧囂風波。你要多思多行,才能得萬全之策,而不能意氣用事,一時衝動。”

    胤祐拱手,道:“是,兒臣謝皇阿瑪教誨。”

    出了門後,胤祐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此時已過了午時,烈陽當頭,胤祐心裏卻無比的舒坦。

    方才老爺子話裏有話,他不是不懂。

    可眼下,手裏的這紙,承載著的重量卻更讓他欣喜。

    這是阿閑人生的新開始,也是他和餘十九的新開始。

    胤祐將紙又展開來,上頭是康熙親筆所寫——

    弘煦。